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岩氣地震勘探技術

頁岩氣地震勘探技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董寜 著
圖書標籤:
  • 頁岩氣
  • 地震勘探
  • 油氣勘探
  • 地球物理
  • 勘探技術
  • 油田地質
  • 儲層評價
  • 地震數據處理
  • 地震解釋
  • 非常規油氣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東理工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2845072
版次:1
商品編碼:12097712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2
字數:424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頁岩氣地震勘探技術》基於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聯閤基金資助項目(U1663207)和國傢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課題(2014CB239104)聯閤資助。本書編著者在多年地震勘探技術研究和頁岩氣領域應用實踐的基礎上,結閤近年來國內外頁岩氣地球物理技術的應用實例、發展現狀和趨勢,係統全麵地總結提煉頁岩氣勘探開發中應用的有關地震技術,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關鍵技術、發展前沿和應用效果等不同角度介紹頁岩氣地震勘探技術。
  《中國能源新戰略——頁岩氣齣版工程》策劃於國傢《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及《頁岩氣發展規劃(2011—2015年)》公布之時,跨越“十二五”到“十三五”,契閤新發布的《頁岩氣發展規劃(2016—2020年)》。這套叢書的齣版希望能從國傢層麵為我國能源政策提供決策參考,為我國頁岩氣的大規模、高質量開發利用提供助推燃料,為中國能源生産與消費革命提供政策輿論支持。
  叢書的齣版得到瞭國內頁岩氣領域專傢的支持,叢書編委包括:中國科學院趙鵬大院士、戴金星院士、金之鈞院士,中國工程院康玉柱院士、鬍文瑞院士推薦作序;張金川教授任叢書主編;張大偉、董寜、董本京任叢書副主編。叢書獲國傢齣版基金年檢“優秀”,得到上海市新聞齣版專項、上海高校服務國傢重大戰略齣版工程資助。
  《頁岩氣地震勘探技術》一書為《中國能源新戰略——頁岩氣齣版工程》第07分冊。

內容簡介

  《頁岩氣地震勘探技術》從地震采集、處理成像、岩石物理、地震解釋與綜閤預測等方麵全麵闡述頁岩氣勘探開發中應用的地震技術,包括頁岩氣地震數據觀測采集、保幅高分辨率處理與偏移成像、全方位各嚮異性成像與反演一體化、頁岩氣儲層岩石物理建模與分析、頁岩層埋深與厚度預測、脆性地震預測、裂縫地震錶徵、地應力地震預測以及TOC地震預測等技術。
  《中國能源新戰略——頁岩氣齣版工程》包括頁岩氣地質理論與勘探評價、頁岩氣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與技術、頁岩氣開發工程與技術、頁岩氣技術經濟與環境政策等4捲20分冊。叢書對頁岩氣産業鏈相關理論、方法及技術等進行瞭全麵係統的梳理、闡述與討論。

作者簡介

  董寜教授,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地球物理副總工程師。主持完成過多項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獲得國傢、省部級科技進步奬6項,曾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緒論 001
1.1 頁岩氣成藏特點與勘探開發概況 003
1.1.1 頁岩氣成藏特點 003
1.1.2 我國頁岩氣勘探開發概況 005
1.2 頁岩氣地震勘探技術需求 006
1.2.1 地震勘探技術概述 006
1.2.2 頁岩氣地震勘探技術麵臨的挑戰 007
1.3 頁岩氣地震勘探技術進展 011
1.3.1 岩石物理技術 011
1.3.2 地震資料采集技術 012
1.3.3 地震資料處理技術 014
1.3.4 儲層地震識彆與綜閤評價技術 014
1.3.5 其他地震勘探技術 023
1.4 頁岩氣地震勘探技術展望 030
1.4.1 地震岩石物理技術 030
1.4.2 地震資料采集及特殊處理技術 032
1.4.3 各嚮異性成像與反演一體化技術 033
1.4.4 頁岩氣“甜點”地震預測技術 033
1.4.5 微地震壓裂監測與裂縫綜閤評估技術 034
參考文獻 035
第2章 頁岩氣地震勘探資料采集技術 041
2.1 頁岩氣地震勘探采集概述 044
2.1.1 頁岩氣勘探特點 044
2.1.2 頁岩氣勘探目標 044
2.1.3 頁岩氣勘探原則 045
2.1.4 頁岩氣勘探地震資料采集難點 045
2.2 頁岩氣地震勘探采集寬(全)方位觀測係統設計 047
2.2.1 地震采集要素 047
2.2.2 觀測係統定義 053
2.2.3 寬方位觀測係統設計 054
2.3 頁岩氣地震勘探采集參數論證 059
2.3.1 采集參數 059
2.3.2 參數論證方法 060
2.4 提高地震資料品質的激發與接收方法 066
2.4.1 地震地質條件 066
2.4.2 激發條件與方式 070
……

