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为什么会跑:图解汽车构造与原理》是“陈总编爱车热线书系”之一。作者根据多年来为车友提供咨询服务的经验,精选了200多个与汽车有关的话题,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结合大量精美的汽车图片及简单的文字说明,精准地介绍了汽车各个总成部件的构造、原理及新的汽车技术与配置等。
《汽车为什么会跑:图解汽车构造与原理》采用全彩印刷,所选图片以透视图、剖视图及原理示意图等为主,可以让读者清晰地看到汽车内部的具体构造,了解汽车各个部件运作的原理。
《汽车为什么会跑:图解汽车构造与原理》非常适合汽车爱好者、车主及相关汽车从业人员阅读使用。
陈新亚,《汽车知识》杂志总编辑,长期从事汽车杂志编辑和汽车测评工作,汽车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丰富,擅长从专业的角度解答车友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车友们排忧解难。2012年获机械工业出版社60周年“有影响力作者”称号,已出版汽车类图书:
01.《车迷辞典》
02.《汽车为什么会“跑”:图解汽车构造与原理》
03.《汽车为什么会跑:发动机图解》
04.《汽车为什么会跑:底盘图解》
05.《汽车为什么会跑:车身图解》
06.《汽车为什么会跑:设计制造图解》
07.《车友有问我来答:汽车的1000 个为什么》
08.《汽车是怎样设计制造的》
09.《汽车不神秘:汽车构造透视图典》
10.《汽车构造透视图典:发动机与变速器》
11.《汽车构造透视图典:车身与底盘》
12.《魅力汽车:拆开汽车看奥妙》
13.《画解宝马:揭秘宝马汽车独门绝技》
14.《画解奥迪:揭秘奥迪汽车独门绝技》
15.《画解奔驰:揭秘奔驰汽车独门绝技》
16.《画解保时捷:揭秘保时捷汽车独门绝技》
17.《豪车揭秘:图解十款超级豪车打造工艺》
18.《大画汽车:图解汽车奥秘》
19.《如此购车聪明:好车子的100 个标准》
20.《如此开车聪明:好车手的100 个标准》
21.《如此用车聪明:好车主的100 个标准》
22.《车主手册》
23.《汽车驾驶问答》
24.《精明车主节油省钱315》
25.《汽车标识符号全知道》
26.《汽车标志全览》
27.《名车标志和识别》
28.《汽车为什么会跑:青少年版》
29.《汽车为什么会跑:青少视觉版》
30.《儿童汽车安全画册》
31.《好看能玩汽车立方书:劲车疯狂》
32.《好看能玩汽车立方书:跑车激情》
33.《好看能玩汽车立方书:酷车炫目》
34.《好看能玩汽车立方书:名车经典》
35.《好看能玩汽车立方书:汽车标志》
36.《好看能玩汽车立方书:豪华汽车》
37.《好看能玩汽车立方书:概念汽车》
38.《好看能玩汽车立方书:四驱汽车》
39.《玩转四驱:图解四驱汽车构造与越野驾驶》
40.《电动汽车为什么会跑》
这是专为汽车爱好者、汽车从业人员量身定制的科普画册,通过大量的彩色图片及视频辅助,可以让你对汽车构造和原理一目了然。这是一本从里到外都是高颜值的图书,是汽车书中的经典之作。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宋涛
这是一个读图时代,是吗?但这本书不仅仅在于读图,好似让我们省心了,更重要的是,有些东西只有看图才能真正理解,文字反而很难说清楚。尤其是对那些汽车爱好者来说,图解是容易入门的,当一个个具象的东西用图片还有视频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一切都让原本难捉磨的东西变成这么具体、亲切、易懂。我敢说,这是一本迄今我发现的可读性非常高的汽车知识大全。
——“年度世界车”评委 《汽车与你》执行总编 萧恩
这本书系统、科学、有趣地讲述了“汽车为什么会跑”,是喜爱汽车的朋友们的首要启蒙读本。陈老师于我亦师亦友,长年致力于汽车知识类图书的书写,影响了数以百万计的广大青年、学生喜欢上汽车和了解汽车。在这方面,陈新亚老师堪称中国第1人!
