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注解与配套(第四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注解与配套(第四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著
图书标签:
  • 行政处罚法
  • 法学
  • 法律
  • 法规
  • 案例
  • 实务
  • 行政法
  • 执法
  • 第四版
  • 注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84480
版次:4
商品编码:1211081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7000
字数:24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为了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与适用法律,我社于2008年9月开始推出“法律注解与配套丛书”,深受广大读者的认同与喜爱。随后,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社陆续扩充本丛书品种,第四版共有51种,成为法律工作者办案运用和公民法律学习的有力助手。


内容简介

  1、文本——书中收录的法律文件均为经过清理修改的现行有效的法律标准文本,修改的条款均按照修改决定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是精心打造的确保法律统一与准确适用文本。

  2、专业解读——由国务院法制办等立法及司法机关专业人士负责对法条、专业术语以及司法难题进行权wei解答,帮助读者把握立法精神,理解条文含义。

  3、简约实用——每个分册都撰写有适用导引,重点提示立法动态及适用重点、难点;应用部分可依据目录予以查询;配套相关规定,便于读者查找适用。

  同时,第四版还在第三版基础上结合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对法律做了更为实用的解答,并根据读者的要求在“应用”部分增加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指导案例裁判要旨,使内容更加充实和完整。


作者简介

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是中国zui大的法律专业出版商和法律信息服务提供商之一,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目录



适用导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第二条【适用范围】


第三条【适用对象】


第四条【公正、公开原则】


第五条【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第六条【陈述权、申辩权、救济权】


第七条【被处罚者承担的其他法律责任】


第二章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


第八条【处罚的种类】


1�苯鹑诨�构工作人员被处“在一定期限内直至终身不得从事某项工作”,是否属于行政处罚


2�薄霸鹆钕奁诓鸪�”是否属于行政处罚


3�蔽シㄏ蛩�体排放或倾倒危险物质的,可否适用行政拘留处罚


第九条【法律的行政处罚设定权】


第十条【行政法规的行政处罚设定权】


第十一条【地方性法规的行政处罚设定权】


4�钡胤叫苑ü嬗θ绾紊柚眯姓�处罚的幅度?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的地方性法规能否降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处罚下限


5�钡バ刑趵�能否设定行政处罚


6�钡胤叫苑ü娑杂Ω冒沧胺览鬃爸枚�不安装,无资质从事防雷工程设计、施工、检测,防雷工程未经审查进行施工,防雷工程未经验收投入使用以及拒不接受防雷装置检测等行为能否设定款


7�钡胤叫苑ü娑杂凇霸谑┕ぶ蟹⑾止盼幕�遗址、古墓葬等珍贵文物后拒绝文物部门介入,强行施工造成珍贵文物毁损”的行为,能否设定行政处罚


8�钡胤叫苑ü婺芊穸陨下沸惺坏幕�动车排气污染超标设定行政处罚


第十二条【国务院部委规章的行政处罚设定权】


9�辈棵殴嬲律瓒ǚ?畹南薅钍嵌嗌�


10�辈棵殴嬲掠氲胤叫苑ü婀娑ǖ拇Ψ7�度不一致的,如何适用


11�倍杂萌说ノ晃蘩碜枘永投�保障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检查权应按什么标准进行罚款


第十三条【地方政府规章的行政处罚设定权】


12�苯洗蟮氖心芊穸晕シ吹缆方煌ò踩�法的行为制定罚款的具体执行标准


13�钡胤秸�府规章能否就盐业公司之外的其他企业经营盐的批发业务设定行政处罚?


第十四条【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


第三章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


第十五条【处罚的实施】


14�倍砸搅苹�构将工业氧用于临床的行为,哪个行政管理机关具有处罚权


15�狈缇懊�胜区设立的管理机构能否实施行政处罚


16�倍陨米陨枇⒒チ�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或者擅自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的行为,应由哪个机关实施处罚?


