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本書是“讀庫”作傢劉勃關於金庸小說的隨筆雜談結集。
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武俠與金庸”,收錄瞭《五嶽劍派實力考》《少林達摩院的變遷》《楊過的水準問題》等“武評”文章;第二部分作者對金庸小說中的二十幾個人物進行瞭精彩分析;第三部分“故事新說”中,作者藉前兩篇《苗人鳳》和《風清揚》抒發瞭自己的感慨;後一篇《趟子手》則藉傳統武俠小說的元素,書寫瞭一些注定成不瞭大人物的年輕人。
作者簡介
劉勃,生於70後,羨慕90後(1890後)。2003年開始在大學教書,曆史、文化隨筆散見於《讀庫》《國傢人文曆史》《中堂閑話》。著有《小話西遊》《失敗者的春鞦》《戰國歧途》《戰國五大公知》《晉史筆記》(待齣)等。
目錄
武俠與金庸
武俠小說與道德
武俠雜說
江湖的變遷
金庸小說短評
新舊版《射雕》對照記
關於《射雕》的一堂寫作課
《越女劍》的寫作技巧
五嶽劍派實力考
少林達摩院的變遷
武藏、資質與一流
楊過的水準問題
金庸人物叢談
餘魚同
無 塵
趙半山
張召重
湯 沛
女兒的單身父親
黃藥師的背影
楊 康
楊 過
《神雕》中的女人
香香龍女王語嫣
楊 逍
殷天正
成 昆
宋青書
趙錢孫
神山上人
嶽不群
失戀的男人
韋小寶
故事新說
苗人鳳
風清揚
趟子手
後 記
精彩書摘
真真假假的江湖:從天地會與紅花會說起
《鹿鼎記》,康熙年間的故事,寫瞭天地會反清。
《書劍恩仇錄》,乾隆年間的故事,寫瞭紅花會反清。
實則康熙年間未必有天地會,乾隆年間也並沒有紅花會。但天地會自述曆史,確實喜歡追溯到康熙年間;乾隆年間雖無紅花會,卻確實是幫會大發展的時期。這都是虛虛實實的地方。
一誰創立瞭天地會
《鹿鼎記》第八迴,韋小寶加入天地會,金庸藉蓮花堂香主蔡德忠之口,介紹瞭鄭成功創立天地會的緣由與經過:
當初國姓爺率領義師,進攻江南,圍睏江寜,功敗垂成,在退迴颱灣之前,接納總舵主的創議,設立瞭這個天地會……咱們大軍留在江南的甚多,無法都退迴颱灣,有些退到廈門,那也隻是一小部分,因此總舵主奉國姓爺之命,留在中土,成立天地會,聯絡國姓爺的舊部。凡是曾隨同國姓爺攻打江浙的兵將,自然都成為會中兄弟……
這一說,大約是辛亥革命前後提齣,民國年間開始流行。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也就是金庸創作他的十五部武俠小說的時代,許多颱灣的學者和政治人物對這個設定尤其喜歡。
實際上,鄭成功創立天地會的可能性很小。學者們早已對關於鄭成功的史料,做過廣泛深入的收集,但沒有什麼材料提到鄭成功創立過天地會;清代官方記錄裏關於天地會的內容也不少,也沒哪條記錄說天地會是鄭成功創立的。
甚至於,康熙時有沒有天地會存在,都很可疑。因為學者們所找到的最早的關於天地會的官方記錄,是乾隆年間的,這些材料追溯創會時間,也隻到乾隆前期。
所以,要麼就是康熙時尚無天地會——幫會自述來曆時把曆史拉長,那是屢見不鮮的事情;要麼就是天地會雖然已經有瞭,但尚不足以引起官方的注意。總之,絕不可能有《鹿鼎記》裏那麼大的聲勢。
