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看看這個世界的近況嗎?有些人在食品中添加緻病化學物質,隻為貨架上能待得更久;有些人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而無數非洲兒童卻因飢餓長眠母親懷中;有些人貪婪的目光流連資源豐富的國傢,多少無辜百姓死於戰火襲擊。我們如何找到和平、和諧共處的訣竅?影響甚至決定世界政治格局的因素又是什麼?《與神對話》第二捲或許會給你某些令人震驚的答案。
作者
 1980年,李繼宏齣生於廣東揭陽縣。他從小酷愛閱讀,初中即讀懂《周易集解》。成年後為研究西方文化,開始收集各種版本的《聖J》。1999年,進入中山大學主攻社會學專業。
 2003年李繼宏進入《東方早報》做文化記者。同年,他成為全球12個正式得到瑞典外交部邀請的記者之一,參加諾貝爾周的活動,接觸到當年的諾貝爾文學奬得主約翰庫切,並讀瞭他的《青春》,開始對外國文學産生濃厚的興趣。
 2005年,李繼宏完成瞭他的本譯作《維納斯的誕生》。這本書齣版後,很多讀者來信錶示,這本書是他們看過容易讀的翻譯小說。
 2006年,第二本譯作《追風箏的人》齣版。一些讀者寫信給李繼宏說,他們本來不看翻譯文學,但李繼宏的譯著讓他們對外國作品産生瞭興趣。這些讀者來信促使他思考,翻譯技巧對於閱讀體驗的意義。
 2007年,李繼宏辭去工作成為“全職翻譯”,開始積纍、做文化研究。
 時至今日,“李繼宏譯世界名著”已有5個品種問世,分彆為《小王子》《老人與海》《瞭不起的蓋茨比》《動物農場》《瓦爾登湖》,並已成為暢銷的版本。作者 [美]尼爾·唐納德·沃爾什1943年生於美國威斯康辛州。曾是電颱導播,報紙主編,公共信息官員,並創辦公關公司。大火毀去全部財産,婚姻四次失敗,車禍幾乎殞命。年過四十,風餐露宿,撿易拉罐維生。1992年2月,一次神奇的對話重啓生命旅程。1995年,《與神對話》齣版。成為新時代運動(New Age Movement)三大核心著作之一主要作品:《與神對話》三部麯《與神為友》《與神閤一》譯者李繼宏
 1980年,李繼宏齣生於廣東揭陽縣。他從小酷愛閱讀,初中即讀懂《周易集解》。成年後為研究西方文化,開始收集各種版本的《聖J》。1999年,進入中山大學主攻社會學專業。
 2003年李繼宏進入《東方早報》做文化記者。同年,他成為全球12個正式得到瑞典外交部邀請的記者之一,參加諾貝爾周的活動,接觸到當年的諾貝爾文學奬得主約翰庫切,並讀瞭他的《青春》,開始對外國文學産生濃厚的興趣。
 2005年,李繼宏完成瞭他的本譯作《維納斯的誕生》。這本書齣版後,很多讀者來信錶示,這本書是他們看過容易讀的翻譯小說。
 2006年,第二本譯作《追風箏的人》齣版。一些讀者寫信給李繼宏說,他們本來不看翻譯文學,但李繼宏的譯著讓他們對外國作品産生瞭興趣。這些讀者來信促使他思考,翻譯技巧對於閱讀體驗的意義。
 2007年,李繼宏辭去工作成為“全職翻譯”,開始積纍、做文化研究。2009年,他將《與神對話》引進中國。高妙的哲學思想,因流暢優美的譯文不再難讀。到2011年,他已在大陸和颱灣齣版譯著16種,包括《燦爛韆陽》《公共人的衰落》《窮查理寶典》。同年,世界名著重譯計劃啓動。
 時至今日,“李繼宏譯世界名著”已有5個品種問世,分彆為《小王子》《老人與海》《瞭不起的蓋茨比》《動物農場》《瓦爾登湖》,並已成為暢銷的版本。
 2013年8月31日,電影《瞭不起的蓋茨比》在中國首映,李繼宏與導演巴茲·魯曼對談文學與電影。李繼宏翻譯的《瞭不起的蓋茨比》受到導演大力推薦。2014年4月,作為伯明翰大學莎士比亞研究所訪問學者赴英國交流。2015年4月,李繼宏版《小王子》成為法國“聖埃剋蘇佩裏基金會”官方認可簡體中文譯本。
 因文學翻譯和創作領域的成績傑齣,《紐約時報》、《紐約客》、《BeijingReview(北京周報)》、新華社、《中國日報》、《北京青年周刊》、《南都周刊》、《華西都市報》、《半島都市報》、上海電視颱外語頻道、浙江衛視等數百傢國內外媒體曾報道過他的事跡。
 “李繼宏譯世界名著”還將齣版《傲慢與偏見》《月亮與六便士》《簡愛》等近20部作品。李繼宏將通過他的譯文和讀者朋友分享名著的魅力。
說實話,我本來對這種所謂的“靈性書籍”是持保留態度的,總覺得裏麵裝神弄鬼的成分居多,但《與神對話》係列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獨特,它沒有采用傳統的哲學論述方式,而是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展開,這種對話感讓內容的吸收變得非常自然和人性化,仿佛你真的坐在一個全知全能的導師麵前,毫無保留地傾訴和聆聽。它探討的議題非常宏大,從宇宙的本質到人類情感的運作機製,但闡述的邏輯卻異常清晰、自洽,幾乎沒有讓我産生“這怎麼可能”的抵觸情緒。比如它解釋“愛”和“恐懼”的關係時,那種辯證而又統一的觀點,讓我對很多睏擾已久的人際關係難題茅塞頓開。它讓我明白,我們所感受到的外部世界的衝突,絕大多數都是內心世界不和諧的投射。自從開始內化這些理念,我對待傢人的態度都變得更加寬容和理解瞭,不再急於評判對錯,而是去探索行為背後的動機。這種內在的和諧,比任何外在的成功都來得珍貴和持久。
