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少儿科普名著(插图珍藏版)-从此爱上数学 [9-14岁]

传世少儿科普名著(插图珍藏版)-从此爱上数学 [9-14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后一 著
图书标签:
  • 数学
  • 科普
  • 少儿
  • 9-14岁
  • 名著
  • 插图
  • 教育
  • 学习
  • 益智
  • 传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ISBN:978755605628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9175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9-14岁

1.写给孩子的经典科普读物
2.一代科普大师传世之作
3.好玩的数学,有趣的科普

内容简介

《传世少儿科普名著(插图珍藏版)》是老一辈科普名家刘后一的传世数学和科普作品合辑,共8册。其中,数学系列共4册,科普系列共4册。丛书收录了《算得快的奥秘》《大象的故事》等传世少儿科普名著,深入浅出地将数学和科普知识变成令人大开眼界的大观园,畅销半个世纪,故事生动,语言精粹,多角度展现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进程。


作者简介

刘后一,著名科普作家,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从事科普创作。1962年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任科普杂志《化石》主编。1953年加入中国动物学会,1957年加入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80年加入中国人类学会、中国作家协会。1979年至1990年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届理事会理事。1982年至1997年任《世界儿童》顾问。
??著有《山顶洞人的故事》《算得快》等。科普集《算得快》获全国科普作品奖,《北京人的故事》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大象的故事》获上海优秀科普作品奖,《珍稀动物大观》获全国保护环境一等奖。

内页插图

目录


传世少儿科普名著(插图珍藏版)·从此爱上数学

目录:
培养兴趣 1
一切都在变 8
教学相长 15
抓要害 21
数学课上讲故事 31
平分秋色 44
计算与机智 51
老鼠闯下的祸 60
这还不是代数 68
数字之谜 76
习题参考答案 85
后记 97


精彩书摘

传世少儿科普名著(插图珍藏版)·从此爱上数学

培养兴趣

“我最不喜欢数学了!”
“不,数学是最有趣的!”
陈正国老师走过初一班教室右侧最后一个窗子的时候,看见班上的“大个子”王瑜挥舞着刚发下的周考试卷在和发卷子的班长黎善一争辩。全班同学都在看着他们。
这王瑜,今年才14岁,可是身高1.7米,是班上的巨人。他最喜欢打篮球、排球,也热爱各种田径运动。他认为:只要把身体练得棒棒的,将来不论当工人、当农民,或者当个解放军战士,干体力活能顶得上就行。至于那些太费脑筋的数学问题,留给黎善一这号人去想吧!
这黎善一呢,今年整13岁,可是身高只有1.43米,站在王瑜面前,矮了一大截。人们都说他不长个儿,尽长心眼了。他自己呢,却认为个儿矮点没什么,只要学习好就行了。特别在这个时代,首先要学好数学。而他的数学就学得不错,这次考了满分。
其实,大个子王瑜并不笨,他绝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数学入学考试成绩还是不坏的,可是这次周考考的都是整数的性质,他答得不怎么好,只得了50分。
王瑜的数学考试成绩不及格,曾经引起陈老师深思:“是不是我死扣了教育心理学上的教条,说初中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了,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了,因而忽略了具体的例证,忘了培养兴趣呢?以后可得给他们讲点趣味数学……”
陈老师推开前门走进教室,踏上讲台,全班同学立刻跑回自己的座位上。“起立——坐下!”班长喊了口令后,全班鸦雀无声地都坐好了。
陈老师用眼睛扫视了一遍全教室,最后把眼光停在王瑜的脸上,和他的眼神对视着。陈老师笑容可掬,和和气气地问王瑜:“怎么?一次测验没考好就泄气了?不喜欢数学了?”
王瑜猛地站起来,直统统地说:“是呀,尽讲道理,没意思,不如来点‘硬’的!”
陈老师知道王瑜所谓“硬”的,是指那些能演算的数学题或应用题,这些王瑜是不怕的。他就怕那些奇数、偶数、倍数、因数、质数、合数等名词概念,以及用这些概念来推理。
陈老师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作了自我批评。他说:“我原以为那些计算题,大家在小学都学过了,现在只要总结一下,提升到理论上就行了。看来还是得从具体出发,不能空对空。另外,也没有注意引起大家学习的兴趣。以后,我想还是要经常给大家出点有趣的题目做做。例如,这次考的整数整除性问题,我们如果联系实际举具体例子,就会好懂得多。”
说着,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几个数:14,35,46,64,72,91,126,312, 473,660,1210。
“你们看这一列数,哪些能被2整除?”
“14,46,64,72,126,312,660,1210。”一个女学生抢着站起来,一口气报出了答案。
“你怎么看出来的呢?”陈老师故作惊奇的样子问。
“个位都是偶数嘛!”女学生觉得这问题太简单了。
这位女学生名叫聂金芳,14岁,她不仅语文成绩全班第一,对数学也很感兴趣。
“对!个位上的数是偶数,这个数就是偶数。个位上的数是奇数呢?那这个数就是……”
“奇——数!”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哪几个数可以被3整除呢?”
“72,126,312,660。一个数各数位上数字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既是偶数,又能被3整除,就能被6整除。这4个数都是这样。如果数字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例如72,126。”黎善一不等陈老师追问,一口气说出了几个答案。
“哪几个数可以被5整除?”
“35,660,1210。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这个数就能被5整除。”抢着站起来回答的是“大个子”王瑜。同学们都惊奇地望着他,弄得他有点不好意思地低头坐了下来。其实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他找到了考得不好的原因,又得到了陈老师的帮助,注意听讲了。何况这都是以前学过的,所以就脱口说出了正确的答案。
陈老师一看王瑜用心听讲,主动答题,感到非常高兴。他又接着出题:“好,现在我要出一个难点儿的问题了。在一位数中,有两个合数,就是4和8。怎样看出一个数能被4或8整除呢?或者换句话说,怎样看出一个数里有因数4或8呢?”



