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临证60余年,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特别是临证后期,思想更加醇润,技法更加娴熟,针对临床中一些西医认识不清或治疗难度极大,中医又较难厘清证候的“奇”“疑”“难”证,常能识透病情,举重若轻,每获良效。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郭老治疗奇疑难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编者整理近5年侍诊的跟师验案,精选郭老治疗奇证、疑难杂症或治法不循常道的案例100例,并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进行归类。每案皆列主诉、病史、现症、辨治、处方,案后或附郭老亲笔按,或附编者按语,详细记载郭老临证辨证特点及用药规律。本书适合广大中医临床医师、自学中医者阅读参考。
一、郭子光奇疑难证辨治思想
郭老中医临床60余载,且多年从事教学、临床带教工作,可谓学验俱丰,其临证所遇奇难杂症不胜枚举,经过多年探索,逐渐摸索、整理出一整套成熟的辨治心得及诊疗程序。如其总结的两原则、三结合、八步骤、攻邪已病、杂合以治等,对临床诊治奇难病症有提纲挈领的指导作用,下面笔者结合郭老著作、日常讲稿及其他老师著作,试谈肤浅感悟,不逮之处望道友正之。
(一)先别阴阳,分清急缓
1.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郭老认为临床医生面对病人,第一个任务就是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对一个病的治疗,只要分清阴阳,遣方用药的大方向就算不中也不远矣。如不辨清阴阳,大方向错了,就一切都错。如寒证误辨为热证,热证误辨为寒证等,不仅无效,反而加重病情。面对病人,辨别阴阳,就是辨别阴阳失调的状况。
阴阳失调,是指人体阴阳双方力量对比失去均势,出现阴阳偏盛偏衰,以致阴阳升降运动紊乱,阴阳平衡、协调关系破裂的病理状态。
2.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急,指病势急迫;缓:指病势缓和。郭老认为急缓都是从总的病势趋向做出的判断。标本是概括疾病过程中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的概念。本,为疾病的根本,在疾病变化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标,是“本”产生的,一般在疾病过程中居于从属地位。
具体地说,以疾病本身而言,则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以正邪而言,则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以病位而言,则脏腑为本,体表为标;以发病先后而言,则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继发病)为标。治本,是从根本上治愈疾病;治标:是为治本创造条件。
在疾病过程中,当某些标证突出时,往往成为影响本病治疗,甚至危及生命的主要方面,故当急则治标。一旦标证缓解,病势趋于缓和,则当从本论治,以图根本治愈,如原无标急之证,就直接从本治疗,总之缓则治本。
(二)中西汇通,厚古重今
郭老在长期临床中发现,当今多数难治性疾病(尤其慢性疾病),单因单果者至为鲜见,大多虚实夹杂,寒热混淆,表里同病,生克逆乱,或宿疾兼新病,或内伤夹外感,往往由多因素所致,涉及多脏腑,累及多层次。此类病证,往往不是一种病机变化,而是多种病机变化交互影响。另外,患者的正气强弱,脏腑虚实,气血盛衰,情志状态,性格特征,饮食喜好,环境处所等各不相同,即使罹患同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也极复杂多样。对这些变化多端、表现复杂的病证,如不明确病证诊断,不辨标本主次,不分先后缓急,用药面面俱到,处方庞杂不精,表面看似乎对证,实际上则鲜有疗效。因此,郭老临床上主张突出中医特色下的“病证结合”“宏微互参”“寒温结合”“中西结合”进行辨证论治,在奇证的论治中尤须注意掌握治疗节奏。
寒温结合”,对此,郭老从临床实际考虑认为是必然的,临床上寒温并无绝对界限,往往同一疾病寒温互相渗透,或是不同的阶段表现或寒或温。因此,同一种疾病时而用伤寒法,时而用温病法,或者同用亦是经常发生的。如少阳半表半里证合并三焦湿热证,阳明腑实证合并心包痰热证,少阴热化证合并营热动血证等。甚至感冒风寒与风热,有时也是混合受邪。治疗这类病证单用伤寒法或温病法,都显得势单力薄,无济于事。临床需要促使寒温结合,发挥二者之所长,以克服二者之局限,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这本《国医大师郭子光奇疑难证辨治100例》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中医临床实践的宝库!刚拿到书的时候,我就被它厚实的体积和严谨的排版所吸引。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便是郭老大师那种沉稳而深邃的学术风格。每一则医案的呈现都详略得当,既有患者的生动主诉,也有郭老精辟的望闻问切细节,更关键的是,他对于病因病机的分析,总能直击要害,仿佛解开了层层迷雾。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奇疑难证”的处理,那些看似棘手、西医束手无策的病症,在郭老的手中,通过辨证论治,却能找到一条清晰的治疗路径。书中的论述逻辑严密,引用的古籍、理论都恰到好处,既有古人的智慧,又有现代的理解,读起来既能增长见识,又能启发思考。