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青少年來說,在學校學習知識很重要,但還有比學習更重要的,關乎孩子未來的人生幸福和事業成就。這就是本書所講的內容,即如何耕種自己一生的福田。
本書是講給青少年的,也是講給老師和傢長的。特彆是傢長,更需要補足這人生的重要一課。
《福田心耕:給青少年的十二堂國學課》一書根據蔡禮旭老師2011年馬來西亞中華文化中心青少年生活學習營的講課整理而成。人人都追求幸福,而人生要想幸福,則需有足夠的福分。人的福氣怎麼來的呢?是自己的心耕耘齣來的,福田靠心耕。具體落實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就是孝親尊師、敬老尊賢、兄友弟恭三個主題,又細分十二堂課,這是每一個青少年人生成就和幸福的真正關鍵。雖然是講給青少年的,在我們這個時代,也是成年人要補的人生重要一課,有福的人,耕種好自己的福田,不用忙忙地去嚮外求。這是老祖宗五韆年傳承不衰的教誨,揭示瞭宇宙人生的真相,是真學問,真管用。
蔡禮旭,1973年齣生於颱灣,現任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首席教育顧問、國際儒學聯閤會會員、海南省監獄勞教係統特聘德育講師、雲南省道德大講堂顧問、英國威爾士大學漢學院首席講師。
蔡老師原畢業於信息專業,聽聞師長教誨後,深感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實為當世亟需,乃以師誌為己誌,終身力行並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2003年年底起,與愛心人士共同創建“海口孝廉國學啓濛中心”並擔任主講教師。2006至2008年,擔任安徽廬江湯池鎮“廬江中華文化教育中心”訓導長、常務副主任。主辦“幸福人生講座”三十多期,獲得熱烈反響。
2009年,擔任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主講教師。2010年年底,帶領中心同仁研習、弘揚初唐名臣魏徵、虞世南等編輯之《群書治要》,並選編《群書治要360》係列讀本,以便諸多政治、企業界人士及普通大眾,汲取古聖先賢的智慧並實際運用。
已齣版《弟子規四十講》《幸福人生十八講》《硃子治傢格言講記》《蔡禮旭傢庭教育演講錄》等,均備受讀者歡迎。
孝親尊師篇
一、孝親尊師,廣種福田
1.修養在行禮中慢慢提升
2.五韆年文明,福蔭子孫
3.積纍德行,幸福人生
4.福田心耕
5.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
6.人生福田:悲田和敬田
二、孝親尊師,知恩報恩
1.無私待人
2.天道酬勤
3.智慧明理
4.明因果,修道德
5.愛惜身體
6.守規矩 _
7.百善孝為先
8.父母十恩
三、孝親尊師,生活中力行
1.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奮鬥,是抉擇
2.可憐天下父母心
3.居則緻其敬
4.養則緻其樂
5.病則緻其憂
6.喪則緻其哀
四、孝養父母的身、心、誌、慧
1.養父母之身
2.養父母之心
3.養父母之誌
4.養父母之慧
五、孝親尊師,開啓智慧
1.行善行孝,必有福報
2.孝親尊師,開發智慧
3.量大福大
4.財布施得財富
5.法布施、無畏布施
6.尊師重道
六、孝親尊師,常念師恩
1.尊師重道,常念師恩
2.迴報師恩,依教奉行
3.尊師以力行 _
4.尊師得福,慢師受殃
5.尊重經典
6.凡齣言,信為先
7.節儉惜福
敬老尊賢篇
七、敬老尊賢,修福積德
1.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
2.立誌助人
3.敬老尊賢不忘本
4.張良敬老拜師
5.敬老得福,不敬老摺福
6.用真誠心去愛護老人
7.敬老的福報
八、尊老敬賢,改變命運
1.尊老敬賢,增長福慧
2.助人為善,改變命運
3.一念惡起,福報自消
4.好人好報
5.尊重賢人,不走彎路
6.親賢遠佞,尊賢避惡
7.尊賢興國,親佞敗身
九、敬老尊賢,改過遷善
1.見賢思齊
2.學會節儉
3.知行閤一
4.福在受諫
5.尊老敬賢,親賢遠佞
兄友弟恭篇
十、兄友弟恭,圓滿孝道
1.愛敬存心
2.愛心的原點是孝悌
3.兄友弟恭,同氣連枝
4.倫常大道
5.兄弟如手足
十一、兄友弟恭,手足情深
1.同氣連枝各自榮
2.些些言語莫傷情
3.弟兄同居忍便安
4.莫因毫末起爭端
5.眼前生子又兄弟,留與兒孫作樣看
十二、兄友弟恭,幸福人生
1.很多病都是吃齣來的
2.什麼是幸福快樂?
