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看看这个世界的近况吗?有些人在食品中添加致病化学物质,只为货架上能待得更久;有些人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无数非洲儿童却因饥饿长眠母亲怀中;有些人贪婪的目光流连资源丰富的国家,多少无辜百姓死于战火袭击。我们如何找到和平、和谐共处的诀窍?影响甚至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因素又是什么?《与神对话》第二卷或许会给你某些令人震惊的答案。
作者
1980年,李继宏出生于广东揭阳县。他从小酷爱阅读,初中即读懂《周易集解》。成年后为研究西方文化,开始收集各种版本的《圣J》。1999年,进入中山大学主攻社会学专业。
2003年李继宏进入《东方早报》做文化记者。同年,他成为全球12个正式得到瑞典外交部邀请的记者之一,参加诺贝尔周的活动,接触到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库切,并读了他的《青春》,开始对外国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005年,李继宏完成了他的本译作《维纳斯的诞生》。这本书出版后,很多读者来信表示,这本书是他们看过容易读的翻译小说。
2006年,第二本译作《追风筝的人》出版。一些读者写信给李继宏说,他们本来不看翻译文学,但李继宏的译著让他们对外国作品产生了兴趣。这些读者来信促使他思考,翻译技巧对于阅读体验的意义。
2007年,李继宏辞去工作成为“全职翻译”,开始积累、做文化研究。
时至今日,“李继宏译世界名著”已有5个品种问世,分别为《小王子》《老人与海》《了不起的盖茨比》《动物农场》《瓦尔登湖》,并已成为畅销的版本。作者 [美]尼尔·唐纳德·沃尔什1943年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曾是电台导播,报纸主编,公共信息官员,并创办公关公司。大火毁去全部财产,婚姻四次失败,车祸几乎殒命。年过四十,风餐露宿,捡易拉罐维生。1992年2月,一次神奇的对话重启生命旅程。1995年,《与神对话》出版。成为新时代运动(New Age Movement)三大核心著作之一主要作品:《与神对话》三部曲《与神为友》《与神合一》译者李继宏
1980年,李继宏出生于广东揭阳县。他从小酷爱阅读,初中即读懂《周易集解》。成年后为研究西方文化,开始收集各种版本的《圣J》。1999年,进入中山大学主攻社会学专业。
2003年李继宏进入《东方早报》做文化记者。同年,他成为全球12个正式得到瑞典外交部邀请的记者之一,参加诺贝尔周的活动,接触到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库切,并读了他的《青春》,开始对外国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005年,李继宏完成了他的本译作《维纳斯的诞生》。这本书出版后,很多读者来信表示,这本书是他们看过容易读的翻译小说。
2006年,第二本译作《追风筝的人》出版。一些读者写信给李继宏说,他们本来不看翻译文学,但李继宏的译著让他们对外国作品产生了兴趣。这些读者来信促使他思考,翻译技巧对于阅读体验的意义。
2007年,李继宏辞去工作成为“全职翻译”,开始积累、做文化研究。2009年,他将《与神对话》引进中国。高妙的哲学思想,因流畅优美的译文不再难读。到2011年,他已在大陆和台湾出版译著16种,包括《灿烂千阳》《公共人的衰落》《穷查理宝典》。同年,世界名著重译计划启动。
时至今日,“李继宏译世界名著”已有5个品种问世,分别为《小王子》《老人与海》《了不起的盖茨比》《动物农场》《瓦尔登湖》,并已成为畅销的版本。
2013年8月31日,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中国首映,李继宏与导演巴兹·鲁曼对谈文学与电影。李继宏翻译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受到导演大力推荐。2014年4月,作为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访问学者赴英国交流。2015年4月,李继宏版《小王子》成为法国“圣埃克苏佩里基金会”官方认可简体中文译本。
因文学翻译和创作领域的成绩杰出,《纽约时报》、《纽约客》、《BeijingReview(北京周报)》、新华社、《中国日报》、《北京青年周刊》、《南都周刊》、《华西都市报》、《半岛都市报》、上海电视台外语频道、浙江卫视等数百家国内外媒体曾报道过他的事迹。
“李继宏译世界名著”还将出版《傲慢与偏见》《月亮与六便士》《简爱》等近20部作品。李继宏将通过他的译文和读者朋友分享名著的魅力。
这是一本需要时间去消化的书,我不会把它当作睡前读物囫囵吞枣地翻完,而是把它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每天只阅读几页,然后花大量时间去反思和消化。它的哲学深度让我意识到,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是多么的狭隘和有限。它用一种极简的方式,揭示了多维存在的可能性和我们自身潜能的无限性。我尤其喜欢它对“当下”的描绘,将“此时此刻”视为所有力量汇聚的唯一真实场域。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活在现在,而是活在对过去的懊悔和对未来的担忧之中,这极大地削弱了我们创造美好体验的能力。这本书的陪伴,让我开始练习“全然地在场”,哪怕只是在做饭、走路这样简单的日常活动中,去捕捉那种纯粹的体验感。这种专注力的提升,使得我对日常生活的感知度提升了好几个档次,那些曾经被视为枯燥的瞬间,现在都充满了细腻的纹理和意义。这绝对是一生的精神财富,值得反复阅读和体悟。
