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秒激光技術(第二版)

飛秒激光技術(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誌剛 著
圖書標籤:
  • 飛秒激光
  • 超快光學
  • 激光技術
  • 非綫性光學
  • 光子技術
  • 激光物理
  • 光學工程
  • 材料加工
  • 精密製造
  • 光譜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31407
版次:2
商品編碼:12124101
包裝:精裝
叢書名: 光學與光子學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84
字數:6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飛秒激光技術(第二版)》介紹飛秒激光原理、技術和應用。《飛秒激光技術(第二版)》共分為14章,第1章和第2章是飛秒光學的基本內容;第3~6章介紹飛秒固體激光器和光縴激光器的原理和設計;第7章介紹飛秒激光脈衝放大技術;第8章介紹飛秒激光脈衝特性測量技術;第9章和第10章介紹飛秒激光脈衝頻率變換技術和腔外脈衝壓縮與整形技術;第11章介紹脈衝的相乾控製和頻率閤成技術;第12章介紹高次諧波與阿秒脈衝産生技術;第13章介紹飛秒激光太赫茲波技術;第14章介紹飛秒激光微加工技術。

目錄

第1章 超快光學基礎 1
1.1 光與物質相互作用 1
1.1.1 Maxwell方程組 1
1.1.2 平麵波的波動方程 2
1.1.3 緩變包絡近似 3
1.2 超短光脈衝在各嚮同性介質中的綫性傳播 6
1.2.1 平麵波啁啾脈衝的傳播 6
1.2.2 波形的變化 9
1.3 二階非綫性效應 16
1.3.1 三波相互作用——倍頻 16
1.3.2 三波相互作用——和頻和差頻 17
1.4 三階非綫性效應 17
1.4.1 剋爾透鏡效應 19
1.4.2 自相位調製 20
1.4.3 光譜壓縮效應 23
1.4.4 互相位調製 24
1.4.5 自陡峭效應 25
1.4.6 拉曼效應 26
1.4.7 可飽和吸收 28
1.5 非綫性薛定諤方程 29
1.5.1 非綫性薛定諤方程的解法 29
1.5.2 孤子傳輸過程 30
參考文獻 32
第2章 色散元器件的原理與計算 33
2.1 透明介質 33
2.1.1 極化強度矢量:阻尼振子模型 33
2.1.2 Kramers-Kronig關係 34
2.1.3 臨界脈寬和脈衝展寬 36
2.2 多層膜結構 37
2.2.1 多層介質反射膜 37?
2.2.2 啁啾反射鏡 41
2.2.3 超寬帶配對啁啾鏡 48
2.2.4 Gires-Tournois反射鏡 50
2.2.5 多腔和優化Gires-Tournois反射鏡 51
2.2.6 啁啾光縴光柵 53
2.2.7 啁啾體光柵 53
2.3 基於角色散的色散元件 54
2.3.1 棱鏡對 55
2.3.2 光柵對 60
2.3.3 光柵對與棱鏡對的組閤 67
2.3.4 與光柵對壓縮器配對的光縴展寬器 68
2.4 可編程相位補償係統 68
2.4.1 液晶相位調製器 69
2.4.2 聲光可編程色散濾波器 71
2.4.3 可變形反射鏡 73
2.5 矢量色散圖與矢量色散補償法 74
2.6 白光乾涉與色散測量 76
2.6.1 時域法 76
2.6.2 頻域法 79
2.6.3 頻域小波變換法 81
參考文獻 84
第3章 固體激光器鎖模啓動及脈衝形成機製 88
3.1 剋爾透鏡鎖模原理 88
3.2 諧振腔與穩定區 91
3.2.1 像散補償諧振腔 91
3.2.2 無增益介質時的ABCD矩陣 94
3.2.3 含剋爾透鏡的ABCD矩陣 96
3.3 脈衝形成階段的分析 103
3.4 主方程和微擾算符方程 105
3.4.1 主方程的導齣 106
3.4.2 主方程的解 109
3.4.3 微擾算符理論 110
3.5 周期性和高階色散的微擾 112
3.5.1 穩態脈衝參數 113
3.5.2 色散波及穩定性考慮 116?
附錄 A 剋爾介質的q參數變換 120
參考文獻 122
第4章 可飽和吸收體鎖模技術 124
4.1 半導體可飽和吸收體 125
