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是什么

物理是什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朝永振一郎 著,周自恒 译
图书标签:
  • 物理学
  • 科普
  • 基础物理
  • 科学
  • 自然科学
  • 趣味物理
  • 物理知识
  • 大众科学
  • 教育
  • 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53303
版次:01
商品编码:1210758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图灵新知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页数:27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物理爱好者,物理系学生,科普读者。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知名物理学家 朝永振一郎科普作品
日本物理学启蒙名作
长销38年 重印58次
从占星术、炼金术到物理、化学
从哲学思辨到近代科学
讲解物理发展体系与原理
反思近代科学与人类文明

内容简介

物理是什么 为知名日本知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朝永振一郎先生的物理启蒙科普作品,书中以思索“物理是什么”为线索,以宏阔视野、精深笔触,通俗讲述了从早期哲学思辨到炼金术、占星术,再到近代科学的物理体系的发展,并重点讲解了物理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原理。同时,书中还收录物理大师朝永先生关于物理的反思,以及对科学与文明关系的思考,是重新认识物理的不朽名作。

作者简介

朝永振一郎(Sin-Itiro Tomonaga)
知名物理学家,1906年生于日本东京,京都帝国大学(现京都大学)物理专业毕业。中学、大学期间与日本另一位知名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日本首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就读同一学校。1931年担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研究员,后留学德国,在知名物理学家海森堡指导下从事理论研究工作。1943年开始研究和发展自己的超多时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重整化理论。1965年,与施温格、费曼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朝永先生同时是一名优 秀的教育者,指导过诸多学生。晚年积极开展自然科学的启蒙普及活动,1979年因喉癌去世,本书为朝永先生晚年思考物理的遗作。

目录

序 章··················  1
第一章··················  13
1. 开普勒的摸索与发现············  15
火星之谜与开普勒 (20)
开普勒定律的提出 (27)
2. 伽利略的实验与论证············  37
惯性定律 (42)
自然规律与数学 (49)
3. 牛顿树立的丰碑··············  55
以变化的相研究运动 (57)
牛顿力学的特质 (62)
万有引力 (69)
4. 科学与宗教················  73
5. 从炼金术到化学··············  78
第二章··················  85
1. 技术进步与物理学·············  87
2. 瓦特的发明················  91
3. 论火的动力················  96
4. 热力学的确立··············  108
“卡诺定理” 的复活 (109)

热定律的数学化 (115)
熵的概念的诞生 (132)
熵增原理的推广 (141)
第三章··················  147
1. 近代原子论的建立············  149
道尔顿的原子论 (151)
气体定律与化学反应定律 (156)
2. 热与分子················  161
热的载体是什么 (161)
热学的量与力学的量 (165)
分子运动的无序性 (169)
3. 热的分子运动论的艰辛之路········  177
麦克斯韦的统计方法 (178)
对熵的力学认识 (187)
洛施密特的质疑 (192)
力学定律与概率 (195)
平均总时间(停留时间)  (202)
以各态历经性为支点 (207)
对洛施密特的质疑的解答 (216)
对物理学生的补遗 (223)
20 世纪的大门 (230)
科学与文明················  237