畢竟,組織幫會創業,是需要特定的社會環境做基礎的。康熙年間,剛經曆瞭改朝換代的喪亂,人民群眾的生存狀態,是賈誼所謂的“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糠”,所以“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過秦論》)
這種情況下,在傢過安生日子,特彆符閤“經濟人”的理性訴求。相反,偏要學人傢反清復明,那是非常有情懷的事。
從這個角度說,《鹿鼎記》裏虛構的天地會,寫得非常真實。它把陳近南這樣真有情懷者的奔波憔悴徒勞無功寫得可欽可敬,也寫瞭這種情懷在傢國與人道之間難以麵對的道德睏境:
白衣尼見到這兩個白骨骷髏,不禁打一個突,再見到遠處又有三名喇嘛的屍體,不禁長嘆,抬起頭來。此刻太陽西沉,映得半邊天色血也似紅,心想這夕陽所照之處,韆關萬山,盡屬鬍虜,若要復國,不知又將殺傷多少人命,堆下多少白骨,到底該是不該?(第二十六迴)
同時,金庸還寫瞭理想大旗下的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天地會和沐王府之間的蠅營狗苟嘰嘰歪歪,把無聊問題上升到大義的高度從而陷入相互攻擊的死循環,其間真包含著無窮的世俗人生。到瞭乾隆年間,情況則大不一樣瞭。
二乾隆年間幫會多
有些變化,和皇帝的個人素質未必有多大的關係。
先列兩個數據:康熙十八年(1679年),天下人口一億六韆萬,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人口則是三億一韆一百五十萬。——不到一百年的時間,人口增加瞭幾乎一倍。
這時的中國,能開發的土地都已經開發,還引進瞭來自美洲的番薯、玉米等作物,但無論如何跟不上人口增長的速度。所以乾隆朝這個盛世,看經濟總量確實很可觀,但一算人均,則非常難看。有學者推算,唐宋盛世,人均原糧占有量都在600韆剋左右,清代中葉,則僅剩314韆剋。《書劍恩仇錄》第六迴,描寫瞭這樣的景象:
眾人走瞭一夜,天明時已近黃河決口之處,隻見河水濁浪滔天,奔流滾滾,再走幾個時辰,大片平原已成澤國。低處人傢田捨早已漂沒。災民都露宿在山野高處,有些被睏在屋頂樹巔,遍地汪洋,野無炊煙,到處都是哀鳴求救之聲,時見成群浮屍,夾著箱籠木料,隨浪飄浮。群雄繞道從高地上東行,當晚在山地上露宿瞭一宵,次日兜瞭個大圈子纔到杜良寨,真是哀鴻遍野,慘不忍睹。
這樣的慘狀,當時確實不罕見。
在生産技術沒有突破的條件下,單位麵積的土地上勞動力的增加,並不能帶來多少産量上的提升。所以,即使不考慮土地兼並之類的因素,也會産生大量離開土地的農民。這些流動人口,固有的社會結構和人際關係很少會為之提供什麼保障,所以他們必須緊密團結在一起保護自己,於是也就産生瞭所謂的“江湖義氣”。正是這些人,構成瞭幫會的主體。
時代的另一個不穩定因素和科舉製有關。科舉本是社會重要的穩定閥,為社會下層提供瞭嚮上流動的通道。但“朝為田捨郎,暮登天子堂”的巨大誘惑刺激瞭無數人讀書求官,而古代簡單的官僚體製根本容納不瞭如此之多的識字人口,大批人被阻隔在官場大門之外。而就像現在擴招之後的大學生,即使“畢業即失業”也往往不願意去從事體力勞動一樣,這些古代的讀書人大多也迴不到躬耕生活中去瞭。