前言/序言

主编絮语
(代序)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的书,随便翻翻,浅尝辄止,足矣!有的书,经久耐读,愈品愈香,妙哉!
好书便是好伴侣,好书回味更悠长。
或许,它曾拓展了你的视野,启迪了你的思维,让你顿生豁然开朗之感;或许,它在你忧伤的时候给你安慰,在你欢乐的时候使你的生活充满光辉;甚而,它照亮了你的前程,影响了你的人生,给你留下了永久难忘的美好回忆……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传世少儿科普名著(插图珍藏版)》丛书,收录的便是这样一些作品。它们都是曾经畅销、历经数十年岁月淘洗、如今仍有阅读和再版价值的科普佳作。
从那个年代“科学的春天”一路走来,我有幸享受了一次次科学阅读的盛宴,见证了那些优秀读物播撒科学种子后的萌发历程,颇有感怀。
被列入本丛书第一批书目的是刘后一先生的作品。
我是在1978年10岁时第一次读《算得快》,记住了作者“刘后一”这个名字。此书通过几个小朋友的游戏、玩耍、提问、解答,将枯燥、深奥的数学问题,演绎成饶有兴趣的“儿戏”,寓教于乐。在我当年的想象中,作者一定是一位知识渊博、戴着眼镜的老爷爷,兴许就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老教授哩。但没过多久我就被弄糊涂了,因为我陆续看到的几本课外读物——《北京人的故事》《山顶洞人的故事》和《半坡人的故事》,作者都是刘后一,可这几本书跟数学一点儿也不搭界呀?
直觉告诉我,这些书都是同一个刘后一写的,因为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都是用故事体裁普及科学知识;故事铺陈中的人物都有比较鲜明的性格特征;再就是语言活泼、通俗、流畅,读起来非常轻松、愉悦。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大学毕业后,我来到北京,在《科技日报》工作,意外地发现,我竟然跟刘后一先生的女儿刘碧玛是同事。碧玛极易相处,渐渐地,我们就成了彼此熟识、信赖的朋友。她跟我讲述了好些她父亲的故事。
女儿眼中的刘后一,是一个胸怀大志、勤奋好学而又十分“正统”的人。他父母早逝,家境贫寒,有时连课本和练习本也买不起。寒暑假一到,他就去做小工,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他之所以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并在后来写出大量优秀的科普作品,靠的主要是刻苦自学。他长期业余从事科普创作,耗费了巨大的精力,然而所得到的稿酬并不多,甚至与付出“不成比例”。尽管如此,他仍经常拿出稿酬买书赠给渴求知识的青少年。在他心目中,身外之物远远不及他所钟情的科普创作重要。
在一篇题为《园外园丁的道路》的文章中,后一先生戏称自己当年挑灯夜战的办公室,是他“耕耘笔墨的桃花源”,字里行间透着欢快的笔调:“《算得快》出版了,书店里,很多小学生特意来买这本书。公园里,有的孩子聚精会神地看这本书。我开始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与快乐,因为我虽然离开了教师岗位,但还是可以为孩子们服务。不是园丁,也是园丁,算得上是一个园外园丁么?我这样反问自己。”
当年(1962年),正是了解到一些孩子对算术学习感到吃力,后一先生才决定写一本学习速算的书。而这,跟他的古生物学专业压根儿不沾边。那时,他正用数学统计的方法研究从周口店发掘出来的马化石。他敢接下这个他专业研究领域之外的活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兴趣。他很小就学会了打算盘,并研究过珠算。
后一先生迈向科普创作道路最关键的一步,是学会将故事书与知识读物结合起来,写成科学故事书。他的思考和创作走过了这样的历程:既是故事,就得有情节。情节是一件事一件事串起来的,就像动画片是一张一张画联结起来的一样,连续快放,就活动了。既是故事,就得有人物。由此,“很多小学生的形象在我脑际融会了,活跃起来了。他们各有各的爱好,各有各的性情,但都好学、向上、有礼貌、守纪律,一个个怪可爱的”。
在后一先生逝世20周年之际,他的优秀科普作品被重新推出,是对他的一种缅怀和敬意,相信也一定会受到新一代小读者的喜爱和欢迎。作为丛书主编和他当年的小读者,对此我深感荣幸。

