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athon是伦敦的一家股票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超过500亿美元。他们每年会给投资者写8封信/投资回顾(Global Investment Review),每封信有五、六篇文章,谈谈他们对市场和股票的看法。《capital returns》是他们在2002-2015年期间部分投资回顾基础上编写的。和大部分的股票分析师相比,Marathon认为其分析的独特之处在于重视供给侧的分析。今年年初以来,政府提出了供给测改革,核心是去产能和让僵死企业倒闭。本书对中国的企业家、投资人和政府应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书电子版2015年11月上市,印刷版2016年5月上市。
这本书的书名,如同一个承诺,承诺着关于财富增值的智慧与方法。“资本回报:穿越资本周期的投资”,这几个字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它暗示着书中内容将聚焦于如何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实现持续的、可观的回报。而“一个资产管理人的报告2002-2015”,则为这本书的价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段长达十三年的时间跨度,恰恰是全球金融市场经历深刻变革的时期,从科技泡沫的破裂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再到新兴市场的崛起,都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这些剧烈的市场波动中,捕捉到“资本周期”的运行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成功的投资策略。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分析框架,例如如何识别周期性行业的顶部和底部,又如何评估不同资产类别的风险和收益。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投资的书,更像是一份来自经验丰富导师的“行走指南”,它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市场的复杂性,从而在未来的投资道路上,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地前行。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恰逢当前市场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之际,更加凸显了其研究的价值。“资本回报:穿越资本周期的投资”,这个标题本身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在快速变化的金融世界里,如何确保投资能够持续产生回报,并且能够跨越不同市场周期,这无疑是每一位投资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而“一个资产管理人的报告2002-2015”,则为这份追求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作者在长达十三年的资产管理经验中,一定经历了市场的繁荣与萧条,也一定积累了宝贵的洞察力。我非常期待书中对于“资本周期”的解读,它不仅仅是关于经济周期的宏观判断,更需要深入到资金的流动、资产的定价以及市场情绪的分析。我想,作者一定能够分享他在不同周期阶段,如何调整投资组合,如何规避风险,以及如何发现那些被市场忽视的价值。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次与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对话,它能够帮助我构建起更加科学的投资理念,让我能够在市场的洪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最终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
评分阅读这本书,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市场考察。作者以一个资产管理人的视角,回顾了2002年至2015年这十余年的投资历程。这段时期,全球金融市场可谓是跌宕起伏,经历了科技泡沫的破灭,08年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经济复苏。我深信,能够在这段时期内,始终保持稳定的资本回报,绝非易事,它背后一定有着深刻的洞察与精妙的策略。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资本周期”的论述。我认为,理解并运用资本周期的规律,是实现长期投资成功的关键。作者是如何识别不同周期的特征?又是在何时,他选择“顺势而为”,何时又敢于“逆势而动”?我想,书中一定包含了许多宝贵的实战经验,例如如何分析行业趋势,如何评估公司价值,以及如何在市场情绪极端时,保持独立的思考。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汲取,更是一次思维的训练。它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从而在未来的投资中,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避免盲目的追涨杀跌,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评分初读之下,我便被书中那份对于资本周期洞察的细腻与深刻所折服。作者并非简单地陈述理论,而是以一种近乎“现场记录”的方式,将2002年至2015年间,每一次重大的市场波动,每一次资本流向的变迁,都剖析得鞭辟入里。我仿佛能看到作者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夕,是如何冷静地审视风险,又是如何在全球经济遭受重创时,坚定地寻找那些被低估的价值。