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畫品道德經

詩書畫品道德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野雲 著
圖書標籤:
  • 詩歌
  • 書法
  • 繪畫
  • 道德經
  • 傳統文化
  • 國學
  • 藝術
  • 修身養性
  • 文化典籍
  • 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嶽麓書社
ISBN:9787553807188
版次:1
商品編碼:1220016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5-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253
套裝數量:1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詩書畫品道德經》一書通過不同的形式,將詩、書、畫、品融於此書中,帶給讀者與以往不同的閱讀體驗。

1.形式新穎,以現代詩歌意譯《道德經》;

2.解讀創新,按照《道德經》81章創作81幅意象畫,圖解《道德經》內涵;

3.以甲骨文書寫《道德經》全文,一窺漢字起源,欣賞甲骨文書法之時,還可作為甲骨文字工具書;

4.品讀《道德經》原旨精髓。


內容簡介

《道德經》是我國春鞦時期思想傢、道傢創始人李耳(老子)所著,是道傢的主要經典。本文詩譯者野雲以《道德經》為一部經典韻文哲理詩體,嘗試將它翻譯、還原成詩,以現代詩歌形式意譯《道德經》,傳情達意而詩韻獨具,可謂領異標新,讀來朗朗上口;書中的81幅插畫,據經文內容意境而作,以畫達意,生動而具象,彆具匠心;甲骨文書法作品,第1次以甲骨文書法書寫《道德經》全文,古意盎然,一窺漢字源頭;品讀,以吉光片羽寥寥百字,品味原旨精髓。本書對《道德經》的解讀,概括起來即是:現代詩歌意譯,甲骨文字書寫,國畫彩繪圖解,深入淺齣品讀。


作者簡介

  詩譯——野雲:文化學者,詩人,長沙市社科院研究員。繪畫——曾滌塵:畫傢,中國意象畫會研究員,被譽為“藝壇怪傑”“色彩大師”。

  甲骨文——謝兆崗:甲骨文書法傢,全國甲骨文研究專傢,被業內譽為甲骨文書法研究推廣第1人。

  書法——張洪:書法傢,擅行書,從事書法創作和研究40餘年。

  


目錄

第一章?眾妙之門 / 2

第二章?天下皆知 / 5

第三章?無為而治 / 9

第四章?和光同塵 / 12

第五章?天地不仁 / 15

第六章?天地之根 / 18

第七章?天長地久 / 21

第八章?上善若水 / 24

第九章?功成身退 / 27

第十章?慈母赤子 / 30

第十一章?無中生有 / 33

第十二章?知足常樂 / 36

第十三章?寵辱不驚 / 39

第十四章?大道無形 / 42

第十五章?善為不盈 / 45

第十六章?緻虛守靜 / 48

第十七章?王者貴言 / 51

第十八章?仁義孝慈 / 54

第十九章?清心寡欲 / 57

第二十章?難得糊塗 / 60

第二十一章?惟道是從 / 64

第二十二章?柔麯則全 / 67

第二十三章?順其自然 / 70

第二十四章?欲速不達 / 73

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 / 76

第二十六章?靜心止躁 / 79

第二十七章?善行無轍 / 82

第二十八章?知雄守雌 / 85

第二十九章?天下神器 / 89

第三十章?物壯則老 / 92

第三十一章?兵者不祥 / 95

第三十二章?海納百川 / 98

第三十三章?自知者明 / 101

第三十四章?自然之道 / 104

第三十五章?大象天下 / 107

第三十六章?物極必反 / 110

第三十七章?無為之道 / 113

第三十八章?循道修德 / 116

第三十九章?賤為貴本 / 120

第四十章?有生於無 / 124

第四十一章?善始善成 / 127

第四十二章?道生萬物 / 131

第四十三章?無為有益 / 134

第四十四章?生命之重 / 137

第四十五章?清靜為正 / 140

第四十六章?知足恒足 / 143

第四十七章?善知天下 / 146

第四十八章?無為之妙 / 149

第四十九章?心係百姓 / 152

第五十章?齣生入死 / 155

第五十一章?道尊德貴 / 158

第五十二章?見小守柔 / 161

第五十三章?盜誇非道 / 164

第五十四章?以身觀身 / 167

第五十五章?德比赤子 / 170

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 / 173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邦 / 176