——《超级马力》出品人 何毅
在中文的汽车知识普及类图书中只推荐一种,我选择陈新亚老师的“汽车为什么会跑”系列。陈新亚是行业中难得的潜心研究者。他的作品扎实严谨,可读性强。
——58同城主编 首席营销官 王洪浩
并不是汽车专业出身而从事汽车媒体工作的我在陈老师的系列著作中受益匪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陈老师每一本书的特点,也是所有对汽车感兴趣的非专业读者非常适合的。用图文并茂这种直接的方式向读者传授汽车知识,必须一百个赞!期待陈老师更多的著作!
——优酷汽车频道新闻总监 党宝奎
前 言
第1章 整 车
1.1 整车布局形式
什么是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车型?
什么是前置发动机、四轮驱动车型?
什么是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车型?
什么是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车型?
什么是前纵置发动机、四轮驱动车型?
什么是后中置发动机、四轮驱动车型?
怎样判断发动机是横置还是纵置?
什么是前中置发动机、后轮驱动车型?
1.2 整车基本构造
一辆汽车有多少个零部件?
汽车由哪些主要部件组成?
第2章 发 动 机
2.1 发动机基本原理
汽车动力从哪里来?
气缸数为什么不能太多?
2.2 气缸排列形式
发动机的气缸有哪几种排列形式?
V 型发动机更先进吗?
W 型发动机为什么应用少?
什么是内燃机和外燃机?
为什么说水平对置发动机更有个性?
2.3 发动机工作过程
为什么说发动机动力来自于爆炸?
为什么动力与排量大小有关?
为什么发动机的动力能够源源不断?
2.4 进气与排气系统
为什么发动机要进气和排气?
节气门起什么作用?
什么是理想空燃比?
为什么进气歧管长度可以变化?
为什么排气歧管奇形怪状?
氧传感器起什么作用?
2.5 气门和气门正时
进气门为什么比排气门大?
气门数为什么不能太多?
为什么说凸轮轴像是指挥棒?
什么是顶置凸轮轴和双顶置凸轮轴?
为什么发动机需要正时?
2.6 可变气门技术
可变气门有什么优点?
宝马Valvetronic 电子气门是怎样工作的?
奥迪AVS 可变气门是怎么回事?
本田VTEC 可变气门是怎么回事?
2.7 可变气缸
可变气缸和可变排量是怎么回事?
2.8 涡轮增压器
涡轮增压器如何增压?
为什么要配备增压器?
为什么涡轮增压器还要使用中冷器?
为什么排气会有动力?
双涡管单涡轮增压器是怎么回事?
4 缸双涡管单涡轮增压器怎样工作?
2.9 机械增压器
机械增压器是怎样工作的?
2.10 燃油供给系统
多点喷射和单点喷射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双喷”发动机?
缸内直喷和缸外喷射有什么不同?
怎样控制喷油时刻和喷油量?
什么是高压油轨?
燃油是怎样供给到发动机的?
炭罐起什么作用?
燃油箱是怎样布置的?
2.11 点火起动系统
为什么说火花塞像闪电?
发动机是怎样起动的?
起动机是怎样工作的?
为什么不能再用“接线法”起动汽车了?
蓄电池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发动机起动需要飞轮?
发动机制动是怎么回事?
2.12 发动机整体构造
发动机共有多少个部件?
2.13 发动机主运动部件
活塞的直线运动怎样转变成曲轴的旋转运动?
为什么说活塞是心脏中的心脏?
1 马力代表1 匹马的力量吗?
怎样理解转矩的概念?
曲轴、曲拐、曲柄是什么?
为什么说曲轴是中心轴?
为什么需要平衡重和平衡轴?
2.14 冷却系统
发动机都有哪些冷却方式?
散热器是怎样散热的?
为什么发动机不能过热或过冷?
发动机内部温度有多高?
2.15 润滑系统
机油在发动机内是怎样流动的?
为什么机油能起润滑作用?
陈总编爱车热线书系IV
目 录
为什么要使用机油滤清器?
湿式油底壳和干式油底壳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水平对置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更复杂?
2.16 柴油发动机
为什么柴油发动机没有点火系统?