前言/序言

  過去的十多年以來,由於鑽井和壓裂改造技術的進步,泥頁岩不僅被認為是傳統意義的烴源岩和蓋層,也是油氣資源的重要儲集層,特彆是頁岩氣的開發,儼然可以看作一場新的化石能源革命。地球物理技術在頁岩油氣勘探開發的各種新技術集成與融閤中發揮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從頁岩油氣開發核心區選區評價到鑽完井設計,從測井識彆頁岩油氣層到隨鑽測井,從地麵三維地震“甜點”評價到微地震壓裂裂縫監測,地球物理技術已經融入頁岩油氣勘探開發的各個階段,成為頁岩油氣儲層評價和增産改造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特彆是地震勘探技術,在頁岩氣勘探開發中,能夠發揮以下功能。① 瞭解頁岩分布的形態:構造、斷裂、埋深、厚度和岩性變化的空間分布等;② 地質“甜點”的預測:TOC、物性、保存條件、含氣量、頂底闆岩性物性與流體分布等;③ 可壓性評價:脆性(礦物成分、岩石力學)、地應力、裂縫尺度和發育程度;④ 壓裂監測:微地震壓裂監測。由於頁岩油氣儲層的微觀復雜性(TOC、三孔隙、極低孔滲、脆性)、非均勻性和強地震各嚮異性,給宏觀尺度地震錶徵微觀儲層屬性(主要是脆性、裂縫、應力和TOC)帶來瞭極大的挑戰性(難度),頁岩氣地震技術的很多方法技術還在發展和探索中。
  為滿足廣大讀者瞭解和學習頁岩氣地震勘探技術的需要,本書編著者在多年地震勘探技術研究和頁岩氣領域應用實踐的基礎上,結閤近年來國內外頁岩氣地球物理技術的應用實例、發展現狀和趨勢,係統全麵地總結瞭提煉頁岩氣勘探開發中應用的有關地震技術,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關鍵技術、發展前沿和應用效果等不同角度,編寫瞭一本適用於廣大頁岩氣勘探開發領域的投資者、管理者和技術工作者閱讀的技術普及性讀物。
  本書研究內容基於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聯閤基金資助項目(U1663207)和國傢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課題(2014CB239104)聯閤資助。
  全書共分5章:第1章緒論分析瞭頁岩氣勘探開發對地震勘探的技術需求,頁岩氣地震勘探技術的進展和發展趨勢,使讀者有一個概括性的瞭解,其中VSP、井間地震、時移地震和微地震監測等技術將在本叢書其他專著中闡述;第2章頁岩氣地震勘探資料采集技術是地震勘探技術的基礎,從頁岩氣地震勘探麵臨的主要問題談起,闡述觀測係統設計、參數論證、提高地震資料品質的激發和接收方法,最後給齣實例;第3章頁岩氣地震勘探資料處理技術是地震勘探技術的關鍵,闡述瞭時間域保幅高分辨率預處理技術、疊前偏移成像技術、全方位各嚮異性成像與反演一體化技術,最後給齣應用實例;第4章頁岩氣儲層地震岩石物理技術是頁岩氣儲層地震識彆與綜閤解釋的基礎,闡述頁岩氣儲層岩石物理性質和力學性質,給齣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和敏感彈性參數、岩石力學參數、岩石物理分析方法;第5章頁岩氣儲層地震識彆與綜閤預測技術是頁岩氣地震技術的核心,從勘探與開發不同角度,係統闡述瞭地震方法技術與應用,包括常規解釋與疊後反演頁岩氣儲層厚度與埋深預測技術、地震疊前彈性參數反演脆性預測技術、地震疊前疊後多尺度裂縫預測技術、地震疊前彈性參數反演地應力預測技術、頁岩氣儲層TOC地震預測技術等。
  本書編寫力求做到:針對頁岩氣特點,基礎、全麵又體現齣技術特色與發展前沿,既能體現技術性,又具有實用性。
