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北奇人、“终身的晃悠者”舒国治代表作。台湾著名作家舒国治,是梁文道眼中*会玩、*会讲故事的两个人之一。青年时期以小说崭露头角,令作家詹宏志慨叹其“*好的作品总让评论者无言以对”。其后弃别文坛,流浪美国长达七年,以一辆二手车游历四十四州。因不愿干无聊的工作,除去早年的一份短暂工作,终身无业,整日无所事事、四处游荡,几乎走遍了台北的所有大街小巷。对于台北的风物人情、小吃名胜之熟悉几乎无出其右者,朋友们戏称为台北的“地下市长”,小说家帕慕克和劳伦斯?布洛克在台北时皆赖他导览。闲时或写文章谈旅行及小吃,或客串友人电影,如杨德昌的《一一》、侯孝贤的《聂隐娘》等,读者则称其为“终身的晃悠者”。
2.流浪,要用尽你能用尽的所有姿势。此书为作者人生哲学的集中体现。所谓流浪的艺术,就是用尽你所能用尽的所有姿势,不假外力,也不为外物所困,流浪就是纯粹的流浪,享受旅途中的孤寂与满足,不受旅伴、行李、吃饭、读书甚至睡觉种种之羁绊与干扰。正如作者所说,有了流浪心念,那么对于这世界,不多取也不多予。清风明月,时在襟怀,常得遭逢,不必一次全收也。
海报:
世道再难,也要呼吸顺畅
本书为著名作家舒国治的代表作之一,与《理想的下午》俱为作者人生哲学与舒氏散文魅力之集中展现。在本书中,舒国治畅谈流浪的艺术与态度,追忆于美国公路上的荒游浪途,在走路、喝茶与睡觉等琐事中娓娓道来其任性自在的处世哲学和技巧。舒国治的文字文白相间,自成一格,笔下所述无论是关于旅行流浪或是走路喝茶睡觉,始终抱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自在态度,清风明月时在襟怀,对于这世界,不多取也不多予,在简静的文字中不动声色吐露悠闲与自在的人生意趣。
当你什么工作皆不想做,或人生每一桩事皆有极大的不情愿,在这时刻,你毋宁去流浪。去千山万水地熬时度日,耗空你的身心,粗砺你的知觉,直到你能自发地甘愿地回抵原先的枯燥岗位做你身前之事。即使你不出门流浪,在此种不情愿下,势必亦在不同工作中流浪。
人一生中难道不需要离开自己日夕相处的家园、城市、亲友或国家而到遥远的异国一段岁月吗?人总会待在一个地方待得几乎受不了吧。
——舒国治
舒国治
一九五二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是六十年代在西洋电影与摇滚乐熏陶下成长的半城半乡少年。七十年代初,原习电影,后注心思于文学,曾以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备受文坛瞩目。一九八三至一九九〇,七年浪迹美国,此后所写,多及旅行,自谓是少年贪玩、叛逆的不加压抑之延伸。而文体自成一格,文白相间,简淡中深富雅韵,论者咸认与他的清简度日有关。常人忽略的清苦生活之美,*受他无尽窥探与咏颂。
著有《理想的下午》《门外汉的京都》《流浪集》《台北小吃札记》《穷中谈吃》等。
远走高飞
睡
随遇而饮——谈谈喝茶
路漫漫兮心不归——在美国公路上的荒游浪途
我生活在台北这村庄上
北方山水
流浪的艺术
偶遇之乐
行万里路,饮无尽茶
睡觉
玩古最痴,玩古何幸
美国公路三题
瘾
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纽奥良的咖啡
走路
烧饼
回家
疯迷
台北女子之不嫁
北京一日
不禁远忆
台湾人的包包
再谈北方山水
美国旅行与旧车天堂
上海日记一则
台湾所过最好的日子
骗子
又说睡觉
人海
淋雨
找寻称意的小社会
北京买书记
美国流浪汉——说hobo
流浪的艺术(节选)
走路是所有旅行形式中最本质的一项。沙漠驼队,也必须不时下得坐骑,牵着而行。你即使开车,进入一个小镇,在主街及旁街上稍绕了三四条后,你仍要把车停好,下车来走。以步行的韵律来观看市景。若只走二十分钟,而又想把这小镇的镇中心弄清楚,你至少要能走横的直的加起来约十条街,也就是说,每条街只有两分钟让你浏览。
走路。走一阵,停下来,站定不动,抬头看。再退后几步,再抬头,这时或许看得较清楚些。有时你必须走近几步,踏上某个高台,踮起脚,眯起眼,如此才瞧个清楚。有时必须蹲下来,用手将某片树叶移近来看。有时甚至必须伏倒,使你能取到你要的摄影画面。
流浪要用尽你能用尽的所有姿势。
走路的停止,是为站立。什么也不做,只是站着。往往最惊异独绝、最壮阔奔腾、最幽清无伦的景况,教人只是兀立以对。这种站立是立于天地之间。太多人终其一世不曾有此立于天地间之感受,其实何曾难了?局促市廛多致蒙蔽而已。惟在旅途迢遥、筋骨劳顿、万念俱简之后于空旷荒辽中恰能得之。
我人今日甚少兀兀地站立街头、站立路边、站立城市中任何一地,乃我们深受人群车阵之惯性笼罩、密不透风,致不敢孤身一人如此若无其事地站立。噫,连简简单单的一件站立,也竟做不到矣!此何世也,人不能站。
人能在外站得住,较之居广厦、卧高、坐正位、行大道岂不更飘洒快活?
