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叙述的是17世纪至19世纪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阐释了具有重要历史地位与思想影响的人物如霍布斯、洛克、斯宾诺莎、卢梭、托克维尔、康德、黑格尔等人,以及政治哲学流派如苏格兰启蒙运动和功利主义等的政治哲学思想,意图勾勒出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要轮廓,凸显这一时期核心的政治哲学论题,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和总结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历史流变、重要思想资源,以及阐明对当代政治哲学思潮的深刻影响。
陈德中,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世界哲学》副主编。研究领域为当代英美分析哲学、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著有《政治现实主义———威廉姆斯政治哲学研究》(2010)、《政治正义》(2012)、《政治现实主义的逻辑———“自主性”与“封闭性”缘与由》(2015)等。
宫睿,哲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康德哲学、政治哲学。著有《康德的想象力理论》(2012)。郭大为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德国古典哲学和政治哲学。著有《费希特伦理学思想研究》(2003)等。参与《康德著作全集》《费希特著作选集》《维特根斯坦全集》和《黑格尔全集》的编译。韩东晖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近代西方哲学、分析哲学。著有《天人之境———斯宾诺莎道德形而上学研究》(2008)等。
霍伟岸法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政治学系主任。研究领域为西方政治思想史、民主理论。著有《洛克权利理论研究》(2011)等。昆廷•斯金纳著名思想史家,现任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教授,曾任剑桥大学钦定近代史讲座教授,思想史研究“剑桥学派”的代表性人物。著有《马基雅维里》《霍布斯哲学中的理性和修辞》《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政治的视野》等。
任军锋,法学博士,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美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史。著有《民德与民治:乡镇与美利坚政治的起源》(2011)、《**左与右?———北欧五国政党政治比较研究》(2012)等。
谈火生,法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政治思想史》杂志编委。研究领域为政治思想史和民主理论。著有《民主审议与政治合法性》(2007)等。
吴增定,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德国哲学。著有《尼采与柏拉图主义》(2005)、《斯宾诺莎的理性启蒙》(2012)等。
导言 韩东晖
第一章 自然、自由与服从:霍布斯论自由的恰当意义 (昆廷•斯金纳 田洁译)
第一节 恰当的方法
第二节 自由的定义
第三节 自然的自由和臣民的自由
第四节 驳斥经典共和主义自由理论
第五节 自由与服从
第二章 自然法、财产权与上帝:论洛克的正义观 (霍伟岸)
第一节 正义与自然法
第二节 正义与财产权
第三节 上帝的正义
第四节 不正义的根源
第五节 正义与慈善
第六节 洛克正义观的政治思想史意义
第三章 理性自由与政治自由:斯宾诺莎的政治哲学 (吴增定)
第一节 自然状态与自然权利
第二节 契约与国家
第三节 政治与宗教
第四节 斯宾诺莎政治哲学的困难
第四章 政治的语法: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政治哲学 (陈德中)
第一节 发现国家与发现社会
第二节 自然和谐与社会形塑
第三节 休谟的政治哲学
第四节 是自然和谐还是扩展秩序?
第五节 政治作为特殊德性的正义
第五章 自由、公意和民主:卢梭的政治哲学(谈火生)
第一节 自由:卢梭的核心关怀
第二节 公意:政治自由的保障
第三节 成熟的公民:公意实现的微观基础
第四节 民主政府:公意实现的制度条件
第六章 效用、计算与自由:英国功利主义的政治哲学 (陈德中)
第一节 边沁的功利主义:政治与法律哲学
第二节 密尔:平民教育、言论自由与代议制
第三节 法律实证主义与自然法之争
第七章 贵族、民主与自由:道德哲学家托克维尔(任军锋)
第一节 民主革命:美国与法国
第二节 民主社会的两种形态
第三节 家庭革命与自由民主社会秩序的重建
第四节 宗教与自由民主社会的灵魂
第五节 结语:道德哲学家托克维尔
第八章 革命、宪政与启蒙:论康德的政治哲学(宫 睿)
第一节 公民宪政的理念
第二节 康德反对革命权利的五种论证
第三节 对康德反对革命权利理论的一致性的辩护
第四节 对康德赞赏法国大革命立场的一致性的辩护
第五节 启蒙与公民宪政理念的实现
第九章 黑格尔与近代自然法理论的终结(郭大为)
第一节 从自然法到法哲学
第二节 从自然状态到市民社会
第三节 从社会契约到自由的实现
第四节 从合理性到现实性
索引
致谢
