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T/CACM 007-2016):藥食同源藥膳標準通則 [General Rules for the Standard of Edible Chinese Medicine-Made Diets]

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T/CACM 007-2016):藥食同源藥膳標準通則 [General Rules for the Standard of Edible Chinese Medicine-Made Diets]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華中醫藥學會 編
圖書標籤:
  • 中醫藥
  • 藥膳
  • 標準
  • 規範
  • 中華中醫藥學會
  • T/CACM 007-2016
  • 健康飲食
  • 養生
  • 食療
  • 中醫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ISBN:9787513238076
版次:1
商品編碼:1207901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T/CACM 007-2016)
外文名稱:General Rules for the Standard of Edible Chinese Medicine-Made Diets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T/CACM 007-2016):藥食同源藥膳標準通則》主要內容包括:範圍、規範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技術要求、一般要求、原料要求、食品添加劑和營養強化劑要求、其他、附錄A(規範性附錄)常見藥食同源藥膳的類彆等。

目錄

前言
1 範圍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3 術語和定義
4 技術要求
4.1 一般要求
4.2 原料要求
4.3 食品添加劑和營養強化劑要求
4.4 其他
附錄A(規範性附錄) 常見藥食同源藥膳的類彆
附錄B(規範性附錄) 藥食同源中藥的藥性、功效及使用推薦

精彩書摘

  《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T/CACM 007-2016):藥食同源藥膳標準通則》:
  1 範圍
  本標準適用於藥食同源藥膳食品。
  2規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於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於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於本文件。
  GB 2760食品安全國傢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
  GB 2761食品安全國傢標準: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食品安全國傢標準:食品中汙染物限量
  GB 2763食品安全國傢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
  GB 7718食品安全國傢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CB 13432食品安全國傢標準: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標簽
  GB 14880食品安全國傢標準: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含5個增補公告)
  GB/T 27306食品安全管理體係:餐飲業要求
  GB 28050食品安全國傢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
  GB 29921食品安全國傢標準:食品中緻病菌限量
  ZYYXH/T157-2009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
  衛生部關於進一步規範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衛法監發[2002] 51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四部
  3術語和定義
  3.1
  藥食同源
  藥食同源是指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是指具有傳統食用習慣,且列入國傢中藥材標準(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及相關中藥材標準)中的動物和植物可使用部分(包括食品原
  料、香辛料和調味品)。
  3.2
  藥食同源藥膳
  藥食同源藥膳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運用藥食同源的基本思想,將藥食同源中藥與食物相配伍,經傳統或現代技術加工而成的,具有調養、康復、保健作用的一類膳食。
  4技術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遵循中醫藥理論
  遵循中醫藥膳學理論,選擇安全可靠的配方,對有記載的藥膳配伍禁忌應予以重視和參考。
  4.1.2遵循藥食同源藥膳調理總原則
  藥食同源藥膳的調理總原則為平衡陰陽、扶正祛邪。具體錶現在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者熱之,是指對體質偏寒的亞健康人群或寒證患者用溫熱性質的藥食同源藥膳進行調理;熱者寒之,是指對體質偏熱的亞健康人群或熱證患者用寒涼性質的藥食同源藥膳進行調理;虛則補之,是指對體質偏虛的亞健康人群或虛證患者用補益扶正的藥食同源藥膳進行調理;實則瀉之,是指對有實邪的亞健康人群或實證患者用攻逐祛邪的藥食同源藥膳進行調理。
  4.1.3遵循三因製宜的調理原則
  ——是因時製宜:根據時令氣候節律的特點來選用藥食同源藥膳進行調理,如春季多以升陽疏肝為主,夏季多以清心解暑為原則,長夏多以健脾化濕為主,鞦季多以甘潤養肺為主,鼕季多以溫補腎氣為主;
  ——二是因地製宜: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特點來選用藥食同源藥膳進行調理,如我國西北地區,地勢高而寒冷,多選用辛溫藥膳,東南地區,地勢低而溫熱,多選用寒涼藥膳;
  ——三是因人製宜:根據每個人的年齡、性彆、體質等不同特點來選用藥食同源藥膳進行調理,如老年人多以補益為主,氣虛體質多以益氣為主,陽虛體質多以溫陽為主,血虛體質多以補血為主,
  陰虛體質多以滋陰為主,痰濕體質多以化痰祛濕為主,濕熱體質多以清熱祛濕為主,氣鬱體質多以行氣解鬱為主,血瘀體質多以活血祛瘀為主,寒濕體質多以散寒祛濕為主。
  4.1.4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
  遵循中醫藥膳學的理論中“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君”是針對人體的主要狀態而設,為主要原料;“臣”是針對人體的主要狀態的相關錶現或加強“君”作用的輔助原料,其性味功效與“君”
  相似;“佐”是針對人體的次要狀態,或限製“君”“臣”的過偏之性;“使”是具有引經或調和作用的原料。
  4.1.5遵循的配伍禁忌
  遵循傳統中醫藥膳學的配伍禁忌,包括藥食同源中藥與食物的配伍禁忌;食物與食物的配伍禁忌;孕婦、産婦的配伍禁忌;疾病忌口等。
  4.1.6適用範圍
  藥食同源藥膳可應用於亞健康人群和疾病患者(尤其是疾病康復階段患者或慢性病患者)。亞健康人群可遵循上述原則使用藥食同源藥膳;疾病患者(尤其是疾病康復階段患者或慢性病患者)可
  在就醫治療的基礎上配閤藥食同源藥膳進行辨證施膳。
  4.1.7常見藥食同源藥膳的類彆
  參照本標準附錄A(規範性附錄)。
  4.1.8藥食同源中藥的藥性、功效及使用推薦
  詳見本標準附錄B(規範性附錄)。
  4.1.9藥食同源藥膳的加工
  應符閤GB/T 27306的規定。
  4.2原料要求
  原料(包括藥食同源中藥和食物)應符閤相應的食品標準和有關規定。
  4.3食品添加劑和營養強化劑要求
  4.3.1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應符閤GB 2760的規定。
  4.3.2營養強化劑的使用量應符閤GB 14880和(或)有關規定。
  ……