4.1.1 半導體可飽和吸收體的能帶 125
4.1.2 半導體的能帶與晶格常數 125
4.1.3 半導體的能帶與量子阱 127
4.1.4 半導體可飽和吸收體的時間特性 127
4.2 激光器參數與半導體可飽和吸收鏡宏觀特性的關係 128
4.2.1 半導體可飽和吸收鏡的宏觀特性 128
4.2.2 自調Q的抑製 135
4.3 半導體可飽和吸收鏡的類型 137
4.3.1 高精細度法布裏-珀羅可飽和吸收鏡 137
4.3.2 低精細度法布裏-珀羅可飽和吸收鏡 137
4.3.3 無諧振型可飽和吸收鏡 137
4.3.4 可飽和布拉格反射鏡 138
4.3.5 寬帶可飽和吸收鏡 138
4.4 低損耗寬帶可飽和吸收鏡 139
4.4.1 金屬膜與介質膜混閤反射鏡 139
4.4.2 氧化AlAs布拉格反射鏡 141
4.4.3 氟化物與半導體混閤反射鏡 142
4.5 半導體可飽和吸收鏡中吸收層的設計 143
4.6 低飽和通量半導體可飽和吸收鏡 144
4.7 高破壞閾值半導體可飽和吸收鏡 145
4.8 量子點可飽和吸收鏡 149
4.8.1 量子點的能級結構 149
4.8.2 量子點半導體可飽和吸收鏡的結構 149
4.9 碳納米管鎖模器件 150
4.9.1 單壁碳納米管作為可飽和吸收體 150
4.9.2 單壁碳納米管可飽和吸收鏡的製備 152
4.10 石墨烯鎖模器件 154
4.10.1 石墨烯的能帶結構 155
4.10.2 石墨烯的吸收特性 155
4.10.3 石墨烯鎖模器件的製備 156
參考文獻 157?
第5章 飛秒固體激光技術 160
5.1 泵浦激光 160
5.1.1 固體激光器 160
5.1.2 半導體激光器 160
5.1.3 光縴激光器 161
5.2 腔內色散補償 161
5.2.1 棱鏡對色散補償 161
5.2.2 啁啾鏡色散補償 163
5.3 鈦寶石激光器 163
5.4 摻Cr離子晶族的飛秒脈衝激光器 165
5.4.1 Cr3+:LiSAF, Cr3+:LiSCAF 166
5.4.2 Cr4+:Forsterite 167
5.4.3 Cr4+:YAG 168
5.5 半導體激光器泵浦的摻Yb3+介質飛秒激光器 168
5.5.1 Yb3+的能級結構和光譜特性 168
5.5.2 薄片激光器 172
5.6 中紅外固體激光技術 174
5.6.1 摻Cr離子單晶激光器 174
5.6.2 氟化物玻璃 175
參考文獻 176
第6章 飛秒光縴激光技術 179
6.1 光縴簡介 179
6.1.1 單模光縴與大模場麵積光縴 180
6.1.2 雙包層光縴與泵浦光的吸收效率 181
6.1.3 光子晶體光縴 182
6.1.4 3C光縴 184
6.1.5 摻雜類彆 185
6.1.6 泵浦方式 185
6.2 光縴激光器的鎖模啓動機製 186
6.2.1 非綫性環路反射鏡 186
6.2.2 非綫性偏振鏇轉 194
6.2.3 半導體可飽和吸收體 196
6.3 鎖模啓動機製:Jones矩陣方法 197
6.3.1 矩陣定義 197
6.3.2 基本環形腔 200?
6.3.3 再綫性偏振化的環形腔 202
6.3.4 綫性腔 203
6.3.5 環形腔 206
6.4 脈衝形成機製 207
6.4.1 Ginzburg-Landau方程與解法 207
6.4.2 Ginzburg-Landau方程的一般解 208
6.4.3 Ginzburg-Landau方程的穩態解特例——孤子脈衝 209
6.4.4 Ginzburg-Landau方程的穩態漸近解——自相似與放大自相似 212
6.5 Ginzburg-Landau方程的瞬態解——腔內鎖模動力學 213
6.5.1 腔內色散控製:展寬脈衝型 215
6.5.2 自相似子與放大自相似子 216
6.5.3 更長的腔——全正色散與耗散孤子 218
6.6 超高重復頻率光縴激光器 219
6.6.1 超高重復頻率下的脈衝演化 220
6.6.2 超高重復頻率激光器器件和技術 220
6.6.3 諧波鎖模 221
6.6.4 FP腔濾波和諧波光參量振蕩器 222
6.7 中紅外鎖模光縴激光技術 223
參考文獻 224
第7章 飛秒激光脈衝放大技術 227
7.1 放大器中的脈衝成形 227
7.1.1 增益介質的飽和 227
7.1.2 增益窄化 228
7.1.3 ASE的影響 229
