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語言學專業師生、公務員、關心語言生活的社會人士 《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由國傢語委組編、發布,較為全麵地介紹國內外的語言生活,研究現實的語言生活問題,先後推齣瞭英文版和韓文版,日文版也已經進入編加齣版流程,在社會上引起較好的反響。《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凝聚瞭一種理念,樹立瞭一麵旗幟,鍛煉瞭一支隊伍,打造瞭一個品牌,形成瞭“語言生活派”。
內容簡介
本書是“語言生活綠皮書”叢書B係列,主要內容是中國語言生活的狀況與分析。為國傢相關部門的決策提供參考,為語言文字研究者、産品開發者和社會其他應用者提供語言服務。已經連續嚮社會發布11年。概括一年中國語言生活,包括八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特稿篇。第二部分專題篇。第三部分工作篇。第四部分領域篇。第五部分熱點篇。第六部分字詞語篇。第七部分港澳颱篇。第八部分參考篇。
作者簡介
本書由國傢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組編,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策劃,中國語言資源開發應用中心執行。主編郭熙,暨南大學教授,博導。中國社會語言學會前會長。曾任蘇丹喀土穆大學客座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訪問教授。曾到多個國傢以及中國港澳颱地區講學。主編《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著有《中國語言生活》《中國社會語言學》《華語研究錄》等。擔任《華文教學與研究》雜誌主編、《語言戰略研究》執行主編。
精彩書評
NULL
目錄
第一部分 特稿篇
牢記使命 開拓進取 全麵推動語言文字事業創新發展
第二部分 專題篇
開創語言文字事業新局麵
以新的發展理念 引領語言文字事業科學發展
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 加強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
第三部分 工作篇
中共中央、國務院及相關部委公文中有關語言文字的內容
國傢通用語言文字工作
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
第四部分 領域篇
普通話水平測試發展報告
圖書語言文字質量狀況
語言康復行業發展狀況
中小學語文教材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執行情況調查
G20杭州峰會的語言景觀
巴音郭楞濛古自治州公共場閤社會用字現狀調查
雲南省九河鄉普米族的語言生活
《光明日報》語言文字專刊的前世今生
《漢語世界》雜誌創刊十周年
車貼語使用調查
語言文字類微信公眾號
在綫語言地圖網站調查
2016年的機器翻譯
孔子學院發展狀況(2016)
華文教育發展狀況(2016)
第五部分 熱點篇
高考作文:一麯三彈
詩詞大會點燃中國詩意生活
“六安”讀音引熱議
更名之爭:黃山還是徽州
彈幕,讓語言飛
一路走紅的錶情包
裏約奧運會上的中國話
第六部分 字詞語篇
2016,年度字詞書寫時代編年史
2016,新詞語裏的社會熱點
2016,流行語裏的中國與世界
2016,網絡用語中的草根百態
人人都有的“小目標”
第七部分 港澳颱篇
國傢普通話水平測試在香港(1996-2016)
澳門語言景觀調查
颱灣大學生繁簡字態度調查
颱灣語文生活狀況(2016)
第八部分 參考篇
海外語言普查概況
漢語及其方言在泰國的使用情況
法語共同體的語言政策
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母語日”(2000-2016)
國際語言規劃與政策類期刊掃描(2016)
附錄
教育部關於發布實施《盲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
《聾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的通知
國傢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語言生活大事記(2016)
圖錶目錄
術語索引
光盤目錄
2016年度媒體用字總錶
2016年度媒體高頻詞語錶
2016年度媒體成語錶
2016年度媒體新詞語錶
後記
精彩書摘
《語言生活綠皮書: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7)》:
三 求真務實、開拓創新
努力開創“十三五”語言文字事業新局麵
語言文字事業是國傢綜閤實力的支撐力量,在國傢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十三五”期間,語言文字工作要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牢牢抓住“服務國傢發展需求”這條主綫,奮發進取,主動作為,加快語言文字法製化、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提高國民語言能力,構建和諧健康的語言生活,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建設與綜閤國力相適應的語言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第一,要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普及國傢通用語言文字。當前我國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發展很不平衡,西部和東部的普通話普及率相差有20個百分點;大城市的普及率超過90%,而很多農村和民族地區隻有40%左右。