第五十八章?福兮禍兮 / 179

第五十九章?根深蒂固 / 182

第六十章?治國烹鮮 / 185

第六十一章?各得其所 / 188

第六十二章?道不棄人 / 191

第六十三章?不大為大 / 194

第六十四章?治於未亂 / 197

第六十五章?大智若愚 / 201

第六十六章?不爭之爭 / 204

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寶 / 207

第六十八章?運籌帷幄 / 210

第六十九章?用兵之道 / 213

第七十章?知易行難 / 216



《詩書畫品道德經》:一部融匯古今藝術精神的哲思之旅 《詩書畫品道德經》並非一本尋常的讀物,它是一次深入心靈的邀約,一場穿越時空的藝術對話,更是一次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探尋。本書以“詩”、“書”、“畫”三位一體的藝術形式為載體,將其與古老智慧的《道德經》進行巧妙的融閤與闡釋,旨在為讀者呈現一個多維度、立體化的哲學體驗。它跳齣瞭傳統文本解讀的局限,通過詩的意境、書的韻律、畫的形色,以及《道德經》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共同織就一張包羅萬象的精神圖譜,引領我們審視自我,觀照世界,體悟大道。 “詩”:言誌抒情,感知生命律動 詩,作為人類情感最直接、最淋灕盡緻的錶達方式,是本書“詩書畫品”三部麯的開端。在這裏,詩歌並非簡單的文字堆砌,而是作者心靈深處湧動的生命之歌,是對天地萬物、人生百態的敏感捕捉。每一首詩都如同一次心靈的低語,或激昂,或婉轉,或沉思,或頓悟。它們以精煉的語言、生動的意象,描繪齣自然界瞬息萬變的景象,刻畫齣人心微妙的情感波動,更映照齣個體在廣闊宇宙中的渺小與偉大。 書中收錄的詩歌,力求在形式上追求古樸典雅,在內容上貼近生活哲思。它們或描繪“春風拂柳,綠意盎然,生機勃勃,萬物復蘇”的自然之美,以此象徵生命的初始與希望;或抒發“人生如夢,聚散有時,悲歡離閤,皆是過往”的感慨,錶達對時光流轉、世事無常的深刻體悟;或吟詠“靜觀其變,內省己心,知足常樂,方得自在”的處世之道,揭示一種平和安寜的心境。這些詩歌,如同一個個情感的節點,串聯起讀者內心深處的情感體驗,引發共鳴,喚醒沉睡的感知。 更重要的是,本書中的詩歌並非孤立存在,它們與《道德經》的思想緊密相連。當讀者在詩句中感受到“無為而無不為”的自然規律時,便能更直觀地理解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生成觀。當詩歌描繪齣“柔弱勝剛強”的生命韌性時,便是對《道德經》中“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生動演繹。通過詩歌的熏陶,讀者得以在情感層麵與《道德經》産生連接,體會其“無名、無形、無為”的深邃智慧,理解“道”的運行機製,從而在紛繁復雜的現實生活中,尋找到一份清澈與寜靜。 “書”:筆墨丹青,道盡形意之妙 書,即書法,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瑰寶,亦是本書“詩書畫品”的第二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書中的書法作品,不僅僅是文字的載體,更是綫條的舞蹈,是墨跡的生命。它們以剛柔並濟、變化萬韆的筆觸,展現齣漢字蘊含的獨特美學,承載著作者的情感與精神。 我們精心甄選瞭多種書體,從端莊秀麗的楷書,到飄逸灑脫的行書,再到雄渾奔放的草書,力求呈現書法的多樣性與豐富性。每一幅書法作品,都經過作者反復推敲與精心創作。它們或以蒼勁有力的筆畫,書寫《道德經》中“道可道,非常道”的永恒真理,傳遞齣一種堅韌不拔的力量;或以流暢婉轉的墨跡,描繪“上善若水”的意境,體現齣水的包容與智慧;或以靈動飄逸的筆勢,展現“無為”的境界,引導讀者體會寜靜緻遠的超然。 書法的魅力在於其“寫意”與“寫形”的完美結閤。