7.2 放大器中非綫性摺射率的影響 229
7.2.1 自相位調製 229
7.2.2 自聚焦 229
7.3 放大器中脈衝的演化過程 230
7.4 啁啾脈衝放大器 231
7.4.1 再生放大器的構成 233
7.4.2 脈衝在再生放大器腔內的演化 235
7.4.3 隔離器 235
7.5 多通式放大器 236
7.6 啁啾脈衝放大器中的帶寬控製與波長調諧 239
7.6.1 超寬帶放大器 239?
7.6.2 波長可調諧再生放大器 240
7.6.3 用飛秒脈衝做種子的皮秒脈衝再生放大器 241
7.7 啁啾脈衝放大器中的脈衝展寬和壓縮 241
7.7.1 標準脈衝展寬器(Martinez型) 241
7.7.2 無像差脈衝展寬器(Offner型) 244
7.8 負啁啾脈衝放大器 245
7.9 薄片放大器 247
7.10 闆條型放大器 248
7.11 光縴放大器 248
7.11.1 雙包層光縴放大 249
7.11.2 三階色散補償 249
7.12 時間分割脈衝放大 250
參考文獻 251
第8章 飛秒激光脈衝特性測量技術 254
8.1 飛秒脈衝的時域測量 254
8.1.1 綫性自相關 254
8.1.2 非綫性自相關 255
8.1.3 三階非綫性非對稱脈衝的測量 259
8.1.4 自相關儀 259
8.1.5 單脈衝脈寬測量 261
8.2 飛秒脈衝的相位測量:FROG法 262
8.2.1 高階非綫性相關FROG法 262
8.2.2 SHG-FROG法 265
8.2.3 低功率時FROG的應用 267
8.2.4 簡化版FROG-GRENOUILLE 267
8.3 飛秒脈衝相位的測量: SPIDER法 271
8.3.1 空間相乾與時間相乾 271
8.3.2 參考光與信號光的相乾 271
8.3.3 信號光的自參考相乾 272
8.3.4 SPIDER法 273
8.3.5 SPIDER裝置的參數選擇 277
8.3.6 SPIDER光譜相位的還原方法改進 278
8.3.7 SPIDER與FROG的測量精度比較 280
8.4 超寬帶弱信號的相位測量:XFROG與XSPIDER 281
8.5 二維SPIDER 281?
8.6 PICASO 283
參考文獻 284
第9章 飛秒激光脈衝頻率變換技術 286
9.1 非綫性光學過程 286
9.2 倍頻 287
9.2.1 Ⅰ類匹配 287
9.2.2 Ⅱ類匹配 294
9.3 三倍頻 294
《飛秒激光技術(第二版)》 引言 飛秒激光,作為一種前所未有的超短脈衝光源,在過去幾十年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瞭科學研究與技術應用的格局。它的齣現,使得科學傢們得以窺探和操控物質在極端時間尺度下的微妙動態,從而在諸多領域催生瞭革命性的突破。從基礎物理學的基本定律的檢驗,到材料科學的精確加工,再到生命科學的分子成像,飛秒激光技術的觸角幾乎延伸到瞭現代科技的每一個角落。 《飛秒激光技術(第二版)》正是這樣一本旨在係統、深入地闡述飛秒激光技術原理、關鍵技術、應用及未來發展方嚮的專業著作。本書在前一版的基礎上,緊密跟蹤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吸收瞭近年來在飛秒激光器設計、脈衝壓縮、非綫性光學、超快光譜學以及各類應用領域湧現齣的重要成果,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權威、與時俱進的飛秒激光技術知識體係。本書的目標讀者群廣泛,包括從事超快光學、激光技術、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態物理、化學、生物醫學、材料科學、精密加工等領域的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研究生以及對飛秒激光技術感興趣的本科生。 核心內容概述 本書共分為多個章節,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地揭示瞭飛秒激光技術的精髓。 第一部分:飛秒激光的産生與原理 超短脈衝光學的基本概念: 這一部分將從基本的光學原理齣發,介紹激光器的工作機製,並引入超短脈衝光學的核心概念,如脈衝寬度、中心頻率、光譜帶寬、相乾性等。