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套装全2册)

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套装全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方东美 著,孙智燊 译
图书标签:
  • 中国哲学
  • 哲学史
  • 文化史
  • 思想史
  • 国学
  • 中国文化
  • 哲学
  • 历史
  • 传统文化
  • 学术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82579
版次:1
商品编码:11037231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方东美作品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36
套装数量:2
字数:4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套装全2册)》内容包括:中国哲学之通性与特点;儒家哲学之体系;原始儒家——第1期从神秘宗教到理性哲学;道家哲学之体系——及其对中国大乘佛学早期发展之影响;佛学之全幅发展等等。

作者简介

方东美(1899-1977),名殉,字德怀,后改字东美,安徽桐城枞阳人。著名哲学家,毕生致力于学术事业,融汇佛儒道,会通东西哲学与文化,建构了以生命为本体、兼容并包的哲学体系,对促进国际学术界对中国哲学与文化的了解,贡献良多。他曾自我评价:“我的哲学品格,是从儒家传统中陶冶,我的哲学气魄,是从道家精神中酝酿;我的哲学智慧,是从大乘佛学中领悟,我的哲学方法,是从西方哲学中提炼。”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方东美教授是中国当代一位伟大的哲人;可惜其著作译介到西方者太少!
   ——一九七五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哈耶克
  
   中国古典诗人,如方先生者,今后绝矣!
   ——学者、诗人、文艺批评家钱锺书
  
   他是我们当代一位伟大的学者兼良师。作为一位哲学家,东美先生不愧是体现了他自己的人格理想——集诗人、先知、圣贤三重复合的人格子一身。
   ——美国哲学会一九六七年度风云人物奖及终身成就奖得主 韩路易
  
   西方及美国承认台湾有哲学,是因为台湾有方东美!
   ——美国华盛顿美洲天主教大学神哲学院教授 柯文雄
  
   方氏此部巨著,内涵宛如一幅富丽万千的锦绣,不啻一部别具风格的思想自传;举以与其它同类鸟瞰中国哲学之作品相较,对哲学专门读者而言,其启发性之丰富,则迥非其它可以望项。其多层次之探讨,对专门哲学者层层深入,引人入胜。
   ——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大学哲学、宗教、亚洲研究中心教授 华珊嘉
  
   对方教授浩巨的哲学辛劳,我们大家都应该深深铭感。他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哲学的独创性与伟大。其高瞻综概使中国文化的高山峻岭、大河幽谷一一朗现,尽收眼底,得未曾有!
   ——美国纽约州大教授兼哲学系主任、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 戴尔·瑞璧

目录

自序
译序
译例·凡言
鸣谢,志感
【代序一】方东美先生与中国哲学精神
Dr. Lewis E.Hahn(韩路易博士)
【代序二】浩然气,赤子心——怀念东美先生
Dr. John C. H. Wu(吴经熊博士)
序曲
献辞——以形上学为主旨,直探中国哲学精神

导论——概述中国哲学精神,综赅四大传统
一、儒家哲学
二、道家哲学
三、大乘佛学诸宗
四、新儒家哲学三派
第一章 中国哲学之通性与特点
一、形上学三大类型:(甲)超自然、超绝型;(乙)超越型;(丙)内在型,中国之机体主义基于(乙)、(丙)二型
二、中国哲学之发展,依三节拍而迭奏共鸣
三、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与大乘佛学之共同特色:(甲)旁通统贯论;(乙)道论;(丙)个人品格崇高论
四、必须具备“先知、诗人、圣贤”三重复合之人格典型,始堪为中国哲学代言
五、中国各派哲学家之特色:(甲)道家精神——典型之“太空人”;(乙)儒家精神——典型之“时际人”;(丙)佛家精神——“兼综时空而迭遣”;(丁)新儒家精神——“兼综时空而不遣”六、自然宇宙必须超化之,成为理想宇宙,个人人格必须超升之,成为理想人格,冀在道德、懿美、宗教等三方面俱臻于完美之境

第一部分 儒家哲学之体系
第二章 原始儒家——第一期从神秘宗教到理性哲学
一、“儒家哲学”一辞义涵多重
二、《洪范九畴》乃上古哲学宝藏传于箕子
三、“九畴论”阐释
四、分合之势,俱见人类文化史
五、“大中哲学”宝藏与后来中国各派思想发展之历史渊源
六、“五行说”在古代中国哲学中之用途不一:(甲)用作自然哲学之源起;(乙)用作民生日用之资材;(丙)奉为自然功用神;(丁)用作主德转移,藉以解释历代政治兴亡之故;(戊)用作自然元素,无与人事休咎,墨家更藉量之多寡,而予以解消;(己)白战国至两汉,“五行说”深入次流思想家之心髓
七、“大中”之象征意符:(甲)对上古先民之宗教意涵:深信昊天上

