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精選作者散文隨筆五十餘篇,內容主要是對童年的點滴迴憶。作者以淡然的筆觸描繪瞭改革開放初期社會劇變的大背景下,市井生活之艱難,揭示齣世情的涼薄與人性的醜惡——“仗義不從屠狗輩,負心亦多讀書人”。全書迴憶親人、桑梓,不落“溫情與敬意”的窠臼,獨有一種冷眼旁觀的覺醒。
香港電影《三笑》
繩金塔
夏天的記憶
紀念我的二伯父
小時候的中鞦
對外婆的悼念
凍瘡
童年
看電影
打老婆的小柳
苜蓿
端午
冰棒
學武術的迴憶
拾稻穗
遊泳和水鬼
關於狗的記憶
一隻鴨子
小時候的零食
牛頭山
早米和晚米
畫畫的迴憶
說說我的外公
寫春聯
媽媽和一個故事
和鬼、死亡有關的記憶
和姨父一起洗澡
讀詩詞的迴憶
恐高癥
害怕黑暗
做苦力
兩個迴憶
舅舅的錄音機
考試恐懼
自行車的故事
說說我的二姨
壓歲錢
西瓜
童年軼事
七月半
青雲譜
戲麯
正月初七及其他
救護車
剁椒魚頭
京師憶舊年
瘟豬肉
池塘的死魚
桑葚
繩金塔記之外公本紀
繩金塔記之老薑列傳
繩金塔記之香菊傳
城南記之鄰女傳
城南記之堂弟列傳
鄉下記之城南流氓列傳
那些炎熱的夏日和青春
紀念我的二伯父
前兩天聽到二伯父去世的消息,沒感到有多少悲傷。據說他是一跤跌死的,躺在傢門口沒人知道,最後來瞭一位常伴他一起打發時光的老朋友,纔趕緊叫車送去醫院,可是已經沒有進的氣瞭。
總覺得二伯父不該這麼晚景淒涼的,他有知識,有文化,在傢鄉以聰穎著稱,很早就考上瞭工學院,讀瞭五年書,鄰近畢業時,卻碰上下放:農村考齣來的照舊迴到農村去。他又是個頂老實的人(我們傢族的大多老實),就乖乖迴去瞭。可是據他一位老同學講,班上有些人就堅決賴在學校,不肯迴鄉,最後上麵也沒有強迫——那些人就保住瞭他們來之不易的城市戶口。
二伯父很擅長畫機器圖紙,因此在鄉裏的一個翻砂企業上班,早年廠子經常依靠他齣差聯係業務,因為內行實在不多,所以他年輕時跑遍瞭大江南北。我曾經披覽他積攢的經典門票,故宮、頤和園、定陵博物館什麼的,非常艷羨。年輕的時候,我是多麼渴望齣去看看外麵的世界啊,哪怕去外省的一個小地方,也許都有說不明白的新奇。這想法的幼稚是顯然的瞭,如今我在北京生活瞭這麼多年,連大門都不願意多邁,那個定陵博物館,至今也沒有謀麵,可見時光是多麼能催老一個人的心靈。
九十年代末期,企業轉軌,被幾個官承包,像二伯這樣的人便被一腳踢齣,失業瞭。他是個書生,除瞭畫圖紙,根本沒有彆的謀生技能。於是傢境逐漸睏窘,隻好為一些鄉間私人企業看看大門,甚至為養鴨專業戶看鴨棚、做飯,我當初聽到這些,簡直信不過自己的耳朵。在我多年的印象中,二伯是從來不沾任何傢務的,每天下班就是捧著一張《參考消息》,鼕天的新年,則穿著筆挺的呢子大衣到處訪客。近幾年我寒假迴傢時,他照舊穿著那件呢子大衣來找我攀談,問問外間風物。我注意到他蒼老得厲害,嘴巴裏竟然缺瞭幾顆牙齒,有一次甚至驚異地發現他連褲扣都沒係上。這是怎麼樣的一種精神麵貌?要知道,他並不是放浪形骸的藝術傢。在我的印象中,他一直是衣衫筆挺的。
傢道衰落至此。我父親常常慨嘆,二伯是一條龍命作成瞭蛇命,說他年輕時候,剛學成迴鄉,在鄉中學教書,有個中學女老師想嫁他。可是那時鬧“文革”,到處貼大字報,披露那女教師是破鞋,因此被他拒絕瞭。最後他找瞭一位鄉下女人,比他小近十歲。可是依我父親的話說,沒文化的婦女,生下的兒女很難有齣息,因為遺傳基因相對差。這話既刻薄,又鬍說八道,也不科學。不過倒很符閤他的性格,我母親和我們兄弟姊妹三個,從小也都在他這種侮辱和損害中長大,真不知道他哪來的優越感。在他心目中,能當上城裏人纔算有齣息,而對農村孩子來說,想達到這個目標,除瞭考學,幾乎沒有彆的途徑。但是,由於環境限製,農村孩子從小傢裏見不到一冊書,從小就沒培養齣讀書的習慣,最後能有多少能考上大學?不得不承認,如果二伯父娶瞭個中學女老師,一切自然會兩樣。傢庭環境,對塑造一個人起著無法估量的作用。
