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选集 书信选三

弘一大师选集 书信选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弘一大师 著
图书标签:
  • 弘一大师
  • 书信
  • 佛教
  • 净土宗
  • 人生感悟
  • 心灵成长
  • 传统文化
  • 中国哲学
  • 近代史
  • 文化典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1461388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5344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丰富独特、文字朴实精炼

  ★《弘一大师选集》丛书系列之《书信选》是一部净化心灵、值得慢慢阅读仔细品味的书


内容简介

  《弘一大师选集 书信选三》收录了弘一法师书信共171封。是弘一大师致出家僧侣的信件,收件人生平有据可考的,作了简要介绍,无可查者省略。从这些书信选中可以清晰看出大师思想轨迹,很多信显得详细生动,大师的品德也跃然而出,非常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1880-1948),剃度为僧后,法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为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兴佛教南山律宗,为著名的佛教僧侣。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

精彩书评

  张爱玲曾这样评价弘一法师:“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地谦卑。”

  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梁实秋

  弘一法师是我国当代我所景仰的一位高士,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朱光潜


目录

出版说明

致印心丐宝善和尚

致寂山和尚

致东严法师

致因弘白伞法师

致性愿法师

致寄尘法师

致弘伞法师

致芝峰法师

致广洽法师

致崇德法师

致亦幻法师

致善契法师

致显真法师 觉人居士

致瑞今法师

致性常法师

致大醒法师

致了智法师

致传贯法师

致念西 丰德律师

致仁开法师

致广义法师

致果清法师

致妙慧法师

致妙莲法师

致广空 性常法师

致觉彻法师

致觉圆法师

致如影法师

致律华法师

致竺摩法师

用功谢客简

致佛教养正院诸师

致开元慈儿院董事会诸居士

致上海佛学书局

致泉州开元寺诸师

附:印光法师致弘一法师书

附:马一浮致李叔同书


精彩书摘

  致印心 宝善和尚

  印心、宝善二和尚,为浙江杭州玉泉寺监院。

  弘一法师初出家时常居玉泉寺。

  一九二一年六月初八日 温州庆福寺

  宝善、印心大和尚座下:

  拜别慈颜,忽忽三月。音等来此,习静念佛,谢绝人事,四大亦粗调适。今岁寒暑不时,比忽暴热。遥忆法座,辄致书问讯,起居安隐。

  不具

  后学演音演义稽首 六月初八日

  清月大和尚乞为问安

  灵峰圆湛大和尚便中乞为问安

  致寂山和尚

  寂山和尚 一八七五~一九六一,浙江温州人。温州庆福寺住持。

  弘一法师居庆福寺时,称他为依止阿阐黎,以师礼事之。

  一

  一九二二年正月二十七日 温州庆福寺

  恩师大人慈座:

  前命写之字帖,今已写就,奉上,乞收入。前数日得天津俗家兄函,谓在家之妻室已于正月初旬谢世,属弟子返津一次。但现在变乱未宁,弟子拟缓数月再定行期,一时未能动身也。再者吴璧华居士不久即返温,弟子抉请彼授与神咒一种,或往生咒或他种之咒,便中乞恩师与彼言之。弟子现在虽禁语之时,不能多言,但为传授佛法之事,亦拟变通与吴居士晤谈一次,俾便面授也。

  顺叩 慈安

  正月二十七日 弟子演音顶礼

  二

  一九二四年四月初九日 温州庆福寺

  师父大人慈座:

  顷奉法谕,敬悉一一。尊恙已大痊否? 为念。弟子近因感受潮湿,背间生癣疥,幸用西药擦抹,今已渐减退矣。宝严①办道果相宜否? 现在颇难决断,且候将来再详为斟酌也。或不久须迁移他处,亦未可知也。弟子到此以来,承唯善师兄诸事照拂,慈悲摄护,感激无既。以后恩师与唯善师兄晤面时,乞常常随时为之谆托一切,至为深感。又弟子在家时,实是一个书呆子,未尝用意于世故人情。故一言一动与常人大历,此事亦乞恩师婉告唯善师兄,请其格外体谅而曲为之原宥也。弟子以师礼事慈座,已将三载,何可忽尔变易? 伏乞慈悲摄受,允列门墙,至用感祷。承命因弘与弟子同居,护侍一切,铭感尤深。

