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记(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系)

湘行散记(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从文 著
图书标签:
  • 散文集
  • 游记
  • 文学
  • 教育
  • 教材
  • 湘西
  • 风土人情
  • 文化
  • 旅行
  • 随笔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9743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962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图书(七上),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文学大师沈从文书写诗意湘西的代表作,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晓东倾情导读


内容简介

  《湘行散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经典,书写了一个纯美的湘西世界。作者文笔自然动人,绘出明朗朴野的湘西风光,在灵动自然的山水中再现一份难言的美好。书中也呈现了作家对生命、对社会的真诚思考,带给读者一份深沉的思索。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晓东倾情导读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入围1988年诺尔贝尔文学奖最终五人名单,因去世未获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目录

湘行书简

引子

张兆和致沈从文之一 / 3

张兆和致沈从文之二 / 5

张兆和致沈从文之三 / 7

沈从文致张兆和

在桃源 / 9

小船上的信 / 12

泊曾家河 / 16

水手们 / 19

泊兴隆街 / 23

河街想象 / 25

忆麻阳船 / 27

过柳林岔 / 29

泊缆子湾 / 32

今天只写两张 / 35

第三张 / 38

过梢子铺长潭 / 40

夜泊鸭窠围 / 43

第八张…… / 47

梦无凭据 / 50

鸭窠围的梦 / 51

鸭窠围清晨 / 53

歪了一下 / 57

滩上挣扎 / 59

泊杨家岨 / 65

潭中夜鱼 / 68

横石和九溪 / 71

历史是一条河 / 77

离辰州上行 / 81

虎雏印象 / 82

到泸溪 / 84

泸溪黄昏 / 86

天明号音 / 89

到凤凰 / 92

感慨之至 / 94

辰州下行 / 96

再到柳林岔 / 98

过新田湾 / 102

重抵桃源 / 108

尾声

沈从文致沈云六 / 110

湘行散记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 / 115

桃源与沅州 / 123

鸭窠围的夜 / 130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 138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 / 145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 155

箱子岩 / 164

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 / 171

老伴 / 177

虎雏再遇记 / 184

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 / 192

滕回生堂的今昔 / 202

名师引读《湘行散记》 / 210


精彩书摘

  记忆·现实·远景

  ——沈从文《湘行散记》导读

  吴晓东

  1934年年初,因母亲病危,离开湘西已十几年的沈从文第一次踏上回乡的路。从北平经长沙到桃源后,沈从文雇了一只小船沿着沅水逆流而上,大约六天后到沅陵,又在船上度过五天才抵达老家凤凰。为了排遣船上的寂寞,沈从文写下大量给新婚夫人张兆和的书信,讲述水上所见所感。《湘行散记》即是在这些书信的基础上整理而成,我们从这本书中也因此集中看到沈从文对于故乡河流的书写。

  沈从文在一封信中这样向张兆和(沈从文称为“三三”)描写故乡的河流:

  三三,我因为天气太好了一点,故站在船后舱看了许久水,我心中忽然好像彻悟了一些,同时又好像从这条河中得到了许多智慧。三三,的的确确,得到了许多智慧,不是知识。我轻轻的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我会用我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入些!三三,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

  对“水”的凝视使沈从文忽然发现心灵被一种爱充满,这种爱进而泛化到对世界和人类上面。故乡的河水因此启发了沈从文的博爱,而有博大之爱的人往往是如沈从文所说“软弱得很”的。同时也正像孔夫子说,“智者乐水”,河水也让沈从文“彻悟”,从中获得的是智慧。

  而“水”带给沈从文最多的,是创作灵感。在《我的写作和水的关系》一文中,沈从文这样谈到故乡的河流:

  我在那条河流边住下的日子约五年。这一大堆日子中我差不多无日不与河水发生关系。走长路皆得住宿到桥边与渡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我虽然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为背景,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我文字中一点忧郁气氛,便因为被过去十五年前南方的阴雨天气影响而来。

