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條石油管綫,讓“火的國度”阿塞拜疆成功奠定石油經濟的發展導嚮。資源、資金、就業機會,為何石油給居民帶來的一切遠不如想象中美好? 19世紀中期以降,人類的生活與石油已經密不可分。你可曾想過——地球遙遠的另一端,命運與管綫、油田相係的人,是因此緻富還是飽受其苦?能源的命脈在復雜的政治、曆史、宗教、經濟的混閤因素下,由誰掌控?作者走到源頭,為我們帶來能源生産與消費地貌的第一手消息,把歐亞地區一個世紀以來的恩怨利害翔實呈現。這趟旅程穿越瞭這個重度依賴石油的當代世界的心髒,從1920年巴庫的革命一路寫到冷漠的現代倫敦,作者將曆史寫作、遊記和調查報道相結閤,將石油輸送的各個不為人知的細節忠實呈現。
內容簡介
油田、管綫與跨國企業,為何帶不來想象中的美好?
裏海之畔的阿布謝隆半島曾經是拜火教的聖地,這裏地縫中不斷泄露齣燃燒著的天然氣。19世紀中期以降,石油成為瞭工業的血液,逐漸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這裏的巴庫油田也變成瞭世界上的油田,石油産量一度占到世界産量的一半,於是一條“黑絲路”成為瞭橫跨歐洲、滋養歐洲的能源大動脈。但你可曾想過,在能源的産地和沿綫,那些命運與油田管綫相係的人,是因此緻富還是飽受其苦?在復雜的政治、宗教、經濟、種族的混閤因素下,到底是誰在掌控著能源的命脈?
十多年的研究,五韆公裏的追尋,從裏海的油井、高加索山區的小村莊、地中海的漁村到歐洲的重要都市,循著馬車、管綫、鐵路、輪船,這趟旅程不但穿越瞭空間,也穿越瞭時間。這是有人追溯源頭,捎來能源生産地與消費地麵貌的一手信息;也是有人從能源的角度,把歐亞地區一個世紀以來的恩怨利害翔實呈現。
本書竟把一條油路寫得優雅洗練……它以獨特的方式將旅行見聞、報告文學以及曆史淵源融為一體。——《金融時報》
目錄
前言與緻謝 1
序言 石油城市 8
第一部 油井 17
第1 章 非裏海不可 19
第2 章 你可以看到總統的權威從何而來 39
第3 章 唯有他們纔能引領我們走嚮應許之地 56
第4 章 我們連維持大樓外觀的清潔都做不到 86
第二部 陸路 115
第5 章 滾滾油泉湧齣覆蓋瞭整片油汙大地 118
第6 章 如果石油管綫爆炸,我也會跟著燒死 134
第7 章 施拉德爾的命令跟廁紙沒兩樣 154
第8 章 你們帶瞭書嗎? 165
第9 章 不需要修訂當地法律,我們通過條約淩駕或
規避當地法律 186
第10 章 我們嚮媒體保密 202
第11 章 我們住在暴力的走廊裏 218
第12 章 一切全是騙人的煙幕 230
第13 章 我會阻止你,我會砸爛你的相機! 255
第14 章 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履曆上麵寫著這條油管:
這是相當難堪的事 282
第15 章 邊坡可能塌下來壓在孩子頭上 315
第16 章 彆睡瞭——保護你們的海洋 328
第三部 海路 345
第17 章 讓軍方在商船通過之前預先消毒這個區域 348
第四部 陸路 375
第18 章 他們就像章魚一樣 378
第19 章 裏海! 399
第五部 工廠 423
第20 章 這是奧斯維辛的世代,毫無疑問 425
第21 章 從化石生態係統中蒸餾而得的液體 446
第六部 石油城市 465
尾聲 石油城市 467
後記 新天然氣之路 478
參考文獻 494
精彩書摘
第2 章 你可以看到總統的權威從何而來
石油工人大道,巴庫,阿塞拜疆
“阿瑪尼。”“迪奧。”“寶格麗。”“D&G;。”“範思哲。”我們一邊沿著石油工人大道前進,一邊數著兩旁有多少時尚名店。這些19世紀興建的大樓麵對著海洋,富麗堂皇的正麵刷洗得一塵不染。過去十年來我們走過這條街無數次,每次都有驚人的變化。從塵土飛揚的後蘇聯時代大道,一變而成為21 世紀繁忙的石油城市。城裏到處都在建設,新購物中心矗立在飯店與奢侈品商店旁。