  此复 只叩

  慈安

  弟子演音稽首 四月初九日

  三

  一九二八年九月下旬 温州江心寺

  恩师大人座下:

  承介绍在江心寺避暑,甚为安适,感荷无尽。前者弟子兴因弘同至乐古斋托刻经板五块,彼云至初八初九日即可写好,二十左右即可刻就。乃至今原稿尚未写好。乞恩师便中枉驾与乐古斋主人一谈。乞彼先将原稿写好,并弟子所写之草稿一齐交下。由弟子校对一过,然后再付刻。将来镌刻之时,务乞从速。迟至本月底必须刻好。种种费神,感谢之至。

  顺叩 慈安

  弟子演音顶礼

  致东严法师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九日 温州庆福寺

  东严禅人慧览:

  前获来书,欢慰无已。承仁者精进向道,笃修净业,至用感佩。《净心诚观法》一书,为南山道宣律祖所撰。书中具说初出家者修持之事,至为切要。他日可托人向上海北泥城桥功德林佛经流通处请购。书仅一册,须资约二角左右也。前年周群铮居士曾请此书数十册施送,得者靡不欢喜赞叹。希仁者于是书详细寻览,当获益无尽也。

  此复 顺颂

  法喜

  论月疏答 十一月九日

  令师公①及令师之前,乞为称名问安,恕不另柬

  致因弘白伞法师

  因弘白伞法师即因弘,浙江温州人。弘一法师在温州庆福寺闭关时的侍者。

  后要求出家,弘一法师为之介绍礼弘伞为师,取名“因弘白伞”,即因弘一而拜弘伞之意。

  一

  一九二八年六月十日 温州江心寺

  白伞学弟:

  别来殊念。苏居士宿疾,当不为患。附奉二笺,乞呈寂老人并周居士。他日仁者过谈,希检闽香数包(旧存西方三圣后宠内),携至此。未委悉。

  六月十日 胜臂疏

  乐古斋写稿送来校对时,必须将余所写之草稿一齐带来,乃能校对。

  二

  一九三〇年闰六月二十八日 上虞白马湖

  因弘贤弟:

  惠书诵悉。书二包并收到,谢谢。缘簿之缘起,写好奉上,乞收入,倘加大者可令裱画店镶裱。余近患伤寒及痢,较甲子年尤重。今已渐愈,惟身体疲弱已极,即拟预备后事,念佛待往生矣。以后暂不通信。俟生西后,当托人奉达也。不具 师公前乞为问安

  音疏 旧闰月二十八日

  三

  一九三〇年十月二十五日 慈溪金仙寺

  因弘贤弟慧览:

  前年存在江心寺唯田法师处律学书甚多。唯田法师无有研究律学之意,不能阅览。今拟将此书取回。附奉致唯田法师一纸。乞仁者往江心寺,交彼阅之,即将此律学书带来。包好,交邮局,挂号寄下为祷。倘唯田法师不在江心寺,则仅将《四分律表记》带数册来。其余不必取来。且俟将来与唯田法师晤面时,再商酌可也。附奉邮票五角,乞收入。前奉赠与仁者《传戒正范》三册。余现在正需用此书。乞仁者以此转惠施与余,至为感谢。并乞一同寄下。顺候