我們將探討不同類型的激光器,並著重解釋為何飛秒量級的脈衝寬度是如此難以實現。 産生飛秒脈衝的主要技術: 飛秒激光的産生依賴於一係列精巧的光學技術。本章將詳述鎖模技術,這是産生超短脈衝激光的核心。我們將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鎖模方式,包括主動鎖模和被動鎖模,並深入剖析其背後的物理機製,如增益開關、模式耦閤、飽和吸收等。對於被動鎖模,我們將重點討論各種鎖模元件(如可飽和吸收鏡、SESAMs、光柵對、色散補償器)的作用和設計原則。 激光增益介質與腔體設計: 飛秒激光器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增益介質的選擇和激光腔體的設計。本書將迴顧幾種常用的飛秒激光增益介質,如Nd:YAG、Ti:Sapphire、Yb:YAG、Er:Fiber等,分析它們的能級結構、光學增益特性及其對脈衝形成的影響。同時,我們將深入探討激光腔體的穩定性和色散管理,講解如何通過腔內光學元件(如棱鏡對、光柵、啁啾反射鏡)來精確控製脈衝的色散,以獲得最短的脈衝寬度。 脈衝壓縮技術: 即使在激光器內部産生瞭短脈衝,往往也需要外部的壓縮技術進一步縮短脈衝寬度。本章將詳細介紹各種脈衝壓縮方法,包括內部色散補償、外部色散補償(如光柵壓縮器、棱鏡壓縮器)、非綫性光譜展寬和壓縮(如自陡峭、自聚焦效應)以及超快光學器件(如啁啾反射鏡)的應用。我們將詳細解析這些技術背後的物理原理,並提供實際操作中的關鍵參數和注意事項。 第二部分:飛秒激光的測量與診斷 超快脈衝的測量挑戰: 飛秒脈衝的極短持續時間使得傳統的測量方法失效。本章將闡述超快脈衝測量所麵臨的挑戰,並介紹一係列專門為此設計的測量技術。 時間測量技術: 我們將詳細介紹多種時間測量技術,如自相關函數(Autocorrelation)的測量原理與實現方式(光學自相關、電學自相關),以及其在脈衝寬度和脈衝序列測量中的應用。此外,還將介紹互相關函數(Cross-correlation)在脈衝同步和時域乾涉測量中的作用。 頻譜測量技術: 脈衝的頻譜特性對於理解其産生機製和應用至關重要。本章將介紹脈衝的頻譜分析方法,包括光學頻譜分析儀(OSA)的應用,以及更高級的瞬時光譜測量技術。 全息脈衝測量(SPIDER/FROG): 為瞭全麵錶徵超短脈衝,包括其幅度和相位信息,需要使用更先進的全息脈衝測量技術。本書將詳細介紹SPIDER(Spectral Phase Interferometry for Direct Electric-field Reconstruction)和FROG(Frequency-Resolved Optical Gating)等技術,深入解析其測量原理、數據處理方法以及在實際應用中的優缺點。 第三部分:飛秒激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非綫性光學效應: 飛秒激光具有極高的峰值功率,能夠引發一係列顯著的非綫性光學效應。本章將深入探討這些效應,包括二次諧波産生(SHG)、三次諧波産生(THG)、自聚焦、自相位調製(SPM)、交叉相位調製(XPM)、四波混頻(FWM)等。我們將從微觀和宏觀層麵解析這些效應的物理機製,並討論它們在飛秒激光器設計和應用中的重要性。 超快動力學研究: 飛秒激光為研究物質在超快時間尺度上的動力學過程提供瞭前所未有的工具。本章將重點介紹超快光譜學技術,如瞬態吸收光譜(TAS)、延遲熒光光譜(DLS)、非綫性拉曼光譜(NRS)、泵浦-探測技術等。我們將解釋這些技術如何用於追蹤化學反應、電子轉移、能量弛豫、分子振動和轉動等過程。 激光與材料的相互作用: 飛秒激光與材料的相互作用具有獨特的特點,錶現齣高空間分辨率、低熱損傷和精確控製的優點。本章將詳細分析飛秒激光誘導的材料改性機製,如材料的燒蝕、熔化、汽化、等離子體形成、相變以及錶麵結構重構。我們將探討不同的激光參數(如脈衝能量、重復頻率、聚焦光斑、掃描速度)如何影響加工效果。 第四部分:飛秒激光技術的應用領域 精密微納加工: 飛秒激光以其極高的加工精度和極低的非彈性能量沉積,在精密微納加工領域展現齣巨大的優勢。本章將詳細介紹飛秒激光在製造微通道、微透鏡、微流控芯片、集成電路掩模版、生物傳感器、醫療植入物等方麵的應用。我們將討論如何通過優化激光參數和加工策略,實現對不同材料(金屬、半導體、絕緣體、生物組織)的高精度加工。 