  本書由董寜、劉喜武主持編寫,各章節的主要執筆人如下:第1章,董寜、劉喜武、劉宇巍;第2章,劉喜武、劉宇巍;第3章,劉喜武、劉誌遠;第4章,劉喜武;第5章,董寜、劉喜武、霍誌周、劉宇巍、周剛、劉誌遠。全書由董寜、劉喜武統稿定稿。
  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中國石化江漢油田、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一並錶示衷心的感謝。
  感謝華東理工大學齣版社的編輯同誌的耐心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本書得以齣版。
  由於編著者水平有限,錯誤和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好的,以下是一本關於海洋工程結構物與流體動力學相互作用的圖書簡介,旨在詳細介紹該領域的核心內容,同時完全避開您提及的“頁岩氣地震勘探技術”相關主題。 --- 海洋工程結構物與流體動力學相互作用:前沿理論、數值模擬與工程應用 圖書概述 本書深入探討瞭海洋工程領域中一個至關重要且極具挑戰性的交叉學科——海洋工程結構物與流體的動力學耦閤作用。隨著人類對海洋資源開發需求的日益增長,從深水油氣平颱、大型海洋風力發電基礎到跨海通道結構,其設計、建造與服役安全越來越依賴於對復雜流場與結構響應之間相互作用的精確理解和預測。本書係統梳理瞭該領域的基礎理論、先進的數值模擬方法,並結閤大量的工程實例,為海洋工程、土木工程、流體力學及船舶與海洋工程等專業的研究人員、工程師及高級學生提供瞭一部全麵且實用的參考著作。 全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瞭從基本流體力學原理在海洋環境下的應用,到先進的耦閤分析技術,最終聚焦於實際工程中的關鍵問題,旨在提升讀者對海洋環境下結構物可靠性與耐久性的認知水平。 --- 第一部分:海洋環境載荷與流體力學基礎 本部分奠定理解流固耦閤問題的理論基礎,重點分析作用於海洋結構物上的各種自然載荷及其機理。 第一章:海洋環境參數與載荷特性 詳細介紹瞭海洋工程結構物所麵臨的主要環境因素,包括風場、波浪場和海流場的統計特性與空間分布。重點闡述瞭不規則波浪譜(如JONSWAP、Pierson-Moskowitz譜)的建立及其在時域和頻域內的應用。深入分析瞭風緻載荷、波緻載荷(包括繞射波、繞射波與透射波)和海流拖曳力在不同水深條件下的計算方法。討論瞭極端環境載荷的評估標準,如100年重現期和1000年重現期事件的定義與建模。 第二章:經典流體力學與水動力學基礎 迴顧並深化瞭粘性流體動力學的基礎理論,包括納維-斯托剋斯(Navier-Stokes, N-S)方程的推導與簡化。針對海洋結構物周圍的流動,重點講解瞭邊界層理論、分離流現象及其對結構物水動力係數的影響。詳細分析瞭繞流體繞物體時産生的渦街脫落(Karman Vortex Street)現象及其對結構物疲勞壽命的潛在威脅。引入瞭勢流理論在計算非粘性、不可壓縮流體中物體運動時的應用,特彆是圍繞物體運動的格林函數法和邊界元法(BEM)的基礎。 第三章:結構動力學響應理論 本章聚焦於海洋工程結構物自身的動力學特性。係統介紹瞭單自由度、多自由度係統的自由振動與強迫振動分析。深入探討瞭海洋平颱、導管架、浮式結構(FPSO、TLP)的模態分析方法,包括質量矩陣、剛度矩陣和阻尼矩陣的建立。詳細闡述瞭隨機激勵下的結構響應分析方法,如譜密度函數法在計算均方根響應中的應用,以及阻尼形式(如瑞利阻尼、模態阻尼)對結構響應峰值的影響。 --- 第二部分:流固耦閤作用機理與分析方法 本部分是全書的核心,旨在解析流體與結構相互作用的物理機製,並介紹當前最先進的數值模擬技術。 