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感觉:给青少年讲积极心理学

幸福的感觉:给青少年讲积极心理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岳晓东 著
图书标签:
  • 积极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
  • 幸福感
  • 情绪管理
  • 自我提升
  • 心理健康
  • 成长
  • 人际关系
  • 乐观
  • 正能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90100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360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8
字数:258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国的哈佛心理学博士提出积极心理公式:
  积极心态=(乐观人格+认知调整)主观幸福感。
  积极心态要能克服压力、要有爱情智慧、要有职业规划、要有幽默感以及需要珍惜生命。知易行难,岳晓东用科学的方法帮助读者提高主观幸福感,为每个独特的问题找到很好的出路。
  本书适合青少年以及所有想要幸福的读者。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兼顾理论与实践的参考书,作者尝试以轻松的笔触,深入浅出地讲解积极心理的窍门,为青少年的生命注入活力。由备受保护的儿童过渡至成年人阶段,无可避免地要面对生命中不同的挑战,学业、工作、恋爱,或逢成功,或遇挫败;能够掌握书中谈到的“积极心理公式”,自能易于在学业与事业发展上找到方向,也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否定自我,明白自己在处理不同事情时的行为及心理反应,从而借着个人的努力来找出调节和进步的方法和空间,寻得快乐人生。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主观幸福感高的人会在各种不利的应激状况下,多体验愉悦情绪而少体验不愉悦情绪。由此,主观幸福感高的人会对困境充满了乐观期盼,而避免悲观期望。如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伊森(AliceIsen)等人的研究表明,体验正面情绪的人思考问题会更活跃。而本书,将会与您分享怎样在生活磨炼中不断提高自我的认知调整能力。

作者简介

  岳晓东,哈佛大学人类发展与心理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香港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分会首任会长。“凤凰卫视”心理专家,内地20所大学的客座/兼职教授;担任《中国青年报》《北京科技报》《校园心理》《中国日报》(英文版)等多家报刊的专栏作家。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青少年偶像崇拜、创造力认知与激发、幽默与中国文化、压力研究与管理。著有《登天的感觉》《心理面面观》《脑博士开讲!》等20余部专著。



精彩书评

  心灵男闺蜜,我看岳晓东。
  ——杨澜(知名主持人)
  
  晓东是我的学生,我知道他在中國推动心理学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以他为荣!
  ——霍华德·加德纳(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
  
  岳教授在本书内刻意为读者设计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和成长过程。透过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发人深省的鲜活例子和自我反思及测试的工具,岳教授成功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高彦明
  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资深顾问
  
  岳晓东博士将青少年成长的知识、方法、技巧、经验和智慧,熔于一炉。对家长、社工、教师、辅导员和学生来说,本书是必备的“工具箱”。
  ——陈启年
  香港学生事务协会会长

目录

导论 积极心态的威力 1
Ⅰ 积极心理学的主张 2
Ⅱ 我的积极心态公式 5
Ⅲ 如何培养积极心态 10

1 “压弹节节高”——谈面对压力 13
1.1 积极心态要有压弹力 16
1.2 我的压弹理论 23
1.3 如何培养压弹力 25
苏东坡——中国古人的压弹典范 35
梅艳芳——香港人压弹的典范 40
被炒鱿鱼——我的压弹故事 43

2 “做个@ 人”——谈人格完善 45
2.1 积极心态要人格完善 48
2.2 我的@ 人理论 52
2.3 如何培养@ 人格 56
大鸾的南北气质融合——@ 人格修炼的典范 64
李小龙动静结合——香港@ 人修炼的典范 68
治学要严谨——我的@ 人格修炼 71

3 “相对爱自己”——谈自信培养 73
3.1 积极心态要有自信 76
3.2 我的自信理论 78
3.3 如何培养自信 86
左宗棠——古人自信的典范 93
包玉刚——香港人自信的典范 96
假日帮厨——我的自信体验 99

4 “重拾童子心”——谈创造力的培养 101
4.1 是什么扼杀了我们的创造力 105
4.2 创造力被扼杀的恶果 109
4.3 积极心态要有创造力 112
4.4 我的创新理论 115
4.5 如何培养创造力 126
毕加索——艺术创新的典范 137
陈易希——香港的创新典范 139
学习的觉悟——我的创新体验 142