精彩书摘

  《物理是什么》:
  人们发现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当中有原子核,通过这些实验,人们发现了铀原子的裂变。这一现象的发现,按照17世纪的观念来说,从“认知”的角度来看是十分喜悦的,但另一方面,人们发现裂变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随之便产生了担忧。
  17世纪的科学只是停留在认知的层面上,而到了18世纪,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实际应用。科学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展示了改变自然的可能性,于是人们发现可以为了自己的便利而改变自然。科学逐渐脱离单纯的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发现自然规律的范畴,运用科学实验中那些改变自然的技术,就可以改变自然来满足人类的欲望,科学的方向也逐渐从认识自然转变为改造自然。比如说,18世纪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与此同时,化学也日趋完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将化学确立为一种真正的自然科学,但随后也涌现了各种化学的实际应用。
  于是,人们开始不断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各种化合物,而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剧变。19世纪,蒸汽机开始在铁路上大规模运用,还出现了蒸汽船。在电的领域,人们发现了摩擦起电吸引物体的现象,后来又观察到用金属棒触碰挂在另一根金属棒上的青蛙,青蛙的腿会抽动的现象,于是由此发明了电池。再后来,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催生出了发电机和电动机。
  就这样,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随着各种科学产物的不断出现,各种利用科学成果而制造出的机器率先在欧洲得以普及。于是,相对于在科学发展上处于落后地位的其他大陆来说,欧洲就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地位。
  ……
《寰宇之韵:光影与律动的探索》 在这部篇幅宏大的著作中,我们将踏上一段令人神往的旅程,深入探寻宇宙最根本的秩序与最令人着迷的现象。我们不会在表面的概念中徘徊,而是潜入那些驱动着星辰旋转、塑造着我们所见一切的深层规律。这是一次对现实本质的求索,一场关于宇宙语言的解读,一次对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下的宏大织锦的揭示。 我们的探索始于最基础的砖石:物质与能量的古老二重奏。我们将拂去历史的尘埃,追溯人类对这些基本构成的理解是如何一步步演进的。从古希腊哲学家关于原子不可分割的遐想到近代物理学对亚原子世界的精妙描绘,我们将看到,每一次突破性的认知都伴随着对旧有框架的颠覆与重塑。我们会详细审视物质的不同形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那些更加奇特的状态,如等离子体和玻玻爱因斯坦凝聚态。我们将理解,为何在不同的条件下,相同的基本粒子能够展现出如此迥异的特性。 能量,作为驱动一切变化的内在动力,将是我们的另一条主线。热能的流动如何影响着气候的变迁,动能的释放如何驱动着机器的运转,电磁能的传递如何构成了我们沟通的基石。我们将深入探讨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适性,理解能量如何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而总量始终保持不变。这一定律并非抽象的理论,而是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宇宙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将考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释放与吸收,理解核裂变与核合的巨大能量潜力,并思考这些能量如何被人类掌握与利用,又带来了怎样的挑战。 接下来的旅程,我们将目光投向时空的织锦。时间,那个我们习以为常,却又常常感到神秘莫测的概念,究竟是什么?我们将一同剖析牛顿的绝对时间观,并见证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如何颠覆了这一认知,引入了时间膨胀的奇妙现象。空间,也并非是那个静止不变的背景。我们将学习广义相对论如何揭示了时空的弯曲,以及引力如何成为这曲率的表现。我们将通过想象力,去触碰那些超越日常直觉的理论,理解黑洞的奇异边界,以及宇宙膨胀的宏伟图景。我们会详细解析光速不变原理的深远意义,它不仅是物理学的一块基石,更是连接因果律与时空结构的纽带。我们将讨论洛伦兹变换,理解不同惯性系下观察者测量到的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但物理定律在所有惯性系中保持不变。 然后,我们将潜入微观世界的奇境。在这里,我们熟悉的直觉常常失灵。量子力学,这个20世纪最伟大的智力成就之一,将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充满概率、叠加与纠缠的领域。我们将理解波粒二象性,原子如何构成,电子如何围绕原子核运动,以及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如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模糊而又充满活力的微观图景。我们将深入探讨量子叠加态,理解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处于多种状态的可能性,以及测量行为如何“坍缩”了这些叠加态。我们将解析量子纠缠的神秘联系,即两个粒子无论相距多远,它们的状态似乎都能瞬间关联,这一现象挑战了我们对局域性的传统认知。我们会审视量子隧穿效应,理解粒子如何能够“穿过”能量壁垒,这在半导体技术等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应用。 当我们理解了微观世界的运作规律,便能更好地把握光的奥秘。光,既是能量的载体,也是信息传递的媒介,更是我们认识宇宙的窗口。我们将探究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从惠更斯的光的波动说,到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再到量子场论对光子的描述。我们将理解光谱的语言,行星反射的光线、恒星发出的光芒,都蕴含着关于它们成分、温度和运动的丰富信息。我们将分析折射、反射、衍射和干涉等光学现象,理解它们如何影响着我们所见的世界,以及如何被应用于光学仪器和技术。我们将详细阐述电磁波谱,从低频的无线电波到高能的伽马射线,理解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各自扮演的角色和应用。 随后,我们将视线从微观转向宏观,宇宙的宏伟画卷将徐徐展开。从恒星的诞生与死亡,到星系的形成与演化,再到宇宙大爆炸的起源假说,我们将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审视我们所处的浩瀚空间。我们将理解引力如何塑造了星系的结构,黑洞如何吞噬物质,以及暗物质与暗能量如何主导着宇宙的命运。我们将探讨宇宙的膨胀,理解哈勃定律背后的深刻含义,并审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它是大爆炸理论最有力的证据之一。我们将讨论宇宙的组成,包括我们熟悉的普通物质、神秘的暗物质以及更令人费解的暗能量,理解它们在宇宙演化中的相对比例和作用。 本书并非仅仅是概念的堆砌,更是一场关于推理与洞察的实践。我们将引导读者理解科学方法论的核心,即观察、假设、实验、验证与修正的循环。我们将展示科学家们如何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和巧妙的实验设计,层层剥茧,揭示自然的奥秘。我们会审视那些标志性的实验,如双缝干涉实验对波粒二象性的确证,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以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对以太存在的否定。我们将讨论理论模型的重要性,它们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现象,并预测新的规律。 最终,我们将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展现一幅万物相互关联的统一图景。从量子力学的微观世界到宇宙学研究的宏观领域,我们会看到,那些看似无关的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共同的、深刻的规律。我们所见的四季更迭,不过是地球在引力作用下的轨道运动与自转的结果;我们能够看到的星光,是经过亿万年时空旅行而来的光子;我们身体的每一次代谢,都遵循着能量守恒与物质转化的基本原理。 这本书将鼓励读者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去发现隐藏在日常生活之下的科学之美,去感受宇宙的壮丽与深刻。它是一次智力的探险,一场对未知的好奇心的满足,一次对人类智慧极限的挑战。我们将共同领略,科学并非是冰冷的公式与抽象的理论,而是驱动我们理解世界、探索未知、并最终认识自身的强大力量。我们渴望激发起读者内在的求知欲,让他们在合上书本之时,眼中闪烁着对宇宙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敬畏。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一开始我带着一丝怀疑去阅读这本书,毕竟“物理是什么”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很容易让人觉得空泛无力。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惊喜是,它不仅谈论了“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和“如何理解”。作者在讨论量子力学那部分时,处理得极为谨慎和精彩,他没有试图给出量子世界“真实”的面貌(因为似乎没人能给出),而是着重强调了我们人类认知工具的局限性,以及科学哲学层面的反思。这种对知识边界的清晰界定,恰恰体现了这本书的严谨性。书中对实验的引用也非常到位,那些著名的思想实验和真实实验的描述,让抽象的理论有了坚实的落地基础。读完之后,我对科学的谦逊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承认未知,并勇敢地去探索未知,这才是真正的物理精神。