第二部分 道家哲学之体系——及其对中国大乘佛学早期发展之影响
……
第三部分 佛学之全幅发展

精彩书摘

一九六四年,在夏威夷【第四届】“东西哲学家会议”上,我与东美先生日夕相处。益重其为人。畅谈多次,如平生欢。其时我在会上宣读政治哲学方面的论文,东美先生则发表形上学方面的论文。由于会期之内,我与东美先生比邻而居,故而过从甚密,经常促膝长谈,不知东方之既白。彼此最投缘之处为:一致同意对真、善、美之追求,为人生永恒之目标;一致同意真、善、美三者不可割裂,同具有客观的真实性,而非如一般西方实证论者所以为的,唯有科学之真方始为真,而善、美皆无客观之标准云云。此期间,我感到东美先生思路颇受大乘佛学华严宗之影响,深沉明彻,绚若彩虹,广大和谐,而又多采多姿,与我之颇受禅宗影响者略有不同,然而皆能互相欣赏,深心契合。我赠东美先生英文本《禅宗的黄金时代》一册,东美先生阅之,亦甚愉快。其时,每次相谈至最后,两人皆感中国之前途充满希望,充满信心,相约要为中国文化竭尽一生之心力。其后,我回国来撰写《国父传》,一日东美先生专程约我至他家便餐畅叙,我至他寓所,见东美先生家里中英文藏书之多而且精,于友朋间实属罕见,深知东美先生治学之勤、涉猎之广,其卓然成一家之言,固非偶然。现东美先生遗言,将藏书悉数捐赠未来之中正纪念堂图书馆【按:今存台北国父纪念馆】,嘉惠后学,殊不在小小。去年三月二十七日,恰为我生日之前夕,正在舍下为学生讲授“时间与永恒”之问题,忽见东美先生与黎东方先生联袂踏花而来,不觉大喜。原来他们二位趁阳明花季,上山赏花,归时途经此间,相约来舍一叙。当下三人促膝而坐,天南地北,无所不谈,意气风发,逸趣横生;一时有满室生春之乐。至今思之,竟已恍如隔世矣。
……