起重機與工地旁的大型廣告看闆宣示巴庫未來將變身為迪拜這樣的大城市。在四季酒店之後,新的希爾頓飯店也即將落成。奔馳與保時捷小型越野車(SUV),黑色的車身搭配著不透光的車窗,行駛在大街上。
走過磨亮的地下道石闆路,來到燈火通明的人行道,這裏是巴庫市區。接著往另一條兩旁都是舊商店的街道走去,最後抵達一處廣場,樹蔭下的噴泉打著泛光燈,景象十分美妙。即使時間已過午夜,盛裝打扮的傢庭與年輕情侶仍聚在噴泉廣場的酒吧與咖啡廳放鬆心情。露天座位都坐滿瞭人,小孩騎著小型電動四輪摩托車在廣場上橫衝直撞。
走到牆邊,到瞭雙門的沙馬西門(?amaxi Gate)旁,我們即將進入舊城。砂岩砌的拱門讓我們想起庫爾班·賽義德(Kurban Said)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巴庫為背景寫下的小說《阿裏與妮諾》(Ali and Nino):
我爬上平坦的屋頂。從這裏俯瞰眼前的世界,堡壘的巨大城牆與宮殿的遺跡,城門上刻著阿拉伯文字。駱駝在迷宮般的街道走著,它們的足踝如此嬌弱,讓人忍不住撫摸一番。聳立在我麵前的是少女塔(Maiden Tower),底下圍繞著各種傳說與導遊。塔的後麵就是毫無特徵、深不可測的鉛灰色大海,那是裏海;在沙漠之外,則是嶙峋的岩石與灌木叢:靜止、無聲、不可徵服,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貌。
這本書在20世紀30年代於維也納齣版,文中對原本充滿波斯風格的巴庫懷抱著濃鬱的鄉愁,當時的巴庫正快速轉型為蘇維埃式的城市。
我們進到城裏,然而即使在狹窄的巷弄中,仍到處有人施工。雖然這個地區已被聯閤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産,但仍有人在14世紀的地基上蓋起瞭飯店。我們順著迂迴的街道走迴到海邊與石油工人大道。穿過遊艇俱樂部與空無一人的小艇碼頭,我們看到地麵有個大洞,洞旁圍繞著柵欄,然後往海岸延伸齣去。告示欄上貼的海報提到即將齣現的價值2.5億美元的滿月酒店(Full Moon Hotel),它將如同聳立於波斯灣的未來主義式摩天大樓一樣。在靠內陸一點的位置,屹立著運動場館與達爾加廣場商業中心。後者的十二層玻璃大樓俯瞰著繁忙的街道,裝飾用的白大理石支柱往上直抵大樓的腰部。這棟大樓的所有人在宣傳文案上自豪地錶示,“在黑暗的時代裏,這座建築物看起來格外富麗堂皇”,這處辦公大樓“使總統感到驕傲”。
這棟大樓是阿塞拜疆國傢石油基金會(State Oil Fund of Azerbaijan,SOFAZ)的總部所在地。這個國傢稅收基金會取得阿塞拜疆絕大多數的碳氫化閤物收入,它建立的宗旨是為未來的世代儲存財富,同時“壓抑”投資,好讓地方經濟不至於過熱。從理論來說,今日藉由銷售阿塞拜疆石油所獲得的收入,將會投資於海外資産,而這些投資所産生的收入將在日後(漸進地)花用在一些計劃上,例如讓經驗多元化以及擴大發展。阿塞拜疆國傢石油基金會在一些國傢如德國大量購置地産與股權。3但實際的運作與外錶有段差距。2010年,石油基金會的收入是72億美元。然而,預測的支齣是66億美元,留給未來世代的收入不到10%。在計劃的支齣中,有八成分配給政府支齣,涵蓋的項目包括軍事、治安與正值景氣的建設工程。
雖然分析傢起初對於石油基金會的管理狀況感到樂觀,但不久就發現石油基金會的設立很可能“隻是為瞭外部的政治消費——特彆是用來主張財政責任與透明支齣”。雖然石油基金會是石油收入的行政中心,但所得該留給未來子孫,還是現在花掉,最後的決定卻不是在這棟建築物裏做成。我們過瞭馬路,從公園欄杆外望著公園裏的古魯斯坦宮(Gulustan Palace)與總統府,後者是棟點綴著超過300扇窗戶的巨大建築。這是實際掌握石油財富的權力所在地——它掌握在阿利耶夫王朝手裏。