评分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一点,是它流露出的那种对自然界运行规律的深深的敬畏感。作者的笔调中没有那种高傲的科学精英主义,反而充满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在描述那些基本作用力时,作者用了一种近乎文学性的语言,描绘了它们如何以最简洁、最优雅的方式编织出我们所见的复杂现实。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严肃的科普读物,而是在聆听一位对宇宙充满热爱的哲人讲述他的所见所感。这本书成功地消弭了我过去心中对物理学的“距离感”,让我意识到,那些深奥的规律,其实就潜藏在我们呼吸的空气和脚下的土地之中,只是我们缺乏一双能够看透本质的眼睛。它成功地激发了我重新审视周围一切的渴望。

评分

我通常很少对一本书的结构做过多评价,但这本书的编排实在值得称赞。它仿佛是一部精心设计的交响乐,有着清晰的乐章和层次感。开篇从宏观世界(比如行星运动)引入,逐步深入到微观世界,然后在中间部分进行哲学层面的过渡和升华,最后又将目光投向宇宙的终极命运和理论的统一性。这种布局使得读者的心绪始终处于一种被引导和吸引的状态,不会因为知识点的密集而感到疲惫。特别是它在某一章节对“观察者效应”的阐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度,它将物理学的客观性与主观性之间的张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对“客观世界”这个词汇本身都产生了新的思考。这本书读起来,与其说是获取知识,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智力上的探险。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意思,简约又不失深邃感,拿到手上的时候就感觉它应该是一本能带人进入思考的书。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理论堆砌,但翻开目录才发现,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灵活,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入手,比如为什么天空是蓝的,水为什么会流动,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在书中却被剖析得层层深入,让人不得不停下来思考自己过去对世界的理解。它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公式,而是更侧重于概念的梳理和思想的引导。我特别喜欢作者在阐述基本粒子时所用的比喻,那些比喻生动形象,哪怕是对物理学一窍不通的人,也能大致把握住那些抽象的概念。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思维的漫游,它没有给我一个“标准答案”,而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理解世界的大门,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仍然忍不住在脑海中回味那些精妙的论述。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读起来丝毫没有感到拖沓或晦涩。作者的文字功底极其深厚,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物理学原理,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时空观的探讨部分,作者没有局限于牛顿的经典框架,而是巧妙地引入了相对论的视角,但切入点非常巧妙,是通过对“同时性”这个概念的质疑展开的,读到那里,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过去在教科书上学到的那些公式突然间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没有刻意去迎合大众的理解水平,但其逻辑的严密性和论证的清晰度,又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概念的读者也能跟上思路。它更像是一位博学的智者,带着你一起探索知识的边界,而不是一位老师单方面的灌输。

评分

200-80,又剁手了,买了一大堆。

评分

好书,很好的科普书。

评分

给单位买的,非常满意,需要再来采购

评分

给单位买的,非常满意,需要再来采购

评分

毕竟是出自大师之手,叙述得举重若轻。看来朝永振一郎对玻尔兹曼的著作有深入的研究。

评分

简单易懂的书

评分

物理其实很有趣。

评分

很实用的法规文件汇编,是正版,很满意,快递小哥神速,态度好,赞一个!

评分

设计很精美,携带方便,内容还没读不清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