我尝试着将书中一些理念运用到我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中,感觉对疑难杂症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这本书绝对是值得中医爱好者、学习者以及临床工作者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拿到《国医大师郭子光奇疑难证辨治100例》这本书,内心是抱着一丝忐忑的。毕竟“奇疑难证”听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啃的骨头。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郭老大师的治学和临床态度,实在是太令人敬佩了。他将看似杂乱无章的病症,通过细致入微的辨证,抽丝剥茧般地展现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邪正斗争”的论述,郭老大师总是强调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复杂的病情中找到关键的切入点,然后对症施治。这种辩证思维的方式,不仅在医学上适用,在生活中很多其他方面也具有借鉴意义。书中的案例,每一个都像是一个小小的侦探故事,郭老大师就是那个最睿智的侦探,他通过蛛丝马迹,最终找到病灶的根源。这种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方式,让我觉得非常受用。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的治疗,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
评分《国医大师郭子光奇疑难证辨治100例》这本书,真的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让我感到兴奋的中医著作之一!作为一名正在努力提升临床水平的年轻中医师,我常常为一些疑难杂症感到束手无策。而这本书,就像及时雨一样,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指导。郭老大师在书中展现出的那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辨证思路,让我豁然开朗。他不仅关注表象的症状,更深入探究病变的本质,从整体观念出发,考虑人体内外环境的相互影响。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变证”、“夹杂证”的处理,这些往往是临床上的难点和重点。郭老大师的分析逻辑清晰,论证严谨,每一个方剂的组成都有其深刻的道理,让我对用药的精妙之处有了更深的认识。读完一则医案,我常常会反复琢磨,并尝试将其中的思路和方法融会贯通到我自己的临床实践中。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案,更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医理论一直有着浓厚兴趣但临床经验尚浅的爱好者,我发现《国医大师郭子光奇疑难证辨治100例》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教科书,不如说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在用他毕生的智慧,一点一滴地向我们传授如何应对那些令人头疼的疾病。郭老大师在书中展现出的那种超凡的临床洞察力,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他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病症和处方,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每一个病例背后的病机演变过程,以及他在不同阶段是如何调整方药的。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兼夹证”和“夹杂证”的辨别,这部分内容对我来说是醍醐灌顶。以往我总是在基础理论上存在一些模糊之处,通过阅读这些真实的案例,我才真正理解了辨证的灵活性和重要性。书中的一些方剂加减的思路,也极富启发性,让我明白中医治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这本书让我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体会,也更加坚定了继续深入学习的决心。
评分说实话,拿到《国医大师郭子光奇疑难证辨治100例》这本书,我最期待的就是它能给我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视角。毕竟,现代医学的发展迅猛,而中医的经典理论有时似乎显得有些“古老”。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郭老大师的治学精神和临床功底,让我看到了中医理论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对于“奇疑难证”的辨治,并非是凭空臆测,而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之上。我尤其欣赏他在处理一些复杂、多变的病症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冷静分析和果断决策的能力。书中的案例,每一个都充满了智慧和技巧,让我看到了中医“大道至简,理明法合”的精髓。这本书不仅仅是医案的汇编,更像是一场与国医大师的思想对话,让我受益匪浅,对中医的信心也更加坚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