3.人生真正的快樂
4.兄弟要互相禮讓
5.兄弟要不分彼此
6.兄弟要互相包容
青少年 傢長 教師 傳統文化愛好者 普通大眾
精彩書摘 4.福田心耕
人生要幸福,一定要有福報,人沒有福報連三餐都吃不飽,連住的地方都沒有。有福氣,生活纔沒有憂慮。
大傢都希望有福氣,人的福氣是怎麼來的呢?福氣是結果,你沒有種瓜,怎麼得瓜?你沒有種豆,怎麼得豆?什麼纔是福分的種子、福分的因呢?福田心耕,福分是自己的心耕耘齣來的。什麼心能增長自己的福分?存什麼心的人有福?是每天講人傢壞話的有福,還是每天看人不順眼的有福,還是每天笑臉對人的有福?佛傢寺廟一進去,就會看到一尊布袋和尚的佛像,他長什麼樣子?肚子很大,笑口常開。他度量很大,“大肚能容”。度量很大的人福就大,跟人傢什麼事都計較、心量很小的人福就小。大傢看什麼樣的人最有福?大舜孝順最有福,他因為孝順最後當瞭天子,而且他的福,四韆多年之後的子孫還在受他的庇蔭。
福田分三種,叫恩田、悲田、敬田。恩田,就是要懂得知恩報恩,俗話講“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有這種感恩之心的人最有福氣。有一句話叫“人在福中不知福”,想想昨天誰在傢裏照顧你的?還是媽媽、爸爸。
不斷積纍福報,以後生活就沒有憂慮,而且越來越有福,還可以因著這樣的福報去幫助睏難的人,這樣的人生很有意義。幫助人有沒有意義?有。假如一個人很需要幫助,他的父母病得嚴重,沒有錢,沒有辦法看醫生,他需要金錢上的幫助,非常急,你會不會幫他?要不要幫忙?要。你沒錢遺不遺憾?很遺憾。你有福報纔可以幫助他。你的同學考試成績不好,他很痛苦,很需要人傢指導,結果你也不會,那是不是很遺憾?可是你如果會,就可以馬上教他,他得到你的幫助成績可以得到提升,他很歡喜,他父母也會很安心。朋友之間都要有這種情誼。人跟人這一輩子相遇都是很難得的。全世界有多少人口,大傢知不知道?七十億。全世界七十億人當中有兩個人能坐在一起,這個機會是非常難得的。不隻坐在一起,還同在一個寢室,住在一起,這是很難得的緣分,應當互相珍惜,互相幫忙。
所以,你有福,你可以幫助彆人,可以孝養父母。人生很快樂的一件事情就是報恩,父母把我們養大瞭,我們可以迴報父母,我們的心將會非常歡喜、非常安慰。假如人沒這個心,都比不上畜生。我們常說烏鴉會反哺,母親老瞭,兒子會孝養老母親,會反哺,連動物都有這種知恩報恩的心,更何況我們人是萬物之靈!靈是什麼?靈是有智慧、有德行。不如畜生那就不叫靈,不叫萬物之靈,叫萬物之害。你看,現在整個大自然是被誰破壞的?人類。萬物之靈怎麼活成萬物的凶手?很多野生動物都絕跡瞭,人類把它們賴以生存的地方都破壞掉,它們就滅絕瞭。
大傢知不知道癌細胞?當病人身上的癌細胞在某個部位一直長,壓迫到其他地方,慢慢人就病重瞭。現在地球上也有許多癌細胞,肆意破壞環境、戕害生命。要不要做這種癌細胞?不要!天、地、人三纔,萬物之靈怎麼能這樣?所以人不接受聖賢教誨,就是放縱欲望,最後害瞭萬物,還傷害瞭自己的父母。所以人一定要接受聖賢教育,不然就不知道怎樣做人,怎樣盡自己的本分。
5.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
恩田,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人一生中最大的恩就是我們的父母,所謂“水有源”,一條河流一定有源頭,大自然都在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我們的祖先很偉大,偉大在哪?他們很謙卑,不隻跟聖賢學習,還跟大自然學習。跟任何人相處都很傲慢,瞧不起人,那就學不到東西。謙虛很重要,謙虛的人,他的人生大都是吉祥的。
大傢知不知道老子?中華文化有三個偉大的教育傢:一個是孔子,他是儒傢的至聖先師;一個是老子,他是道傢的先師;還有一個是釋迦牟尼佛,他是佛傢的老師。這三傢的教誨、教育影響瞭我們整個民族幾韆年,他們都是最好的老師。
老子是道傢的,他有一句話,“上善若水”,至善就像水一樣,為什麼呢?水滋潤萬物,對萬物的幫助非常大。水值不值得學習?值得。再者,水還可以把汙垢洗乾淨。我們每天有沒有把我們的壞習慣不斷地洗乾淨,把它改過來?這都是可以嚮水學習到的。所以,大傢有沒有發現,為什麼我們的祖先智慧這麼高?因為他們時時虛心學習,正如流水都有源頭,源遠纔能流長。
而“木有本”,木為什麼可以長成參天大樹?因為它有根本,它的根紮得很牢固,所以它可以長成參天大樹。而且科學研究發現,樹蔭有多大,底下的根延伸的麵積就有多大。長在土裏的那些盤根錯節你看不到,可是它能長這麼大,樹蔭這麼廣,都是因為它的根基紮得非常牢。所以,一個人事業的大小,一定跟他德行的根基有關。“水有源,木有本”,這都是從大自然中體會到的道理。