前言/序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齣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由中華中醫藥學會提齣並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黃惠勇、張水寒、謝夢洲、譚電波、肖作為、梁雪娟、吳玉冰、嚮茗、萬丹。
  本部分參與論證專傢:黃璐琦、林升清、嚴衛星、白鴻、張小霞、侯震、鬍餘明、譚興貴、袁振儀、楊光。
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T/CACM 007-2016):藥食同源藥膳標準通則 內容簡介 《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T/CACM 007-2016):藥食同源藥膳標準通則》是中國中醫藥學界在藥食同源理論指導下,為規範藥膳産品生産、研發、質量控製及市場流通而發布的一項重要行業標準。本標準通則旨在建立一套科學、係統、可行的藥膳産品質量評價和管理體係,以促進藥膳産業的健康發展,保障消費者食用安全與健康,並進一步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養生智慧。 一、 背景與意義 中華民族素有“醫食同源”的悠久曆史,將食物與藥物的功效相結閤,通過日常飲食達到養生保健、防治疾病的目的,形成瞭獨具特色的藥膳文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藥膳作為一種溫和、安全、有效的食療保健方式,日益受到廣泛關注和喜愛。然而,隨著藥膳市場的不斷擴大,也暴露齣産品質量參差不齊、概念混淆、監管滯後等問題,嚴重影響瞭藥膳的健康發展和消費者權益。 在此背景下,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行業專傢,曆時多年研究,製定並發布瞭《T/CACM 007-2016:藥食同源藥膳標準通則》。本標準的發布,標誌著我國藥膳行業進入瞭一個標準化、規範化發展的新階段。其核心意義在於: 1. 規範市場,淨化環境: 為藥膳産品的生産和經營提供瞭明確的質量標準和行為準則,有助於淘汰劣質産品,打擊虛假宣傳,淨化市場環境,保護消費者閤法權益。 2. 引領創新,推動發展: 在遵循傳統理論的基礎上,鼓勵和引導藥膳産品研發的科學性、創新性和有效性,促進産業的技術進步和産品升級。 3. 保障安全,提升品質: 建立瞭一套從原料選擇、生産加工到成品檢驗的全過程質量控製體係,從源頭上保障藥膳産品的安全和品質。 4. 傳承文化,弘揚價值: 進一步挖掘和闡釋藥食同源的養生智慧,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閤,提升藥膳的科學性和社會認知度,促進中華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5. 對接國際,參與競爭: 隨著中國中醫藥走嚮國際,標準化是贏得國際認可和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本標準的製定,為藥膳産品走嚮國際市場奠定瞭基礎。 二、 主要內容與核心要點 本標準通則內容豐富,涵蓋瞭藥膳産品從概念界定到質量控製的各個環節。其核心要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麵: 1. 藥食同源藥膳的定義與分類: 定義: 標準明確瞭“藥食同源藥膳”的內涵,即以藥食同源的食物(包括可供食用的中藥材)為主要原料,經過加工製成的,具有一定養生保健作用或輔助治療作用的食品。強調其既具有食物的營養價值,又具備中藥的功效。 分類: 標準可能根據藥膳的功效、原料類型、加工工藝、食用方式等進行分類,以便於管理和應用。例如,可分為滋補類、調理類、輔助治療類等,或按食用形式分為飲品類、糕點類、菜肴類等。 2. 原料的選用與管理: 藥食同源的界定: 標準會列齣或參考相關名錄,明確哪些中藥材被認定為藥食同源,其應用範圍和安全性。 原料質量要求: 對藥膳中使用的中藥材和食用原料提齣瞭嚴格的質量要求,包括來源的閤法性、産地、采收時間、炮製工藝、藥材的性狀、含量、雜質、農藥殘留、重金屬等指標的控製。 安全風險評估: 要求對原料進行潛在的毒性、過敏性等風險評估,確保使用的原料對人體是安全的。 追溯體係: 鼓勵建立原料的追溯體係,確保原料來源可查、質量可控。 3. 生産加工的工藝要求: 工藝流程的規範: 對藥膳産品的生産加工過程提齣瞭規範化要求,包括原料的清洗、切製、炮製、配伍、烹調(燉、煮、蒸、炒等)、乾燥、包裝等各個環節。 食品安全生産規範: 遵循國傢關於食品生産的通用衛生規範和質量管理體係要求,如GMP(良好生産規範)等,確保生産過程的衛生安全。 炮製工藝的適宜性: 強調炮製工藝要符閤中醫藥理論,並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藥材的有效成分,同時降低毒副作用。 營養與功效的保留: 鼓勵采用能夠最大程度保留藥材和食物營養成分及藥效成分的加工工藝。 加工過程中的微生物控製: 嚴格控製生産過程中的微生物汙染,保證産品的微生物指標閤格。 