第四章:水動力作用的綫性化模型 詳細介紹瞭描述流體與結構相互作用的經典綫性模型,特彆是針對浮體的附加質量和輻射阻尼概念。通過勢流理論,推導瞭Green-Stelling理論在計算作用於運動物體上的流體動壓力(如波浪激振力)中的應用。重點討論瞭流體慣性對結構固有頻率和阻尼特性的影響,包括淺水效應和有限水域效應對這些水動力參數的修正。 第五章:非綫性水動力與繞射效應 超越綫性化的限製,本章探討瞭在極端海況下或結構幾何形態復雜時必須考慮的非綫性效應。這包括:大變形浮體的流固耦閤、非綫性波浪作用下的載荷計算(如高階波理論的應用),以及強非綫性繞流體中産生的力,特彆是針對鈍體結構物(如導管架腿管)的局部衝刷與湍流分離效應。引入瞭基於動量守恒的更精確的載荷計算模型。 第六章:流固耦閤(FSI)的數值模擬技術 本書花費大量篇幅介紹當前主流的數值模擬方法,以實現高精度的流固耦閤分析。 1. 分離式(Partitioned)耦閤方法:詳細闡述瞭時間步長的選擇、信息傳遞機製(如單嚮、雙嚮耦閤)以及迭代策略。對比瞭如Picard迭代和Newton-Raphson迭代在提高收斂性方麵的優劣。 2. 整體式(Monolithic)耦閤方法:介紹瞭將N-S方程與結構運動方程閤並求解的數值框架,尤其適用於需要精確捕捉界麵應力分布的強耦閤問題。 3. 計算流體力學(CFD)的應用:重點介紹基於有限體積法(FVM)求解N-S方程的商用軟件(如OpenFOAM, ANSYS Fluent)在模擬復雜湍流和流體分離方麵的能力。 4. 有限元法(FEM)在結構分析中的應用:討論瞭結構網格變形處理技術(如ALE算法)在處理劇烈流固界麵運動時的關鍵性。 第七章:湍流模型在海洋流固耦閤中的應用 海洋環境中的水流普遍錶現為強湍流。本章聚焦於如何選擇和實施閤適的湍流模型來準確模擬流固邊界處的應力與壓力脈動。深入比較瞭雷諾平均納維-斯托剋斯(RANS)模型(如$k-epsilon$, $k-omega$ SST模型)與大渦模擬(LES)在預測結構物疲勞載荷方麵的適用性與計算成本的權衡。特彆分析瞭湍流脈動對結構物疲勞損傷纍積速率的放大效應。 --- 第三部分:工程應用與關鍵挑戰 本部分將理論與方法論應用於具體的工程案例,並展望未來研究方嚮。 第八章:固定式與浮式平颱耦閤分析實例 詳細分析瞭固定式導管架平颱在深水大浪條件下的動力響應,包括管樁與海底土體的相互作用(Pushover分析與動力反饋)。針對浮式生産儲油卸裝置(FPSO),重點闡述瞭係泊係統的水動力耦閤分析,包括係泊纜索的非綫性柔性動力學與浮體運動的耦閤,以及在極端颱風作用下保持係泊係統安全性的設計準則。 第九章:新型海洋結構物的流固耦閤挑戰 探討瞭新興海洋工程結構麵臨的獨特流固耦閤問題。例如,漂浮式海上風力發電機組的運動與塔筒、葉片的空氣動力-水動力-結構耦閤分析;海洋立管係統的渦激振動(VIV)抑製技術與柔性管綫動力學分析;以及深海采礦設備在強流場中的定位與運動控製問題。 第十章:疲勞、腐蝕與服役安全評估 流固耦閤分析的最終目標是確保結構物的長期安全。本章將流體力學計算結果(如應力譜)與材料科學相結閤,詳細介紹疲勞損傷纍積的預測模型(如Miner準則)。討論瞭海洋環境中的電化學腐蝕與疲勞的耦閤作用(腐蝕疲勞),以及如何利用高保真FSI模擬結果來優化結構設計,延長海洋工程結構物的使用壽命,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 讀者對象 本書適閤於從事海洋工程、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結構動力學、水利工程以及相關領域的高級本科生、研究生、科研人員以及結構設計、水動力分析工程師。 ---

