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二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二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东晖 著
图书标签:
  • 政治哲学
  • 西方哲学
  • 哲学史
  • 政治思想史
  • 西方政治思想
  • 国家出版基金
  • 学术著作
  • 历史学
  • 社会科学
  • 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42514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216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政治哲学史
开本:异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的是17世纪至19世纪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阐释了具有重要历史地位与思想影响的人物如霍布斯、洛克、斯宾诺莎、卢梭、托克维尔、康德、黑格尔等人,以及政治哲学流派如苏格兰启蒙运动和功利主义等的政治哲学思想,意图勾勒出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要轮廓,凸显这一时期核心的政治哲学论题,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和总结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历史流变、重要思想资源,以及阐明对当代政治哲学思潮的深刻影响。

作者简介

  陈德中,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世界哲学》副主编。研究领域为当代英美分析哲学、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著有《政治现实主义———威廉姆斯政治哲学研究》(2010)、《政治正义》(2012)、《政治现实主义的逻辑———“自主性”与“封闭性”缘与由》(2015)等。

  宫睿,哲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康德哲学、政治哲学。著有《康德的想象力理论》(2012)。郭大为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德国古典哲学和政治哲学。著有《费希特伦理学思想研究》(2003)等。参与《康德著作全集》《费希特著作选集》《维特根斯坦全集》和《黑格尔全集》的编译。韩东晖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近代西方哲学、分析哲学。著有《天人之境———斯宾诺莎道德形而上学研究》(2008)等。

  霍伟岸法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政治学系主任。研究领域为西方政治思想史、民主理论。著有《洛克权利理论研究》(2011)等。昆廷•斯金纳著名思想史家,现任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教授,曾任剑桥大学钦定近代史讲座教授,思想史研究“剑桥学派”的代表性人物。著有《马基雅维里》《霍布斯哲学中的理性和修辞》《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政治的视野》等。

  任军锋,法学博士,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美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史。著有《民德与民治:乡镇与美利坚政治的起源》(2011)、《**左与右?———北欧五国政党政治比较研究》(2012)等。

  谈火生,法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政治思想史》杂志编委。研究领域为政治思想史和民主理论。著有《民主审议与政治合法性》(2007)等。

  吴增定,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德国哲学。著有《尼采与柏拉图主义》(2005)、《斯宾诺莎的理性启蒙》(2012)等。