4. 産品質量的控製與評價: 感官質量: 對藥膳産品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指標提齣要求,使其符閤産品特性,並具有良好的食用性。 理化指標: 規定産品的關鍵理化指標,如水分、灰分、 pH值、總酸、總糖等,以反映産品的內在品質。 功效成分的測定: 對於聲稱具有特定功效的藥膳,標準會要求測定其關鍵的功效成分的含量,並設定閤理的範圍。例如,具有降血脂功效的藥膳可能需要測定某種有效成分的含量。 安全性指標: 嚴格控製鉛、鎘、砷、汞等重金屬,黃麯黴毒素,農藥殘留,以及非法添加物等有害物質的含量,確保産品的食用安全。 微生物指標: 對産品的菌落總數、大腸菌群、緻病菌等微生物指標進行嚴格控製。 功效評價與驗證: 鼓勵和規範藥膳的功效評價,可以通過體外實驗、動物實驗或人體試驗等方法,對藥膳的特定功效進行科學驗證,並為産品的宣傳提供科學依據。 5. 標簽標識與宣傳要求: 真實準確: 標簽和說明書上的信息必須真實、準確,不得含有虛假或誤導性宣傳。 成分清晰: 明確標注産品的配料(包括所有中藥材和食用原料的名稱)、生産日期、保質期、生産廠傢、執行標準等信息。 功效說明規範: 對於聲稱的功效,應有科學依據,並符閤相關法規的規定,不得誇大或宣傳治療疾病的功能(除非是藥品)。 警示語: 對於特定人群(如孕婦、兒童、過敏體質者等)不適宜食用的藥膳,應有明確的警示標識。 執行標準標注: 明確標注産品所執行的“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T/CACM 007-2016)”或其他相關標準。 6. 檢驗方法與判定規則: 統一的檢驗方法: 標準會引用或規定一套科學、準確、可重復的檢驗方法,用於産品的質量檢測。 判定原則: 明確瞭各項指標的閤格判定原則,為質量監督和市場抽檢提供依據。 三、 實施與影響 《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T/CACM 007-2016):藥食同源藥膳標準通則》的實施,將對藥膳行業産生深遠影響: 對生産企業: 促使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改進生産工藝,提升産品質量,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係,從而提升市場競爭力。 對監管部門: 為市場監管和質量抽檢提供瞭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有助於提高監管效率和有效性。 對消費者: 消費者能夠通過標準化産品,獲得更安全、更優質、更具保健功效的藥膳産品,維護自身健康權益。 對行業發展: 推動藥膳産業嚮科學化、規範化、品牌化方嚮發展,加速瞭藥膳文化的現代化傳承。 對中醫藥國際化: 提升瞭中國藥膳的國際形象和國際競爭力,為中醫藥走嚮世界提供瞭有力支撐。 四、 總結 《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T/CACM 007-2016):藥食同源藥膳標準通則》的頒布與實施,是中醫藥行業在藥膳領域的重要裏程碑。它不僅是對傳統養生智慧的係統梳理和科學化提升,更是對現代藥膳産業規範發展、保障消費者健康的重要舉措。該標準的推行,將有助於構建一個更加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的藥膳市場,讓藥食同源的中華養生文化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生機。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對傳統中醫藥的博大精深一直心存敬畏,但同時也覺得有些概念過於玄妙,難以轉化為實際的應用。而“藥食同源”這個理念,在我看來,是連接傳統中醫與日常生活的絕佳橋梁。這本書的題目——“藥食同源藥膳標準通則”,讓我覺得它非常有現實意義。我一直想弄清楚,究竟什麼樣的食材纔算得上是“藥食同源”?它們又該如何被納入到一種可量化的、可執行的標準之中?這本書的齣現,會不會提供一套明確的鑒彆方法和評判依據?它是否會涉及到對這些食材的藥理活性、安全性、以及在不同烹飪方式下的變化等方麵的研究?我希望它能夠為推廣真正符閤科學和實踐的藥食同源飲食提供堅實的基礎,讓人們能夠更理性、更科學地運用這些天然的健康資源,而不是盲目跟風或過度神化。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對“藥食同源”的說法一直保持著一種既好奇又略帶睏惑的態度。一方麵,我深知中醫藥在養生保健方麵的智慧,另一方麵,我也希望這種智慧能夠與現代的科學認知相結閤,變得更加清晰和易於理解。這本書的“標準通則”的定位,讓我覺得它可能提供瞭一種係統性的解讀。我想瞭解,這本書是否會從一個宏觀的角度,去梳理和定義“藥食同源”這個概念的核心內涵?它是否會提供一套相對統一的原則,來指導我們如何識彆、評估和應用這些具有雙重屬性的食材?我期待它能夠幫助我撥開迷霧,更理性地認識“藥食同源”,瞭解其背後的科學依據和應用邊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模糊的概念層麵。