  法喜

  音疏 十月二十五日

  ……


《弘一大师选集:书信选三》所收录的,乃是弘一大师一生中,在不同时期、写给不同对象,却又同样流露出真挚情感与深刻智慧的书信结集。这些书信,如同大师生命河流中的一个个缩影,映照出他从青年时代的英才锐气,到中年走向觉悟的迷茫与求索,再到晚年遁入空门、精进修行的淡泊与慈悲。它们并非出于文人雅趣的酬答,亦非世俗情谊的寒暄,而是大师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是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些温暖印记。 我们翻开这些泛黄的信纸,仿佛能听到大师笔尖在纸上划过的细微声响,感受到字里行间弥漫着的墨香与禅意。书信的收件人各异,或亲友故旧,或弟子门生,或素不相识却因佛法结缘之人。无论收信人是谁,大师的笔墨总是饱含着一份真诚的关怀,一份无私的教诲,以及一份深切的期盼。 在早期的书信中,我们能瞥见青年李叔同的影子,他才华横溢,在艺术、音乐、戏剧等领域都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即便在当时,他已经流露出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对俗世喧嚣的疏离。他在信中,或许还在谈论艺术的精妙,生命的短暂,但字里行间已然透出一种超越凡俗的思考。他与友人谈论诗书,但诗书的背后,是他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他与同道交流思想,但思想的深处,是他对真理的渴求。这些早期书信,宛如盛夏雨后,带着泥土的芬芳,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蜕变。 随着生命的进程,大师的目光逐渐转向内在,转向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当他踏入空门,成为弘一大师,他的文字也随之发生转变。那些曾经激扬文字、挥洒才情的笔触,逐渐变得沉静、内敛,却更显力量。书信中,他不再过多提及艺术的技巧,而是将焦点放在佛法的义理,人生的修行,以及如何在这污浊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清净的心。 例如,大师写给一些在家居士的信件,往往是针对他们生活中的具体困惑,给予细致入微的解答。他不会用生硬的佛学名词来压倒对方,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循循善诱,引导他们认识佛法的智慧,体悟生命的真谛。他可能会劝导某位信徒放下执念,珍惜当下;他可能会鼓励另一位信徒精进修行,不畏艰难。每一封信,都仿佛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收信人前行的道路。 尤其令人动容的是,大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总是以慈悲为怀,以和为贵。他不会刻意去指责他人的过失,而是巧妙地通过劝诫,传递出对众生的关爱。即使在批评,也是带有深刻的善意,目的是为了帮助对方成长。他深谙人性的弱点,也洞察人心的善根,他的言语,总能在恰当的时机,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我们也会在信中看到,大师对弟子的殷殷教诲。他不仅在佛法上指点迷津,更在生活起居上给予关怀。他会提醒弟子注意身体,关注修行,更重要的是,要保持一颗感恩、谦卑的心。他期望弟子们能够真正体会到佛法的妙处,并将这份智慧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他写给弟子的信,如同严父的叮咛,又如同慈母的牵挂,充满了无尽的爱与期望。 值得一提的是,《书信选三》的编排,也可能别具匠心,将一些跨越时空的信件并列,让我们得以窥见大师思想发展的脉络。或许,在某个时期,他反复提及某个修行法门,又或许,他针对某个社会现象,表达了他的看法。这些零散的文字,组合在一起,便构成了大师精神世界的一幅完整画卷。 更深层次地理解这些书信,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字里行间的“留白”。大师的文字,常常简洁有力,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却是博大精深的。他不会事无巨细地解释一切,而是给予读者思考的空间。他相信,真正的智慧,需要每个人自己去体悟,去领会。他给予的,是启发,是引导,而非灌输。 这些书信,不仅是弘一大师个人的精神财富,更是留给后世的一份宝贵遗产。它们让我们得以接近一位伟大的灵魂,感受他那份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慈悲与智慧。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纷繁复杂的时代,重读弘一大师的书信,无疑能为我们带来一份难得的宁静与启迪。 它们让我们看到,在追求物质繁荣的同时,精神的富足与内心的平和是何等重要。它们提醒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功名利禄,而在于一颗善解人意、奉献无我的心。大师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炫目的修辞,却能直抵人心,触动灵魂。 《弘一大师选集:书信选三》,是一部充满温情与智慧的结晶。它邀请我们走进一位圣者的内心世界,聆听他那来自灵魂深处的呼唤。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是在了解一位历史人物,更是在与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在探寻生命的真谛。这些书信,如同微风拂过心田,带来清凉,带来慰藉,带来希望。它们是大师留给我们的,一份永恒的祝福,一份不朽的传承。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影响,在于它对“当下”的强调。它似乎无声地提醒着每一个翻阅者,生命的美好不在于追逐遥远的彼岸,而在于专注此刻手中所做的一切。无论是抄写经文,还是仅仅只是洗净一杯茶盏,只要心存恭敬,万事万物皆可成佛。这种将“禅”融入日常的理念,极大地缓解了我平日里因为效率和目标感带来的焦虑。我开始尝试放慢速度,去感受阳光洒在皮肤上的温度,去倾听风吹过树叶的声音。这本书像一剂清凉散,让我在急促的现代生活中寻回了一份难得的心灵锚点。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选择触感温润,不是那种廉价的漂白纸,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特意在光线好的时候翻阅,字体排版清晰、疏朗有致,阅读起来丝毫没有压迫感。尤其是一些重要引文或手稿的摹印部分,处理得极其考究,墨色的深浅、笔触的力度都能透过纸面感受到,仿佛大师的精魂就凝固在这些方寸之间。整体的装帧风格透露出一种淡雅的素朴美学,与弘一大师推崇的简约、内敛的气质高度契合。这种对细节的尊重,让翻阅本身就成了一种修行,一种对美的体悟。我非常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所花费的心思,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值得珍藏。