尤其是考取瞭初級功名,但並不能因此進入統治階層的秀纔,這個自命不凡而並未獲得多少特權的群體,自然也傾嚮於惹是生非。《書劍恩仇錄》第二迴裏有這樣一段:
餘魚同乃江南望族子弟,中過秀纔。他父親因和一傢豪門爭一塊墳地,官司打得傾傢蕩産,又被豪門藉故陷害,瘐死獄中。餘魚同一氣齣走,得遇機緣,拜馬真為師,棄文習武,迴來把土豪刺死,從此亡命江湖,後來入瞭紅花會。
這是站在餘魚同的立場上敘事,即使屬實,這種極端案例也未必有多大代錶性。事實上在當時很多人看來,這些秀纔們是一個相當令人厭惡的群體。顧炎武曾評論說:當今天下之齣入公門阻撓官府行政的,是秀纔;仗勢欺人武斷鄉裏的,是秀纔;官府一旦沒有滿足他們的要求,就群起而哄之的,是秀纔;拿住官員見不得人的陰私,而和官員搞利益交換的,是秀纔;一個秀纔鼓噪,一夥秀纔起哄,一個秀纔行動,一夥秀纔跟進;政府管也沒法管,抓也沒法抓,對秀纔們稍微不客氣一點,秀纔們就喊上瞭:這是殺士,這是坑儒。(《生員論》)
今天罵“公知”的詞兒,這裏基本齊瞭。
自然,太平的年月越久,考試的次數越多,積壓的秀纔也就越多,“去庫存”的壓力也就越大。他們也很容易滑嚮幫會,扮演狗頭軍師一類的角色。總之,多餘的讀書人和多餘的農民源源不斷的産生,遂構成瞭幫會發育生長的豐沃土壤。
三這個幫會有點假
金庸小說好看,但不是瞭解古代幫會的好材料。天地會寫得真實,是因為麯摺反映瞭一般的社會生活,跟江湖的距離反而比較遠;紅花會作風俊爽,心態陽光,思維中二,結局悲壯,體現的是一個年輕的(寫《書劍恩仇錄》時金庸剛三十齣頭)現代文人的俠客夢,跟事實無關。
這一層,跟雖然也經過美化,但還保留著較多遊民社會真實生態的《水滸傳》一比,一目瞭然。
這裏簡單捋四點:對殺戮的態度,對女人的態度,對富貴的態度,對皇帝的態度。
今人讀《水滸傳》,往往震驚於其中描寫的殺戮之瘋狂,更受不瞭作者對殺人、吃人的細節那種津津樂道的態度。金庸小說無疑要人道主義得多,涉及大規模的死亡時,筆下必帶悲憫。《書劍恩仇錄》的最後,紅花會群雄明明已將乾隆逼入絕境,卻為瞭保全一個嬰兒的性命,而功虧一簣。這是孟子說的,“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的情懷,按照今日的網絡輿論,要被罵“聖母”的。對比《水滸傳》裏為瞭賺硃仝上山,李逵可以一斧子把一個可愛男孩兒的腦袋一劈兩半的行徑,真是不啻霄壤。
金庸也常被現在的讀者批,說是男權視角,女性角色都是按照男人的品味塑造的。這當然也不無道理,因為把女人當珍寶,把女人當玩物,把女人當工具,把女人當毒品,把女人當毒蛇猛獸……都可以叫作“物化女人”,但就從前麵的羅列也可以看齣,同屬物化,區彆也還是很大的。
《水滸傳》裏,潘金蓮、潘巧雲是毒蛇,顧大嫂、孫二娘是猛獸,湊上一個木雕泥塑的扈三娘,對女人真是惡意滿滿。但從遊民社會的角度說,産生這樣的價值觀其實很自然。因為幫會組織強調資源共有,所謂有福共享有難同當,大碗喝酒大秤分金,而女人偏偏很難分享,所以極容易造成兄弟情義的破裂,而對本就處身社會邊緣的江湖好漢來說,這種破裂的後果往往是緻命的。所以要保證組織效率,就非得歧視女人不可。
金庸要提供現代讀者喜聞樂見的故事,也就不能如實反映這樣的事實,恰恰相反,紅花會群雄常常就得以贊賞的心態扮演好女人的保護者的角色——駱冰少奶奶的年歲也不小瞭,不是全會上上下下都捧著,哪能那麼完好的保存著一顆少女心?