那個小二伯近十歲的妻子,五六年前就早早先去世瞭。據說是生瞭病沒錢治,但真實情況,據我堂姐說,卻不是這樣。而是她以為自己的病不重,想挺挺就過去,省下錢可以為兒子娶媳婦,可是終於沒挺過。死瞭老婆,二伯的生活更加一落韆丈,雖然我二伯母也不是什麼很愛清潔的人,可是她活著的時候,二伯還不至於落到褲扣也懶得係的地步。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不是一個涼薄的人,總之現在對於死亡,真的很難在心裏起什麼波瀾瞭。雖然剛聽到二伯去世的噩耗時,也吃驚瞭一下。而轉念人終究是要死的,也就覺得很淡然。時常會有這樣悲觀的想法:這世間的每一個人死亡,或許都有一些為他悲痛的人,證明他來這世上走過一遭,有過軌跡。但是等到連為他悲痛的人也都死光瞭的時候,那他的存在過與否,就完全成為一個謎瞭。人生有什麼意思?
我對於二伯和二伯母鮮活的印象,是二伯聚精會神地畫圖紙的時候,是二伯母躺在一個倒置的竹床上被抬往醫院生産的時候。那時他們還風華正茂,可是屬於他們的時間不知不覺就全部用完瞭,人世間是最喜新厭舊的,它很快拋棄瞭他們。我能做的,也就是作一個短短的銘文,當成對他的祭奠。銘曰:
願者貧窶,黠者尊榮。
百無聊賴,奚必久生。
昔王侯之厚棺槨兮,
欲駐萬世之精靈。
恨窮魂而下九原兮,
無鬱鬱之佳城。
……
(三) 這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品味的著作。我不是那種喜歡一口氣讀完小說的讀者,尤其是在遇到這樣一本沉甸甸的作品時。我更傾嚮於在每個章節結束後,停下來,迴味一下作者剛剛構建的世界,感受其中人物的情感波動。書中的語言,樸實卻不失韻味,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著直抵人心的力量。我尤其欣賞作者在人物塑造上的功力,每一個角色,無論大小,都有著鮮明的個性,他們的命運 intertwined,相互影響,共同構成瞭一幅宏大而細緻的社會圖景。我發現,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代入其中某個角色,去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去理解他們的選擇。有時候,我會為他們的遭遇感到惋惜,有時候,又會對某些角色的狠辣感到震驚。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人性的各種麵嚮,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又常常忽略的角落。
評分(一) 初拿到這本書,是被它略顯古典的封麵所吸引,那種淡雅的暈染,似乎預示著一段不尋常的故事。翻開書頁,撲麵而來的是一種久違的、帶著曆史厚重感的文字,不是那種快節奏的網絡小說,而是緩緩鋪陳,細緻入微,仿佛一幅徐徐展開的古代畫捲。故事的背景設定在一個充滿市井氣息的年代,從宏大的宮廷鬥爭,到尋常百姓傢的悲歡離閤,都被作者用一種不動聲色的筆觸描摹齣來。初讀時,以為會是那種跌宕起伏的傳奇,然而越往後讀,越發現其精妙之處在於對人情世故的洞察,那些不經意間流露齣的善意與算計,隱忍與爆發,都像極瞭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的種種。書中的人物並非臉譜化的好壞分明,他們有著各自的動機,各自的無奈,在時代的洪流中,在錯綜復雜的關係網裏,掙紮著,前行著,或沉淪。我尤其喜歡作者對細節的刻畫,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不經意的閑話,都能成為解開人物內心世界的鑰匙。這是一種安靜的力量,沒有驚天動地的橋段,卻能在字裏行間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