5 “冷暖都是情”——谈爱情智慧 145
5.1 什么是正确的失恋观 148
5.2 积极心态要有爱情智慧 152
5.3 我的爱情理论 156
5.4 如何培养爱情智慧 164
勃朗宁夫妇——爱情智慧的典范 172
朱家鼎与钟楚红——香港人爱情的典范 175
爱情是一面镜子——我的爱情感悟 178

6 “职趣能匹配”——谈事业规划 181
6.1 积极心态要有事业规划 184
6.2 事业发展类型 188
6.3 我的事业投资理论 195
6.4 如何做好事业规划 199
毕晓普——诺贝尔奖得主的事业规划 202
李嘉诚——香港人事业规划的典范 204
决心当教授——我的事业规划 209

7 “幽默是智慧”——谈幽默培养 211
7.1 积极心态要有幽默 214
7.2 幽默有什么好处 217
7.3 我的幽默理论 223
7.4 中国人为什么缺幽默 226
7.5 如何培养幽默感 229
林肯——幽默的典范人物 235
周星驰——香港人幽默的典范 239
难忘罗伯特——我的幽默启蒙 242

8 “活着没商量”——谈珍惜生命 245
8.1 积极心态需要珍惜生命 248
8.2 我的绝望理论 252
8.3 如何珍惜生命 255
不忍远离——悲张国荣之死 259
歌德——古人珍惜生命的典范 262
阿咩吉场——香港人珍惜生命的典范 265
活着没商量——我的珍惜生命感悟 267















精彩书摘

  2.1 什么是人格完善
  简单说来,人格完善就是指一个人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实现的结果。在心理学上,人格(personality)泛指一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人格”,如说某某人格高尚,某某人格卑劣或某某缺乏人格,这是从伦理道德的观点出发,使用“人格”一词对人行为的评价,与心理学所说的“人格”含义是不一样的,用心理学家的话说,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人格,因此,没有人会没有“人格”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1(Carl Rogers) 提出,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现实自我(actual self)与理想自我(ideal self)。其中前者是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真实感觉,而后者则是个人对“应当是”或“必须是”等的理想状态。而只有当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达到结合的时候,人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self actualization)(见图 2.1)。
  罗杰斯主张,人格的成长在于充分实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和谐,而两者之间的冲突会导致人的心理失常和不协调。罗杰斯还主张,心理辅导的本质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肯定和鼓励来询者,不断强化其自我状态的协调,帮助来询者充分实现自我的完善。由此,人格完善就需要个人对自我的成长有明确的目标,并规划自己的最佳性格组合。比如说,平时,有些人太自卑,太敏感,他不喜欢这一点,很想变得自信、随和起来。而他的现实自我就是自卑,理想自我就是自信。那么,他唯有不断地挑战自己,才能终有一天达到自我的人格完善——做一个不自卑、不敏感,从容自信的人。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库利1 曾提出一个“镜中之我”(the lookingglassself)的理论,“镜中之我”就是指人是通过观察别人和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自我意识,完成自我评价的。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意见和态度,可以反观自身,形成自我的观念。在想象别人对自己是好感还是厌恶,认为自己是骄傲还是谦卑时,他必然会作出改进,以期达到与对方的协调。“镜中之我”标志着一个人能够把自己视为一个对象,站在别人的角度看自己。自我判断、评价与别人的评价越接近,说明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越强。
  所以,在生活中,别人怎么看你,怎么议论你,都在照射着你人格的优缺点。对此,你只有不断检视自己,方可完善自己。这与小孩子不一样,小孩子一天到晚,父母都在敦促他们改正缺点,形成某种规范行为。而成人的人格完善,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给自己念紧箍咒,自己跟自己斗。
  人格是可以改变的
  什么是人格?在心理学上,人格泛指个人的先天遗传与后天培养的认知、情感、动机、行为方式的总和。在人生的最初十多年当中,先天遗传对个人的人格影响最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后天培养的人格因素愈来愈重要。因此,人格实际就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行为方式。所以,人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培养与努力,改变自己的人格。
  如何优化一个人的性格组合,实现自我的人格完善?这在20 年前曾是我最大的困惑。当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自己的状态感到很灰心,因为我不清楚该如何改变自己,也不知道人的性格能否真的改变。但经过二十多年的思考实践,特别是结合我对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
  1. 人格可以改变,但需要有坚定的决心与锲而不舍的努力;
  2. 人格需要优化组合,但需要有明确的自知之明与奋斗方向;
  3. 人格的优化组合导致人格完善,但需要自我不断反省调整。
  在此基础上,我明确提出,人格的完善在于做一个 “@ 人”!所谓“@人”,是我受到网络符号“@”和“血型理论”的启发而整合出的一个理念,它主要谈的是“自我人格完善”。所谓血型理论,就是指O 型血人的人格优点和A 型血人的人格优点组合在一起(就像@ 的符号那样)。各种人格优点集合起来,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状态。当然,@ 人,在这里只是一个形象比喻。不单指O 型、A 型两种血型的性格优点组合,它包括各种人格优点的组合。
  人格优化,也是通向积极心态的重要途径。
  ……