在本書中,書寫的內容緊扣《道德經》的精髓,同時,書法作品本身的形態也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例如,一幅筆畫粗壯、結構嚴謹的書法,可以讓人聯想到《道德經》中“大象無形”的樸素之美;而一幅綫條流暢、起伏跌宕的書法,則能引發對“道”的流動性與生生不息的思考。通過對書法作品的品讀,讀者可以從視覺上感受“道”的韻律,從筆墨的濃淡乾濕中,體味生命的起伏與變化。 本書中的書法作品,不僅是對《道德經》文字的再現,更是對《道德經》思想的視覺化錶達。它們通過筆墨的藝術,將抽象的哲學概念具象化,使讀者在欣賞書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道德經》的智慧洗禮。這種“以書載道”的方式,使得《道德經》的思想不再冰冷而遙遠,而是變得鮮活而有溫度,觸及讀者的感官,觸及讀者的心靈。 “畫”:形神兼備,洞見萬象本質 畫,作為“詩書畫品”的第三個重要維度,以其直觀的視覺語言,為《道德經》的智慧提供瞭全新的解讀視角。本書中的繪畫作品,並非簡單的風景寫生或人物肖像,而是作者以畫筆為媒介,對《道德經》的哲學思想進行的深刻 visualisation (可視化)。它們力求形神兼備,既有對客觀事物的精準描摹,更有對事物內在精神的深刻洞察。 書中涵蓋瞭多種繪畫風格,包括水墨寫意、工筆重彩、剪紙藝術等,每一種風格都為詮釋《道德經》的思想提供瞭獨特的優勢。例如,水墨寫意畫以其簡約的筆墨,寥寥數筆便能勾勒齣山川的壯麗、自然的靜謐,這與《道德經》中“道隱無名,無形”的理念不謀而閤。一幅寫意的山水畫,可以讓人從中體會到“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奧秘;而一幅描繪“上善若水”的畫作,則可能以流動的水紋、柔韌的枝葉,展現水的包容與力量。 工筆重彩的畫作,則可以通過對細節的精雕細琢,展現事物的豐富性與復雜性,引導讀者去探索事物錶象之下的深層聯係。例如,一幅描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畫作,可能通過對比強烈的光影,展現自然法則的冷峻與客觀,讓人反思人類在其中的位置。 剪紙藝術以其獨特的鏤空技法,能夠巧妙地展現事物的虛實相生,這恰好印證瞭《道德經》中“有無相生”的辯證思想。一張精心剪製的窗花,既有剪齣的圖案,也有鏤空的留白,二者共同構成瞭完整的畫麵,正如《道德經》所言,“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本書中的繪畫作品,與《道德經》的思想相互輝映。當畫麵中齣現“道法自然”的意境時,讀者便能從畫麵中感受到自然的和諧與規律;當畫麵描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生活場景時,讀者便能從畫中領悟到內心的平和與安寜。這些繪畫作品,不僅是視覺的享受,更是哲學啓迪的媒介,它們帶領讀者超越文字的限製,以更直觀、更深刻的方式,去感受《道德經》的博大精深。 “品”:品味人生,體悟大道真諦 “品”,是本書“詩書畫品道德經”的點睛之筆,它將前三者所呈現的詩意、書韻、畫境融為一體,升華為一種人生品味與哲學體悟。本書的“品”字,並非僅僅指品嘗、鑒賞,更包含著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對人生境界的追求。 在“品”的層麵,本書鼓勵讀者在欣賞詩、書、畫的同時,深入思考其背後所蘊含的《道德經》思想。詩歌的感人至深,書法的一氣嗬成,繪畫的意境深遠,都將引導讀者將這些藝術感受與《道德經》的智慧相結閤。例如,讀一首充滿禪意的詩,看一幅寫意的山水畫,再欣賞一幅筆墨渾厚的書法,將這三者融閤在一起,讀者便能從整體上感受到“道”的無處不在,無所不包。 “品”也意味著對人生哲理的品味與實踐。《道德經》所倡導的“柔弱、不爭、知足、無為”等思想,在本書的詩、書、畫中都有所體現。通過對這些藝術作品的深入品讀,讀者可以逐漸理解這些看似樸素的智慧,並嘗試將其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例如,在麵對衝突時,迴想“上善若水”的詩句,欣賞描繪水滴石穿的畫作,感受寫意水墨的柔韌,便能從中獲得處世的啓示。 本書的“品”字,更強調一種內在的修養與提升。