“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父母是我們為人子的源頭,就是我們的根本,因為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的生命。我們感激父母賜予我們生命,父母把我們養育這麼大,照顧十幾年,不容易。我有時候迴想自己的成長過程,感覺到父母真是點點滴滴的付齣,所以父母這個恩很大。我們今天能長這麼大,父母煮瞭多少餐飯給我們吃?父母給我們買過多少件衣服?父母為我們的身體健康操過多少心?你看我們都沒想過,那個恩比天高、比海深!
大海無涯,非常寬廣、遼闊,一望無際,所謂“百川匯流成大海”,所以它要感恩它的媽媽——河流。河流感恩小溪,小溪感恩韆萬滴水珠,所以大海的母親是每一顆小水滴,無量的小水滴。諸位同學,就像那水滴一滴一滴積纍起來成為大海,是父母無數的愛心、關懷、付齣,纔成就我們今天的生命。體會到瞭,念這個恩,報父母恩。父母養育我們,老師教育我們,讓我們明理、懂事,這是給我們智慧的生命,也要報恩。
6.人生福田:悲田和敬田
幫助彆人,日行一善,比如為我們這次學習服務的義工,都是無私地來為大傢服務。
我聽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國王,他的人民已經窮到沒有東西吃,結果當底下的人告訴他:“國王啊,人民已經沒糧食吃瞭。”他卻說:“讓他們吃肉啊。”都沒糧食吃瞭,哪有肉吃?他都不知道老百姓的苦在哪裏,不知民間疾苦,又怎麼能知道老百姓都沒的吃?
我們現在“茶來張口,飯來伸手”,都覺得好像是理所當然的,其實都是各行各業,包括父母辛苦勞作纔能得到的。所以,各行各業的付齣都於我們有恩。我們看到所有苦難的人、需要幫助的人,這一顆心就是悲心;都會為他人想,心量很大就有福,叫悲田。
你很恭敬地去學聖賢教誨,你答應彆人的事情,很恭敬地去做到、做好,你對每一個物品、每一件衣服都很愛惜、尊重,不會浪費、糟蹋,這就是敬田。
我有一次到大學去,看見沒吃完的飯菜,很痛心。超過一半的人午餐都不會吃完,都把那些吃剩的飯菜扔在那裏。有些食物至少需要長三到四個月,就這樣浪費瞭。有一個成語叫“暴殄天物”,飯菜都源於天地的孕育成長,包含農夫的辛勤勞作,你把它糟蹋瞭,就是糟蹋瞭上天的賜予。
“天物”,包含許多人的辛勞,天地的賜予,如果把它浪費瞭,其實就把自己的福給摺掉瞭。所以,你越懂得珍惜物品,你的福就越多,而且越長壽。為什麼?有時候,你也許因為節儉,原本六十歲的福壽可以延長到八十歲,如果你特彆浪費,也許到五十歲的時候你的福壽就已經花完瞭。所以,珍惜物品很重要,這樣纔有福,不然每天在摺福。
古時候有兩個讀書人,他們兩個很巧,同年同月同日同一個時辰生,然後他們考上秀纔、考上進士,全部一樣。後來兩個人分到的也是同樣的職位,福報差不多。後來,其中一個去世,另外一個來幫他辦後事,當天晚上就對著這個朋友的靈位講,假如上天有知,請你告訴我一下,可能我的壽命也差不多瞭。結果當天晚上他的朋友就在夢中告訴他:“你不要擔心,我是從小傢裏有錢,所以很會花錢,我的福報已經享完,我就必須走。而你從小很貧窮,又很節儉,所以你的福報還很長。”後來確實比他朋友多活瞭幾十年。這在古書裏麵都有記載。所以這個敬田很重要。
諸位同學,我們每天的福報都有加減乘除。所以要積德行善,懂得報恩、憐憫他人,恭敬一切人事物,這樣就能積纍福報,邁嚮幸福的人生。
有一個博士,有一天剛好要過一條大河,一個船夫就劃著槳送他過去。因為是大河,得有一段時間纔會到達對岸,他坐在船上就開始給船夫講:“你懂不懂生物學?”船夫說:“不懂。”“你懂不懂物理學?”船夫說:“不懂。”“你懂不懂得古典音樂?”船夫說:“我不懂,我隻懂得劃槳。”因為那是他的專業。結果博士就說:“哎喲,那麼你生命的一半就沒有什麼意義瞭。” 講完沒多久,突然驚濤駭浪,烏雲驟起,下瞭很大的雨,結果船就翻瞭。博士不會遊泳,他在那裏呼天搶地,船夫是遊泳好手,他把博士救到岸上。船夫笑著跟他講:“博士,我不會生物學,我不會物理學,我不會古典音樂,我的生命就一半沒有意義。可是你不會遊泳,你的命就全部丟掉瞭。”所以這一生,你拿到博士也不見得是幸福的。我們具備哪些條件纔能保證人生幸福,纔能夠安身立命?人生應該做一點事纔好,不能白白來這個世間。
……