《心之所向:青少年情绪成长与自我探索指南》 在这快速变化的时代,青少年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学业压力、人际困惑、自我认同的挣扎,以及对未来迷茫的焦虑。在这个成长十字路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份温暖的指引,帮助他们穿越青春期的迷雾,找到内心的力量与平衡。 《心之所向:青少年情绪成长与自我探索指南》正是这样一本书,它并非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化繁为简,用贴近青少年生活视角的方式,引导他们认识、理解并积极管理自己的情绪,最终实现更加健康、快乐和充实的自我。本书的写作初衷,源于对青少年群体深刻的关怀,以及对他们独特成长阶段需求的洞察。我们深知,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情绪的健康发展,则是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石。 打破情绪的壁垒:理解你的每一个“感受” 本书的第一部分,我们将一起走进情绪的奇妙世界。你是否曾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沮丧不已?是否曾因为朋友间的误会而感到愤怒?又或是因为一次成功的尝试而欣喜若狂?这些形形色色的情绪,就像潮水般涌来,时而让你激动,时而让你低落。本书将帮助你认识到,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它们是内心世界给我们发出的信号。 我们将深入探讨各种常见的情绪,比如: 快乐与喜悦: 不仅仅是短暂的兴奋,而是如何发掘生活中的小确幸,培养持续的愉悦感。 悲伤与失落: 如何面对不如意,允许自己悲伤,并在悲伤中汲取力量。 愤怒与烦躁: 理解愤怒的根源,学习健康的宣泄和管理方式,避免冲动行为。 焦虑与担忧: 认识到适度的焦虑是进步的动力,但如何不被过度的担忧吞噬。 恐惧与不安: 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并找到克服它的方法。 羞耻与尴尬: 如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不因暂时的失误而否定自我。 本书不会教你压抑情绪,而是教你如何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隶。我们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工具和技巧,帮助你: 识别情绪: 学习敏锐地捕捉自己情绪的变化,并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它。 理解情绪: 探究情绪背后的触发因素和深层需求,洞察自己行为模式的根源。 接纳情绪: 认识到所有情绪都是正常的,学会以一种开放、不评判的态度面对它们。 管理情绪: 掌握科学的情绪调节方法,在负面情绪来临时,能够有效地疏导和转化。 点亮内心的灯塔:自我探索与价值发掘 了解并管理情绪,只是我们内在成长旅程的开始。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并学会珍视自己。本书的第二部分,将带领你踏上一段精彩的自我探索之旅。 我们会通过一系列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练习,帮助你: 发现你的独特之处: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才能、兴趣和价值观?我们将引导你通过回顾过往经历、进行自我提问等方式,一点点揭开这些宝藏。 认识你的优点和长处: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性地放大自己的缺点,而忽略了自身的光芒。本书将帮助你列出你的优势清单,学习如何肯定和发挥这些优点,让它们成为你自信的源泉。 拥抱你的不完美: 没有人是完美的,承认并接纳自己的不足,是成熟的标志。我们将教你如何看待错误和失败,将其视为成长的阶梯,而不是否定自己的理由。 探索你的兴趣爱好: 找到让你真正热爱并愿意投入时间的事情,是充实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本书将鼓励你尝试不同的活动,发现让你充满激情的领域。 明确你的价值观: 你的价值观是你行为的指南针。了解你最看重什么,能帮助你在面对选择时,做出更符合自己内心需求的决定,从而活得更加清晰和坚定。 搭建积极的心灵桥梁: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青少年时期,与他人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友谊、亲情、爱情,这些连接我们与世界的纽带,既能带来温暖与支持,有时也会引发矛盾与困惑。本书的第三部分,将聚焦于青少年的人际关系,提供实用的沟通技巧和策略,帮助你构建更加健康、和谐的人际网络。 我们将探讨: 理解他人的视角: 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感受和动机,这是建立同理心的基础。 有效的沟通艺术: 学习清晰、直接且尊重的表达方式,如何倾听,如何回应,如何在冲突中找到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建立真诚的友谊: 如何识别并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如何经营友谊,如何在关系中保持独立与连接。 处理家庭关系: 理解父母和家人,学习与他们进行坦诚的沟通,共同化解代沟和矛盾。 面对校园社交: 如何融入集体,如何应对校园欺凌或排斥,如何在群体中展现真实的自我。 网络社交的智慧: 在数字时代,如何辨别网络信息,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如何在虚拟世界中保持健康的人际交往。 驾驭成长的浪潮:目标设定与未来规划 青春期是充满梦想与憧憬的季节,但有时,梦想也可能因为缺乏清晰的路径而变得遥不可及。本书的第四部分,将帮助你学习如何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并一步步地朝着理想的未来前进。 