尹传红
2017年4月12日
开启智慧之门,探索数学的奇妙宇宙 亲爱的读者们,你是否曾被数字的枯燥所困扰,在公式的海洋中迷失方向?你是否渴望理解那些隐藏在生活中的数学规律,让抽象的符号变得生动有趣?如果是,那么,《传世少儿科普名著(插图珍藏版)-从此爱上数学 [9-14岁]》将是你开启智慧之门、探索数学奇妙宇宙的绝佳伙伴。 这套精心编撰的科普读物,并非一本简单的教材,而是一场引人入胜的数学冒险。它以独特的视角,将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数学概念,转化为一个个充满趣味和启发的知识点,旨在点燃孩子们对数学的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逐渐爱上这门“科学的语言”。 为什么数学如此重要? 在现代社会,数学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手机里的应用程序到导航系统,从经济金融到科学技术,无处不见数学的身影。掌握数学,不仅仅是掌握计算能力,更是培养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这套丛书将带领你了解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让你明白学习数学并非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改造我们所处的世界。 内容亮点,精彩纷呈 《从此爱上数学》系列涵盖了从基础概念到进阶思维的广泛数学知识,以10-14岁的青少年读者为主要对象,力求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之间取得最佳平衡。书中章节的设计,如同一个个精心搭建的知识阶梯,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确保每一位读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起点,并不断攀登。 数字的魅力与奥秘: 我们将从最基本的数字概念出发,探索数字的起源、发展,以及它们在计数、测量、运算中的重要作用。你将了解到,数字并非冰冷的符号,它们有着自己的故事和规律。例如,质数为什么如此特别?黄金分割比是如何影响自然界和艺术的?你还会发现,一些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却隐藏着深奥的数学原理,比如斐波那契数列,它在植物生长、动物繁殖甚至金融市场中都有着惊人的体现。 几何的视觉盛宴: 几何学是关于形状、大小、位置和空间的科学。通过书中生动有趣的插图和实例,你将不再觉得几何是抽象的定理和公式,而是充满美感和实用性的知识。我们将一起探索点、线、面、体的构成,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总是180度?正方形和圆形为什么如此普遍?你还将步入三维空间,了解立方体、球体、圆锥体等立体图形的特性,以及它们在建筑、工程等领域的应用。书中还会穿插一些有趣的几何谜题和手工制作,让你亲手体验几何的乐趣。 代数的思维体操: 代数是数学的通用语言,它用符号来表示未知数和变量,极大地简化了问题的表达和解决。这本书将让你理解代数的强大之处,学会如何用字母和符号来描述和解决各种问题。你将接触到简单的方程,了解如何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方法求解未知数,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例如,如何计算一个物体以恒定速度运动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如何分配资源以达到最大效益?代数思维将训练你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让你在解决问题时更加游刃有余。 概率与统计的预测力量: 在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概率和统计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预测的可能性。你将学习如何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基本统计概念,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分析数据、做出判断。例如,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为什么天气预报能够预测未来的天气?你还会发现,统计学在市场调研、医学研究、社会科学等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书中会用一些有趣的实验和案例,让你直观地感受概率与统计的魅力。 逻辑推理的智慧火花: 数学不仅仅是计算,更是逻辑思维的训练场。本书将引导你学习如何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理解命题、定理、证明等数学思维的基本要素。你将通过解决一些经典的逻辑谜题,锻炼你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例如,经典的“狼、羊、白菜过河”问题,以及各种“真假话”谜题,都将激发你的逻辑思维潜能。