生物醫學應用: 飛秒激光在生物醫學領域開闢瞭新的視野。本書將介紹飛秒激光在眼科手術(如LASIK、SMILE)、神經科學研究(如光遺傳學)、生物成像(如多光子顯微鏡)、藥物遞送、組織工程以及癌癥治療等方麵的應用。我們將強調飛秒激光在精確切割、光激發和無創成像方麵的獨特優勢。 材料科學與基礎研究: 飛秒激光是研究新材料特性和探索基礎物理現象的強大工具。本章將討論飛秒激光在材料錶麵處理(如超疏水錶麵、自清潔錶麵)、薄膜沉積、納米顆粒閤成、催化劑製備,以及在原子物理、核物理、天體物理等基礎科學研究中的應用,例如阿秒脈衝的産生與應用,強場物理研究等。 其他前沿應用: 除上述領域外,飛秒激光還在激光誘導擊穿光譜(LIBS)用於元素分析、非綫性光學顯微成像、激光雷達(LIDAR)以及量子信息科學等新興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書將對這些前沿應用進行簡要介紹,展望其未來發展潛力。 第五部分:飛秒激光技術的未來展望 新一代飛秒激光器的發展: 本章將探討未來飛秒激光器技術的發展趨勢,包括更高功率、更短脈衝寬度、更寬頻譜、更緊湊化、以及更經濟的激光器設計。我們將關注新材料、新腔體設計、以及先進的鎖模和放大技術。 智能化與集成化: 隨著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的發展,飛秒激光係統的智能化和集成化將是未來的重要方嚮。本書將討論如何利用AI優化激光參數、實現自動化加工、以及開發集成化的飛秒激光光源和探測係統。 新的應用領域探索: 飛秒激光的應用領域仍在不斷拓展。我們將對一些尚未充分開發的潛在應用領域進行展望,例如在能源、環保、通信、國防等領域的突破性應用。 結論 《飛秒激光技術(第二版)》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係統、深入且與時俱進的飛秒激光技術知識體係。本書融閤瞭理論闡述、技術解析、應用案例和未來展望,旨在幫助廣大讀者理解飛秒激光技術的強大潛力和廣闊前景。我們相信,本書將成為從事飛秒激光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的專業人士的得力助手,並為推動相關學科的發展貢獻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飛秒激光技術(第二版)》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場思維的盛宴,而不是枯燥的技術手冊。盡管書名聽起來頗為專業,但內容上卻充滿瞭啓發性和前瞻性。作者在梳理飛秒激光的各個方麵時,總是能巧妙地將科學原理與宏大的時代背景聯係起來,讓我深刻體會到這項技術是如何順應人類對更高精度、更快速度、更精細操控的永恒追求而不斷發展的。 這本書的敘述方式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根據不同的主題采用瞭多樣化的錶達策略。在介紹飛秒激光的産生機製時,作者似乎運用瞭更具邏輯性和條理性的語言,像一位嚴謹的學者,一步步剖析復雜的物理過程,讓我得以窺見其背後精巧的設計和深刻的理論支撐。然而,當談到飛秒激光的潛在應用領域時,語言又變得激昂而充滿想象力,仿佛描繪著一幅幅未來科技的宏偉藍圖。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釋一些高深概念時,常常會引用曆史上的科學發現和偉大的科學傢們的故事,這不僅增加瞭閱讀的趣味性,也讓我對科學探索的精神有瞭更深的理解。 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飛秒激光的“副作用”和挑戰也進行瞭坦誠的探討。例如,在高能量密度下,材料會發生哪些意想不到的變化?如何精確地控製飛秒激光的相互作用,避免潛在的損害?這些問題不僅展現瞭作者的全麵視角,也讓我意識到,任何一項強大的技術都伴隨著責任和挑戰。這本書沒有迴避這些“難點”,而是以一種開放的態度去呈現,這使得整本書的論述更加客觀和深刻,也促使我開始思考,在享受飛秒激光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我們還需要關注哪些方麵。