它鼓勵讀者在紛繁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一顆寜靜的心靈。通過對《道德經》智慧的體悟,培養一種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存方式。這是一種由外在的藝術欣賞,到內在的哲學升華,再到最終的人生實踐的過程。 結語 《詩書畫品道德經》是一本多元化的讀物,它以獨特的視角,將中國古典詩歌、書法、繪畫與《道德經》的智慧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它不拘泥於傳統的學術解讀,而是通過藝術的語言,讓深邃的哲學思想變得鮮活、生動、可感。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新的體驗,在這個體驗中,讀者不僅能欣賞到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更能從中汲取《道德經》的智慧,體悟人生的真諦,達到身心的和諧與精神的升華。它是一次關於“道”的視覺與心靈的探索,一次關於生命本質的詩意棲居,一次關於古老智慧與現代生活的對話。通過本書,我們希望讀者能夠“由物及人,由形達意”,在詩、書、畫的意境中,在《道德經》的哲思裏,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與智慧,品味人生的無限可能。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對我産生瞭非常強烈的衝擊,它不像市麵上那些試圖“白話化”和“通俗化”的古籍譯注本,而是保持瞭一種近乎原汁原味的古雅莊重。初讀時確實需要靜下心來,反復咀嚼那些字句之間的微妙關係和古老的語法結構,但一旦適應瞭這種節奏,便會發現其中蘊含著無與倫比的韻律美。作者在敘事和論述之間的切換,流暢得仿佛行雲流水,卻又句句珠璣,擲地有聲。特彆是它對一些晦澀概念的闡釋,沒有采用大段的解釋性文字堆砌,而是通過精妙的比喻和場景化的描繪,讓抽象的哲理變得可感可知。這種含蓄而深沉的錶達方式,極大地鍛煉瞭讀者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我發現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文字,更是在品味一種獨特的時間沉澱下來的思維模式。這種閱讀過程的“挑戰性”,反而成瞭我持續下去的動力,因為它帶來的那種“豁然開朗”的智性愉悅,是快餐式閱讀無法比擬的。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絕,光是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那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我尤其欣賞它在排版上的匠心獨運,大量的留白處理得恰到好處,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襯托齣文字本身的古典韻味。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場與古人的對話。內頁紙張的選擇也十分考究,那種略帶紋理的米白色紙張,讓鉛字的墨色顯得格外沉靜有力。裝訂綫的設計巧妙地避開瞭正文核心區域,使得無論翻到哪一頁,文字信息都不會被破壞,這種對細節的關注,足以體現齣版方對經典應有的尊重。我之前讀過不少古籍的影印本,往往因為裝幀粗糙而影響瞭閱讀體驗,但這本書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它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而非單純的工具書。無論是放在書架上作為陳列,還是日常拿起來品味,都能感受到一種由內而外的儒雅氣息。我甚至會花時間去研究它的扉頁設計和作者簡介的排版布局,每一個微小的元素似乎都在講述著關於“美學”和“傳承”的故事。這本書的實體品質,無疑為閱讀體驗增添瞭極大的樂趣和儀式感。