这本厚重的著作,从目录的排布和章节的衔接上,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西方政治思想脉络时所下的苦功。我记得翻开第一章时,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所震撼,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流行的、试图用通俗语言“翻译”哲学的书籍,而是扎扎实实地带着你深入到文本的肌理之中。作者显然对原典的理解极为精深,他没有停留在对康德、黑格尔或洛克这些巨匠思想的肤浅归纳上,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理论体系内部的矛盾与张力。例如,对于自由主义的起源,书中不仅仅提及了洛克式的自然权利论,更详尽地剖析了霍布斯对秩序的绝对优先考量,以及这种潜在冲突是如何影响了后世社会契约论的走向。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复杂的论证链条,这需要读者有一定的哲学背景和耐心,但回报是巨大的——你会清晰地看到,那些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政治概念,是如何一步步在历史的烟尘中被塑造、被争论、最终才沉淀下来的。这种对思想演变过程的细致还原,是任何快餐式的导读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充满挑战的,但这种挑战恰恰体现了其价值所在。它要求读者以一种近乎学徒般的心态去学习,去模仿思想家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我特别欣赏其中对那些“边缘”或“被遗忘的”思想家的重新发掘与评价。我们习惯于把目光聚焦在几位“伟人”身上,但这本书却花费大量篇幅探讨了那些在特定时期推动了思想边界拓展,却因为历史的偶然性而被后世忽略的声音。这种广阔的视野,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正统”政治思想谱系的认知。它提醒我们,任何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都是在无数次与异见的交锋、冲突与妥协中才得以形成的。阅读这些不同流派、不同立场的碰撞,就像是置身于一个古老的辩论场,每一次深入的分析都像是一次次精妙的驳斥与反驳,让读者不得不审视自己原本坚信不疑的前提,这是一个痛苦但极其宝贵的思想重塑过程。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它在引注和文献的运用上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水准,这对于做进一步研究的人来说是极其友好的。但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尽管内容深度极高,作者的写作风格却始终保持着一种克制而优雅的叙述腔调。它没有炫耀性的术语堆砌,也没有故作高深的晦涩难懂。相反,作者总能在关键转折点用极为清晰的语言,为读者指明思想的走向。这使得即使在处理像法兰克福学派或后结构主义这样容易陷入泥沼的复杂流派时,整体的逻辑线索依然清晰可辨。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资深导师,在你迷失于浩瀚的文本迷宫时,适时地伸出援手,指引你看到更宏大的地图。最终,阅读这本书,就像完成了一次对西方文明核心精神的深度朝圣,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审慎、批判性的思维习惯,这是任何考试或论文都无法衡量的真正收获。
评分初读此书,最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其叙事的流畅性与论证的精确性之间的完美平衡。许多政治哲学史的著作往往在“史”与“论”之间摇摆不定,要么过于偏向史料的堆砌,导致思想的演进显得杂乱无章;要么过于强化学术观点,使得历史的厚重感缺失。然而,此卷却巧妙地避开了这些陷阱。作者的笔触如同高明的雕刻家,他不是简单地罗列思想家,而是将他们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之中,考察他们的思想是如何回应其所处时代的困境的。比如,书中对十九世纪中叶欧洲面临的工业化、阶级对立以及民族主义兴起的背景描述,就极其到位,这使得读者能够理解为何马克思的批判理论会如同一声惊雷般横空出世,而并非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哲学构想。这种将思想与时代脉搏紧密结合的处理方式,让原本抽象的理论焕发出了鲜活的生命力,让我对“政治”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宪法和选举层面,而是深入到了权力、正义与人类共同体的基本构造之上。
评分我是在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开始阅读这套书的,但随着深入,我发现它所探讨的核心问题——关于城邦的理想形态、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暴力的合法性界限——实际上从未真正过时。作者在处理那些古典思想家的文本时,展现出一种惊人的“当代性”解读能力。他似乎在告诉我,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精英统治的设想,与当代技术官僚治理的某些倾向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结构性关联。再比如,对于后现代思潮的引入,也不是生硬地将一个现代概念套用到古代文本上,而是通过对权力运作模式的深入挖掘,展示了不同时代中对权力结构进行解构的潜在思想渊源。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刺激。合上书本时,我不再是简单地记住了一些名字和理论,而是获得了一套更强健的工具箱,去分析和批判当下世界中那些看似复杂实则遵循着某些古老逻辑的政治现象。
评分书很不错
评分很好,有一定的难度,慢慢看吧
评分很好,有一定的难度,慢慢看吧
评分很好,有一定的难度,慢慢看吧
评分很好,有一定的难度,慢慢看吧
评分很好,有一定的难度,慢慢看吧
评分书很不错
评分很好,有一定的难度,慢慢看吧
评分书很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