評分

我一直對中醫藥的養生理念很感興趣,特彆是“藥食同源”這個說法,覺得它非常貼閤我們日常生活的需求。然而,我總覺得市麵上關於這方麵的知識,要麼太過於傳統,要麼就是一些簡單的食譜介紹,缺乏深入的解讀和科學的指導。這本書的名稱——“藥食同源藥膳標準通則”,讓我覺得它非常有價值。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個權威的、科學的標準,來規範“藥食同源”的食材和相關的藥膳製作。比如,它是否會解釋為什麼某些食材被認為是藥食同源的,它們的功效又是什麼?在製作藥膳時,有哪些必須遵循的原則和禁忌?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一個更清晰、更係統的認識,讓我能夠更科學、更健康地去實踐藥食同源的養生方法。

評分

我是一位對健康飲食有著持續追求的讀者,近年來,“藥食同源”的概念越來越頻繁地齣現在各種健康資訊中。然而,我總覺得市麵上關於這一領域的知識有些零散,缺乏係統性。很多時候,我們隻是知道某些食材有益,但卻不知道為什麼,也不知道如何科學地搭配和食用。這本書的標題——“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T/CACM 007-2016):藥食同源藥膳標準通則”,讓我看到瞭希望。我期待它能為“藥食同源”提供一個權威的“標準”,就像我們對食品的安全和質量有國傢標準一樣,讓這個概念變得更加規範化、科學化。它會不會涉及到對食材的化學成分分析、藥效評估,以及在藥膳製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一本指導性的工具書,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和實踐藥食同源的健康理念。

評分

我最近對“藥食同源”這個概念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市麵上相關的書籍確實不少,但真正能讓我眼前一亮的卻不多。當我無意間翻到這本書時,立刻被它“標準通則”的定位所吸引。我一直認為,食品也好,藥品也好,都需要有其內在的質量和安全標準,特彆是那些本身就具有藥用價值的食材,更應該有明確的規範。這本書的齣現,似乎填補瞭這一領域的空白。我非常期待它能為藥食同源的食材提供一個科學、權威的評價體係,讓消費者在選擇和食用時,能有更清晰的指導,也能夠真正理解“既是食物又是藥品”的深層含義。它會不會涉及到食材的來源、采摘、加工、炮製等各個環節的質量控製?會不會對不同體質的人群食用特定藥食同源食材提齣建議?這些都是我迫切想知道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超越簡單的食譜介紹,深入到“藥食同源”背後的科學原理和應用規範,讓這種古老的智慧能夠更好地服務於現代人的健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