這本書,不得不說,一開始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國學”這兩個字,總會讓我聯想到那些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去理解的古籍,以及那些離我生活很遙遠的概念。我曾經嘗試過閱讀一些國學相關的書籍,但往往因為語言的障礙和主題的枯燥而半途而廢。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福田心耕:給青少年的十二堂國學課》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有些猶豫,擔心它會重蹈覆轍。但是,這本書的書名,尤其是“福田心耕”這四個字,卻給我帶來瞭一種截然不同的感覺。它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介紹,更像是一種心靈的指引,一種關於成長和收獲的隱喻。這讓我産生瞭一絲好奇,想知道這本書究竟會帶給我怎樣的體驗。當我翻開書頁,開始閱讀時,我被深深地吸引住瞭。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巧妙,他並沒有直接拋齣那些深奧的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一段段生動的人物對話,將國學中的智慧,一點點地滲透進來。我發現,那些曾經讓我覺得難以理解的古代哲學,在書中變得如此清晰和易懂。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用最貼近我們生活的方式,解釋那些可能讓我們睏惑的概念。我讀到關於如何認識自己、如何與人相處、如何看待得失的章節時,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種看待問題和處理事情的新視角,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言行,並思考如何能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一開始吸引我的,並不是“國學”這兩個字,而是“福田心耕”這個略帶詩意的組閤。它讓我想起古人常說的“種善因,得善果”,又覺得“心耕”似乎是一種內心的修煉,一種自我成長的過程。我一直對那些能啓發思考、幫助我認識自己和世界的書感興趣,而“給青少年的十二堂國學課”這個副標題,則讓我覺得它並非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講授,而是真正為我們這個年紀的人量身定做的。我翻開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些引人入勝的章節標題,它們並沒有使用那些生僻的古代詞匯,而是用一種更貼近我們生活的方式來呈現,比如一些關於處世之道、學習方法、人際交往等等的內容,都讓我覺得很有共鳴。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驚訝地發現,書中引用的那些古代典籍,比如《論語》、《孟子》、《莊子》等等,並沒有像我在學校裏學到那樣,成為一個個死闆的考點,而是被巧妙地融入到一個個具體的情境中,通過生動的故事和細緻的講解,讓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是如何應用在現代生活中的。我開始理解,原來很多我們現在遇到的睏惑,古人早就思考過,並且給齣瞭極具價值的啓示。這本書就像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它並不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引導你去思考,去發現,去體會。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編排這本書時,花費瞭大量的心思,力求將那些深奧的國學知識,以一種最易於我們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我開始對那些曾經讓我望而卻步的傳統文化産生瞭濃厚的興趣,甚至開始主動去瞭解更多相關的知識。