柴油发动机是怎样工作的?
2.17 转子发动机
转子发动机是怎样产生动力的?
第3章 变 速 器
3.1 变速原理
为什么汽车需要变速器?
什么是齿轮传动比?
为什么变速器中要使用很多齿轮?
3.2 手动变速器
手动变速器是怎样变速的?
3.3 同步器
为什么手动变速器需要同步器?
同步器是怎样工作的?
3.4 自动变速器(AT)
为什么自动变速器没有离合器?
3.5 液力变矩器
液力变矩器是怎样工作的?
3.6 行星齿轮变速系统
自动变速器是怎样利用行星齿轮变速的?
行星齿轮是怎样实现变速的?
锁止离合器起什么作用?
自动变速器最多档位数是多少?
3.7 无级变速器(CVT)
无级变速器如何实现无级变速的?
3.8 双离合变速器(DCT)
双离合变速器是怎样变速的?
3.9 序列式变速器(SMG)
序列式变速器是怎样变速的?
3.10 自动离合变速器(AMT)
自动离合变速器是怎样变速的?
3.11 变速器档位数
变速器档位数的多少对汽车性能有什么影响?
第4章 传动系统.
4.1 驱动形式
汽车都有哪些驱动形式?
前置前驱(FF)有什么特点?
前置后驱(FR)有什么特点?
后置后驱(RR)有什么特点?
中置后驱(MR)有什么特点?
前轮驱动和后轮驱动哪个更好?
4.2 离合器
为什么说离合器是动力开关?
4.3 传动轴和半轴
传动轴和半轴起什么作用?
4.4 差速器
为什么汽车需要差速器?
差速器是怎样差速的?
4.5 差速限制器
为什么差速器会导致车轮打滑?
什么是差速限制器?
什么是限滑差速器?
4.6 差速器锁
为什么越野型汽车要配差速器锁?
4.7 四轮驱动
什么是分时四轮驱动?
什么是全时四轮驱动?
什么是适时四轮驱动 ?
4.8 中央差速器
为什么四驱汽车需要中央差速器?
冠齿差速器是怎样工作的?
托森C 型差速器是怎样工作的?
4.9 电控多片离合器
电控多片离合器是怎样工作的?
4.10 取力器
取力器起什么作用?
4.11 分动器
分动器起什么作用?
分动器都有哪些形式?
宝马xDrive 四驱系统是怎样工作的?
第5章 悬架系统
5.1 悬架的作用和构造
悬架起什么作用?
悬架由哪些部件构成?
为什么液压减振器能减振?
减振弹簧是怎样起减振作用的?
5.2 悬架的形式
什么是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
什么是麦弗逊式悬架?
什么是扭转梁式悬架?
什么是双叉臂式悬架?
什么是多连杆式悬架?
稳定杆起什么作用?
什么是空气悬架?
空气悬架是怎样调节性能的?
什么是电磁减振器?
什么是瓦特连杆悬架?
什么是自适应减振器?
5.3 悬架的性能
为什么说簧下质量对悬架性能影响较大?
为什么说悬架都是妥协设计?
V 陈总编爱车热线书系
汽车为什么会跑 图解汽车构造与原理 第3 版
第6章 转向系统
6.1 转向形式
转向机都有哪些形式?
什么是齿轮齿条式转向?
最早的齿轮齿条转向器
可变齿比转向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循环球式转向?
6.2 转向助力
为什么转向需要助力?
转向助力都有哪些形式?
电动随速助力转向系统有什么优势?
电动随速助力转向系统是怎样工作的?
6.3 四轮转向
四轮转向有什么优点?
第7章 制动系统
7.1 制动形式
什么是鼓式制动?
什么是盘式制动?
为什么通风盘式制动性能更好?
7.2 驻车制动
驻车制动系统装置在哪里?
电子驻车制动是怎样工作的?
为什么一踩制动踏板制动灯就会亮?
7.3 陶瓷制动盘
陶瓷制动盘有什么特点?
7.4 制动助力器
真空制动助力器是怎样帮助制动的?
第8章 电气系统
8.1 灯光照明
什么是卤素灯?
氙气灯是怎样发光照明的?
随动转向前照灯有什么优点?