这种在危机中保持清醒头脑,并能从中发现“洼地”的能力,正是优秀资产管理人所必备的素质。书中关于“周期”的阐述,并非是枯燥的经济学模型,而是融入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比如某个行业的产能过剩如何引发价格下跌,又或者某个创新技术如何催生新的增长周期。作者通过这些具体的例子,将抽象的经济概念具象化,使得即使是对经济学不太精通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特别欣赏的是,作者在描述这些周期变化时,并没有简单地用“涨”或“跌”来概括,而是深入分析了背后的驱动因素,例如政策导向、技术革新、消费者行为变化等等。这种多维度的分析,让我对市场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不同的市场阶段,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的?是采用“周期性投资”的策略,还是更侧重于“价值投资”?或者是一种融合了两者精髓的独特方法?书中对这些实践层面的操作,我想一定会包含极其宝贵的启示,能够帮助我构建更加 Robust 的投资体系,避免在市场的洪流中随波逐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颇具匠心,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烫金的字体,营造出一种稳重又不失力量的专业感,仿佛预示着书中内容将如深海般蕴藏着投资的智慧与力量。我拿到这本书时,首先被吸引的便是这个“资本回报:穿越资本周期的投资”这样一个标题,它直击了投资的核心问题——如何在一个充满变动的市场中,实现持续的、可观的回报。尤其是在“一个资产管理人的报告2002-2015”这一副标题的加持下,更是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二十年,一个资产管理人的实战经验,横跨了2002年到2015年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经历了科技泡沫的破裂,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之后的复苏与增长。我可以想象,在这长达十三年的时间里,作者一定经历过市场的狂风骤雨,也享受过牛市的阳光普照。这种时间跨度,恰恰是检验投资策略是否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试金石。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在金融市场中稳健前行的普通投资者而言,这样的经验分享无疑是宝贵的财富。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如此漫长的时间维度中,捕捉资本周期的运行规律的?是依靠宏观经济的分析?是捕捉行业景气度的变迁?还是通过对公司基本面的深入研究?这本书似乎承诺了一场关于“穿越”的旅程,而“穿越”二字本身就充满了挑战与吸引力,它意味着不仅仅是简单的跟随,更是对市场节奏的精准把握,以及在逆境中寻找机遇的能力。我想,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投资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智慧之书。
评分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却蕴含着一种深沉的力量,仿佛在预示着书中内容将如深海般蕴藏着智慧。2002-2015年,这十三年的时间跨度,足以让任何一个市场参与者经历市场的洗礼,而“一个资产管理人的报告”这一副标题,则表明了本书的视角之专业,内容的实践性之强。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如此感兴趣,是因为它直击了投资的核心——“资本回报”以及“穿越资本周期”。在充满不确定性的金融市场中,如何实现持续的、稳健的资本回报,是每一个投资者都在孜孜以求的目标。而“资本周期”的理解与运用,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石。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这种宏大的周期性波动中,识别出那些被低估的投资机会,又是如何在市场狂热时,保持冷静的判断,规避潜在的风险。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投资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指南。作者在长达十三年的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一定能够为我提供宝贵的启示,帮助我构建更加 Robust 的投资体系,从而在波诡云谲的市场中,稳健前行,实现长期的资本增值。
评分阅读的过程,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在变幻莫测的金融大海中航行。作者在书中分享的不仅仅是“买什么”或者“卖什么”的建议,更多的是一种“如何思考”的方法论。2002-2015年,这段时间无疑是全球金融市场充满戏剧性变化的时期,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随后全球化的浪潮和金融创新的加速。我猜想,作者在这一时期,一定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应对不同市场环境的经验。书中对于“资本周期”的解读,我认为是其核心的价值所在。资本周期并非简单的经济周期,它更侧重于资金的流动、配置以及最终的回报。作者是如何精准地捕捉到资本的拐点?是在哪些信号出现时,他选择“逆势而行”?又是在何时,他选择“顺势而为”?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关于“市场情绪”如何影响资本周期的章节?因为我常常觉得,市场情绪的非理性波动,是导致许多投资失误的重要原因。作者作为一个资产管理人,他如何看待和处理这种情绪的影响?是将其视为噪音,还是将其视为一种可以利用的工具?书中关于“穿越”的叙述,我认为不仅仅是指在牛熊市之间穿梭,更包含了在不同资产类别之间进行灵活配置的能力。例如,在某个周期中,股票可能表现优异,而在另一个周期中,债券或大宗商品可能更具吸引力。我想,作者在这十三年的投资实践中,一定对不同资产的周期性表现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精准的判断,而这对于我这样的普通投资者来说,无疑是极具参考价值的。