早有人指齣,所謂及時雨宋江,其實就是及時的銀子。要被江湖稱頌為“有義氣”的好漢,撒錢必須個頂個的麻利。相應的,好漢貪財也不被認為是缺陷:武鬆在張都監手下的時候,幫人走後門收受瞭許多賄賂,對這種行徑,施耐庵大爺寫瞭四個字——“不在話下”,再正常也沒有瞭。
在金庸這裏可不行。英雄好漢當然要視金錢如糞土。《飛狐外傳》裏,紅花會三當傢趙半山要資助窮小子鬍斐,錢是這麼給的:
趙半山哈哈大笑,翹起大拇指贊道:“好!”飛身上馬,嚮西疾馳而去,隻聽他遠遠說道:“石上的小包,哥哥送瞭給你。”
鬍斐迴過頭來,隻見大石上放著一個包裹,本來是趙半山掛在白馬背上的。他伸手一提,隻覺沉甸甸的有些壓手,急忙解開,但見金光耀眼,卻是二十枚二十兩重的金錠,一共是黃金四百兩。鬍斐哈哈一笑,心道:“我貧你富,若是贈我黃金,我也不能拒卻。三哥怕我推辭,贈金之後急急馳走,未免將我鬍斐當作小孩子瞭。”(第四章)
金錢往來,無論接受還是贈予,都不是什麼體麵的事。鬍斐“你給我錢我就要瞭”的態度,反而要算不拘小節的名士風。《笑傲江湖》裏麵,莫大和劉正風師兄弟失和,原因竟是“本來朋友都有通財之誼,何況是師兄弟?但莫師哥由此見嫌,絕足不上小弟之門”,似乎是劉正風想贊助莫大,莫大因此覺得受到瞭侮辱,所以兩人就掰瞭。
這其實都是讀書人的矯情,真實的江湖好漢哪講究這個?對皇帝的態度不必多說,梁山好漢是“貪官汙吏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傢”,梁山好漢對體製始終是既仇恨又羨慕,所以最大最終的理想是招安夢。紅花會為瞭利用乾隆排滿興漢,那一陣對皇帝客氣一點,就陷入遇到其他江湖好漢,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的窘境。
《神雕俠侶》裏,郭靖講述“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道理時,刻意把皇帝和國傢兩者做瞭區分:
不錯,理宗皇帝乃無道昏君,宰相賈似道是個大大的奸臣……郭某縱然不肖,豈能為昏君奸臣所用?隻是心憤濛古殘暴,侵我疆土,殺我同胞,郭某滿腔熱血,是為我神州韆萬老百姓而灑。(第二十一迴)
十五部金庸小說串起來,非常明顯,鄙視廟堂,乃是江湖的核心價值觀。
四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以上,都是說不同,不是論高下。
說到底,金庸小說和《水滸傳》,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種作品,不能用同一套標準來衡量。做個簡單化的劃分:
精英階級寫給精英階級看的,是雅文學。
草根階級寫給草根階級看的,是俗文學。
精英階級寫給草根階級看的,是通俗文學。
俗文學對精英階級可能有陌生化的效果,也就顯得格外有趣;通俗文學滿足草根的同時,可以保留一些精英的趣味,所以它們都有可能做到雅俗共賞。
但雅對俗文學的賞,正是因為它“俗”;雅對通俗文學的賞,卻是因為它“不俗”,所以仍有本質不同。
《水滸傳》是俗文學,本質上是遊民社會的産物,雖然經過金聖嘆這樣的文人改造,無關大體。所以小說中今人視為奇葩的事實和價值觀比比皆是。然而它也提醒我們,不管你喜不喜歡,這種暴力與血腥是真實存在的,這也是教你直麵慘淡的人生。
金庸小說是通俗文學。金庸國學,深淺幾何?固然是網友常常爭論的話題,但金庸無論傢庭齣身還是自身履曆,都屬於精英階級。他自稱寫小說是娛人兼自娛,既然要自娛,那實際上就充當著“把關人”的角色:大眾喜歡,自己也不反感的,這個可以有;大眾喜歡,自己不能接受的,這個過濾掉;自己喜歡而大眾本來未必關注的,也可用巧妙的手法放進來。最後這一層,喜歡的,管這叫提升格調;討厭的,管這叫大塞私貨。俗還是通俗,換著看看,挺好。
……
金庸江湖誌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金庸江湖誌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