蓋達爾·阿利耶夫(Heydar Aliyev)生於納希切萬(Nax?ivan),它位於阿塞拜疆西南方的一處半自治山區,比有爭議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更為偏遠。1939 年,16歲的阿利耶夫抵達巴庫,到石油學院念書。石油學院是蘇聯最現代的幾座城市裏設立的重點學院研究單位,在這裏,鑽油平颱的工人被視為社會主義的勞動英雄。兩年後,當納粹入侵蘇聯時,阿利耶夫因成為內務人民委員會(NKVD)中尉而不用被派到前綫,內務人民委員會是蘇維埃內部安全單位與斯大林用來推動大恐怖的武裝力量。“二戰”即將結束乃至於戰後數年之間,斯大林推動的大恐怖包括將龐托斯希臘人(Pontic Greeks)、車臣人與梅什赫提土耳其人(Meshkheti Turks)大舉逐齣高加索地區。7直到1953 年3月斯大林去世後,大恐怖纔告終止。
赫魯曉夫推動“去斯大林化”的措施,但阿利耶夫在改名後的國傢安全委員會(KGB)仍不斷晉升。81967年,他成為阿塞拜疆國傢安全委員會主席,兩年後,蘇聯總書記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任命他為阿塞拜疆共産黨書記。阿利耶夫因此成為阿塞拜疆地位最高的蘇維埃官員。攀上權力頂端之後,他便開始整肅政府與學院人士,他底下七名部長有六名遭到免職。他宣稱這是反腐敗的措施,並且重用他在納希切萬與國傢安全委員會的盟友來取代這些被免職的官員。往後34年間,這名來自山區的男孩一直是阿塞拜疆最有權勢的男人。
有人持續針對腐敗的指控提齣辯解,但支持者不容有討論的空間。當阿塞拜疆檢察官加瑪拜伊·馬梅多夫(Gamabai Mamedov)在議會引起關注時,他被眾人喝止:“你以為你在反對誰?如果你相信上帝,那麼你應該認為上帝通過阿利耶夫齣現在我們麵前。”
證據遭到打壓,檢察官逃往列寜格勒。1982年,阿利耶夫被擢升為蘇聯政治局的一員。阿利耶夫渴望成為蘇聯總書記,但莫斯科媒體抨擊他有腐敗行為,新聞指齣他與所謂的“石油黑手黨”與“魚子醬黑手黨”關係匪淺,據說他曾贈送鑲瞭珠寶的寶劍與巨大戒指給勃列日涅夫。身為反開放的強硬派人士,阿利耶夫反對戈爾巴喬夫的社會主義改革運動,而他也因此被逐齣政治局。1987年,他在中央委員會的職位遭到剝奪,就連在莫斯科的宅邸也遭收迴。
阿利耶夫察覺時代在轉變,於是改弦易轍。1990年巴庫發生黑色一月屠殺事件,有超過一百名阿塞拜疆民眾被殺,對此,阿利耶夫公開譴責蘇聯軍隊,他嚮記者錶示:“廣大群眾將成為人民陣綫的後盾。”10對於一個在不久之前還位於蘇聯權力頂端的人物來說,這的確是引人注目的一段陳述,而這也標誌著他的轉摺,從此阿利耶夫將成為反蘇的民族主義者。事後來看,阿利耶夫被逐齣政治局,反而使他得以躲過阿塞拜疆初期爭取獨立造成的種種騷亂,三年後,當他在巴庫重新掌權時,他在國傢安全委員會的人馬幾乎分毫未損。
2009年春,我們找到一處能就近觀看總統官邸的地方,當初70歲的阿利耶夫就是在這裏行使總統職權,直到他去世不久前的2003 年10月為止。他的生涯有60年的時間與這個産油省分的政治交織在一起,而他毫無疑問是這條石油道路的建築師。
詹姆斯1998年來過這裏,當時阿利耶夫擔任總統已有五年的時間。他拿著照相機四處閑逛,傻傻地想找到一處能瞭望巴庫灣全景的地點進行拍攝。可想而知,兩名總統府衛兵齣現,他們槍已上膛,詹姆斯被押到總統官邸的地下室。在漫長緊張的等待之後,詹姆斯相機的底片被對方取齣銷毀,而他也在黑夜中被轟齣總統官邸。
……
新知文庫77:黑絲路:從裏海到倫敦的石油溯源之旅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新知文庫77:黑絲路:從裏海到倫敦的石油溯源之旅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