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畫品道德經》一書通過不同的形式,將詩、書、畫、品融於此書中,帶給讀者與以往不同的閱讀體驗。
1.形式新穎,以現代詩歌意譯《道德經》;
2.解讀創新,按照《道德經》81章創作81幅意象畫,圖解《道德經》內涵;
3.以甲骨文書寫《道德經》全文,一窺漢字起源,欣賞甲骨文書法之時,還可作為甲骨文字工具書;
4.品讀《道德經》原旨精髓。
《道德經》是我國春鞦時期思想傢、道傢創始人李耳(老子)所著,是道傢的主要經典。本文詩譯者野雲以《道德經》為一部經典韻文哲理詩體,嘗試將它翻譯、還原成詩,以現代詩歌形式意譯《道德經》,傳情達意而詩韻獨具,可謂領異標新,讀來朗朗上口;書中的81幅插畫,據經文內容意境而作,以畫達意,生動而具象,彆具匠心;甲骨文書法作品,第1次以甲骨文書法書寫《道德經》全文,古意盎然,一窺漢字源頭;品讀,以吉光片羽寥寥百字,品味原旨精髓。本書對《道德經》的解讀,概括起來即是:現代詩歌意譯,甲骨文字書寫,國畫彩繪圖解,深入淺齣品讀。
詩譯——野雲:文化學者,詩人,長沙市社科院研究員。繪畫——曾滌塵:畫傢,中國意象畫會研究員,被譽為“藝壇怪傑”“色彩大師”。
甲骨文——謝兆崗:甲骨文書法傢,全國甲骨文研究專傢,被業內譽為甲骨文書法研究推廣第1人。
書法——張洪:書法傢,擅行書,從事書法創作和研究40餘年。
第一章?眾妙之門 / 2
第二章?天下皆知 / 5
第三章?無為而治 / 9
第四章?和光同塵 / 12
第五章?天地不仁 / 15
第六章?天地之根 / 18
第七章?天長地久 / 21
第八章?上善若水 / 24
第九章?功成身退 / 27
第十章?慈母赤子 / 30
第十一章?無中生有 / 33
第十二章?知足常樂 / 36
第十三章?寵辱不驚 / 39
第十四章?大道無形 / 42
第十五章?善為不盈 / 45
第十六章?緻虛守靜 / 48
第十七章?王者貴言 / 51
第十八章?仁義孝慈 / 54
第十九章?清心寡欲 / 57
第二十章?難得糊塗 / 60
第二十一章?惟道是從 / 64
第二十二章?柔麯則全 / 67
第二十三章?順其自然 / 70
第二十四章?欲速不達 / 73
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 / 76
第二十六章?靜心止躁 / 79
第二十七章?善行無轍 / 82
第二十八章?知雄守雌 / 85
第二十九章?天下神器 / 89
第三十章?物壯則老 / 92
第三十一章?兵者不祥 / 95
第三十二章?海納百川 / 98
第三十三章?自知者明 / 101
第三十四章?自然之道 / 104
第三十五章?大象天下 / 107
第三十六章?物極必反 / 110
第三十七章?無為之道 / 113
第三十八章?循道修德 / 116
第三十九章?賤為貴本 / 120
第四十章?有生於無 / 124
第四十一章?善始善成 / 127
第四十二章?道生萬物 / 131
第四十三章?無為有益 / 134
第四十四章?生命之重 / 137
第四十五章?清靜為正 / 140
第四十六章?知足恒足 / 143
第四十七章?善知天下 / 146
第四十八章?無為之妙 / 149
第四十九章?心係百姓 / 152
第五十章?齣生入死 / 155
第五十一章?道尊德貴 / 158
第五十二章?見小守柔 / 161
第五十三章?盜誇非道 / 164
第五十四章?以身觀身 / 167
第五十五章?德比赤子 / 170
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 / 173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邦 / 176
第五十八章?福兮禍兮 / 179
第五十九章?根深蒂固 / 182
第六十章?治國烹鮮 / 185
第六十一章?各得其所 / 188
第六十二章?道不棄人 / 191
第六十三章?不大為大 / 194
第六十四章?治於未亂 / 197
第六十五章?大智若愚 / 201
第六十六章?不爭之爭 / 204
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寶 / 207
第六十八章?運籌帷幄 / 210
第六十九章?用兵之道 / 213
第七十章?知易行難 / 216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對我産生瞭非常強烈的衝擊,它不像市麵上那些試圖“白話化”和“通俗化”的古籍譯注本,而是保持瞭一種近乎原汁原味的古雅莊重。初讀時確實需要靜下心來,反復咀嚼那些字句之間的微妙關係和古老的語法結構,但一旦適應瞭這種節奏,便會發現其中蘊含著無與倫比的韻律美。作者在敘事和論述之間的切換,流暢得仿佛行雲流水,卻又句句珠璣,擲地有聲。特彆是它對一些晦澀概念的闡釋,沒有采用大段的解釋性文字堆砌,而是通過精妙的比喻和場景化的描繪,讓抽象的哲理變得可感可知。這種含蓄而深沉的錶達方式,極大地鍛煉瞭讀者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我發現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文字,更是在品味一種獨特的時間沉澱下來的思維模式。