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敘述的是17世紀至19世紀近代西方政治哲學的發展曆程,闡釋瞭具有重要曆史地位與思想影響的人物如霍布斯、洛剋、斯賓諾莎、盧梭、托剋維爾、康德、黑格爾等人,以及政治哲學流派如蘇格蘭啓濛運動和功利主義等的政治哲學思想,意圖勾勒齣近代西方政治哲學的主要輪廓,凸顯這一時期核心的政治哲學論題,並在此基礎上梳理和總結近代西方政治哲學的曆史流變、重要思想資源,以及闡明對當代政治哲學思潮的深刻影響。
陳德中,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副研究員,《世界哲學》副主編。研究領域為當代英美分析哲學、政治哲學與道德哲學。著有《政治現實主義———威廉姆斯政治哲學研究》(2010)、《政治正義》(2012)、《政治現實主義的邏輯———“自主性”與“封閉性”緣與由》(2015)等。
宮睿,哲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哲學係副教授,德國圖賓根大學哲學係訪問學者。研究領域為康德哲學、政治哲學。著有《康德的想象力理論》(2012)。郭大為哲學博士,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德國古典哲學和政治哲學。著有《費希特倫理學思想研究》(2003)等。參與《康德著作全集》《費希特著作選集》《維特根斯坦全集》和《黑格爾全集》的編譯。韓東暉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近代西方哲學、分析哲學。著有《天人之境———斯賓諾莎道德形而上學研究》(2008)等。
霍偉岸法學博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政治學係主任。研究領域為西方政治思想史、民主理論。著有《洛剋權利理論研究》(2011)等。昆廷•斯金納著名思想史傢,現任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教授,曾任劍橋大學欽定近代史講座教授,思想史研究“劍橋學派”的代錶性人物。著有《馬基雅維裏》《霍布斯哲學中的理性和修辭》《自由主義之前的自由》《政治的視野》等。
任軍鋒,法學博士,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哈佛大學中美富布賴特研究學者。研究領域為政治學理論、美國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史。著有《民德與民治:鄉鎮與美利堅政治的起源》(2011)、《**左與右?———北歐五國政黨政治比較研究》(2012)等。
談火生,法學博士,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係副教授,《政治思想史》雜誌編委。研究領域為政治思想史和民主理論。著有《民主審議與政治閤法性》(2007)等。
吳增定,哲學博士,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政治哲學、德國哲學。著有《尼采與柏拉圖主義》(2005)、《斯賓諾莎的理性啓濛》(2012)等。
導言 韓東暉
第一章 自然、自由與服從:霍布斯論自由的恰當意義 (昆廷•斯金納 田潔譯)
第一節 恰當的方法
第二節 自由的定義
第三節 自然的自由和臣民的自由
第四節 駁斥經典共和主義自由理論
第五節 自由與服從
第二章 自然法、財産權與上帝:論洛剋的正義觀 (霍偉岸)
第一節 正義與自然法
第二節 正義與財産權
第三節 上帝的正義
第四節 不正義的根源
第五節 正義與慈善
第六節 洛剋正義觀的政治思想史意義
第三章 理性自由與政治自由:斯賓諾莎的政治哲學 (吳增定)
第一節 自然狀態與自然權利
第二節 契約與國傢
第三節 政治與宗教
第四節 斯賓諾莎政治哲學的睏難
第四章 政治的語法:蘇格蘭啓濛運動的政治哲學 (陳德中)
第一節 發現國傢與發現社會
第二節 自然和諧與社會形塑
第三節 休謨的政治哲學
第四節 是自然和諧還是擴展秩序?
第五節 政治作為特殊德性的正義
第五章 自由、公意和民主:盧梭的政治哲學(談火生)
第一節 自由:盧梭的核心關懷
第二節 公意:政治自由的保障
第三節 成熟的公民:公意實現的微觀基礎
第四節 民主政府:公意實現的製度條件
第六章 效用、計算與自由:英國功利主義的政治哲學 (陳德中)
第一節 邊沁的功利主義:政治與法律哲學
第二節 密爾:平民教育、言論自由與代議製
第三節 法律實證主義與自然法之爭
第七章 貴族、民主與自由:道德哲學傢托剋維爾(任軍鋒)
第一節 民主革命:美國與法國
第二節 民主社會的兩種形態
第三節 傢庭革命與自由民主社會秩序的重建
第四節 宗教與自由民主社會的靈魂
第五節 結語:道德哲學傢托剋維爾
第八章 革命、憲政與啓濛:論康德的政治哲學(宮 睿)
第一節 公民憲政的理念
第二節 康德反對革命權利的五種論證
第三節 對康德反對革命權利理論的一緻性的辯護
第四節 對康德贊賞法國大革命立場的一緻性的辯護
第五節 啓濛與公民憲政理念的實現
第九章 黑格爾與近代自然法理論的終結(郭大為)
第一節 從自然法到法哲學
第二節 從自然狀態到市民社會
第三節 從社會契約到自由的實現
第四節 從閤理性到現實性
索引
緻謝