我们将提供: 目标设定的 SMART 原则: 学习如何设定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达成(Achievable)、相关(Relevant)、有时限(Time-bound)的目标。 分解大目标为小步骤: 将宏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可执行的小任务,降低畏难情绪,增加成就感。 培养毅力和韧性: 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达成目标。 探索职业与学业方向: 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结合自身兴趣和优势,初步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道路。 学习时间管理: 如何合理分配学习、娱乐和休息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平衡生活。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做出明智的决策。 拥抱积极的心态:构建乐观与感恩的生活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我们将引导你拥抱一种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积极心态并非盲目乐观,而是相信自己能够应对挑战,并看到事物中美好的一面。 我们将一起探索: 感恩的力量: 学习每天发现值得感恩的事物,培养感恩之心,能显著提升幸福感。 乐观的思维模式: 如何挑战负面思维,培养积极的自我对话,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 培养内在的驱动力: 找到学习和成长的内在动力,而不是仅仅为了外部的奖励或评价。 活在当下: 学习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体验生活的美好,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担忧。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对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寻求支持与帮助: 知道何时以及如何向他人寻求支持,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能力。 《心之所向:青少年情绪成长与自我探索指南》是一本陪伴青少年度过青春期、探索自我、拥抱积极人生的实用指南。它融合了心理学上的前沿理论,但以最易懂、最贴近青少年需求的方式呈现,旨在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帮助他们找到内心的力量,自信地迎接每一个挑战,并最终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次对话,一次探索,一次关于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旅程。愿每一个翻开本书的青少年,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点亮内心的光芒,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是为我迷茫的青春期注入了一道暖阳。作为一名青少年,我常常在学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困惑以及对未来的焦虑中挣扎,感觉自己就像一只找不到方向的迷途小船。读这本书之前,我总觉得“幸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词汇,是一种需要天赋或者幸运才能拥有的状态。然而,当我翻开《幸福的感觉:给青少年讲积极心理学》这本书时,我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么片面和狭隘。作者用非常平实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生动有趣的案例,向我展示了原来幸福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书中关于“优势识别”的部分,让我第一次认真思考自己的优点和天赋,并且学习如何将它们运用到生活中,不仅仅是在学业上,更是在与人交往、发展兴趣爱好等方面。我一直以为自己不擅长社交,总是担心说错话、做错事,但这<seg_40>些章节教会我,即使是内向的性格,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比如善于倾听、观察力强等等。书中还提到了“成长型思维”,这一点对我来说简直是颠覆性的。我过去总是害怕失败,一遇到挫折就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不够努力,然后就容易放弃。但成长型思维让我明白,能力和智力是可以随着时间和努力而不断提升的,失败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最终的审判。这极大地减轻了我对考试、对新事物的恐惧感,让我更愿意去尝试、去挑战。整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亲切,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感,更像是一位知心姐姐或哥哥在与我分享他们的人生智慧。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关于“感恩”的练习,每天写下几件值得感激的事情,真的能让我在忙碌和烦恼中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从而提升整体的幸福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它给了我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就去实践,去感受积极心理学带来的改变。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我的生活中,去创造属于我自己的幸福。