古人谓贫而乐,固好;一箪食一瓢饮,固好;然放下这些修身念头,到外头走走,到外头站站,或许于平日心念太多之人,更好。
走路,是人在宇宙最不受任何情境缰锁、最得自求多福、最是踽踽尊贵的表现情状。因能走,你就是天王老子。古时行者访道;我人能走路流浪,亦不远矣。
有了流浪心念,那么对于这世界,不多取也不多予。清风明月,时在襟怀,常得遭逢,不必一次全收也。自己睡的空间,只像自己身体一般大,因此睡觉时的翻身,也渐练成幅度有限,最后根本没有所谓的翻身了。
他的财产,例如他的行李,只扎成紧紧小小的一捆;虽然他不时换干净衣袜,但所有的变化,所有的魔术,只在那小小的一捆里。
最好没有行李。若有,也不贵重。乘火车一站一站地玩,见这一站景色颇好,说下就下,完全不受行李沉重所拖累。
见这一站景色好得惊世骇俗,好到教你张口咋舌,车停时,自然而然走下车来,步上月台,如着魔般,而身后火车缓缓移动离站竟也浑然不觉。几分钟后恍然想起行李还在座位架上。却又何失也。乃行李至此直是身外物、而眼前佳景又太紧要也。
于是,路上绝不添买东西。甚至相机、底片皆不带。
行李,往往是浪游不能酣畅的最致命原因。
譬似游伴常是长途程及长时间旅行的最大敌人。
乃你会心系于他。岂不闻“关心则乱”?
他也仍能读书。事实上旅行中读完四五本厚书的,大有人在。但高明的浪游者,绝不沉迷于读书。绝不因为在长途单调的火车上,在舒适的旅馆床铺上,于是大肆读书。他只“投一瞥”,对报纸、对电视、对大部头的书籍、对字典、甚至对景物,更甚至对这个时代。总之,我们可以假设他有他自己的主体,例如他的“不断移动”是其主体,任何事能助于此主体的,他做;而任何事不能太和主体相干的,便不沉沦从事。例如花太长时间停在一个城市或花太多时间写postcard或笔记,皆是不合的。
这种流浪,显然,是冷的艺术。是感情之收敛;是远离人间烟火,是不求助于亲戚、朋友,不求情于其他路人。是寂寞二字不放在心上、文化温馨不看在眼里。在这层上,我知道,我还练不出来。
对“累”的正确观念。不该有文明后常住都市房子里的那种觉得凡不在室内冷气、柔软沙发、热水洗浴等便利即是累之陈腐念头。
要令自己不懂什么是累。要像小孩一样从没想过累,只在委实累到垮了便倒头睡去的那种自然之身体及心理反应。
常常念及累之人,旅途其实只是另一形式给他离开都市去另找一个埋怨的机会。
他还是待在家里好。
即使在自家都市,常常在你面前叹累的人,远之宜也。
要平常心地对待身体各部位。譬似屁股,哪儿都能安置;沙发可以,岩石上也可以,石阶、树根、草坡、公园铁凳皆可以。
要在需要的时机(如累了时)去放下屁股,而不是在好的材质或干净的地区去放。当然更不是为找取舒服雅致的可坐处去迢迢奔赴旅行点。
浪游,常使人话说得少。乃全在异地。甚而是空旷地、荒凉地。
离开家门不正是为了这个吗?
寂寞,何其奢侈之字。即使在荒辽中,也常极珍贵。
吃饭,最有机会伤坏旅行的洒脱韵律。例如花许多时间的吃,费很多周折去寻吃,吃到一顿令人生气的饭(侍者的嘴脸、昂贵又难吃的饭),等等。要令充饥一事不致干扰于你,方是坦荡旅途。
坊间有所谓的“美食之旅”;美食,也算旅吗?
吃饭,原是好事;只不应在宽远行程中求之。美食与旅行,两者惟能选一。
当你什么工作皆不想做,或人生每一桩事皆有极大的不情愿,在这时刻,你毋宁去流浪。去千山万水地熬时度日,耗空你的身心,粗砺你的知觉,直到你能自发地甘愿地回抵原先的枯燥岗位做你身前之事。
即使你不出门流浪,在此种不情愿下,势必亦在不同工作中流浪。
人一生中难道不需要离开自己日夕相处的家园、城市、亲友或国家而到遥远的异国一段岁月吗?