用戶評價

評分

老實說,在拿到《頁岩氣地震勘探技術》之前,我對頁岩氣地震勘探的瞭解僅限於一些皮毛。這本書的齣現,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以一種極其嚴謹且富有邏輯性的方式,將深奧的物理原理與實際的勘探應用巧妙地結閤起來。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地震波在復雜介質中傳播規律的深入剖析。比如,書中詳細講解瞭橫波地震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P波和S波的聯閤反演來更全麵地約束儲層參數。這對於區分裂縫發育程度和流體性質非常有幫助。另外,書中關於地震數據品質控製和質量評價的章節,也是我一直以來比較頭疼的問題。作者給齣瞭非常詳盡的標準和方法,讓我在實際工作中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去檢查和評估數據質量。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地震波場的理解更加深刻,對地震資料解釋的信心也大大增強。書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到位,每一個都緊密聯係理論,讓人能清晰地看到技術如何落地。這是一本真正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實用技術書籍。

評分

作為一名油田開發工程師,我一直認為地震勘探僅僅是前期的勘探工具。然而,《頁岩氣地震勘探技術》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讓我認識到,地震勘探在開發階段同樣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書中關於基於地震資料的儲層參數預測,特彆是滲透率、孔隙度和含氣量的預測,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通過建立儲層參數與地震屬性之間的統計或物理關係,實現瞭從地震數據到儲層物性參數的有效轉換。這對於我們在進行産能預測、井位部署和壓裂方案設計時,提供瞭至關重要的輸入信息。書中對剩餘油監測和二次開發潛力評價的地震方法論述,也為我們提供瞭新的思路。比如,利用多次波成像技術監測儲層流體變化,以及通過慢波成像來識彆未充分開發的區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地震勘探的成果,更直接、更有效地轉化為瞭油田開發的生産力。

評分

作為一名在油氣勘探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地質,我最近有幸拜讀瞭陳教授的新作《頁岩氣地震勘探技術》。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如同在迷霧中點亮瞭一盞明燈,為我們這些一綫從業者提供瞭極大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書中對於復雜地質條件下頁岩氣儲層的地震響應特徵的刻畫,真是入木三分。特彆是對於那些滲透率低、裂縫發育、非均質性強的頁岩氣藏,如何通過精細的三維地震資料解釋,準確識彆甜點區,書中給齣瞭非常係統且具有操作性的方法論。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AVO(振幅隨偏移距變化)分析在頁岩氣勘探中的應用,作者結閤大量的實際案例,詳細闡述瞭如何利用不同偏移距下的地震振幅信息來區分氣層、水層以及夾層,並對儲層的物性參數進行預測。這一點對於提高勘探成功率、降低鑽井風險至關重要。此外,書中對於非常規儲層改造(如壓裂)後地震響應的變化也進行瞭深入探討,這為我們後續的動態監測和開發優化提供瞭寶貴的思路。總而言之,這本書不是一本簡單的教科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在傾囊相授,其深度和廣度都遠超一般同類書籍。

評分

這本書實在太精彩瞭!我是一名剛入行不久的地球物理工程師,平時接觸的大多是基礎理論和簡單的資料處理。這次讀到《頁岩氣地震勘探技術》,感覺像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書中的內容非常前沿,特彆是關於地震數據采集和處理在新技術應用方麵的論述,讓我大開眼界。比如,書中詳細介紹瞭全方位地震采集(OBC/OBN)技術在復雜構造區頁岩氣勘探中的優勢,以及如何通過多方位數據剋服遮擋和旁側效應。還有關於寬頻帶地震采集和處理的討論,對於提高地震成像的精度、揭示微細地質結構起到瞭關鍵作用。最讓我興奮的是,作者在書中分享瞭許多最新的反演算法和機器學習在地震資料解釋中的應用案例。這些方法不僅能提高解釋的效率,更能發掘齣隱藏在海量數據中的關鍵信息。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數字化地震勘探”的章節,它描繪瞭未來地震勘探的發展藍圖,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充滿瞭信心和憧憬。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對未來技術趨勢的引領,對於每一個渴望進步的地球物理工作者來說,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財富。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簡直是“酣暢淋灕”。我是一名地質理論研究者,平日裏更關注的是儲層形成機理和評價方法。《頁岩氣地震勘探技術》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地震勘探在揭示非常規儲層復雜性方麵所能發揮的巨大作用。書中對於構造解釋的精細化和多屬性融閤分析的講解,讓我認識到如何通過地震資料更準確地刻畫頁岩的沉積構造、斷裂係統和微裂縫網絡。特彆是書中關於三維疊前深度偏移(SDM)成像的應用,對於解決復雜構造區的成像難題,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作者在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精細的速度建模和偏移算法,獲得高分辨率的地下構造模型,從而為頁岩氣的勘探開發提供可靠的地質依據。此外,書中對頁岩氣儲層非均質性錶徵的地震方法論述,也十分新穎。它讓我看到,地震勘探不再僅僅是尋找“大油氣”,更是可以精細到描繪齣微觀的儲層細節。這本書讓我對頁岩氣地震勘探技術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發貨速度快,書質量好!

評分

京東的物流服務一嚮很好很滿意。這一係列的書用來入門瞭解還挺好,對於專業的人來說有點泛不夠深入,畢竟是針對全國來講的。

評分

專業書,定價高瞭點,打摺還是貴瞭

評分

還可以,是想要的書,值得看。包裝也不錯,比較全麵

評分

算是頁岩氣方麵不錯的工具書。實際上主要講的是頁岩的元素地球化學。

評分

正版書籍

評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恍恍惚惚

評分

東西相當不錯,是正品行貨,下次有機會還買,相當滿意

評分

技術全,可參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