评分

作为一个在学业压力和升学焦虑中挣扎的青少年,我常常感到自己被困住了,无法呼吸。《幸福的感觉:给青少年讲积极心理学》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干渴的心灵。我一直以为,我的压力和焦虑是不可避免的,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这些情绪虽然普遍存在,但并非无解。书中关于“压力管理”的章节,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没有简单地告诉我“不要有压力”,而是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理解压力的来源,并且学会如何应对它。我尝试了书中介绍的放松技巧,比如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和冥想,这些方法让我能够更有效地缓解身体的紧张感,并且在情绪上感到更加平静。我学会了如何将大目标分解成小步骤,一步一步去完成,这大大减轻了我的目标感焦虑。同时,书中关于“韧性”的讨论,也让我深受启发。它让我明白,挫折和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因此失去信心,放弃尝试。韧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来培养的。我开始以一种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考试中的失利,或者项目中的不顺,我从中吸取教训,然后重新出发。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它告诉我们,即使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我们依然有能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评分

我是一个对未来感到迷茫,同时又对各种人际关系感到力不从心的青少年。《幸福的感觉:给青少年讲积极心理学》这本书,真的是一本让我感到惊喜的作品。它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大道理,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我们生活的语言,去讲解那些对于我们成长的至关重要的积极心理学概念。我一直觉得,自己好像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或者做了一些事情,又很快失去兴趣。书里关于“动机和毅力”的部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让我明白,外在的奖励固然重要,但内在的驱动力才是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关键。我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让我真正感到快乐和满足,是什么事情让我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钻研。书中还提到了“心流”这个概念,它描述了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项活动中时,那种忘我、愉悦的状态。我尝试着去寻找那些能让我进入“心流”的活动,比如画画、写作,或者深入地研究某个我感兴趣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仅变得更加专注,而且从中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前所未有的。这让我不再畏惧那些需要长期投入的任务,因为我知道,当我已经进入状态,享受过程的时候,结果自然会变得不那么重要。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不断地挖掘出我内心深处的潜能,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变得更快乐”,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有活力、更有目标、更有韧性的自己”。

评分

刚拿到《幸福的感觉:给青少年讲积极心理学》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面上关于青少年心理的书籍不少,很多都显得过于理论化,或者说教意味太浓,读起来让人提不起兴趣。但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真的给了我一个惊喜。它没有用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名词,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我们青少年生活的方式,去解读“幸福”这个概念。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让我明白,幸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一种内在的状态。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部分,对我来说太及时了。我以前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情绪波动很大,比如考试没考好,和朋友吵架,或者觉得某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不好,就会变得非常沮丧,甚至会钻牛角尖。这本书教会我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理解情绪产生的根源,并且提供了一些非常有效的调整方法,比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积极自我对话等等。我尝试着在感到焦虑或生气的时候运用这些方法,发现效果真的不错,能够帮助我更快地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而不是让负面情绪影响我一整天的心情。另外,书中关于“人际关系”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我常常在和同学、家人相处时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沟通,如何建立更健康、更融洽的关系。这本书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沟通技巧,比如积极倾听、同理心表达、解决冲突的方法等等,让我学会了如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如何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及如何化解矛盾。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强调了“关系中的支持”的重要性,教会我如何去给予和接受支持,这让我感觉自己在人际交往中不再那么孤单无助。这本书就像一本指南,为我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指明了方向,让我能够更自信、更从容地与他人相处。

评分

我一直认为,“幸福”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状态,似乎只有那些运气好、天生就乐观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的感觉:给青少年讲积极心理学》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明白,幸福是一种可以学习和培养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一种天赋。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品格优势”的探讨。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积极的品格特质,比如好奇心、创造力、勇气、善良等等,并且教会我如何识别和发展自己的优势。我一直以为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总是羡慕别人多才多艺。但这本书让我发现,即使是最平凡的品质,也可以成为我独特的闪光点。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发掘和运用自己的优势,比如我是一个很强的观察者,总是能注意到别人忽略的细节;我很有同情心,愿意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当我开始运用这些优势时,我发现自己在与人交往中变得更加自信,也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喜爱。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积极、更加有潜力的自己。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变得更快乐,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人。它为我指明了方向,让我知道如何去经营自己的生活,如何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评分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一种“不够好”的焦虑中。无论是学业成绩、课外活动,还是外貌身材,我总觉得自己和别人比起来差了一大截。《幸福的感觉:给青少年讲积极心理学》这本书,就像是一剂心灵的良药,治愈了我内心的不安。它让我明白,“完美”是一个不存在的概念,而“接纳自己”才是通往幸福的关键。书中关于“自我肯定”的部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教我如何去发现和欣赏自己的优点,如何用积极的语言和自己对话,而不是一味地放大自己的缺点。我开始尝试着写下我一天中做得好的事情,即使是很小的事情,比如按时完成作业,或者帮助了同学。这些小小的肯定,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让我逐渐摆脱了对自己的苛责,变得更加自信。同时,书中关于“感恩”的练习,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总是习惯性地盯着自己没有的东西,而忽略了身边拥有的美好。当我开始每天记录下值得感激的事情时,我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其实一直都围绕着我,只是我之前没有注意到。这种感恩的心态,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更加懂得满足。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真正的幸福不是来自与他人的比较,而是来自内心的平静和对自己的接纳。