目录

导言 韩东晖
第一章 自然、自由与服从:霍布斯论自由的恰当意义 (昆廷•斯金纳 田洁译)
第一节 恰当的方法
第二节 自由的定义
第三节 自然的自由和臣民的自由
第四节 驳斥经典共和主义自由理论
第五节 自由与服从
第二章 自然法、财产权与上帝:论洛克的正义观 (霍伟岸)
第一节 正义与自然法
第二节 正义与财产权
第三节 上帝的正义
第四节 不正义的根源
第五节 正义与慈善
第六节 洛克正义观的政治思想史意义
第三章 理性自由与政治自由:斯宾诺莎的政治哲学 (吴增定)
第一节 自然状态与自然权利
第二节 契约与国家
第三节 政治与宗教
第四节 斯宾诺莎政治哲学的困难
第四章 政治的语法: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政治哲学 (陈德中)
第一节 发现国家与发现社会
第二节 自然和谐与社会形塑
第三节 休谟的政治哲学
第四节 是自然和谐还是扩展秩序?
第五节 政治作为特殊德性的正义
第五章 自由、公意和民主:卢梭的政治哲学(谈火生)
第一节 自由:卢梭的核心关怀
第二节 公意:政治自由的保障
第三节 成熟的公民:公意实现的微观基础
第四节 民主政府:公意实现的制度条件
第六章 效用、计算与自由:英国功利主义的政治哲学 (陈德中)
第一节 边沁的功利主义:政治与法律哲学
第二节 密尔:平民教育、言论自由与代议制
第三节 法律实证主义与自然法之争
第七章 贵族、民主与自由:道德哲学家托克维尔(任军锋)
第一节 民主革命:美国与法国
第二节 民主社会的两种形态
第三节 家庭革命与自由民主社会秩序的重建
第四节 宗教与自由民主社会的灵魂
第五节 结语:道德哲学家托克维尔
第八章 革命、宪政与启蒙:论康德的政治哲学(宫 睿)
第一节 公民宪政的理念
第二节 康德反对革命权利的五种论证
第三节 对康德反对革命权利理论的一致性的辩护
第四节 对康德赞赏法国大革命立场的一致性的辩护
第五节 启蒙与公民宪政理念的实现
第九章 黑格尔与近代自然法理论的终结(郭大为)
第一节 从自然法到法哲学
第二节 从自然状态到市民社会
第三节 从社会契约到自由的实现
第四节 从合理性到现实性
索引
致谢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二卷) 导言:思想的洪流与时代的嬗变 西方政治哲学的历史,是一部思想的壮丽史诗,它承载着人类对于社会秩序、权力运作、正义实现以及个体与集体关系的永恒追问。从古希腊的城邦理想,到现代民族国家的崛起,再到后现代社会的多元挑战,政治哲学始终与人类文明的进程同呼吸共命运,不断地反思、批判与建构。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二卷)》聚焦于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承接第一卷所梳理的古典与中世纪思想遗产,深入探讨近代以来政治哲学思想的勃兴与演变。这一时期,古老的秩序正在瓦解,新的社会力量正在孕育,科学革命的曙光照亮了理性思考的道路,地理大发现拓展了人类的视野,宗教改革动摇了教会的权威。这一切宏大的历史变革,都深刻地塑造了政治哲学的面貌,催生了前所未有的思想火花,也为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本卷的叙事,并非简单的思想家罗列或学说堆砌,而是试图描绘一幅思想流动的画卷,展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政治思想家如何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回应着他们所面临的紧迫问题,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并由此构建出影响深远的政治理论体系。我们将追溯那些伟大的头脑,如何从人性、自然法、契约、主权、权利、自由、平等、民主等核心概念出发,对政治权力进行审视,对国家形成进行解释,对理想社会进行构想。 第一编:现代政治哲学的黎明——从君权神授到自然权利 本编将目光投向政治哲学从神学束缚中解放,迈向理性主义的初步探索。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宗教改革和政治动荡,传统的神圣君权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我们会深入剖析马基雅维利的思想。这位佛罗伦萨的政治家,以其惊世骇俗的《君主论》,将政治从道德和宗教的藩篱中解放出来,开启了“现实主义政治学”的先河。他关注的不再是统治者“应该”做什么,而是他们“实际上”如何才能获得并维持权力。他的“政治的自主性”理论,对后世政治研究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尽管其某些论断至今仍引发争议,但其对权力运作机制的洞察,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接着,我们将探讨宗教改革对政治思想的深远影响。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等宗教改革家的思想,虽然核心是宗教信仰的革新,但其对教会权威的挑战,对个体良心的强调,以及对世俗权力的重新定位,客观上为政治思想的多元化和理性化打开了通道。我们将分析不同教派如何处理与世俗政权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宗教宽容与宗教战争等复杂议题。 随后,本编将重点关注自然权利理论的兴起。在对神圣君权进行批判的背景下,一批思想家开始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探寻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霍布斯,在目睹了英国内战的血腥场面后,提出了其著名的“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理论。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生而处于“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之中,为了摆脱这种可怕的境地,人们必须通过契约将一切权利让渡给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主权者,以保障个体的生命安全。他的“利维坦”形象,成为了强权统治的象征,但也为理解国家权力为何如此重要提供了深刻的解释。 与霍布斯不同,洛克则以温和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更为乐观的自然状态,并强调了自然权利的不可剥夺性。他认为,人们在进入社会契约时,并非放弃所有权利,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其生命、自由和财产。因此,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其合法性根植于人民的同意,并且人民保留了反抗暴政的权利。洛克的思想,成为了启蒙运动和近代自由主义的重要基石,深刻影响了美国独立宣言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第二编:理性、启蒙与社会契约的深化 本编将进一步推进对政治理性与社会契约的探讨,重点关注启蒙时代思潮的激荡与发展。这一时期,科学理性主义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社会制度进行理性设计和改造的热情。 卢梭,作为启蒙时代一位复杂而深刻的思想家,在本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既是启蒙的拥护者,又是其某些方面的批判者。在《社会契约论》中,他提出了“公意”的概念,认为真正的社会契约并非如霍布斯和洛克所设想的那样,是个人之间的让渡,而是通过共同体的形成,使每个人都服从于公意,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公意代表着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其意志是不可侵犯的。卢梭的理论,既具有激进的民主色彩,又可能导向对个体权利的压制,其复杂性至今仍是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们将对比分析霍布斯、洛克、卢梭三位思想家在社会契约理论上的异同,探讨他们对主权、政府形式、个体与集体关系的不同理解,以及这些理论如何为近代政治制度的构建提供了思想资源。 此外,本编还将触及启蒙时代其他重要政治思想家的贡献,例如孟德斯鸠对三权分立理论的精辟阐述,他认为权力制约是防止专制、保障自由的关键。我们还将考察启蒙思想家们对“进步”、“文明”的信念,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理性批判,对当时的社会制度进行审视和改造。 