17�倍跃�营发行非法音像制品的行为,版权局是否有处罚权


18�弊灾沃莨ど绦姓�管理局能否对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制竞争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19�比绾稳范ǖ刂士蟛�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权限


第十六条【相对集中行使处罚权】


第十七条【授权实施行政处罚】


20�闭�府赋予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事业单位能否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八条【委托实施行政处罚】


21�毕丶兑陨先嗣裾�府能否委托事业组织实施行政处罚


22�蹦芊窠�城市园林、市容卫生、城市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权委托给依法成立的城市广场管理事业组织来实施


第十九条【受托组织的条件】


第四章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


第二十条【行政处罚的管辖】


23�比绾稳范ê9匦姓�处罚的管辖机关


24�比绾稳范ń逃�行政处罚的管辖机关


25�倍缘缆方煌ò踩�违法行为的处罚,如何确定管辖


26�比绾稳范ɑ肪潮;ば姓�处罚的管辖机关


27�倍园踩�生产违法行为的处罚,如何确定管辖机关


28�比绾稳范üど绦姓�违法行为处罚的管辖机关


第二十一条【行政处罚的指定管辖】


第二十二条【构成犯罪案件的移送】


第二十三条【改正违法行为】


第二十四条【同一行为不得重复处罚】


29�狈康夭�开发企业违反土地管理法的规定,被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税务机关以房地产开发企业偷漏税为由,对其进行税务处罚,该处罚是否违背“一事不再罚”原则


第二十五条【对未成年人处罚的限制】


第二十六条【对精神病人处罚的限制】


第二十七条【从轻、减轻、不予处罚的条件】


第二十八条【刑罚的折抵】


第二十九条【处罚的时效】


30�比绾稳隙ㄐ姓�处罚追诉时效“2年未被发现”


31�蔽シńㄖ�物是否适用“2年内未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


32�狈�律另有规定的行政处罚时效,包括哪些例外情形


第五章行政处罚的决定


第三十条【处罚的条件】


第三十一条【行政机关的告知义务】


第三十二条【当事人的申辩、陈述权】


第一节简易程序


第三十三条【当场处罚】


第三十四条【当场处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第三十五条【不服处罚提起的复议或诉讼】


第二节一般程序


第三十六条【取证】


第三十七条【执法检查和取证的程序】


第三十八条【处罚决定】


第三十九条【处罚决定书的内容】


第四十条【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


第四十一条【行政机关不履行告知义务处罚不成立】


第三节听证程序


第四十二条【行政处罚听证范围及程序】


33�毙姓�机关作出没收较大数额财产的行政处罚是否应当进行听证


34�惫�安机关作出哪些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听证


35�焙9刈鞒瞿男┐Ψ>龆ㄇ埃�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听证


36�背鋈刖臣煅榧煲呋�构在作出哪些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37�北O占喽焦芾砦�员会在作出哪些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38�敝泄�证监会作出哪些行政处罚以前,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的,应当组织听证


39�敝泄�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作出哪些行政处罚以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听证


第四十三条【听证之后的处罚】


第六章行政处罚的执行


第四十四条【当事人有履行处罚的义务】


第四十五条【申请复议、提起诉讼不停止处罚的执行】


第四十六条【罚缴分离原则】


第四十七条【当场收缴罚款范围】


40�惫赜诘背∈战煞?畹姆段В�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哪些特殊规定


第四十八条【边远地区当场收缴罚款】


第四十九条【罚款收据】


第五十条【上交罚款的期限】


第五十一条【执行措施】


第五十二条【分期缴纳罚款】


第五十三条【没收非法财物的处理】


第五十四条【监督检查】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


第五十六条【当事人的拒绝处罚权及检举权】


第五十七条【自行收缴罚款的处理】


第五十八条【私分罚没财物的处理】


第五十九条【行政机关的赔偿责任及对有关人员的处理】


第六十条【违法实行检查或执行措施的赔偿责任】


第六十一条【对拒不移交罪犯的有关人员的处理】


第六十二条【执法人员失职承担的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六十三条【国务院制定罚缴分离办法】