評分

對我個人而言,這本書帶來的最大觸動在於其對“境界”的闡釋,它似乎提供瞭一種超越日常瑣碎、直麵生命本質的視角。書中描繪的某些人生態度和處世哲學,雖然古老,但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反而顯得格外具有穿透力和指導意義。它沒有直接給齣“應該怎麼做”的教條,而是通過描繪一種理想的、圓滿的狀態,引導讀者自行去體悟如何達成這種狀態。我感覺自己的心境在閱讀過程中得到瞭極大的沉澱和淨化,那些原本糾纏不清的煩惱,在宏大的時空背景下顯得微不足道。這種由內而外的精神力量的重塑,是任何功利性的書籍都無法給予的。它不僅豐富瞭我的知識儲備,更重要的是,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瞭我看待世界和應對挑戰的方式,帶來瞭一種久違的安定感。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編排邏輯嚴密得令人稱奇,它似乎遵循瞭一種內在的、超越綫性的組織原則。從開篇的宏大敘事,到中段細緻入微的論證,再到結尾處對未來趨勢的展望,每一個章節的過渡都像齒輪咬閤一樣精密準確,毫無拖泥帶水之感。我特彆欣賞作者是如何駕馭不同維度的信息流的:一會兒是曆史長河的俯瞰,一會兒是微觀哲思的探究,但所有的綫索最終都能匯聚到核心主題上,形成一個完整且自洽的知識體係。閱讀時,我常常會産生一種“原來如此”的連貫感,仿佛作者手中的綫索,將我之前零散的認知碎片一一串聯瞭起來。這種精心的結構設計,使得本書的知識密度極高,但閱讀體驗卻異常清晰流暢,不會讓人感到思維混亂。它不像有些書籍那樣,內容精彩但結構鬆散,這本書的骨架極其強健有力。

評分

我特彆關注瞭這本書的注釋和校勘部分,這簡直是學者的福音。看得齣編纂者投入瞭巨大的心血進行細緻的比對和考證。不同版本之間的細微差異,都被清晰地標注齣來,並且附上瞭閤理的考據說明,這對於想深入研究原始文本的讀者來說,價值是無可替代的。有些注釋深入到瞭詞源學的高度,解釋瞭某些關鍵術語在曆史流變中的意義側重,使得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更值得稱贊的是,注釋的排布方式非常人性化,既保證瞭主文的完整性,又做到瞭需要時能迅速定位到相關說明,完全沒有那種生硬地打斷閱讀流程的感覺。我對比瞭幾個版本,這本書在學術嚴謹性上明顯更勝一籌,它沒有為瞭迎閤大眾而犧牲掉對學術深度的追求,這在目前的齣版界實屬難得。可以說,它不僅是一本供人閱讀的書,更是一部可以供人學習、供人參考的工具書。

評分

書還不錯,價格便宜吧?知道書店為什麼效益不好瞭

評分

書還不錯,價格便宜吧?知道書店為什麼效益不好瞭

評分

書還不錯,價格便宜吧?知道書店為什麼效益不好瞭

評分

非常不錯的書

評分

可以的,不錯瞭

評分

非常不錯的書

評分

非常不錯的書

評分

可以的,不錯瞭

評分

之前在“嶽麓書社”的微信公眾號上看到推送就想買瞭,放購物車放瞭好久終於下單瞭,隔天就到瞭,物流超級快!到手很喜歡!詩歌,書法,國畫,品讀……每一種對《道德經》的詮釋都很特彆,值得細細品讀。這算不算買一得四?哈哈哈~而且封麵這個藍色藍的好好看啊!推薦喜歡國學的胖友們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