要結閤國傢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結閤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促進青壯年勞動力就業和科技應用為導嚮,顯著提高農村普通話水平。要認真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積極推行雙語教育,全麵開設國傢通用語言文字課程,確保少數民族學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國傢通用語言文字。要以提升基層乾部和青壯年農牧民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為重點,大幅提高民族地區普通話普及率。要努力縮小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通過實施國傢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結閤對口支援計劃和項目,打贏這場普及攻堅戰。同時,要強化學校語言文字教育,加強社會語言文字規範化建設,營造有利於國傢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的良好社會環境。
第二,要全麵提升語言文字事業服務國傢需求的能力。要建設與綜閤國力相適應的國傢語言能力,提高國傢在服務國民、處理突發事件、應對國際挑戰等情況時管理語言文字問題的能力。要加強語言與國傢安全之間的關係研究,加深語言認同對國傢、中華民族、中華文化認同的作用研究,為保障國傢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提供政策支持和專業服務。要主動配閤區域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傢戰略,加強語言規劃,重視語言文字信息技術,鼓勵相關語言産業發展,提升語言服務能力。要製定應對國際事務和突發事件的語言政策,創新語言服務方式和語言人纔培養機製,建立應急和特定領域專業語言人纔的招募儲備機製,提高語言應急和援助服務能力。
……
前言/序言
2016年,是《國務院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頒布60周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通用語言文字法》正式實施15周年,同時也是清政府《學部中央教育會議議決統一國語辦法案》105周年。
一百多年來,特彆是60多年來,普通話已經具有較為係統的規範標準,具有較為健全的語言維護係統;在中國的普及率已達70%左右(不含港、澳、颱地區),且加快瞭國際傳播的步伐,在國際語言生活中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普通話,是現代漢民族的共同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傢通用語,在國際上是代錶中國行使語言職責的官方語言。普通話的這三種身份,決定瞭它具有兩大職能:第一是交際職能,發揮信息溝通的作用;第二是文化象徵職能,發揮文化認同的作用。
就交際職能而言,普通話的推廣,基礎是普及,目標是溝通。一般國民的普通話水平,不在於字正腔圓的純正,而在於能聽能說,能夠溝通信息。同時也應看到,普通話學習的受製因素很多,比如年齡大小、語言背景、教育環境、學習動機、交際需求的迫切程度等。在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學習條件韆差萬彆的區域裏推廣普通話,難以人人達到“標準”水平。特彆是對於年長者,尤其是與普通話語言距離較大的南方方言區、教育資源相對薄弱的農村和西部地區、較為偏僻的民族地區、有著自己語言政策的特彆行政區,以及遠離本土的海外華人社區,普通話推廣,更應該立足於“普及”,著力於“溝通”。
溝通不僅是人與人的溝通,也是地區與地區的溝通。地區之間的正式溝通,最好要有普通話較好的專門人纔。比如廣東、福建等南方省區,香港、澳門特彆行政區等與其他省域的信息溝通,比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華人社區與大中華各地區的信息溝通,都需要普通話專纔。專纔的普通話水平需要較為標準,不能僅在“普及”的水平上。
《語言生活綠皮書: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7 附光盤)》 書籍簡介 《語言生活綠皮書: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7)》是一部係統梳理和分析2017年度中國語言生活領域重要動態、發展趨勢與麵臨挑戰的權威性年度報告。該報告由一係列專題研究、數據統計與深度觀察構成,旨在全麵呈現中國社會在語言運用、語言政策、語言教育、語言技術、語言文化等方麵的現狀與未來走嚮。本書不僅是對過去一年中國語言生活圖景的客觀記錄,更是對未來語言發展方嚮的科學預測與戰略性建議。 核心內容概覽 本報告的核心在於其多維度、深層次的視角,對中國語言生活的方方麵麵進行瞭細緻的考察。 語言運用現狀: 報告深入剖析瞭當前中國社會各類語言運用的真實麵貌。這包括但不限於: 普通話的普及與推廣: 詳細評估瞭普通話在不同區域、不同年齡層、不同社會群體中的普及程度,以及在教育、媒體、公共服務等領域的實際應用情況。分析瞭推廣過程中遇到的機遇與挑戰,例如方言的保護與傳承、少數民族語言的使用情況等。 網絡語言的演變與影響: 聚焦於2017年度網絡語言的新特點、流行語的産生機製、傳播途徑及其對日常交流、文化認同乃至社會思潮的影響。探討瞭網絡語言的規範化管理與社會接受度問題。 跨文化交際中的語言使用: 考察瞭隨著中國國際地位提升,對外漢語教學、涉外交流、國際傳播等領域對語言能力提齣的新要求,以及中國人在跨文化交際中語言使用策略的變化。 專業領域語言規範化: 關注科技、法律、醫學、金融等專業領域語言的規範化建設、術語標準化進展以及專業性語言在信息傳播中的挑戰。 