评分翻开这本书,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便油然而生。作者以“一个资产管理人的报告”为引,将我们带入了2002年至2015年这十余载波澜壮阔的金融市场画卷之中。这个时间跨度,涵盖了科技泡沫破裂后的余波,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以及随后的经济复苏与新兴市场的崛起。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资本周期”的论述,它不同于我们常说的经济周期,更侧重于资金的流向、配置的效率以及最终的回报。我相信,作者一定在这段跌宕起伏的市场经历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穿越”方法。所谓“穿越”,在我看来,绝不仅仅是简单地从熊市走向牛市,更是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都能够保持稳健增长的能力。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在市场出现泡沫时,及时抽身?又是在市场低迷时,能够发现那些被严重低估的价值?书中关于“报告”的呈现方式,让我对内容的严谨性和实践性有了很高的期待。这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像是作者多年实战经验的凝练与分享。我希望从中能够学到一些具体的分析框架,例如如何识别周期性行业中的投资机会,又或者如何评估不同资产类别的风险与收益。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教科书,但又更加生动,更加贴近市场的脉搏,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市场的运作规律,从而在投资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朴实却充满力量,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却能让我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于市场的敬畏之心与审慎态度。2002-2015年,这是一个充满了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全球经济经历了从低谷走向复苏,再到金融海啸席卷的跌宕起伏。我深信,一个资产管理人能够在如此长的时间段内,保持持续的资本回报,绝非偶然。它必然建立在对资本周期深刻的理解之上。书中对于“周期”的描述,我期待它不仅仅是宏观经济学中理论的套用,而是结合了作者在实际操作中的观察与体悟。例如,他是如何识别一个新兴产业的早期信号?又是如何判断一个成熟行业的拐点?对于“穿越”这个概念,我认为它所蕴含的不仅仅是市场的涨跌,更是一种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在混乱中保持冷静的哲学。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市场过度乐观时,保持警惕?又是在市场极度悲观时,敢于出手?书中关于“报告”的性质,让我对内容的真实性与实践性有了更高的期待。这意味着书中分享的,并非是纸上谈兵,而是历经市场检验的真实案例与经验总结。我希望从中能够学到一些具体的分析方法,例如如何通过财务报表识别潜在的风险,又或者如何通过行业数据预测未来的趋势。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投资指南,更像是一位智者,在分享他穿越市场风暴的经验与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我探索资本市场的奥秘。“资本回报:穿越资本周期的投资”,光是这几个字,就足以点燃我作为一名投资者对于“稳定增长”的无限渴望。而“一个资产管理人的报告2002-2015”,则为这探险之旅增添了无数的吸引力,它意味着我们将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在过去十三年中,亲历市场的风云变幻。这段时间,从2002年到2015年,可谓是金融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也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想,作者一定在这段时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学会了如何在市场的潮起潮落中,捕捉到真正有价值的投资机会。我对书中关于“资本周期”的解读尤为感兴趣。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宏观经济分析,更需要对资金的流动、市场的供需、以及投资者的情绪进行细致的洞察。我期待作者能够分享他如何识别资本周期的顶部和底部,又如何在不同的周期阶段,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我深信,一个成功的资产管理人,必然具备“穿越”的能力,能够在危机中发现机遇,在繁荣中保持警惕。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思维的升华,它将帮助我建立起更加成熟的投资理念,让我能够在这个复杂多变的市场中,更加从容地前行。
评分活动囤书,慢慢读,慢慢看慢慢学习。
评分可以看,行
评分同事很热爱学习,让我帮忙买的书
评分不错????????????
评分看书学习希望有所进步
评分推荐。。。。。。。。。。。。。
评分质量不错。默认好评。
评分书本不错,学习下必定有收获
评分质量不错。默认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