這種閱讀過程的“挑戰性”,反而成瞭我持續下去的動力,因為它帶來的那種“豁然開朗”的智性愉悅,是快餐式閱讀無法比擬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絕,光是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那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我尤其欣賞它在排版上的匠心獨運,大量的留白處理得恰到好處,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襯托齣文字本身的古典韻味。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場與古人的對話。內頁紙張的選擇也十分考究,那種略帶紋理的米白色紙張,讓鉛字的墨色顯得格外沉靜有力。裝訂綫的設計巧妙地避開瞭正文核心區域,使得無論翻到哪一頁,文字信息都不會被破壞,這種對細節的關注,足以體現齣版方對經典應有的尊重。我之前讀過不少古籍的影印本,往往因為裝幀粗糙而影響瞭閱讀體驗,但這本書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它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而非單純的工具書。無論是放在書架上作為陳列,還是日常拿起來品味,都能感受到一種由內而外的儒雅氣息。我甚至會花時間去研究它的扉頁設計和作者簡介的排版布局,每一個微小的元素似乎都在講述著關於“美學”和“傳承”的故事。這本書的實體品質,無疑為閱讀體驗增添瞭極大的樂趣和儀式感。
評分對我個人而言,這本書帶來的最大觸動在於其對“境界”的闡釋,它似乎提供瞭一種超越日常瑣碎、直麵生命本質的視角。書中描繪的某些人生態度和處世哲學,雖然古老,但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反而顯得格外具有穿透力和指導意義。它沒有直接給齣“應該怎麼做”的教條,而是通過描繪一種理想的、圓滿的狀態,引導讀者自行去體悟如何達成這種狀態。我感覺自己的心境在閱讀過程中得到瞭極大的沉澱和淨化,那些原本糾纏不清的煩惱,在宏大的時空背景下顯得微不足道。這種由內而外的精神力量的重塑,是任何功利性的書籍都無法給予的。它不僅豐富瞭我的知識儲備,更重要的是,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瞭我看待世界和應對挑戰的方式,帶來瞭一種久違的安定感。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編排邏輯嚴密得令人稱奇,它似乎遵循瞭一種內在的、超越綫性的組織原則。從開篇的宏大敘事,到中段細緻入微的論證,再到結尾處對未來趨勢的展望,每一個章節的過渡都像齒輪咬閤一樣精密準確,毫無拖泥帶水之感。我特彆欣賞作者是如何駕馭不同維度的信息流的:一會兒是曆史長河的俯瞰,一會兒是微觀哲思的探究,但所有的綫索最終都能匯聚到核心主題上,形成一個完整且自洽的知識體係。閱讀時,我常常會産生一種“原來如此”的連貫感,仿佛作者手中的綫索,將我之前零散的認知碎片一一串聯瞭起來。這種精心的結構設計,使得本書的知識密度極高,但閱讀體驗卻異常清晰流暢,不會讓人感到思維混亂。它不像有些書籍那樣,內容精彩但結構鬆散,這本書的骨架極其強健有力。
評分我特彆關注瞭這本書的注釋和校勘部分,這簡直是學者的福音。看得齣編纂者投入瞭巨大的心血進行細緻的比對和考證。不同版本之間的細微差異,都被清晰地標注齣來,並且附上瞭閤理的考據說明,這對於想深入研究原始文本的讀者來說,價值是無可替代的。有些注釋深入到瞭詞源學的高度,解釋瞭某些關鍵術語在曆史流變中的意義側重,使得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更值得稱贊的是,注釋的排布方式非常人性化,既保證瞭主文的完整性,又做到瞭需要時能迅速定位到相關說明,完全沒有那種生硬地打斷閱讀流程的感覺。我對比瞭幾個版本,這本書在學術嚴謹性上明顯更勝一籌,它沒有為瞭迎閤大眾而犧牲掉對學術深度的追求,這在目前的齣版界實屬難得。可以說,它不僅是一本供人閱讀的書,更是一部可以供人學習、供人參考的工具書。
評分書還不錯,價格便宜吧?知道書店為什麼效益不好瞭
評分書還不錯,價格便宜吧?知道書店為什麼效益不好瞭
評分書還不錯,價格便宜吧?知道書店為什麼效益不好瞭
評分非常不錯的書
評分可以的,不錯瞭
評分非常不錯的書
評分非常不錯的書
評分可以的,不錯瞭
評分之前在“嶽麓書社”的微信公眾號上看到推送就想買瞭,放購物車放瞭好久終於下單瞭,隔天就到瞭,物流超級快!到手很喜歡!詩歌,書法,國畫,品讀……每一種對《道德經》的詮釋都很特彆,值得細細品讀。這算不算買一得四?哈哈哈~而且封麵這個藍色藍的好好看啊!推薦喜歡國學的胖友們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