评分这本《与神对话》系列的书,给我的触动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是在一个特别迷茫的时期偶然接触到的,那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在和我作对,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每天都在焦虑和自我怀疑中挣扎。翻开这本书的瞬间,那种感觉就像是久旱逢甘霖,每一个字都像是直接从心底深处升起的声音,直击灵魂。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而是非常温柔、极其耐心地引导你去思考“我是谁”、“我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恐惧”的阐述,它把恐惧描绘成一种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幻象,一种对“未知的过度反应”。读完之后,我开始尝试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如意,不再是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把它看作是宇宙在给我布置的“升级任务”。这种心境的转变,让我的睡眠质量都改善了许多,不再是那种强撑着入睡的疲惫感,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放松和安宁。这本书的影响力远超一本普通的励志读物,它更像是一张通往内心深处的地图,指引着我们重新认识自己,找回内在的力量和那个真正的自我。我强烈推荐给每一个感觉生活被困住,渴望突破自我设限的人。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所谓的“灵性书籍”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里面装神弄鬼的成分居多,但《与神对话》系列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独特,它没有采用传统的哲学论述方式,而是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这种对话感让内容的吸收变得非常自然和人性化,仿佛你真的坐在一个全知全能的导师面前,毫无保留地倾诉和聆听。它探讨的议题非常宏大,从宇宙的本质到人类情感的运作机制,但阐述的逻辑却异常清晰、自洽,几乎没有让我产生“这怎么可能”的抵触情绪。比如它解释“爱”和“恐惧”的关系时,那种辩证而又统一的观点,让我对很多困扰已久的人际关系难题茅塞顿开。它让我明白,我们所感受到的外部世界的冲突,绝大多数都是内心世界不和谐的投射。自从开始内化这些理念,我对待家人的态度都变得更加宽容和理解了,不再急于评判对错,而是去探索行为背后的动机。这种内在的和谐,比任何外在的成功都来得珍贵和持久。
评分读完第一卷后,我迫不及待地就开始寻找后续的内容,因为这种知识的渴求感非常强烈,就像是身体对某种必需的营养素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这本书的语言节奏有一种魔力,它时而像潺潺溪水,温和地抚慰你的不安;时而又像惊雷炸响,猛地敲开你思维的盲区。其中一段关于“宽恕”的论述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烙印。它不是要求你去忘记伤害,而是教你如何放下那个伤害对你现在情绪的“控制权”。宽恕不是为了对方,而是为了让自己从过去的情感捆绑中解脱出来。我尝试将这个概念应用到处理一些陈年旧怨上,过程自然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我记起书中的某个观点,那种想要挣脱的意愿就会重新被点燃。它提供的是工具和视角,让你自己去完成疗愈的过程,而不是生硬地塞给你一个“你应该怎么做”的答案。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教会你如何成为自己的老师,如何与内在的智慧建立连接,这比任何外部的指导都来得持久有效。
评分精装版本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的质感惊艳到了。厚实的书页,清晰的字体排版,即便是这样一本需要反复研读的书,捧在手里也感觉非常舒适,很有分量感,这对于需要长期伴随的书来说太重要了。我通常读书比较慢,喜欢在关键处做标记,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让我在标记和回翻时都非常顺手。内容上,我最欣赏的是它对于“选择”的强调。它不断地提醒我们,我们的人生轨迹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是由我们每一个细微的念头和选择铺就的。很多时候,我们把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或者时代限制,但这本书直指核心——你每天都在创造你的现实。这种强烈的个人责任感并非是压力的来源,反而是一种巨大的解放,因为它意味着我有能力随时改变我的创造。这种“赋权”的感觉,让我不再扮演受害者,而是真正成为自己人生的掌舵人。我开始有意识地去筛选我的“输入”——我听什么,我看什么,和谁交往,都在以一种全新的标准去衡量它们是否服务于我希望创造的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