評分(二) 不得不說,這本書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一開始,我抱著一種看熱鬧的心態,以為能從中窺探到一些傢長裏短的趣事,或者是一些跌宕起伏的戲劇性衝突。但隨著故事的深入,我發現自己陷入瞭一個更加廣闊的視野。作者似乎是一位旁觀者,他用一種超然的視角,審視著筆下的人物和他們所處的環境。他很少直接評價,而是通過情節的推進,人物的對話,來展現人性的復雜和社會的現實。我發現,書中描繪的許多場景,雖然發生在過去,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那些人際間的微妙平衡,那些為瞭生存而不得不做齣的選擇,那些在利益麵前閃爍不定的人心,都讓我産生強烈的共鳴。讀這本書,就像是走進瞭一個巨大的迷宮,你以為找到瞭齣口,卻又被新的岔路引入更深處。它不給你明確的答案,而是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去思考,去揣摩。這種智力上的挑戰,比單純的情感衝擊更令人著迷。
評分(四) 坦白講,這本書最初並沒有引起我太大的興趣,我以為它會是那種沉悶的、說教式的作品。然而,當我的手指劃過那些文字,當我的思緒被作者的敘事所牽引,我纔意識到自己是多麼地“以貌取人”。它並非那種一上來就拋齣驚天秘密,或者設計巧妙陷阱的作品。它的魅力,在於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它將那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瑣事,那些日常的言談舉止,編織成一張巨大的網,讓你在不經意間,就為之動容。書中的人物,沒有偉大的抱負,沒有傳奇的經曆,他們隻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員,卻因為作者的筆觸,而顯得如此生動,如此鮮活。我看到瞭他們的掙紮,看到瞭他們的妥協,看到瞭他們在命運麵前的無力,也看到瞭他們在絕境中的閃光點。這本書讓我明白,偉大並非隻存在於史書的記載中,它也蘊藏在每一個普通人的平凡生活裏。
評分(五) 當我閤上這本書的時候,心中並沒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暢快,反而是一種淡淡的惆悵,以及一絲難以言喻的釋然。它沒有給我提供一個圓滿的結局,也沒有給我一個明確的道德標杆。它隻是呈現瞭生活本來的樣子,那些復雜,那些矛盾,那些我們無法逃避的現實。我發現,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剋製,他從不煽情,也從不刻意製造衝突,但他筆下的每一個字,都在默默地訴說著一個關於人性、關於命運的故事。我看到瞭那些被壓抑的欲望,那些被掩埋的委屈,以及那些在殘酷現實中依然頑強生長著的希望。這本書最讓我著迷的地方在於,它沒有給任何角色一個簡單的標簽,而是讓讀者自己去判斷,去感受。這種開放式的呈現,反而讓我在閱讀結束後,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消化。它是一本需要反復咀嚼的書,每一次閱讀,或許都能發現新的東西。
評分東西不錯,正版真貨價實,比較滿意,繼續閤作
評分很喜歡史傑鵬先生的書
評分還可以
評分好書。。。。
評分值得一讀的好書。
評分正在看,感覺比《戶口本》文筆要劣,而且紙張有味道
評分好的作品好的服務
評分京東購物,值得信賴!!
評分好書好書好書好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