前言/序言


穿越千年,探寻东方智慧的脉络——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套装全2册)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思想的光芒从未熄灭。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到礼乐崩坏的动荡年代,再到现代社会的多元交融,一种独特的哲学精神始终贯穿其中,滋养着华夏文明的根基,塑造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套《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套装全2册)》正是这样一部力求深度挖掘、全面梳理中国哲学精神源流及其演变轨迹的宏大著作。它并非简单罗列名家名言,而是试图穿透历史的迷雾,探寻那些最根本的哲学命题,勾勒出中国思想从古至今的内在逻辑和时代印记。 第一卷:思想的奠基——形而上学的追问与伦理的构建 本书的第一卷,犹如一位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发掘中国哲学最古老的根基。它将我们带回到遥远的先秦时期,那个思想最为活跃、流派最为纷繁的时代。在这里,我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与孔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先哲们一同思考,一同追问“天命”与“人道”的关系,一同探索宇宙的本源和生命的意义。 “天”的奥秘与“道”的生成: 卷首,我们将首先深入探讨中国哲学中最具神秘色彩的概念——“天”与“道”。在早期哲学中,“天”既是自然界至高无上的主宰,也蕴含着某种神秘的秩序和规律。而“道”,作为老子哲学中的核心范畴,更是被描绘成宇宙万物的本源、运行的法则,一种不可言说却又无处不在的力量。本书将细致分析不同学派对“天”的不同理解,从《诗经》中的感叹,到《尚书》中的训诫,再到《易经》中的辩证,展现“天”在人们心中从敬畏到理解的演变。同时,我们将重点梳理“道”的生成过程,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朴素宇宙观,到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再到后世儒家对“天命”的道德化解读,揭示“道”在中国哲学体系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仁、义、礼、智、信——儒家伦理的千年回响: 离开了形而上的追问,中国哲学更显其人文关怀的特质。本书将花费大量笔墨,剖析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体系。在“仁”的旗帜下,我们看到的是个体对他人的关爱、社会的和谐以及人际关系的理想状态。而“义”,则强调公正、适宜和道德上的正确性,它如同行动的指南,规范着人们的行为。“礼”,作为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不仅是外在的仪式,更是内在道德修养的体现。“智”与“信”,则分别关乎认识世界的能力和言行一致的品德。本书将追溯这些核心概念的起源,分析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被赋予的新内涵,并考察它们如何成为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和道德观念的重要基石。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蓝图,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法则,我们将看到儒家伦理如何在千年的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社会道德传承的血脉。 “人”的自主与“心”的探索: 除了儒家,墨家、道家以及法家等学派也在“人”的定位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墨子的“兼爱”与“非攻”,展现了一种超越血缘和地域的普世情怀,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博爱。庄子的“逍遥游”,则将目光投向个体的精神自由,倡导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超脱与自在。韩非子则以其精妙的权谋和法治思想,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现实。本书将对这些不同流派关于“人”的定义进行辨析,探讨他们对于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揭示在中国哲学中,“人”从来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具有能动性,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实现自我价值的群体。 宇宙图景与生命哲学: 在形而上学的层面,中国哲学也构建了一幅独特而富有哲理的宇宙图景。《易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其辩证的思维方式,揭示了万物相互关联、相互转化的规律。本书将深入解析阴阳五行如何被用于解释自然现象、社会变迁乃至人体生理,并探讨其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的基础性地位。同时,本书也将关注中国哲学对生命意义的独特思考。道家所倡导的顺应自然、返璞归真,儒家所强调的积极入世、担当责任,以及佛教传入后对轮回、业报和解脱的探讨,都构成了中国生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分析这些不同的生命观如何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中国人对待生死的态度,以及对生命价值的独特理解。 第二卷:时代的变迁与精神的升华 进入第二卷,我们将跟随历史的脚步,观察中国哲学精神在漫长的岁月中如何经历变革、吸收外来影响,并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一卷更关注的是动态的演进,是思想在现实土壤中的生长与蜕变。 从两汉的“独尊儒术”到宋明的“理学”思潮: 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政策,标志着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占据了主导地位。本书将分析这一历史事件的深远影响,探讨儒家思想如何被官方化、意识形态化,并与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相结合。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单纯的儒学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宇宙本体和个体精神的深层追问。宋明理学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哲学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革新。本书将重点阐述周敦颐、张载、程颐、朱熹、王阳明等理学家的贡献。我们将深入剖析“太极图说”所展现的宇宙生成论,“性即理”、“心即理”等核心概念,以及“格物致知”、“致良知”等认识论和实践论。理学不仅仅是对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更是一种带有本体论色彩的哲学体系,它试图调和儒、释、道三家,为中国哲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近代转折与东西方哲学的碰撞: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动荡时期。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的哲学,并积极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本书将重点梳理中国哲学在近代的转型。我们将分析维新变法时期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借鉴,辛亥革命前后民主共和理念的传播,以及新文化运动中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同时,本书也将深入探讨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碰撞与融合。从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到梁启超对西方政治哲学的介绍,再到王国维对西方美学和文学理论的研究,都标志着中国哲学开始走向世界,并积极吸收外来文明的养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书将追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重点阐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哲学理论上的重要贡献。我们将分析这些理论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并如何为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同时,本书也将关注当代中国哲学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哲学、吸收借鉴西方哲学、应对全球化挑战等方面的最新探索。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到对人类共同价值的构建,再到对哲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深入思考,当代中国哲学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为人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哲学精神的当代价值与未来走向: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哲学精神的独特魅力并未因此褪色,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发显露出其重要的当代价值。本书的最后一章,将是对中国哲学精神的梳理与展望。我们将总结中国哲学在认识宇宙、理解人生、处理人际关系、构建社会等方面的独特洞见,并分析其如何能够为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挑战提供启示。例如,儒家强调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今全球环境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生态伦理视角;道家“道法自然”的理念,也为我们反思过度开发、追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哲学依据;而中国传统哲学中对和谐、中庸、仁爱的推崇,则为解决社会矛盾、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包容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本书将探讨中国哲学精神如何在当代社会得到创新性发展,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保持其独特性,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独特的东方智慧。 《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套装全2册)》并非是一部冰冷的学术论著,而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思想之旅。它邀请读者一同走进中国古圣先贤的精神世界,感受那份对宇宙奥秘的求索,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对社会和谐的期盼。通过对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入解读,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根源,更能够从中汲取智慧,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为构建一个更美好、更和谐的世界贡献中国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理论建构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但令人欣慰的是,作者的写作风格保持了一种罕见的谦逊和审慎。在处理那些至今仍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时,作者往往会并列呈现几种主流观点,并清晰地标示出自己的倾向性判断,但同时,也坦诚地承认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这种不搞“一言堂”的治学态度,极大地提升了文本的可信度。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关键论点处引用的原始文献片段,那些直接来自古代典籍的文本支撑,如同坚实的基石,让整个论证体系稳如磐石。对于想要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这些注释和引文简直是宝藏,它们不仅是佐证,更像是通往原典的另一条路径,让人在理解诠释的同时,也能直接触摸到思想的源头活水,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二手解读的层面。