第三编:革命的时代与民族国家的形成 本编将聚焦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一系列波澜壮阔的政治革命,以及这些革命对政治哲学提出的新课题和塑造的新思潮。 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是政治史上的里程碑,也是政治哲学思想付诸实践的伟大实验。我们将深入分析美国独立战争背后的政治哲学理念,特别是对洛克自然权利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是西方政治哲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献之一,它以简洁而 powerful 的语言,宣示了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反抗暴政等核心理念。 法国大革命的复杂性与激进性,为政治哲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将考察雅各宾专政时期,卢梭的“公意”理论如何被极端化地解读,以及由此产生的恐怖统治。我们还将审视革命后,康德等思想家对自由、道德与政治秩序的深刻反思,以及他们如何试图在理性与自由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在这一时期,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政治思潮,开始崛起并对欧洲政治版图产生深刻影响。我们将分析早期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以及它如何与政治哲学相结合,推动民族国家的构建。 第四编:现代政治哲学的分化与深化——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与保守主义的论辩 随着19世纪的深入,政治哲学思想开始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分化的趋势,各种思潮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论辩。 本编将重点考察自由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约翰·斯图尔特·密尔,作为19世纪自由主义的集大成者,他的《论自由》和《代议制政府》等著作,系统地阐述了个人自由、言论自由、少数人权利以及代议制民主的重要性。他对“多数人的暴政”的警惕,以及对个人个性发展的强调,为现代自由主义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自由主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我们将考察早期社会主义者,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马克思及其学说。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提出,以及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预言,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的面貌。我们将分析马克思关于国家、权力、意识形态等一系列核心概念,以及其对后世政治思想和实践产生的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保守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也在此时期得到了系统的阐述。埃德蒙·伯克等保守主义思想家,对法国大革命的激进性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强调传统、秩序、渐进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对历史经验的尊重。他们对社会有机体的看法,对激进变革的警惕,构成了对启蒙理性主义的重要回应。 本编还将探讨这些主要思潮之间的论辩,例如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社会公平、政府角色等问题上的分歧;保守主义如何回应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和激进改革的挑战。这些论辩不仅塑造了19世纪的政治格局,也为20世纪的政治思想奠定了基础。 结语:思想的余响与未来的回声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二卷)》的叙事,将引领读者穿越几个世纪的政治思想史,感受思想家们在历史浪潮中的挣扎与求索。本卷所展现的,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更是对人类社会永恒问题的持续追问,是对权力与正义、自由与秩序、个体与集体等核心范畴的不断反思。 从马基雅维利对权力真相的洞察,到洛克对自然权利的捍卫,再到卢梭对公意的推崇,以及马克思对历史命运的预言,每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都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理解政治世界提供了宝贵的钥匙。他们的思想,如同奔腾不息的河流,汇入西方文明的海洋,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政治文化的演进,以及我们看待当下政治现象的视野。 尽管本卷的叙事止于19世纪末,但其中所探讨的核心问题和思想脉络,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自由主义的挑战,社会主义的困境,保守主义的反思,这些论辩并未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消失,反而以新的形式在当代政治舞台上不断重演。 阅读本卷,不仅是回顾历史,更是与那些伟大的头脑进行对话,从中汲取智慧,培养批判性思维,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并为塑造一个更加公正、自由、繁荣的未来提供思想的支撑。本书旨在成为读者深入理解西方政治思想演变脉络的向导,激发对政治哲学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厚重的著作,从目录的排布和章节的衔接上,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西方政治思想脉络时所下的苦功。我记得翻开第一章时,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所震撼,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流行的、试图用通俗语言“翻译”哲学的书籍,而是扎扎实实地带着你深入到文本的肌理之中。作者显然对原典的理解极为精深,他没有停留在对康德、黑格尔或洛克这些巨匠思想的肤浅归纳上,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理论体系内部的矛盾与张力。例如,对于自由主义的起源,书中不仅仅提及了洛克式的自然权利论,更详尽地剖析了霍布斯对秩序的绝对优先考量,以及这种潜在冲突是如何影响了后世社会契约论的走向。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复杂的论证链条,这需要读者有一定的哲学背景和耐心,但回报是巨大的——你会清晰地看到,那些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政治概念,是如何一步步在历史的烟尘中被塑造、被争论、最终才沉淀下来的。这种对思想演变过程的细致还原,是任何快餐式的导读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充满挑战的,但这种挑战恰恰体现了其价值所在。它要求读者以一种近乎学徒般的心态去学习,去模仿思想家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我特别欣赏其中对那些“边缘”或“被遗忘的”思想家的重新发掘与评价。我们习惯于把目光聚焦在几位“伟人”身上,但这本书却花费大量篇幅探讨了那些在特定时期推动了思想边界拓展,却因为历史的偶然性而被后世忽略的声音。这种广阔的视野,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正统”政治思想谱系的认知。它提醒我们,任何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都是在无数次与异见的交锋、冲突与妥协中才得以形成的。阅读这些不同流派、不同立场的碰撞,就像是置身于一个古老的辩论场,每一次深入的分析都像是一次次精妙的驳斥与反驳,让读者不得不审视自己原本坚信不疑的前提,这是一个痛苦但极其宝贵的思想重塑过程。