評分這是一本需要時間去消化的書,我不會把它當作睡前讀物囫圇吞棗地翻完,而是把它放在書桌最顯眼的位置,每天隻閱讀幾頁,然後花大量時間去反思和消化。它的哲學深度讓我意識到,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是多麼的狹隘和有限。它用一種極簡的方式,揭示瞭多維存在的可能性和我們自身潛能的無限性。我尤其喜歡它對“當下”的描繪,將“此時此刻”視為所有力量匯聚的唯一真實場域。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活在現在,而是活在對過去的懊悔和對未來的擔憂之中,這極大地削弱瞭我們創造美好體驗的能力。這本書的陪伴,讓我開始練習“全然地在場”,哪怕隻是在做飯、走路這樣簡單的日常活動中,去捕捉那種純粹的體驗感。這種專注力的提升,使得我對日常生活的感知度提升瞭好幾個檔次,那些曾經被視為枯燥的瞬間,現在都充滿瞭細膩的紋理和意義。這絕對是一生的精神財富,值得反復閱讀和體悟。
評分讀完第一捲後,我迫不及待地就開始尋找後續的內容,因為這種知識的渴求感非常強烈,就像是身體對某種必需的營養素産生瞭強烈的依賴性。這本書的語言節奏有一種魔力,它時而像潺潺溪水,溫和地撫慰你的不安;時而又像驚雷炸響,猛地敲開你思維的盲區。其中一段關於“寬恕”的論述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烙印。它不是要求你去忘記傷害,而是教你如何放下那個傷害對你現在情緒的“控製權”。寬恕不是為瞭對方,而是為瞭讓自己從過去的情感捆綁中解脫齣來。我嘗試將這個概念應用到處理一些陳年舊怨上,過程自然不會一帆風順,但隻要我記起書中的某個觀點,那種想要掙脫的意願就會重新被點燃。它提供的是工具和視角,讓你自己去完成療愈的過程,而不是生硬地塞給你一個“你應該怎麼做”的答案。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教會你如何成為自己的老師,如何與內在的智慧建立連接,這比任何外部的指導都來得持久有效。
評分這本《與神對話》係列的書,給我的觸動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我是在一個特彆迷茫的時期偶然接觸到的,那時候感覺整個世界都在和我作對,找不到人生的方嚮,每天都在焦慮和自我懷疑中掙紮。翻開這本書的瞬間,那種感覺就像是久旱逢甘霖,每一個字都像是直接從心底深處升起的聲音,直擊靈魂。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反而是非常溫柔、極其耐心地引導你去思考“我是誰”、“我來這裏的目的是什麼”。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於“恐懼”的闡述,它把恐懼描繪成一種我們自己創造齣來的幻象,一種對“未知的過度反應”。讀完之後,我開始嘗試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看待生活中的挫摺和不如意,不再是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把它看作是宇宙在給我布置的“升級任務”。這種心境的轉變,讓我的睡眠質量都改善瞭許多,不再是那種強撐著入睡的疲憊感,而是真正意義上的放鬆和安寜。這本書的影響力遠超一本普通的勵誌讀物,它更像是一張通往內心深處的地圖,指引著我們重新認識自己,找迴內在的力量和那個真正的自我。我強烈推薦給每一個感覺生活被睏住,渴望突破自我設限的人。
評分精裝版本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的質感驚艷到瞭。厚實的書頁,清晰的字體排版,即便是這樣一本需要反復研讀的書,捧在手裏也感覺非常舒適,很有分量感,這對於需要長期伴隨的書來說太重要瞭。我通常讀書比較慢,喜歡在關鍵處做標記,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讓我在標記和迴翻時都非常順手。內容上,我最欣賞的是它對於“選擇”的強調。它不斷地提醒我們,我們的人生軌跡不是由環境決定的,而是由我們每一個細微的念頭和選擇鋪就的。很多時候,我們把失敗歸咎於運氣不好或者時代限製,但這本書直指核心——你每天都在創造你的現實。這種強烈的個人責任感並非是壓力的來源,反而是一種巨大的解放,因為它意味著我有能力隨時改變我的創造。這種“賦權”的感覺,讓我不再扮演受害者,而是真正成為自己人生的掌舵人。我開始有意識地去篩選我的“輸入”——我聽什麼,我看什麼,和誰交往,都在以一種全新的標準去衡量它們是否服務於我希望創造的未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