为什么LED 灯应用越来越多?
自动前照灯是怎样工作的?
雨感刮水器是怎样工作的?
8.2 空调
汽车空调制冷的原理是什么?
汽车空调是怎样制冷的?
8.3 驾驶辅助系统
什么是CAN 总线?
抬头显示是怎样将行车信息投射在车前方的?
驾驶模式选项有什么用处?
什么是全地形响应系统?
变道警示系统是怎样工作的?
车道保持系统是怎样工作的?
车道保持系统工作过程图解
定速巡航系统是怎样“定速”的?
什么是自适应巡航系统?
8.4 主动安全系统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起什么作用?
电子制动力分配(EBD)起什么作用?
什么是牵引力控制系统(TCS)?
ESP 是怎样起作用的?
8.5 被动安全系统
什么是预紧式安全带?
为什么说安全气囊是个爆炸装置?
第9章 车 身
9.1 车身构造
为什么车身要由面板和骨架组成?
什么是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
为什么说车门防撞杠非常重要?
什么是NVH特性?
9.2 车身造型
扰流板起什么作用?
汽车行驶时为什么会产生升力?
为什么两厢车都要装后刮水器?
第10章 混合动力和纯电动
10.1 混合动力类型
怎样识别不同类型的混合动力?
10.2 插电式混合动力
什么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与普通混合动力有什么区别?
10.3 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的构造是怎样的?
纯电动汽车是怎样传递动力的?
为什么纯电动汽车没有变速器?
纯电动汽车是怎样回收能量的?
10.4 燃料电池汽车
什么是燃料电池汽车?
第11章 设计制造
11.1 设计流程
为什么汽车设计先从草图开始?
效果图是什么样的?
胶带效果图有什么用?
为什么要采用计算机辅助造型(CAS)?
为什么要做1∶5油泥模型?
怎样做1∶1油泥模型?
样车必须做哪些试验?
11.2 制造流程
汽车制造流程是怎样的?
汽车是个会跑的东西,不像艺术品那样只能静止不动。汽车最吸引人也最有用的地方就是会跑,《汽车为什么会跑:图解汽车构造与原理》揭示的就是汽车奔跑的奥秘。然而,再精美的图画印刷在纸上也只能是静止的,即使加上详细的文字介绍,也无法让读者直观欣赏和深刻感受,只有靠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对汽车的构造与原理有个模糊的了解。在众多媒介中,只有影像最适合帮助人们解读汽车,可以全面展现汽车的魅力和风采。因此,在修订本书时我们力图有所创新,让汽车“动”起来,让汽车的构造与原理以动画的方式展现在读者眼前。为此,我们精选出100多个相关视频,转换成二维码附在书中,您只要用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就可轻松欣赏相关视频。
《汽车为什么会跑:图解汽车构造与原理》第3版距上一版出版已近5年,期间笔者一直关注汽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电子技术、四驱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方面,涌现出许多新技术。趁这次修订的机会,这些新内容也都尽量收录进来,这也是本书由原来160页增至176页的主要原因。
总之,这版书不仅更好看,有大量视频辅助阅读,而且内容更加丰富和新鲜。让我们赶快翻开看看吧!