第六十四条【生效日期】


配 套 法 规


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


(1997年11月17日)


罚款代收代缴管理办法


(1998年5月28日)


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


(2000年2月12日)


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


(2011年1月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2012年10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节录)


(2011年4月22日)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节录)


(2008年12月20日)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2011年1月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


(2004年9月1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程序规定


(2014年3月13日)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2011年12月12日)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案件听证规则


(2007年9月4日)


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


(2010年12月4日)


价格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2013年3月6日)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


(2015年4月2日)


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2011年12月31日)


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2014年4月28日)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法律适用有关事项的通知


(2016年11月29日)


实 用 附 录


行政处罚意见告知书


行政处罚听证会通知书


行政处罚听证会笔录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行政处罚决定书


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


精彩书摘

  第二十四条【同一行为不得重复处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注解

  本条规定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可能存在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另一层意思是,对当事人同一个违法行为需要给予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不允许给予两次以上的罚款。但是,以下几种情况不受本条规定的限制:

  (1)行政机关作出的罚款处罚因为法定事由被撤销,但根据具体情况仍需要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的,行政机关依法重新作出罚款的处罚。例如,某外资企业因拒绝接受税务机关的检查,被罚款5000元,该企业不服并向复议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以处罚过重撤销了处罚,并责令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税务机关据此作出了处罚3000元的决定,就是法律允许的。

  (2)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同时适用了罚款和其他处罚,罚款执行后,其他处罚因为客观原因无法执行,于是行政机关依法将其他处罚变更为罚款。

  (3)行政机关作出罚款决定后,行为人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行政机关依法提高原罚款数额。

  应用

  29�狈康夭�开发企业违反土地管理法的规定,被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税务机关以房地产开发企业偷漏税为由,对其进行税务处罚,该处罚是否违背“一事不再罚”原则

  不同的行政机关针对同一当事人不同的违法行为,依据不同的法律规范,分别作出的行政处罚,不违反本条关于“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的规定。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依法应当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和印花税等税,上述税种的缴纳应当建立在合法经营和合法行为的基础上。违法经营的行为应受到有关行政机关的处罚,但是否纳税应当区别对待:(1)违法开发的房地产没有被追认,交易没有成功,该企业不发生纳税问题;(2)违法开发的房地产被追认,交易成功,该企业应当依法纳税。