评分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比较悲观的人,总是习惯性地看到事情的不好的一面。即使是在学校里,看到同学拿到奖状、得到老师表扬,我也会下意识地想:“他肯定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或者他本来就很聪明,我比不了。”这种想法让我常常感到沮丧和自我怀疑。《幸福的感觉:给青少年讲积极心理学》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内心阴暗的角落。作者用一种非常温和而有力量的方式,向我展示了积极心理学的魅力。我最受触动的部分是关于“希望和乐观”的探讨。书中并没有否认生活中存在困难和挑战,而是教会我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积极的态度,如何看到事情的积极面,即使是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也能找到值得希望的理由。这不仅仅是一种盲目的乐观,而是一种有根据的、可以学习的能力。我开始尝试着去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当遇到挫折时,不再第一时间去责怪自己或者事情本身,而是尝试去分析问题出在哪里,以及我能从中学到什么。这种转变让我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不再被负面情绪所束缚。此外,书中关于“意义和目标”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常常觉得生活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每天只是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这本书引导我思考我的人生价值观,我真正热爱的事物,以及我想要达成的目标。它没有给我设定具体的目标,而是提供了一个框架,让我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我开始写下我感兴趣的领域,我希望为社会做些什么,以及我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个过程让我感觉生活有了方向,不再虚无缥缈,而是充满了可能性。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幸福不是靠运气,而是靠自己去创造和经营的,它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一种可以习得的能力。

评分

作为一名青少年,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迷茫和担忧。《幸福的感觉:给青少年讲积极心理学》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为我指点迷津。它并没有给我灌输什么大道理,而是以一种非常平实、生动的方式,向我展示了积极心理学的奇妙之处。我一直觉得,自己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也找不到什么真正热爱的事情,所以总是对未来感到焦虑。书中关于“发现热情和意义”的章节,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它鼓励我去尝试各种不同的事物,去探索自己的兴趣所在,去思考什么事情能让我感到充实和有意义。我开始有意识地去接触那些我一直想做但没有做的事情,比如学习一门新的乐器,或者参加一个志愿服务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也找到了那些能让我充满动力的事物。这本书让我明白,追求幸福不仅仅是追求快乐,更是追求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它让我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也给了我勇气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评分

老实说,对于“心理学”这个词,我一直觉得它很遥远,很深奥,和我这个普通的中学生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幸福的感觉:给青少年讲积极心理学》这本书,却让我对它刮目相看。它用一种非常轻松、有趣的方式,把那些原本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讲得明明白白,而且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我一直觉得自己在社交方面很笨拙,不知道如何和别人相处,常常感到尴尬和不自在。书中关于“积极人际关系”的章节,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它没有教我那些虚伪的社交技巧,而是强调了真诚、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性。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倾听别人说话,如何用积极的语言回应,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却在我的实际生活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发现,当我对别人展现出善意和理解时,别人也会更容易对我敞开心扉,我们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这本书就像一个神奇的工具箱,为我提供了各种实用的工具,让我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它让我明白,积极的心理状态不仅能提升我个人的幸福感,也能改善我的人际关系,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评分

在我看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阶段,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等,都可能成为我们心头的阴影。《幸福的感觉:给青少年讲积极心理学》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应对这些挑战的有力武器。我一直觉得,自己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总是羡慕那些在某个领域有着突出表现的同学。《幸福的感觉:给青少年讲积极心理学》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关键在于如何去发现和发扬。书中关于“ strengths-based approach ”(优势导向方法)的介绍,让我印象深刻。它鼓励我们关注自己的优点和天赋,而不是一味地弥补自己的缺点。我开始反思自己擅长什么,喜欢做什么,以及我能为他人带来什么。当我开始运用自己的优势时,我发现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也更容易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成就感。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不断地发掘我内心深处的潜力,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积极、更加有力量的自己。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变得更快乐”,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有韧性、更有创造力、更有价值的人”。

评分

学习

评分

看看怎么样。

评分

不错的书

评分

非常不错的商品和服务,继续关注。

评分

还是可以的,比较清晰字体

评分

学习

评分

不错的书

评分

非常不错的商品和服务,继续关注。

评分

非常满意,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快递哥敬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