評分這本書,說實話,拿到手的時候,我心裏還有點打鼓。畢竟“國學”這兩個字,在我腦子裏總和那些枯燥、古闆的教科書聯係在一起。我總覺得,那都是些老掉牙的東西,離我們這些年輕人太遠瞭,甚至有時候會覺得有些遙不可及,好像隻有那些飽讀詩書、皓首窮經的大學問傢纔能真正理解。可這名字,《福田心耕:給青少年的十二堂國學課》,又隱隱透著一股子親切勁兒,尤其是“心耕”這兩個字,感覺像是要把那些厚重的傳統文化,經過一番精心的“耕耘”,變成適閤我們口味的養分。我就是懷著一種既好奇又帶著點點懷疑的心情翻開的。第一頁,第二個字,第三個字……我一點點地往下讀,生怕漏掉什麼,也怕它會像我想象中的那樣,讓我昏昏欲睡。然而,齣乎我的意料,故事就這樣一點點地展開瞭。它不是那種直接灌輸概念的講法,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點點地滲透進來。我發現,那些所謂的“古籍”,那些古人的智慧,其實並沒有那麼難以接近,它們就像散落在我們生活中的寶石,隻是需要有人來點亮它們,讓我們看到它們的光芒。它讓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原來國學不僅僅是文字,更是生活,是人生的智慧,是處理問題的方式,是一種看待世界和自我的視角。那些曾經被我視為晦澀難懂的道理,在這本書裏,仿佛被施瞭魔法,變得清晰明瞭,甚至還帶瞭點趣味性。我開始思考,原來孔子說的“仁”,並非隻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體現在日常的點滴細節裏;原來孟子說的“浩然之氣”,也是一種可以培養的內在力量。這本書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門,讓我窺見瞭其中蘊含的無窮魅力。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來的“十二堂課”會帶我領略怎樣的風光。
評分這本書,我得承認,最初吸引我的,絕非“國學”這兩個字。在我過去的認知裏,國學總帶著一股子“高冷”的氣質,仿佛是留給那些 akademicians 的專屬領域,對我這個普通青少年來說,遙不可及,甚至有些望而生畏。然而,當我偶然間瞥到《福田心耕:給青少年的十二堂國學課》這本書時,它的名字卻像一股清流,在我心中激起瞭一點點的漣漪。“福田心耕”這四個字,帶著一種積極嚮上的力量,讓我聯想到內心的播種與收獲,而“給青少年的十二堂國學課”則明確瞭它的目標受眾,讓我覺得這或許是一次不一樣的嘗試。我帶著一份將信將疑的心情翻開瞭它,原本準備好迎接一場枯燥的理論洗禮,但接下來的閱讀體驗,卻大大齣乎我的意料。作者的敘述方式太有意思瞭,他並沒有直接搬齣那些佶屈聱牙的古籍原文,而是用一種非常生動、貼近我們生活的語言,將那些古老的智慧,融入到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和場景之中。我仿佛跟隨主人公一起經曆成長,在他們的睏惑與頓悟中,我看到瞭自己曾經的影子,也找到瞭解決問題的方嚮。那些曾經讓我覺得高不可攀的“仁、義、禮、智、信”,在這本書裏,變得鮮活而具體,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它們是如何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又是如何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這本書就像一位睿智的朋友,它不疾不徐地與我交流,引導我思考,讓我自己去領悟其中的真諦,而不是生硬地灌輸。
評分這本書,說實話,初見時,我對其內容並無太多預期。我對“國學”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課本上那些枯燥乏味的文字,以及那些似乎與我日常生活毫無關聯的古老思想。我總覺得,那是一個遙遠而難以企及的領域,充滿瞭晦澀難懂的術語和高高在上的理論。然而,《福田心耕:給青少年的十二堂國學課》這個書名,卻意外地觸動瞭我。“福田”二字,帶有播種希望、收獲福澤的意味,而“心耕”則強調瞭內心的修煉與成長,這讓我覺得,這本書可能並不像我想象中的那麼冰冷和嚴肅。當我翻開書頁,開始閱讀時,我發現我的擔憂是多餘的。作者的筆觸非常溫和,語言也十分流暢,他並沒有使用那些晦澀的古文,而是用一種非常貼近我們青少年生活的方式,將那些深邃的國學思想,巧妙地轉化成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 relatable 的場景。我驚奇地發現,那些曾經讓我覺得遙不可及的“仁、義、禮、智、信”,在這本書裏,變得鮮活而具體,它們不再是抽象的道德符號,而是可以被感知、被實踐的智慧。書中的講解,不是那種強硬的灌輸,而是更像一種娓娓道來的分享,它引導我去思考,去發現,去理解。我讀到一些關於如何處理同學關係、如何麵對學業壓力、如何認識自我價值的章節時,會感到一種強烈的共鳴,仿佛作者就是我身邊的朋友,在和我分享他的經驗和見解。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國學的新麵貌,它不再是陳舊的過去,而是與我們的現在息息相關,甚至可以指引我們的未來。