評分

不得不說,《飛秒激光技術(第二版)》是一本能夠真正點燃讀者求知欲的書。它讓我有機會近距離地接觸到如此前沿和強大的技術,並且以一種充滿啓發的方式去理解它。這本書就像是一扇通往科技未來的窗戶,讓我得以窺見那些令人興奮的可能性。 作者在撰寫這本書時,似乎非常注重讀者的體驗。他不像一些技術書籍那樣,上來就拋齣一堆復雜的公式和圖錶。相反,他會先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介紹飛秒激光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它所解決的具體問題。這種“情境化”的敘述方式,讓我能夠更快地進入狀態,理解這項技術的重要性。 我特彆欣賞書中對飛秒激光在材料改性和功能化方麵的應用案例的介紹。比如,如何利用飛秒激光在普通材料錶麵“打印”齣具有特殊光學或電學性能的結構,從而製造齣更高效的光電器件或傳感器。書中對這些過程的解釋,雖然涉及到一定的物理和化學原理,但作者總能找到恰當的比喻和類比,讓這些復雜的概念變得易於理解。我感覺自己仿佛在學習一門全新的“光控物質”的藝術。 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探討瞭飛秒激光在基礎科學研究中的應用,例如在凝聚態物理和原子物理領域,它如何幫助科學傢們觀測到一些前所未有的現象,從而深化我們對物質世界的理解。這些內容雖然相對更加深入,但作者的敘述方式依然保持瞭清晰和流暢,讓我即使不是專業人士,也能從中感受到科學探索的魅力和樂趣。這本書確實讓我覺得,科學不僅僅是實驗室裏的公式,更是不斷突破認知的旅程。

評分

《飛秒激光技術(第二版)》帶給我的,是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技術進步的力量。它不僅僅是關於一項具體的技術,更是關於人類如何利用智慧和工具來不斷挑戰極限、拓展認知邊界的故事。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並非一味地追求學術的嚴謹,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和探索精神。 我特彆喜歡作者在引入每個新章節或新話題時,常常會采用一種“設問”或“類比”的方式,直接抓住讀者的注意力。比如,他可能會問:“我們如何纔能‘凍結’時間的瞬間,觀察到原子級彆的舞蹈?”然後,再引齣飛秒激光是如何迴答這個問題的。這種方式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動地參與到一場思想的對話中。 書中對飛秒激光在納米技術和超精密製造領域的闡述,讓我大開眼界。我之前一直以為納米技術隻是微觀世界的“小玩意兒”,但這本書讓我明白,飛秒激光纔是實現這些微觀世界“精密雕刻”的關鍵。它能夠以極高的精度去除材料,或者改變材料的錶麵結構,從而賦予産品全新的功能。書中對這些製造過程的描述,充滿瞭藝術感和科學感,仿佛看到瞭無數微小的“魔法師”在用光綫編織著未來的物質世界。 更讓我感到驚嘆的是,作者對飛秒激光在信息技術和通信領域的潛在應用前景的展望。雖然這部分內容可能更加前沿和抽象,但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和清晰的邏輯,描繪齣瞭飛秒激光如何可能徹底改變我們處理和傳輸信息的方式。這讓我意識到,這項技術的影響力遠遠超齣瞭我的初步想象,它正在悄然重塑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甚至可能引領下一代的信息革命。

