《续资治通鉴》上与《资治通鉴》相衔接,即起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是一部较完备的宋辽金元编年史。全书史料完备,并仿《资治通鉴》体例,本文下分注考异。编者以徐亁学《资治通鉴后编》为基础,并从宋、辽、金、元四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一百多种书中取材,凡四易稿,历二十年而成。全书史料完备,并仿《资治通鉴》体例,本文下分注考异。其中北宋部分较精,元代部分较为简略。毕沅(1730-1797年),清江南镇洋人,字镶蘅,号秋忛,官至湖广总督。他对经学、史学、小学、金石学等,皆有涉猎和研究。他认为“经义当宗汉儒,说文当宗许慎,编年史涑水先生(即司马光)很长”。他喜欢结交学人,当时著名学者钱大昕、邵晋涵、章学诚、洪亮吉等先后在其幕中。
标点续资治通鉴说明
冯序
詹事钱先生书
章学诚:为毕制军与钱辛楣宫詹论续鉴书
章学诚:邵与桐别传
卷第一 宋纪 太祖 建隆元年庚申(九六0)正月至十二月
卷第二 太祖 建隆二年辛酉(九六一)正月至三年壬戌(九六二)十二月
卷第三 太祖 乾德元年癸亥(九六三)正月至二年甲子(九六四)三月
卷第四 太祖 乾德二年甲子(九六四)四月至四年丙寅(九六六)十二月
卷第五 太祖 乾德五年丁卯(九六七)正月至开宝二年己巳(九六九)六月
卷第六 太祖 开宝二年己巳(九六九)七月至四年辛未(九七一)九月
卷第七 太祖 开宝四年辛未(九七一)十月至七年甲戌(九七四)八月
卷第八 太祖 开宝七年甲戌(九七四)九月至九年丙子(九七六)十一月
卷第九 太宗 太平与国元年丙子(九七六)十二月至四年己卯(九七九)二月
卷第十 太宗 太平与国四年己卯(九七九)三月至六年辛巳(九八一)九月
卷第十一 太宗 太平与国六年辛己(九八一)十月至八年癸未(九八三)九月
卷第十二 太宗 太平天与国八年癸未(九八三)十月至八年癸未(九八三)九月
卷第十三 太宗 雍熙三年丙戌(九八六)正月至四年丁亥(九八七)十二月
卷第十四 太宗 端拱元年戊子(九八八)正月至二年己丑(九八九)三月
卷第十五 太宗 端拱二年己丑(九八九)四月至淳化二年辛卯(九九一)八月
卷第十六 太宗 淳化二年辛卯(九九一)九月至四年癸己(九九三)九月
卷第十七 太宗 淳化四年癸巳(九九三)十月至五年甲午(九九四)六月
卷第十八 太宗 淳化五年甲午(九九四)七月至至道二年丙申(九九六)六月
卷第十九 太宗 至道二年丙申(九九六)七月至三年丁酉(九九七)十二月
卷第二十 真宗 咸平元年戊戌(九九八)正月至二年己亥(九九九)五月
卷第二十一 真宗 咸平二年己亥(九九九)六月至三年庚子(一000)三月
……
捧起这套书,首先扑面而来的便是那厚重的历史感,仿佛跨越了千年的时光,我置身于古战场,听烽火连天的号角,看刀光剑影的厮杀。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秦汉的统一霸业,再到魏晋南北朝的乱世纷争,每一页都承载着王朝的兴衰,英雄的沉浮。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他们的智谋、他们的勇武、他们的失误,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书中的细节描写尤为生动,人物的对话、场景的描绘,都极尽所能地还原了那个时代的风貌。我常常会因为某个情节而掩卷沉思,为某个英雄的命运而扼腕叹息。这不仅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一部读来令人热血沸腾的画卷。它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那些曾经辉煌的王朝和人物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评分我最近找到了一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著作,读来令人受益匪浅。书中收录了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再到元曲明清小说的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并配以详尽的注释和赏析。我惊叹于古代文人墨客的才华横溢,他们的诗词歌赋,字字珠玑,意境深远。每一首诗,每一篇词,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或抒发壮志豪情,或感叹人生无常,或描绘山水美景,或寄托思乡之情。赏析部分更是点睛之笔,它如同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作者心灵的窗户,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李白、杜甫、苏轼等大家的作品的解读,仿佛能与这些伟大的灵魂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这套书不仅提升了我的文学素养,更让我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书籍,着实让我大开眼界。它系统地梳理了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的思想演变历程。书中对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让我对这些古老智慧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惊讶于孔子的仁爱思想,老子的道法自然,以及墨子的兼爱非攻。这些思想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理解人生、社会和宇宙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书中还重点分析了宋明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之间的异同,让我看到了中国哲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阅读此书,感觉像是进行了一场思想的洗礼,让我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能够寻找到一份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评分近期,我购入并研读了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史的书籍,其内容之丰富、视角之独特,令我惊叹不已。书中不仅详尽地介绍了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起源与发展,更挖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古代科技成就。我被书中对古代天文学、数学、医学、建筑学等领域的细致梳理所折服。例如,书中对古代水利工程的描述,如都江堰、郑国渠的精巧设计,充分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阅读过程中,我愈发感受到中华民族在科技发展上的悠久历史和卓越贡献,这些成就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的普及,更在于它唤醒了我对民族自豪感的认知,也促使我反思当下科技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评分最近沉迷于一本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籍,内容涵盖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波诡云谲的时期。作者以极其严谨的态度,梳理了这一时期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政治事件。我尤其被书中对晚清官场腐败的描写所震撼,那些贪婪无度、卖国求荣的官员,让人生出莫大的悲哀。同时,书中也展现了仁人志士们前赴后继、救亡图存的伟大壮举,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种精神令人肃然起敬。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为何曾经强大的帝国会走向衰落?那些在历史关头做出错误抉择的领导者,他们的思想根源又在哪里?这本书没有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通过翔实的事实和深刻的分析,引导读者自行探究。它让我意识到,历史的进程并非偶然,而是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评分经典,印刷质量不去很精致,还是推荐~~
评分书很好,京东的服务真不错,赞一个
评分包装非常严实,快递很给力
评分物美质优价廉货快服务好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经典,不曾有狗尾续貂之嫌
评分续资治通鉴(套装全12册)
评分经典,印刷质量不去很精致,还是推荐~~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