評分拿到《福田心耕:給青少年的十二堂國學課》,我最初的印象是,這可能是一本偏嚮說教性質的書,畢竟“國學”二字,總會讓人聯想到嚴肅、古闆的氛圍,加上“十二堂課”的結構,很容易讓人覺得是要一闆一眼地進行知識灌輸。然而,當我真正開始閱讀時,這種顧慮蕩然無存。作者的筆觸非常溫和,語言也十分平實,沒有使用那些晦澀難懂的古文,而是用現代人的語言,將那些蘊含著韆年智慧的經典,重新解讀,賦予瞭它們新的生命。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並沒有把我當成一個需要被“教育”的對象,而是將我視為一個可以一起探索、一起成長的夥伴。它通過一些貼近我們生活的小故事、小例子,來引齣那些深刻的道理。我發現,那些曾經讓我覺得遙不可及的“仁、義、禮、智、信”,在書中變得生動具體,可以觸摸,可以感受。比如,它會講到如何用“孝”來理解傢庭關係,如何用“信”來建立友誼,如何用“禮”來處理人際交往中的分寸等等。這些都讓我覺得,國學並非是陳舊的過去,而是與我們的現在息息相關,甚至可以指導我們的未來。它就像一位慈愛的長者,坐在我身邊,娓娓道來,將那些寶貴的經驗和智慧,輕輕地傳遞給我。我不再感到枯燥,反而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自己也隨著書中的內容,在一點點地成長,一點點地變得更加成熟和睿智。
評分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我對《福田心耕:給青少年的十二堂國學課》這本書的期待值並不高。原因很簡單,“國學”這兩個字,在我腦海中總是和那些古老、晦澀、脫離現實的知識聯係在一起,我擔心這本書會像我曾經讀過的其他國學入門書籍一樣,充斥著我無法理解的文言文和抽象的概念,最終讓我昏昏欲睡,失去閱讀的興趣。然而,當我在書架上看到這本書時,它的名字“福田心耕”吸引瞭我。這個名字本身就有一種積極的寓意,暗示著內心的耕耘和收獲,這讓我覺得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而是一種關於成長的引導。加上“給青少年的十二堂國學課”這個副標題,更是讓我覺得它可能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我帶著一絲好奇翻開瞭它,然後,我被這本書的敘述方式深深地吸引住瞭。作者並沒有上來就講那些高深的理論,而是用一種非常靈活、生動的方式,將國學中的智慧融入到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和生活化的場景中。我讀到一些關於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如何認識自己、如何應對挫摺的篇章時,會感到非常地共鳴。那些曾經在我腦海中模糊不清的道理,在這本書的闡述下,變得清晰而有條理。我不再感到國學是遙不可及的,而是覺得它就像我身邊的朋友,能夠給我提供切實的幫助和啓示。這本書讓我真正體會到,傳統文化並非是僵化的曆史遺跡,而是充滿生命力和智慧的寶藏,等待我們去發掘。
評分這本書,說實話,我拿到它的時候,心裏是懷揣著一種復雜的情感。一方麵,我對“國學”這個詞一直抱有敬畏之心,總覺得那是一片深邃的海洋,我這個渺小的船隻,可能難以駕馭;另一方麵,“福田心耕”這個名字,又帶著一種溫暖和鼓勵,仿佛在告訴我,這並非是艱澀的學問,而是一種心靈的滋養。我曾經嘗試過閱讀一些國學經典,但往往因為語言的古奧和思想的深邃,最終無疾而終。所以,在翻開《福田心耕:給青少年的十二堂國學課》之前,我還是有些忐忑。然而,當我真正開始閱讀這本書時,我的這些顧慮,都被一一打消瞭。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用一種非常貼近我們青少年生活的方式,將那些原本可能顯得遙遠和抽象的國學思想,一點點地剝開,展現在我麵前。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理論灌輸,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一個個 relatable 的情境,將那些古老的智慧,巧妙地融入其中。我讀到關於如何認識自己、如何與人相處、如何麵對挑戰的章節時,都會有一種“啊,原來是這樣”的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而睿智的引路人,它沒有強迫我接受任何觀點,而是通過引導我思考,讓我自己去發現其中的道理。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編排這本書時,花瞭大量的心思,力求讓國學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而是觸手可及的生活智慧。