《中国法律精要解读:公司法实践与前沿》(修订版)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极具实操性的视角,剖析中国《公司法》的核心理念、最新修订内容及其在复杂商业环境中的具体应用。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内市场深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公司治理的科学性与合规性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本书摒弃了纯粹的理论堆砌,而是聚焦于法律条文背后的商业逻辑、司法裁判的趋势变化,以及企业日常运营中亟需应对的法律风险点。 第一部分:公司法基础理论与新发展 本部分系统梳理了中国《公司法》自1993年颁布以来的发展脉络,重点解析了2023年新修订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企业架构的深远影响。 公司法律形态的演进与现代公司观: 探讨了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本质区别,以及在资本制度改革背景下,注册资本实缴制向认缴制的过渡带来的法律责任重构。特别分析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边界与司法倾向,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如何有效隔离股东个人责任与公司债务。 组织机构的效能与制衡: 详细解读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或监事)三者的职权划分与运行机制。对于家族企业和初创公司而言,如何通过公司章程设计,实现权责的有效制衡,避免“一股独大”或“治理僵局”,是本部分的核心探讨内容。我们引入了多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治理结构在应对危机时的反应速度与法律后果的差异。 股东权利的司法保护前沿: 聚焦于中小股东的派生诉讼权、知情查阅权以及利润分配请求权的司法实践。新法对这些权利的强化保护,意味着大股东必须更加审慎地对待少数股东的利益。书中详细列举了近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股东知情权诉讼中“正当目的”的界定标准,为律师和企业法务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第二部分:资本运作与投融资法律实务 现代商业活动离不开资本的有效流动。本部分着重于公司融资、股权变动以及潜在的债务风险管理。 股权的设立、转让与质押: 股权转让的法定优先购买权条款的触发条件、协议转让与法定转让(如强制执行)之间的冲突处理,是实务中的难点。本书提供了详尽的股权转让协议范本解析,特别关注了股权瑕疵担保责任的认定。对于股权质押,我们深入分析了质押生效的公示要求,以及在质权实现过程中对公司治理的冲击。 增资、减资与资本保全机制: 资本的增减是公司重大事项。新公司法对减资程序中债权人保护的严格要求,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债权人通知与异议处理机制。书中提供了详细的资本验证流程指引,以避免因程序瑕疵导致的增资无效或责任倒追。 私募股权与风险投资的法律架构: 针对快速成长的科技企业,本部分解析了VIE架构的合规性风险,以及境内股权投资中涉及的对赌协议的有效性认定。特别强调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投资人退出路径的影响,并探讨了如何通过信托或有限合伙企业进行间接持股的法律优化方案。 第三部分:公司解散、清算与重整的法律应对 公司生命周期的终结与转型同样需要严格的法律规范。本部分聚焦于解散事由、清算责任的承担及其与破产程序的衔接。 强制解散事由的界定与预防: 探讨了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股东僵局等法定解散事由的司法认定标准。对于股东滥用权利导致公司僵局的,如何通过司法干预实现解散的路径设计。 清算责任的强化与“僵尸企业”的清理: 新《公司法》对未及时进行清算导致财产灭失的股东或高管的连带责任追究更为严厉。本书详细梳理了清算组的法律地位、报告义务以及债权申报的程序细节,帮助企业管理者避免因清算程序不当而承担无限责任。 企业重整与债务重组的比较分析: 在企业面临流动性危机时,重整程序是重要的“自救”工具。本书对比了破产清算与破产重整在法律目标、时间成本和对经营连续性的影响,并结合金融机构的立场,分析了重整计划中债权调整的可行性与法律保障。 第四部分:公司治理中的关联交易与责任追究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公司治理的“灰区”——关联交易的披露义务与董事、高管的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 董事及高管的信义义务(Fiduciary Duties): 结合最新修订的董事薪酬约束和信息披露要求,分析了董事在涉及利益冲突交易中的注意义务标准。书中提供了多个因信息披露不当或未履行勤勉义务而导致民事赔偿的判例,强调了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关联交易的定价与合规审查: 关联交易往往是掏空上市公司资产的主要途径。本书侧重于讲解“公允价值”在不同交易类型(如资产转让、担保提供)中的衡量标准,并提出了在公司内部建立独立董事委员会审查关联交易的实操流程。 损害赔偿诉讼的程序推进: 针对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追究,详细阐述了股东代表诉讼的启动条件、诉讼时效以及证据规则。如何搜集和固定有利于证明其失职或违反忠实义务的证据,是本章的实操重点。 本书特色: 1. 司法协同视角: 全书紧密结合最高人民法院的最新司法解释和指导意见,确保法律解读的“时效性”和“可预测性”。 2. 实务工具箱: 附录提供了一系列关键法律文书(如股东会决议模板、股权转让协议关键条款检查清单),方便读者直接应用。 3. 跨学科融合: 适度引入了会计学、税务学的概念,帮助理解公司法规定背后的财务逻辑与税务影响。 本书不仅是公司法专业人士案头的必备参考书,更是企业创始人、高级管理人员、投资人及财务顾问理解和规避公司运营法律风险的得力助手。通过对公司法“应然”与“实然”状态的深入剖析,助力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稳健前行。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法治建设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市民,我一直关注着国家法律的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注解与配套(第四版)》这本书,让我得以窥见行政处罚这一重要的法律制度是如何在实践中运作的。书中所展现的严谨、细致和公正的法律精神,让我对中国的法治建设充满了信心。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对“过罚相当”原则的强调,以及对公民权利保障的关注,例如在行政处罚的程序中,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和听证的权利。这让我感受到,法律不仅仅是约束,更是保护。虽然我不是法律专业人士,但书中清晰的语言和大量的实例,让我对行政处罚的边界和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知道在面对行政机关的处罚时,自己应该如何行使权利,如何维护合法权益。这本书让我觉得,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保障着我们的生活。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配套”部分做得非常出色,这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实操人员量身定做的。我最看重的是它收集和整理的那些与行政处罚法相关的各类配套规定,包括但不限于国务院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甚至是一些地方性的规范性文件。很多时候,仅仅理解了行政处罚法的条文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执法细则和部门的实际操作指引,才能真正做到依法行政。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信息宝库,将这些散落在各处的“珍珠”一一串联起来,极大地节省了我们查找和核对信息的时间。特别是其中一些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我们在处理复杂案件时,如何规范程序、固定证据、做出合法有效的处罚决定,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参考。而且,书中的内容更新及时,考虑到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第四版的修订使其内容的时效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这对于确保执法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至关重要。