人总会待在一个地方待得几乎受不了吧。
与自己熟悉的人相处过久,或许也是一种不道德吧。
太多的人用太多的时光去赚取他原以为很需要却其实用不太到的钱,以致他连流浪都觉得是奢侈的事了。
他们的确年轻时曾发过宏愿,说出像“我再拼上三五年,有些事业基础了,说什么也要把自己丢到荒野中,无所事事个半年一年,好好地流浪一番”这样的话;然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转眼过去,他们哪儿也没去。
有时他们自己回身计算一下,原可能派用在流浪上的光阴,固然是省下来了,却也未必替自己多做了什么丰功伟业。唉,何惜也如此算计。正是:
未能一日寡过
恨不十年流浪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一种复古的油画风格,颜色浓烈却又带着一丝褪色的质感,仿佛时光在上面留下了深深浅浅的印记。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就被这个封面吸引了,感觉里面一定藏着一些有故事的东西。书的副标题——“也及走路、喝茶与睡觉”,更是平添了几分烟火气和生活气息,不像那种一本正经的理论书籍,更像是朋友间的闲聊,带着一种随性的邀请,让人忍不住想翻开一探究竟。我最近一直在寻找能让我慢下来,好好感受生活节奏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和风格恰好戳中了我的点。我尤其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将“走路”、“喝茶”、“睡觉”这些日常到不能再日常的行为,赋予新的意义,或者说,如何从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里,提炼出哲学、情感,甚至是人生的答案。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种视角,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和深意。也许,它能告诉我,即便是在最平凡的日子里,也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评分最近我遇到了一本让我思考了很多的书。它给我带来的感受,就像是走进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一个秘密花园。作者的文字风格非常有辨识度,带着一种淡淡的忧郁,又有一种诗意的洒脱。他笔下的人物,即使身处困境,也总能找到一丝微弱的光明,并且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尊严和希望。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关于“失落”与“找寻”的探讨,它不是那种抱怨式的叙述,而是带着一种平静的接受,然后努力去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失落,但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面对这些失落,并且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它没有给我提供任何现成的答案,但它却给了我一种启示,一种看待生活的新角度。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更加平和,也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性。
评分我最近刚读完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书,虽然我无法透露具体的名字,但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次久违的灵魂洗礼。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极其深厚,作者似乎拥有一种能让文字翩跹起舞的魔力。他构建的世界,即便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能让你身临其境,感受到空气中细微的震动,甚至闻到远方飘来的花香。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细节上的刻画,那些微不足道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能被他捕捉到,然后放大,成为串联起整个故事情感的纽带。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一个幽静的午后,独自一人漫步在古老的巷道,每一步都踩在厚重的历史尘埃上,每一个转角都可能遇见令人惊喜的风景。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个故事,更是在体验一种生活,一种需要耐心和细致去体会的生命状态。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慢”的意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如何静下心来,去感受生命本来的样子。
评分我最近读的一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非常特别的阅读体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很独特,它不像传统的线性故事,而是像一条河流,蜿蜒曲折,时而平静,时而湍急,但始终向前流淌。作者似乎并不急于把故事讲完,而是更注重在过程中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意境。他对于环境的描写非常出色,无论是城市喧嚣的街头,还是乡间宁静的田野,都能被他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置身其中。而人物的刻画也非常深入,他们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犹豫,都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挣扎。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隐藏着许多引人深思的哲理。它不是那种直接给你答案的书,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去探索。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内心的对话,它不断地唤醒我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捕捉时代情绪,又能在细微处见真章的书籍情有独钟。我最近读到的一本书,就给我带来了这样的感觉。它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激烈的冲突,但它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这个时代许多普通人的生活侧影。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能捕捉到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暗流,比如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一个不自觉流露的微笑,一次欲言又止的沉默。这些细节被他用一种非常自然的方式呈现出来,没有刻意的煽情,却能轻易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那种复杂而矛盾的情感,是每一个普通人都会经历的。读这本书,让我觉得好像在与一群老朋友聊天,他们分享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我则默默地倾听,感同身受。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使是最平凡的人生,也蕴含着不平凡的意义,只要我们愿意去发现,去感受。
评分包装简陋了,书有几个凹坑
评分好想去流浪啊,自己天天看看,还不错,值得
评分京东物流无语的……差评!!差评!!!
评分给
评分京东送货很快,价格比较实惠
评分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
评分在锵锵三人行上见过作者本人。
评分舒国治的文字从早先的理想的下午已经感受过 这本算是进阶
评分搞活动的时候买的。物美价廉非常值。我一直从这里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