评分

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它在引注和文献的运用上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水准,这对于做进一步研究的人来说是极其友好的。但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尽管内容深度极高,作者的写作风格却始终保持着一种克制而优雅的叙述腔调。它没有炫耀性的术语堆砌,也没有故作高深的晦涩难懂。相反,作者总能在关键转折点用极为清晰的语言,为读者指明思想的走向。这使得即使在处理像法兰克福学派或后结构主义这样容易陷入泥沼的复杂流派时,整体的逻辑线索依然清晰可辨。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资深导师,在你迷失于浩瀚的文本迷宫时,适时地伸出援手,指引你看到更宏大的地图。最终,阅读这本书,就像完成了一次对西方文明核心精神的深度朝圣,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审慎、批判性的思维习惯,这是任何考试或论文都无法衡量的真正收获。

评分

初读此书,最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其叙事的流畅性与论证的精确性之间的完美平衡。许多政治哲学史的著作往往在“史”与“论”之间摇摆不定,要么过于偏向史料的堆砌,导致思想的演进显得杂乱无章;要么过于强化学术观点,使得历史的厚重感缺失。然而,此卷却巧妙地避开了这些陷阱。作者的笔触如同高明的雕刻家,他不是简单地罗列思想家,而是将他们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之中,考察他们的思想是如何回应其所处时代的困境的。比如,书中对十九世纪中叶欧洲面临的工业化、阶级对立以及民族主义兴起的背景描述,就极其到位,这使得读者能够理解为何马克思的批判理论会如同一声惊雷般横空出世,而并非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哲学构想。这种将思想与时代脉搏紧密结合的处理方式,让原本抽象的理论焕发出了鲜活的生命力,让我对“政治”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宪法和选举层面,而是深入到了权力、正义与人类共同体的基本构造之上。

评分

我是在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开始阅读这套书的,但随着深入,我发现它所探讨的核心问题——关于城邦的理想形态、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暴力的合法性界限——实际上从未真正过时。作者在处理那些古典思想家的文本时,展现出一种惊人的“当代性”解读能力。他似乎在告诉我,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精英统治的设想,与当代技术官僚治理的某些倾向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结构性关联。再比如,对于后现代思潮的引入,也不是生硬地将一个现代概念套用到古代文本上,而是通过对权力运作模式的深入挖掘,展示了不同时代中对权力结构进行解构的潜在思想渊源。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刺激。合上书本时,我不再是简单地记住了一些名字和理论,而是获得了一套更强健的工具箱,去分析和批判当下世界中那些看似复杂实则遵循着某些古老逻辑的政治现象。

评分

书很不错

评分

很好,有一定的难度,慢慢看吧

评分

很好,有一定的难度,慢慢看吧

评分

很好,有一定的难度,慢慢看吧

评分

很好,有一定的难度,慢慢看吧

评分

很好,有一定的难度,慢慢看吧

评分

书很不错

评分

很好,有一定的难度,慢慢看吧

评分

书很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