我是在一個相對平靜的時期開始閱讀這套書的,但隨著深入,我發現它所探討的核心問題——關於城邦的理想形態、個人與集體的關係、暴力的閤法性界限——實際上從未真正過時。作者在處理那些古典思想傢的文本時,展現齣一種驚人的“當代性”解讀能力。他似乎在告訴我,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對精英統治的設想,與當代技術官僚治理的某些傾嚮之間,存在著一種微妙的結構性關聯。再比如,對於後現代思潮的引入,也不是生硬地將一個現代概念套用到古代文本上,而是通過對權力運作模式的深入挖掘,展示瞭不同時代中對權力結構進行解構的潛在思想淵源。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智力上的刺激。閤上書本時,我不再是簡單地記住瞭一些名字和理論,而是獲得瞭一套更強健的工具箱,去分析和批判當下世界中那些看似復雜實則遵循著某些古老邏輯的政治現象。
評分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毋庸置疑,它在引注和文獻的運用上達到瞭教科書級彆的水準,這對於做進一步研究的人來說是極其友好的。但更讓我感到欣慰的是,盡管內容深度極高,作者的寫作風格卻始終保持著一種剋製而優雅的敘述腔調。它沒有炫耀性的術語堆砌,也沒有故作高深的晦澀難懂。相反,作者總能在關鍵轉摺點用極為清晰的語言,為讀者指明思想的走嚮。這使得即使在處理像法蘭剋福學派或後結構主義這樣容易陷入泥沼的復雜流派時,整體的邏輯綫索依然清晰可辨。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資深導師,在你迷失於浩瀚的文本迷宮時,適時地伸齣援手,指引你看到更宏大的地圖。最終,閱讀這本書,就像完成瞭一次對西方文明核心精神的深度朝聖,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審慎、批判性的思維習慣,這是任何考試或論文都無法衡量的真正收獲。
評分初讀此書,最令我感到驚喜的是其敘事的流暢性與論證的精確性之間的完美平衡。許多政治哲學史的著作往往在“史”與“論”之間搖擺不定,要麼過於偏嚮史料的堆砌,導緻思想的演進顯得雜亂無章;要麼過於強化學術觀點,使得曆史的厚重感缺失。然而,此捲卻巧妙地避開瞭這些陷阱。作者的筆觸如同高明的雕刻傢,他不是簡單地羅列思想傢,而是將他們置於具體的曆史情境之中,考察他們的思想是如何迴應其所處時代的睏境的。比如,書中對十九世紀中葉歐洲麵臨的工業化、階級對立以及民族主義興起的背景描述,就極其到位,這使得讀者能夠理解為何馬剋思的批判理論會如同一聲驚雷般橫空齣世,而並非僅僅是一個孤立的哲學構想。這種將思想與時代脈搏緊密結閤的處理方式,讓原本抽象的理論煥發齣瞭鮮活的生命力,讓我對“政治”的理解不再僅僅停留在憲法和選舉層麵,而是深入到瞭權力、正義與人類共同體的基本構造之上。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充滿挑戰的,但這種挑戰恰恰體現瞭其價值所在。它要求讀者以一種近乎學徒般的心態去學習,去模仿思想傢們思考問題的方式。我特彆欣賞其中對那些“邊緣”或“被遺忘的”思想傢的重新發掘與評價。我們習慣於把目光聚焦在幾位“偉人”身上,但這本書卻花費大量篇幅探討瞭那些在特定時期推動瞭思想邊界拓展,卻因為曆史的偶然性而被後世忽略的聲音。這種廣闊的視野,極大地拓寬瞭我對“正統”政治思想譜係的認知。它提醒我們,任何一套成熟的理論體係,都是在無數次與異見的交鋒、衝突與妥協中纔得以形成的。閱讀這些不同流派、不同立場的碰撞,就像是置身於一個古老的辯論場,每一次深入的分析都像是一次次精妙的駁斥與反駁,讓讀者不得不審視自己原本堅信不疑的前提,這是一個痛苦但極其寶貴的思想重塑過程。
評分這本厚重的著作,從目錄的排布和章節的銜接上,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西方政治思想脈絡時所下的苦功。我記得翻開第一章時,就被那種撲麵而來的學術氣息所震撼,它不像市麵上那些流行的、試圖用通俗語言“翻譯”哲學的書籍,而是紮紮實實地帶著你深入到文本的肌理之中。作者顯然對原典的理解極為精深,他沒有停留在對康德、黑格爾或洛剋這些巨匠思想的膚淺歸納上,而是深入挖掘瞭他們理論體係內部的矛盾與張力。例如,對於自由主義的起源,書中不僅僅提及瞭洛剋式的自然權利論,更詳盡地剖析瞭霍布斯對秩序的絕對優先考量,以及這種潛在衝突是如何影響瞭後世社會契約論的走嚮。閱讀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復雜的論證鏈條,這需要讀者有一定的哲學背景和耐心,但迴報是巨大的——你會清晰地看到,那些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政治概念,是如何一步步在曆史的煙塵中被塑造、被爭論、最終纔沉澱下來的。這種對思想演變過程的細緻還原,是任何快餐式的導讀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很好,有一定的難度,慢慢看吧
評分很好,有一定的難度,慢慢看吧
評分在京東買書很方便,正版圖書,性價比高!以後還會再買的~
評分書很不錯
評分在京東買書很方便,正版圖書,性價比高!以後還會再買的~
評分在京東買書很方便,正版圖書,性價比高!以後還會再買的~
評分書很不錯
評分很好,有一定的難度,慢慢看吧
評分在京東買書很方便,正版圖書,性價比高!以後還會再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