陈新亚
2017年1月于北京
这本书在对现代汽车电子化趋势的跟进上也做得相当出色。随着汽车越来越像一个“带轮子的电脑”,我一直很想了解那些看不见的电子控制系统究竟是做什么的。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个难题,专门辟出了一部分篇幅来介绍ECU(电子控制单元)的核心功能。它用很巧妙的方式解释了传感器如何收集数据,然后ECU如何根据预设的程序进行计算和决策,比如控制喷油量、调整点火时机,甚至是管理牵引力控制系统。虽然电子原理本身很复杂,但作者通过类比和简化,成功地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可视化了。我尤其喜欢它对OBD(车载诊断系统)的介绍,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的车子仪表盘上的“检查引擎”灯亮起时,我应该如何初步判断问题的方向。对于一个希望跟上时代,了解现代汽车发展方向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电子系统入门知识,恰到好处,既不过于肤浅,也不会让人望而却步,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值得称赞,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纸张的厚度适中,不会因为频繁翻阅而轻易损坏,而且插图的色彩还原度非常高,细节清晰可见。在讲解复杂流程时,作者往往会使用不同颜色的箭头和区块来区分不同的能量流向或信号传输路径,这种视觉上的区分极大地帮助了理解。我发现,当我需要快速查找某个特定部件的工作原理时,书后的索引系统非常实用,可以迅速定位到相关的页面,大大提高了查阅效率。对于我这种工作繁忙的成年人来说,能够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比厚厚的理论堆砌更有价值。总而言之,《汽车为什么会跑:图解汽车构造与原理(第3版)》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汽车的书,它更像是一份精心制作的、面向大众的机械工程入门指南。它成功地弥合了普通消费者与复杂机械技术之间的鸿沟,让“懂车”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一种可以轻松获取的知识和乐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一看就是那种深入浅出的类型,对于我这种对机械原理一窍不通的人来说,简直是救星。我之前对汽车的了解仅限于“踩油门就走,踩刹车就停”,完全不知道里面那些复杂的系统是怎么运作的。拿到这本书后,我立刻被那些精美的三维插图吸引住了。那些齿轮、活塞、传动轴的构造,以前在脑子里就是一团乱麻,现在通过这些图示,一下子就清晰起来了。特别是关于发动机如何将燃料转化为动力的部分,作者用非常直白的语言解释了点火、做功、排气这几个关键步骤,让人茅塞顿开。我记得有一页专门画了变速箱内部的结构,那密密麻麻的齿轮组合,看得我直冒冷汗,但作者的注解非常到位,把不同挡位下动力是如何传递的讲得明明白白。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它没有堆砌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尽可能地用生活化的语言去解释复杂的机械现象,让每一个读者都能感受到机械之美和工程的智慧。读完第一部分,我对汽车的“心脏”有了个全新的认识,不再觉得它是个神秘的铁疙瘩,而是一个精妙绝伦的机械艺术品。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过于偏重技术细节,可能会枯燥乏味,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在行文风格上展现出一种近乎幽默的引导性,让人在学习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能保持阅读的愉悦感。书中时不时会出现一些小小的“你知道吗?”或者“老司机常犯的错误”之类的提示框,这些内容非常贴近日常用车经验。比如,它解释了为什么有些老车在冷启动时声音会比较大,以及现代汽车的排放控制系统是如何工作的,这些知识点虽然不是决定性的驾驶技能,但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汽车文化素养。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联想到自己驾驶的车辆,然后对照书中的原理图进行想象,这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闭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易近人,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腔调,更像是邻家一个知识渊博的朋友在跟你分享他的爱好。这种亲和力,是很多技术书籍所缺乏的,也是我愿意一直把它放在手边而不是束之高阁的原因。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优秀,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汽车的各个部件,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最基础的发动机,到后来的底盘、悬挂、转向系统,再到电子控制单元,每一步的过渡都非常自然。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讲解悬挂系统时,不仅描述了减震器和弹簧的作用,还穿插了车辆在不同路况下如何保持稳定性的原理分析。这让我明白,为什么有些车开起来感觉很“贴地”,而有些车则像在开船。书中的图解部分堪称一绝,它们不是那种呆板的工程图纸,而是充满了动态感,仿佛能看到零件在实时运转。例如,在讲解刹车系统时,书里清晰地画出了刹车片如何夹紧刹车盘的过程,以及液压系统是如何将脚下的力量放大并均匀传递到四个轮子上的。这让我对行车安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后开车也会更加注意对刹车系统的维护。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教学功底,既有宏观的鸟瞰,又不乏微观的细节,层次分明,非常适合自学。
评分慢慢看不着急,要不是李老鼠推荐,我都不知道有这本书,图挺多的,看着容易懂
评分受益匪浅,对刚入门的人是很不错的选择
评分非常的不错,我买了他好几本书,确实好
评分看了之后感觉真的挺适合小白看的,有基础的人也可以从新过一遍知识框架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正版,,速度快。。。京东无敌!正版,,速度快。。。京东无敌!小孩子很喜欢。。。
评分相信京東,速度與質量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彩色的,图比较多,还不错,可以学学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