語言政策與法規: 報告詳細解讀瞭2017年度國傢在語言文字工作方麵的政策導嚮、法律法規的製定與實施情況,以及這些政策對中國語言生活産生的實際影響。 國傢語言政策的貫徹落實: 分析瞭《國傢語言文字工作“十三五”規劃》等重要政策在基層的執行情況,重點關注瞭普通話推廣、雙語教育、方言保護等方麵的具體措施與成效。 語言文字法律法規的完善: 梳理瞭《國傢通用語言文字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在2017年的實施進展,以及在語言文字權益保障、語言文字規範化等方麵的新動態。 地方性語言政策的實踐: 考察瞭不同地區在語言文字工作上的創新舉措與特色實踐,例如針對少數民族語言的保護政策、方言保護的立法探索等。 語言教育與人纔培養: 報告對中國語言教育體係的現狀進行瞭深入評估,涵蓋瞭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職業教育的各個環節。 基礎教育階段語言教學: 重點分析瞭語文教學改革的進展,包括課程標準的更新、教學方法的創新、對學生語言能力培養的側重點變化,如閱讀、寫作、口語錶達、思維能力的提升。 高等教育階段語言研究與應用: 關注瞭高校在語言學研究、漢語言文學、外語教育、應用語言學等領域的最新成果,以及高校為社會輸送語言人纔的狀況。 語言服務業與人纔需求: 探討瞭隨著中國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對翻譯、同聲傳譯、語言谘詢、文化傳播等語言服務領域人纔的需求變化,以及教育體係如何對接這些需求。 職業技能培訓中的語言要素: 分析瞭在各類職業技能培訓中,語言能力作為一項基本素養被納入的程度與方式。 語言技術與信息化: 報告重點關注瞭人工智能、大數據、自然語言處理等新興技術在語言領域的應用與發展。 智能語音技術: 考察瞭語音識彆、語音閤成、語音翻譯等技術在智能硬件、車載係統、客服機器人等領域的應用進展,以及其對人機交互方式的改變。 自然語言處理(NLP): 分析瞭機器翻譯、文本分析、情感識彆、智能問答等NLP技術在信息檢索、內容生成、輿情分析等方麵的應用,以及對信息處理效率的提升。 語言大數據分析: 探討瞭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海量語言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從而洞察社會熱點、語言趨勢、用戶行為等方麵的新方法與新發現。 數字化語言資源建設: 關注瞭語料庫建設、詞典編纂的數字化轉型,以及數字化的語言資源在語言研究、語言教育、語言技術開發中的重要作用。 語言文化與社會認同: 報告深入探討瞭語言在構建文化認同、傳承民族精神、促進社會和諧中的關鍵作用。 漢語言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考察瞭在現代社會背景下,如何通過多種途徑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括經典誦讀、漢字文化推廣、中華老字號的語言魅力等。 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的保護與發展: 重點關注瞭國傢對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的保護政策,以及這些語言在教育、媒體、文化傳承中的地位與發展狀況。 語言的社會功能與價值觀: 分析瞭語言在凝聚社會共識、塑造集體記憶、錶達個體情感等方麵的作用,以及語言使用中所蘊含的價值觀。 語言與媒介的互動: 探討瞭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語言傳播中的角色變化,以及媒介形態對語言風格、傳播內容的影響。 附光盤內容 本書配備的光盤是一份珍貴的輔助資料,它將報告中的部分內容進行瞭數字化呈現,並可能包含以下增值信息: 數據可視化圖錶: 將報告中的統計數據以更加直觀、易懂的圖錶形式呈現,便於讀者快速把握關鍵信息。 典型案例分析視頻/音頻: 可能收錄瞭部分語言生活領域的典型案例訪談、實況錄音,或相關紀錄片片段,讓讀者能更生動地瞭解實際情況。 重要政策法規文本: 附帶瞭2017年度與語言文字工作相關的重要政策文件、法律法規的電子文本,方便讀者查閱。 語料庫演示或精選語料: 可能包含一些語言研究使用的語料庫的簡要介紹或精選語料樣本,展示語言數據的實際構成。 相關研究成果集錦: 除本報告外,可能還收錄瞭當年其他重要語言研究成果的摘要或鏈接,為讀者提供更廣闊的研究視野。 互動式語言工具: 理論上,也可能包含一些簡單的在綫互動式語言工具,如常用語查詢、語言辨析小工具等,增強用戶體驗。 讀者對象 本書適用於以下讀者群體: 語言學研究者與教育工作者: 為深入瞭解中國語言學前沿動態、教學改革方嚮提供權威參考。 政府語言政策製定者與管理者: 為製定更科學、有效的語言政策提供決策依據。 媒體從業人員與文化傳播者: 幫助其更準確地把握語言趨勢,創作更具影響力的內容。 企業界人士(尤其涉及國際業務): 瞭解中國市場的語言環境,提升跨文化溝通能力。 對中國語言生活、文化發展感興趣的普通讀者: 拓寬視野,深入理解當代中國社會。 從事語言技術研發的專業人士: 把握語言技術發展脈絡,為技術創新提供社會需求洞察。 總結 《語言生活綠皮書: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7)》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全麵的調查分析、前瞻性的洞察,為我們描繪瞭一幅生動而立體的中國語言生活畫捲。它不僅是對過去一年中國語言發展狀況的係統總結,更是指引未來語言工作方嚮的重要指南。附帶的光盤更是極大地拓展瞭報告的深度與廣度,使其成為一部集學術性、實用性、資料性於一體的權威報告。本書的齣版,對於促進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的健康發展,提升全民族的語言能力與文化素養,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