  对一个作家而言,有一条影响一生的河流的确非常重要,“河水”构成的不仅是写作背景和环境,也决定了作家的灵感甚至作品的风格。

  故乡的水带给了沈从文博爱、智慧和灵感,也给沈从文的创作带来地域色彩。正是通过这条沅水,沈从文把自己的创作与屈原所代表的楚文化联系在一起。两千年前,屈原曾在这条河边写下神奇瑰丽的《九歌》,沅水流域也是楚文化保留得最多的一个地区。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同样生动再现了楚地的民俗、民风,写出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乡土风貌。湘西作为苗族和土家族世代聚居的地区,是一块尚未被外来文化彻底同化的土地,衡量这片土地上生民的生存方式,也自有另一套价值规范和准则。沈从文的《湘行散记》的独特处正在于力图以湘西本真和原初的眼光去呈现那个世界,在外人眼里,就不免是新鲜而陌生的,而在沈从文的笔下,却保留了它的自在性和自足性。沈从文以带有几分固执的“乡下人”的姿态执迷地创造乡土景观,就像美国学者金介甫所说:“不管将来发展成什么局面,湘西旧社会的面貌与声音,恐惧和希望,总算在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作品中保存了下来。别的地区却很少有这种福气。”因此,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构成了乡土地域文化的一个范本,“帮助我们懂得,地区特征是中国历史中的一股社会力量”。当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不可避免地走向世界文学一体化进程的时候,沈从文正是以乡下人的固执的目光,在《湘行散记》这一类关于湘西的书写中,为我们保留了本土文化的最后的背影。

  如果说此前沈从文对湘西的书写,靠的是他对故乡的记忆和印象,那么这次回乡之旅,既是对故乡充满感情的忆恋之旅,同时也是清明而理性的现实之旅。《湘行散记》中的贯穿话题之一是“常”与“变”。沈从文在对湘西的“常”的观照中,也发现了“变”的一面。一方面,湘西世界的田园诗情、淳朴民风、自然人性依旧存在于湘西的自然与人事之中,似乎与历史的进程毫无关联,这即是沈从文从故乡感受到的“常态”的一面;另一方面,却是现代文明冲击下人的堕落,传统道德的丧失。诚如沈从文在《辰河小船上的水手》一篇中所说:

  这个民族,在这一堆日子里,为内战,毒物,饥馑,水灾,如何向堕落与灭亡大路走去,一切人生活习惯,又如何在巨大压力下失去了它原来的纯朴型范。

……



《湘行散记》:一纸旧愁,一脉山水 《湘行散记》并非一本描绘恢弘历史画卷的巨著,也非一本探讨高深哲理的学术专著。它更像是一面斑驳的古镜,映照着一段逝去的岁月,一段属于一个文人、一片土地、一份乡愁的记忆。这部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缓缓铺陈开作者在湘地游历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勾勒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也触及了那些深藏于心灵深处的涟漪。 故土情深,铅华洗尽的乡愁 湘,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名字,是作者魂牵梦绕的故土。在《湘行散记》中,作者并非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冷眼审视这片土地,而是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饱含着对故乡的深情,将自己的情感丝丝缕缕地织入文字之中。他笔下的湘地,不仅仅是地理上的空间,更是精神上的归属。 散记并非线性叙事,而是由一个个细碎的片段、一个个生动的场景拼接而成。这些片段,或许是他在湘江边驻足,望着滚滚江水,思绪万千;或许是他在乡间小路上踽踽独行,感受泥土的芬芳,聆听鸟语虫鸣;又或许是在某个古朴的村落里,与朴实的乡民短暂交谈,窥见他们淳朴的生活。这些看似零散的笔触,却共同构建了一个有温度、有灵魂的湘地形象。 作者的乡愁,不是那种浓烈得化不开的悲伤,而是一种淡淡的、悠长的、浸润在生活点滴中的情怀。它体现在对家乡风物的眷恋,对家乡人民的牵挂,对家乡过往的回忆。这种乡愁,随着笔端的流动,缓缓渗透出来,触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弦。他或许会描绘家乡的山峦叠翠,描绘家乡的烟雨朦胧,描绘家乡那独有的味道,那些在异乡漂泊的游子,读来无不感同身受,仿佛看到自己魂牵梦萦的家乡。 山水之间,自然万物的情趣 《湘行散记》中,自然的山水是作者重要的情感载体。湘地的山,或巍峨雄壮,或秀丽婉约;湘地的水,或湍急奔腾,或宁静致远。作者并非只描绘其表象,而是将自己的情感、哲学思考融入其中,赋予它们生命和灵性。 他或许会描绘一座山,在晨曦中苏醒,披上金色的霞光,显得庄严肃穆;又或许会描绘一条河,在月夜下泛着粼粼波光,映着岸边的垂柳,显得温柔静谧。他观察云的聚散,风的起伏,雨的淅沥,都能从中体悟出人生的哲理,自然的规律。山水之间,万物有灵,他用敏感的心灵去倾听自然的絮语,去感受自然的脉搏。 这种对自然的描绘,并非刻板的写实,而是饱含着作者的诗意和想象。他笔下的山水,仿佛有了温度,有了呼吸,有了情感。他或许会将一棵老树拟人化,想象它经历的风雨,见证的岁月;他或许会将一朵野花赋予生命的顽强,赞美它在荒野中默默绽放的勇气。在这种诗意的浸润下,读者仿佛也置身于那山水之中,与作者一同感受自然的纯粹与美好。 生活片段,寻常巷陌的人情味 除了壮丽的山水,作者也钟情于描绘湘地寻常巷陌中的生活细节,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情味。他不会回避那些琐碎的日常,反而乐于从中发现不平凡的美。 也许是他走进一个热闹的集市,描绘小贩的吆喝声,人群的熙攘,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在喧嚣中透露出的烟火气;也许是他观察一群孩童嬉戏打闹,捕捉他们天真烂漫的笑脸,以及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也许是他记录一次与当地人的偶然相遇,一句简单的问候,一次真诚的交流,都可能成为他笔下感人的片段。 这些生活片段,如同散落在路边的珍珠,虽然微小,却闪烁着温暖的光芒。它们展现了普通人的生活姿态,传递着淳朴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真实而鲜活的生命力。作者善于捕捉这些细微之处,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悟,将它们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光辉。他笔下的人物,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却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有着普通人的坚韧与善良,这些都构成了《湘行散记》中不可或缺的人情温度。 文字的温度,心境的流转 《湘行散记》的文字,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不刻意雕琢,而是以一种朴实、自然的风格,娓娓道来。然而,正是这种朴实,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作者的遣词造句,看似随意,实则精妙,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厚的功力。 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让文字更加生动形象。他笔下的景象,仿佛跃然纸上,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气息,那种声音,那种触感。同时,他的语言又充满了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他所描绘的场景之中,与他一同感受。 更重要的是,《湘行散记》中的文字,承载着作者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心境。他的喜悦,他的忧愁,他的感叹,他的思考,都随着文字一同流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起伏,与他的情感产生共鸣。这种情感的连接,是《湘行散记》最动人的地方之一。作者并非仅仅在记录,而是在分享,分享他内心深处的感受,分享他对生活、对人生的体悟。 沉淀与回味,一次心灵的旅行 阅读《湘行散记》,就像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在这场旅行中,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穿越湘地,感受那里独特的气息。我们或许会停下来,驻足凝望,思考自己与故乡的关系;我们或许会微笑,为那些朴实的生命而感动;我们或许会沉思,为那些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哲思而触动。 这部作品,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复杂的叙事结构,它所提供的,是一种宁静的阅读体验,一种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一种对情感深沉的体悟。它让我们慢下来,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去体味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去思考生命中的真谛。 《湘行散记》宛如一杯陈年的佳酿,初尝可能平淡,但细细品味,便能感受到其醇厚的回甘。它所带来的,不仅是文字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自我、对故土、对生活更深层次的认识。它提醒我们,即使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也总有一些简单而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去珍惜,去感受,去回味。它让我们明白,乡愁可以是一种温暖的牵挂,山水可以是一种心灵的寄托,生活中的平凡,也自有其不凡的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阅读《湘行散记》时,我仿佛置身于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而沈从文先生的文字便是那条河流的清澈河水,滋润着我的心田。他笔下的湘西,没有被现代文明的洪流所淹没,依旧保留着一份古老的韵味。我喜欢他描绘的那些小镇的街巷,曲折蜿蜒,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锃亮,两旁的房屋古朴典雅,仿佛还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他笔下的生活场景,也是那样真实而动人,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朴素而充实的日子。他写到集市上的吆喝声,写到老人们围坐在一起闲聊的场景,写到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嬉戏的欢笑声,这一切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而在这个朴素的世界里,又充满了诗意。沈从文先生的文字,就像一首首无声的诗,他用最简洁的语言,捕捉到了生活中最动人的瞬间。他善于从细微之处着眼,比如一片落叶,一缕炊烟,都可以被他写得充满意境。这本书让我放慢了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去体会平凡中的不凡。它让我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世界,找到内心深处的平静。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令人沉醉的魔力。沈从文先生的笔调,时而轻柔如微风拂过水面,时而又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但这种忧伤并非令人绝望,而是饱含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生命的感悟。他描写的自然风光,有一种原始的、野性的美,仿佛未经任何人工的雕琢,就那样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他写到的群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他写到的河流,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这些景致,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画卷,让人心生向往。而在这绝美的画卷中,他又穿插着对人生百态的描绘,那些辛劳的农民,那些辛勤的匠人,他们的生活虽然艰辛,却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沈从文先生的文字,有一种洗涤心灵的力量,它让我暂时忘却了尘世的喧嚣,沉浸在他所营造的那个宁静而美好的世界里。这本书,就像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越读越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沉情感和人生智慧。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生命的价值,并从中获得力量。