评分

我近来沉迷于对古代智者思想脉络的梳理,尤其对魏晋玄学那种超脱尘世的清逸之风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巧妙地将哲学思潮的萌芽、发展及其与时代背景的深刻互动,描绘得如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作者在论述那些深奥的概念时,总能找到一种既不失严谨又不失生动的生活化切入点,让人感觉那些高高在上的哲理并非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而是根植于具体人事变迁之中的鲜活思想。比如,它对“中正”之辩的剖析,不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定义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士人群体在特定政治环境下如何借用这些思想来构建自我身份和道德高地的过程,那种对个体精神世界的细腻刻画,实在令人拍案叫绝。它不像有些学术著作那样枯燥,反而像一位学识渊博的老者,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让人在跟随其思绪飞驰的同时,也反思着自身的立身之道。

评分

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是一次精神上的“慢跑”,需要投入时间和心力去细细品味其中的层次。它不适合浅尝辄止,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思辨基础,才能完全领会其精妙之处。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在脑海中反复推演作者构建的逻辑链条,尤其是在解析那些涉及到本体论或形而上学辩证的章节时,更需要这种慢下来的节奏。但正是在这种略带挑战性的阅读过程中,我的思维变得更加敏锐和清晰。它迫使我跳出日常思维的定势,去尝试用古代先哲的视角来审视世界运行的基本规律。这种思维模式的重塑和拓展,远比记住几个哲学名词更有价值,它带来的智力上的满足感,是其他快餐式阅读无法比拟的,真可谓是一次酣畅淋漓的智性洗礼。

评分

与其他关于中国思想史的著作相比,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发展”这一维度的把握尤为精准和深入。它并非简单地将不同的哲学流派孤立地进行介绍,而是着力构建了一个动态的演化网络。读者可以清晰地追踪到某个概念是如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被重新诠释、吸收或批判的,这种“流动性”的展现,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中国思想体系的韧性与适应性。例如,探讨儒家思想在面对佛道冲击时的“内化”过程,处理得极其精妙,作者展现了儒学如何吸取营养、剔除糟粕,最终完成一次痛苦而必要的自我革新。这种将哲学史视为一个有机生命体的观点,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中国文化“变”与“不变”的认知边界,读完后,感觉对历史长河中那些关键的转折点有了更深层次的共鸣。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典与现代交织的韵味,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股沉静的力量。封面选用的纸张质感很棒,触摸起来细腻而富有韧性,那种微微泛着暖意的米黄色调,仿佛一下子把你拉回到了那个充满思辨与探索的年代。内页的排版也处理得极其考究,字里行间留有的恰到其分的空白,使得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装订的工艺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平摊开来毫无压力,这对于需要对照阅读或者做笔记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两册书的厚度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内容的详实,又避免了厚重带来的笨拙感,放在书架上,它们本身就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存在,散发着知识的醇厚气息。每一次翻阅,都能从这些细节中体会到出版方对这部重量级作品应有的尊重与敬意,从外在的“衣裳”到内在的“骨骼”,都体现出一种匠心独运的审美追求。

评分

4、《中国人生哲学》,方东美 著,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0

评分

青山不老,座座青山收藏不住乡村孩子成长的梦想。长大,梦想随着村前的公路长大,一批又一批初中、高中毕业的乡村孩子沿着村前的公路走向了山外的世界。青山又日渐葳蕤,山村日渐阒静,清寂的风在村子里逡巡,打着悠长的呼哨,吹送着氤氲绿意。

评分

15、《华严宗哲学(上册)》,方东美 著,再版,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3

评分

大师的作品,影响很大,待细细阅读。

评分

这个干脆也买了吧

评分

大师的作品,影响很大,待细细阅读。

评分

京东正版京东正版京东正版京东正版京东正版

评分

质量很好!发货速度很快!很喜欢!质量很好!发货速度很快!很喜欢!质量很好!发货速度很快!很喜欢!

评分

13、《生命理想与文化类型:方东美新儒学论著辑要》,方东美 著,蒋国保、周亚洲 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