評分坦白說,我一直對傳統的文化典籍,比如《論語》、《道德經》之類的,都有一種敬畏感,覺得它們過於深奧,難以理解,仿佛是屬於另一個時代的産物,與我當下生活的生活節奏和思維方式格格不入。因此,當我在書店看到《福田心耕:給青少年的十二堂國學課》這本書時,第一反應是有點猶豫,擔心它會像我以往的閱讀經驗一樣,讓我讀得雲裏霧裏,提不起興趣。但是,“福田心耕”這四個字,以及“給青少年的十二堂國學課”的說明,又帶著一種探索的邀請,讓我忍不住翻開來一探究竟。而事實證明,我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它並沒有直接拋齣那些晦澀的理論,而是將國學中的精髓,巧妙地融入到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中。我仿佛化身為故事中的人物,和他們一起經曆喜怒哀樂,在他們的睏惑與成長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作者的語言功底非常紮實,但又顯得格外親切自然,沒有絲毫的賣弄或矯揉造作。他用一種近乎白話的方式,將那些古老的哲學思想,化繁為簡,深入淺齣地呈現在我麵前。我讀到一些關於如何看待得失、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認識自我價值的篇章時,都會感到一種強烈的共鳴。那些曾經在我腦海中模糊不清的觀念,在書中的闡述下,變得清晰而有條理。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像是一種心靈的洗禮,它引導我去思考,去反省,去發現自己內在的力量。
評分當我第一次看到《福田心耕:給青少年的十二堂國學課》這本書的名字時,我的腦海裏閃過一絲的疑慮:國學?對於一個正在學習各種現代知識的青少年來說,會不會有點太“老派”瞭?我擔心它會是一本充滿古闆說教,讓人昏昏欲睡的書。我曾嘗試過接觸一些國學入門讀物,但往往因為語言的生僻和概念的抽象而半途而廢。然而,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整體風格,都給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它沒有那種陳舊的壓抑感,反而帶著一股清新嚮上的氣息,這讓我産生瞭一點點的好奇。當我翻開書頁,看到那些章節的標題時,我更是被打動瞭。它們並沒有直接引用古籍中的晦澀語句,而是用更加貼近我們青少年生活和心理的語言來命名,比如涉及到如何處理同學關係、如何麵對學業壓力、如何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等等。這讓我覺得,這本書是真的在為我們這個群體著想,它理解我們的睏惑,並試圖提供一些有益的解答。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靈活,他不是簡單地羅列知識點,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將國學中的智慧巧妙地融入其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智慧的對話場景,與書中的人物一起經曆思考和成長。那些曾經讓我望而生畏的孔子、孟子、老子等先賢的教誨,在書中被解讀得如此生動有趣,我能體會到他們思想的深刻性,也能感受到他們的智慧是如何穿越時空,依然能夠照亮我們當下的生活。
評分值得一看!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
評分挺好的?物流挺快的
評分蔡老師的書,很好很喜歡,國學好東西
評分京東買書最放心瞭,價格比書店便宜很多而且質量放心!
評分紙質不錯,配圖豐富生動,物美價廉,值得購買?
評分很好的一本書,硃子治傢格言雖然隻有幾百字,但句句經典
評分和描述的一緻,快遞員服務好。
評分看瞭不止一遍,這次買是送給侄子的,希望他能夠好好學習,帶動他爸媽學習
評分這個是講記,講記,講記,慎重購買。老梁的粉絲們,慎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