评分

《湘行散记》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一个早已远去的时代,一个充满神秘魅力的地域。沈从文先生的叙事方式,是一种温婉而深情的讲述,他没有急于评判,而是用一种包容的目光,去审视和描绘他所接触到的一切。我特别欣赏他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即使是寥寥几笔,也能将一个人的神韵勾勒出来。他笔下的那些人物,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贩夫走卒,都有着鲜明的个性,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哲学。他写到一个旧时的读书人,虽生活清贫,却依然保持着读书人的风骨;他写到一个商贾,虽精明能干,却也懂得人情世故。这些人物共同构成了湘西那个时代的一幅生动画像。而在这幅画像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也看到了在那个特定环境下,人们如何生存和奋斗。这本书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思考,也让我对普通人的生活有了更深的敬意。它不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却比任何教科书都更能让我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与其说是文字的震撼,不如说是情感的洗礼。沈从文先生在《湘行散记》中,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记录着他故乡的风物人情。他不仅仅是一个观察者,更是一个参与者,一个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的游子。我尤其喜欢他描写那些节庆活动的部分,那些热闹非凡的庙会,那些充满仪式感的习俗,都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浓厚的民族文化。他描写的端午赛龙舟,那激越的鼓点,那奋力划桨的身影,那岸边欢呼雀跃的人群,仿佛都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集体的喜悦和力量。他还写到当地的民间歌谣,那些朴素的歌词,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诉说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憧憬,对自然的敬畏。这本书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它用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最原始、最纯粹的文化根基,也让我对“乡愁”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一次翻开这本书,我都会被沈从文先生那份深沉的乡情所感动,他用文字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评分

这本《湘行散记》读来,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沈从文先生用他那如水般温润的笔触,将我带入了他记忆深处那片魂牵梦绕的湘西。我仿佛能听到沅江的涛声,闻到山间的野花香,感受到古老吊脚楼里透出的烟火气。他描写的那些淳朴的湘西人民,善良、坚韧,又带着些许天真和狡黠,每一个人物都鲜活得仿佛就在眼前。比如那位在码头上辛勤劳作的老船夫,他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又比如那位梳着长辫、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的湘西姑娘,她的笑声回荡在山谷间,纯粹而动人。沈从文先生的文字,不是那种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朴实无华,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他没有刻意去渲染苦难,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那个年代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然而,他笔下的湘西,又绝非只有凄凉,更多的是一种原始的美,一种未经雕琢的自然之美,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宁静。读这本书,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人性的光辉。它让我反思我们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是否正在失去一些最宝贵的东西。

评分

非常好,方便快捷,昨天定的今早送达,字迹清晰,适合青少年阅读

评分

老板的服务态度真好,发货很快。东西质量也相当不错。没有破损,太喜欢了,谢谢!

评分

很不错的图书,建议女生们多看看嘛我

评分

孩子7年级,喜欢阅读,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

自然与人,写的真好

评分

物美价廉 是正品值得购买物美价廉 是正品值得购买

评分

字小,纸一般。。。。。。。。。

评分

用的东西都是京东上买。很好,满意,物流又快!

评分

京东商城买买买!东西放心,品质有保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