评分

初读这书,最直观的感受是其内容的广博与精神的深邃。它不像一般的佛学理论书籍那样枯燥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侧面,构建起一个立体、丰满的弘一大师形象。无论是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还是在生活细节中流露出的慈悲心肠,都让人感到非常亲近。书中对于他人生不同阶段心境的转折点描述得尤为细腻,比如从“才子”到“高僧”的蜕变过程,那种挣扎、抉择与最终的放下,读来令人动容。这种深入骨髓的生命体验,远比空洞的教条更能打动人心,它提供了一种活生生的榜样,告诉我们如何在纷繁的世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真谛。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匠心独运,它没有采用简单的年代顺序,而是巧妙地将内容进行了主题性的划分,使得阅读的层次感极强。比如,关于他对于南音、篆刻、戏剧等世俗艺术的见解,与他对戒律、禅修的阐释穿插进行,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照和补充。这种对比使得大师的形象更加圆融,让人明白“艺术即修行,修行即生活”的真谛。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不同的侧面切入,发现新的领悟。它鼓励读者不要将精神追求和现实生活割裂开来,而是要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一颦一笑中去体察那份超越性的美与善。

评分

老实说,我原本以为这类大师文集会是高不可攀的哲学说辞,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的语言风格极其质朴自然,很多地方读起来就像是与一位慈祥的长者促膝长谈。没有晦涩的术语,没有故作高深的姿态,更多的是一种平实生活中的哲思流淌。这种“大智若愚”的表达方式,恰恰体现了大师对“道”的了悟——真正的智慧,是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触及最深刻的本质。对于我这种初涉佛学门槛的人来说,它提供了一条温暖而坚实的引路之阶,而不是一座让人望而生畏的高山。

评分

非常不错的书,卖家发货速度很快。

评分

介绍全面,质量好,收藏慢慢看

评分

不错的书,非常受益的!

评分

南无阿弥陀佛!

评分

东西很好东西很好

评分

弘一大师的作品

评分

人类需要格言警句,因为简短,反而具有巨大的力量

评分

悲欣交集 心内清凉

评分

开本很小,但很精致,弘一法师的专缉也有几套,这套中有影印手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