評分

說實話,捧起《飛秒激光技術(第二版)》的時候,我內心是有些忐忑的,畢竟“飛秒”和“激光”這些詞匯都透著一股技術硬核的味兒。但讀完之後,我隻想說,這絕對是一本“寶藏”!它就像一位技藝高超的嚮導,帶著我穿越瞭復雜的物理世界,來到瞭一片充滿奇跡的土地。 作者在構建這本書的結構時,展現齣瞭極高的智慧。他沒有將所有的信息一股腦地傾倒齣來,而是層層遞進,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光學原理講起,再到激光器的基本構造,然後纔慢慢聚焦到“飛秒”這個核心概念。這種“由淺入深”的教學方式,對於我這樣的“小白”來說簡直是福音。每當遇到一個新概念,作者都會給齣清晰的定義和形象的比喻,讓我不會感到茫然。 書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作者對於飛秒激光在“超快科學”中的獨特地位的描繪。他不僅僅是在介紹這項技術本身,更是在闡釋它如何成為探索自然界最基本規律的“超級顯微鏡”和“超級工具”。比如,通過飛秒激光,科學傢可以“捕捉”到分子化學反應的瞬間過程,看到電子的躍遷,這就像是給瞭我們一雙能夠“看清”時間本身的能力。這種描述讓我感到非常震撼,也讓我對科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有瞭全新的認識。 此外,書中對飛秒激光在材料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交叉應用的探討,也極大地拓展瞭我的視野。我之前從未想過,僅僅是改變光脈衝的時間長度,竟然能夠賦予材料全新的性質,或者在活體細胞中進行無創傷的觀察和乾預。這些令人驚嘆的例子,不僅讓我看到瞭飛秒激光技術的實用價值,也激發瞭我對未來科技發展的無限遐想。這本書確實讓我覺得,我正在與科學最前沿的脈搏一起跳動。

評分

這本《飛秒激光技術(第二版)》實在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科普讀物!作為一個對前沿科技一直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我之前對飛秒激光的印象還停留在“非常非常快的光”這個模糊的概念上。但這本書的齣現,徹底刷新瞭我的認知。它用一種非常生動且易懂的方式,為我打開瞭認識這個神奇領域的大門。 書的開篇就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故事性引入,仿佛在娓娓道來一個關於時間測量和操控的傳奇。我尤其喜歡其中對飛秒概念的比喻,比如“一秒鍾的時間裏,光可以繞地球跑七圈半”,這個生動的類比瞬間就把抽象的“飛秒”具象化瞭。接著,作者並沒有急於深入復雜的物理原理,而是先從飛秒激光的“前世今生”講起,追溯瞭激光技術發展的曆史脈絡,以及飛秒激光是如何應運而生,解決瞭哪些傳統激光束手無策的問題。這一點對於我這種跨領域讀者來說非常友好,讓我能夠在一個更廣闊的背景下理解飛秒激光的價值。 此外,書中還花瞭相當大的篇幅去介紹飛秒激光的各種“絕活”。我第一次知道,原來這麼短的光脈衝竟然可以用於超精密加工,比如在材料錶麵刻畫齣微米甚至納米級的圖案,這簡直就像是給物體做“微雕”一樣精細!書中詳細描述瞭這些加工過程是如何實現的,雖然我未必能完全理解所有技術細節,但那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感撲麵而來。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還穿插瞭不少實際應用案例,從醫學領域的眼科手術、生物成像,到工業領域的半導體製造、新材料研發,都讓我看到瞭飛秒激光在改變我們生活、推動科技進步方麵的巨大潛力。讀到這裏,我甚至覺得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未來感的實驗室,親眼見證著一項項顛覆性的技術誕生。

評分

難得的一本好書!國內極少的作品瞭

評分

難得的一本好書!國內極少的作品瞭

評分

難得的一本好書!國內極少的作品瞭

評分

非常好的一本教材,張老師這名簽的都不知道我的名字該寫哪瞭?‍♂?

評分

書包裝很精美,很有用。

評分

難得的一本好書!國內極少的作品瞭

評分

質量可以,應該是正版,感覺還是蠻貴,但京東更新還挺快。

評分

書包裝很精美,很有用。

評分

非常好的一本教材,張老師這名簽的都不知道我的名字該寫哪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