掌握逻辑推理,不仅能在数学学习中受益,更能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书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书中会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展示数学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计划一次旅行的预算,到理解股票市场的波动,从测量房屋的面积,到设计一件衣服的尺寸,数学无处不在,也无所不能。你将看到,学习数学并非与生活脱节,而是让你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和富有洞察力。 插图珍藏版,阅读的视觉享受 “插图珍藏版”并非虚名。本书在插图的设计上,倾注了大量心血。每一幅插图都经过精心绘制,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寓教于乐。它们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版面,更是为了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时,栩栩如生的三维模型让你仿佛触手可及;在介绍概率时,活泼可爱的卡通人物帮你模拟各种随机事件;在讲述数学史时,精美的图画则将你带回历史的长河。这些精美的插图,让阅读过程成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也让知识的获取更加轻松愉快。 为何选择这套书? 权威性与经典性: “传世少儿科普名著”系列,顾名思义,汇集了经久不衰的科学启蒙经典。这套书在内容选择上,秉持着严谨求实的态度,力求将最经典、最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呈现给读者。 趣味性与互动性: 书中融合了大量的趣味故事、谜题、实验和互动环节,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循序渐进,易于理解: 内容编排符合9-14岁儿童的认知特点,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确保孩子能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 启发式教学,培养思维: 本书不仅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数学”,而不仅仅是“学习数学”。 珍藏价值: “插图珍藏版”精美的设计和高质量的印刷,使其不仅是一套学习读物,更具有收藏价值,可以成为孩子书架上的珍贵一员。 写给家长的话 亲爱的家长们,您是否在为孩子的数学学习而烦恼?您是否希望孩子能够真正爱上数学,而不是将其视为一项沉重的负担?《从此爱上数学》正是您寻找的答案。它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启发和趣味性的方式,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当您的孩子捧起这本书,开始探索数学的奇妙世界时,您会发现,数学的魅力,远比您想象的要丰富得多。 给孩子们的邀请 亲爱的少年朋友们,准备好踏上这场奇妙的数学之旅了吗?在这里,数字会唱歌,图形会跳舞,公式会讲故事。你将发现,原来数学并不遥远,它就在你的身边,在你的生活里,在你的每一次思考中。翻开这本书,让数学成为你最棒的朋友,让智慧的光芒照亮你的未来! 《传世少儿科普名著(插图珍藏版)-从此爱上数学 [9-14岁]》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一把开启无限可能性的钥匙。让我们一起,从此爱上数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为我家那个对科学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小家伙量身定做的!我女儿今年十岁,以前对那些枯燥的公式和概念总是提不起兴趣,每次讲到物理或者化学,她都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但是自从偶然间发现了这本《宇宙的奥秘与未解之谜》,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书里没有那种高高在上、让人望而生畏的理论,而是用非常生动的故事和精美的插图,把复杂的概念掰开了揉碎了讲给我们听。比如讲到黑洞,它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黑洞引力很大”,而是通过一个想象中的太空旅行者的视角,描述了穿越虫洞的奇妙体验,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孩子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概念。插图简直是神来之笔,色彩鲜明,细节丰富,很多地方甚至比我上大学时看的教科书还要清晰直观。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居然还涉及了一些前沿的科学猜想,比如平行宇宙理论,虽然是给孩子看的,但丝毫没有降低科学的深度,反而激发了她更多的思考。读完一章,她总会跑来问我各种“为什么”,那种求知欲是被真正点燃了,而不是被填鸭式的教育硬塞进去的。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孩子能真正“爱上”科学而不是“应付”科学的家长们。