评分

我是一名法律专业的学生,正在学习行政法相关课程,这本书对我而言,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行政处罚法世界的大门。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枯燥,而是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的法律实践紧密结合,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起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每个条文的注解,不仅仅是对字面意思的解释,更重要的是穿插了大量的立法原意、学理解释以及司法解释。这让我不仅仅知道“是什么”,更能理解“为什么是这样”。比如,在学习行政处罚的“程序性规定”时,我通过书中对听证程序、告知义务等条文的详细解读,深刻认识到程序正义在整个行政处罚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对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性。而且,书中还提供了许多相关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案件事实、法院判决理由,我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法律条文在不同场景下的具体应用,这对于我理解和掌握行政法理论非常有启发。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行政处罚法的理解一直比较零散,感觉像是碎片化的知识点。然而,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注解与配套(第四版)》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对法律条文的简单罗列和解释,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书中将行政处罚的原则、种类、程序、管辖、法律责任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类型行政处罚的界定和区分,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例如,在关于“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禁止从事特定行业”等处罚形式的介绍中,作者不仅解释了它们的具体含义,还列举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实践中的应用案例。这让我在理解法律条文时,不再是孤立地看待,而是能够将其置于整个行政处罚的框架下进行思考,从而形成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帮助我搭建了一个牢固的理论基础,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行政处罚法。

评分

翻开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注解与配套(第四版)》,我首先被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细致的条文解读所吸引。作为一名基层执法人员,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处理大量与行政处罚相关的法律问题,而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法律条文层层剖析,并结合大量的司法实践案例,帮助我理解法律规定的精神和适用要点。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违法行为”的认定标准、处罚幅度的裁量基准,以及程序公正的保障措施等方面,都有非常详尽的阐述。比如,在关于“自由裁量权”的讨论中,作者不仅列举了哪些情况下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还详细解释了如何进行科学的量罚,避免了以往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随意性。此外,书中对一些疑难案例的分析也相当到位,通过对比不同法院的判决,我得以更全面地认识到法律条文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不同解读,这对于我在工作中做出更严谨的判断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是我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评分

图书质量很不错

评分

评分

东西很好,值得推荐,一直都是在京东上买的东西,不得不说京东送货一如既往的快,不错

评分

深究!!!

评分

没关系开心吗羡慕不羡慕显卡显卡显卡关系看显卡显卡

评分

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

评分

正版书籍,学校学习要用,双十一3.5折购入,慢慢看

评分

正版书籍,学校学习要用,双十一3.5折购入,慢慢看

评分

工具书,好用就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