评分

我是一个不怎么懂科学的家长,买书更多是希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我对这套书的《奇妙的物理世界》爱不释手,原因很简单——它的图解能力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水平,但情感表达却像是邻家的大姐姐在跟你聊天。这本书在解释像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这样的基础物理概念时,选取的例子都非常贴近生活,但又绝不落入俗套。比如解释惯性时,它没有拿火车刹车说事,而是描述了一个宇航员在失重舱里抛出一个小球后,如果想让它回来需要做什么,这种场景的转换立刻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最妙的是,书中巧妙地穿插了一些“科学家的失败与坚持”的小故事,让抽象的物理定律拥有了人性的温度。孩子读到居里夫人为了提纯镭而付出的艰辛,会自然地对“科学探索需要毅力”产生共鸣,而不是仅仅记住那个半衰期公式。这种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的叙事手法,在我看来,是真正优秀的科普作品才具备的特质。它让孩子在学习“是什么”的同时,也学会了“为什么”和“如何做”。

评分

我是一个中学教师,平时接触到的教辅材料汗牛充栋,但真正能让我眼前一亮的少儿读物并不多见。这本《探秘古代文明的智慧》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巧妙地将历史、地理、工程学甚至社会学融合在了一起,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叙事框架。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文化差异和技术发展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尊重与客观。比如,在描述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时,它不仅仅罗列了我们已知的技术推测,还深入探讨了当时社会组织、劳动力管理和数学几何的应用,将一个宏大的工程项目还原成了一个个可感知的社会活动。书中对不同文明在天文历法上的成就对比分析得非常到位,没有简单地进行优劣评判,而是突出了每一种智慧的独特性和适应性。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视角,让他们明白科学和技术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深深根植于特定的人类社会和历史背景之中。阅读过程中,我甚至发现了一些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探究的绝佳案例,比如将玛雅文明的历法与现代天文学进行比较,引发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哲学思考。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极其考究,纸张质感厚实,字体排版疏朗有致,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

评分

这套书的《动物世界的生存策略》绝对是我的年度惊喜!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关于各种动物习性的图鉴,但读完才发现,它实际上是一本关于“进化博弈论”的入门教材,只不过是用动物界的真实案例来阐述。作者对生态位、捕食者与猎物的军备竞赛、以及不同繁殖策略的分析,深刻且富有洞察力。比如,书中对比了不同鸟类求偶舞蹈的复杂性,并将其与基因健康度的关联性进行了解释,这种将行为学、生物学和信息论结合起来的分析角度,极其新颖。它教会孩子观察世界要看到“背后的机制”,而不仅仅是表面的现象。我们家孩子以前看到变色龙,只会觉得“哇,它会变颜色”,读完这本书后,他开始思考“变色是信号传递的成本效益问题,还是伪装策略的升级演化?”。书中的插画也十分写实,动物的姿态、环境的光影都处理得非常到位,让人仿佛置身于非洲草原或深海之中。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自然界竞争与合作的底层逻辑框架,对于培养孩子的系统性思维大有裨益。

评分

说实话,我给孩子买书的初衷是希望他能接触一些“硬核”的自然知识,毕竟现在很多科普书都做得太“幼态化”了,读完感觉像在看动画片介绍,知识点浮于表面。然而,这本《地球深处的秘密与生命起源》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在保证科普趣味性的同时,对地质构造、板块漂移、乃至生命化学的描述,都达到了令人信服的严谨度。我记得有一章节详细讲解了板块构造如何驱动火山爆发和地震,它没有使用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是通过一个形象化的“地球饼皮”模型,将数百万年的地质变迁浓缩在了几页图文之间。对于那些对“生命如何诞生”这种终极问题感兴趣的孩子来说,书中对早期地球环境的还原、对原始汤理论的介绍,都处理得既有科学依据又充满悬念。它引导孩子去思考“证据”的重要性,而不是盲目接受结论。例如,在讨论化石记录的局限性时,作者特意留出了空白和疑问,鼓励读者去想象科学的边界和未来的探索方向。这种开放式的教育方式,远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更有价值。它培养的不是一个知识的复述者,而是一个思考的提问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