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重点课题成果
★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融合资料性和指导性,具有学术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时,中国要继续加快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一是增长速度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变,进入“新常态”。二是收入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需要克服“中等收入陷阱”。三是产业结构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需要加快结构转型升级。四是投资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需要调整优化结构。五是产能相对过剩、外汇资产庞大,需要寻找新的出路。六是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快可持续发展。七是发展不平衡,需要加快中西部和沿边地区发展。八是开放大国地位确立,需要向开放强国迈进。九是经济对国外的依存度高,世界经济对中国影响巨大,需要加强与国际协调和共同应对风险与挑战。十是中国崛起后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需要积极应对。这些因素使得中国需要从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考虑未来的开放与发展问题。
2013年9月和10月,***在分别访问中亚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2013年12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使“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对外开放的一个闪光点,其战略意义重要而深远。
“一带一路”借用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标志,以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为重点,致力于建设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从历史上看,丝绸之路是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贸路线,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重塑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有利于促进亚洲及东西方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共建“一带一路”的内涵丰富,包括战略、经济、政治、安全、人文等方面的内容。范围广泛,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大洋洲、欧洲、非洲等60多个国家。人口众多,涉及人口超过40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总量巨大,超过20万亿美元,“一带一路”覆盖区域是全球*主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资源富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资源禀赋优势,经济区互补性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可开展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发展潜力巨大。
“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提出,但却是惠及各个参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建共享项目,强调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其核心内涵是开放包容、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已经制定了比较健全的促进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税收政策。为了进一步支持对外开放,相继制定了自贸区、开放区、实验区和新型特区等税收优惠政策。但是,经济形势发展很快,经济活动变化很大,经济现象更加复杂,在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必然涌现大量的新的税收政策问题,有待我们去应对,去解决。
积极开展研究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税收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服务“一带一路”税收政策及征管建议,对解决中国对外投资者的境外税务纠纷,防范境外税务风险,提高企业跨国经营税收确定性,消除双重征税,更好支持企业“走出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参考意义。
内页插图
目录
1.税收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研究的意义
1.1 “一带一路”战略概述
1.1.1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
1.1.2 “一带一路”战略内涵
1.1.3 “一带一路”战略的原则
1.1.4 “一带一路”战略的内容
1.1.5 “一带一路”战略的特点
1.1.6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机制和平台
1.2 税收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
1.2.1 税收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作用和意义
1.2.2 税收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定位
1.2.3 税收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内容
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现行税制特征
2.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概况
2.1.1 沿线国家具体范围
2.1.2 沿线国家经济简况
2.1.3 沿线国家的区域合作
2.1.4 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关系
2.2 沿线国家税制
2.2.1 税制结构
2.2.2 税种和税率
2.2.3 征管机构
2.2.4 税收征收基础管理
2.3 沿线国家税制发展趋势
2.3.1 普及增值税
2.3.2 加强反避税
2.3.3 鼓励技术创新
3.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跨国税收
3.1 国际税收竞争与协调
3.1.1 国际税收竞争
3.1.2 国际税收协调
3.2 国际税收协定
3.3 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3.3.1 国际避税概述
3.3.2 国际避税问题
3.4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税收征管合作
3.4.1 国际税收征管合作概述
3.4.2 税收征管合作的问题
3.5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税收风险防范
3.5.1 税收风险概述
3.5.2 税收风险
3.6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税收歧视问题
3.6.1 税收歧视概述
3.6.2 消除税收歧视的重要性
3.6.3 消除税收歧视的困难
4.中国税收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现状与不足
4.1 中国跨境投资和国际贸易的税收政策
4.1.1 中国对外投资概述
4.1.2 中国跨境投资税收政策
4.1.3 出口退(免)税
4.1.4 沿边地区税收政策
4.2 中国税收协定的现状
4.2.1 税收协定工作取得的成效
4.2.2 现行税收协定存在的问题
4.3 对“走出去”企业的优化纳税服务现状
4.3.1 税收服务与管理取得的成效
4.3.2 纳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4 跨国税收的征管合作现状
4.4.1 税收征管合作取得的成效
4.4.2 税收征管合作存在的问题
4.5 关税减让等涉税现状
4.5.1 国内单边关税减让的现状及问题
4.5.2 履行WTO的关税减让承诺的现状及问题
4.5.3 削减关税的现状及问题
5.完善中国税收服务“一带一路”政策与管理的思路
5.1 完善国内税制,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要求
5.1.1 完善现行税收法律法规
5.1.2 完善企业所得税制
5.1.3 完善货物和劳务税制
5.1.4 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制
5.2 健全税收协定网络,提升税收协定作用
5.2.1 扩大税收协定范围
5.2.2 完善税收协定内容
5.2.3 加大税收协定宣传力度
5.3 加强涉外税收征管,优化涉外纳税服务
5.3.1 探索建立税企交流机制
5.3.2 健全涉外征管体系
5.3.3 丰富和完善跨境税源管理手段
5.3.4 充分借力涉税中介机构和研究机构
5.3.5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企业涉税风险意识
5.4 结合“一带一路”特点,加强区域税收协调
5.4.1 “一带一路”区域税收协调的原则
5.4.2 “一带一路”区域税收协调的内容
5.5 加强国际税收研究,提高国际税收话语权
5.5.1 加强国际税收问题研究
5.5.2 加强国际税收合作交流平台建设
5.5.3 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征管能力
附录1:“一带一路”大事记
附录2:“一带一路”政策文件
附录3:中国“走出去”企业相关税收政策
附录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制概况
附录5: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安排、协议)一览表
附录6:英文缩略语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大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高瞻远瞩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在新时期优化开放格局提升开放层次和拓宽合作领域的重要举措,将对中国对外开放、国际经济合作、人文交流、可持续发展等产生重要影响。
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税收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深入研究支持国家“一带一路”发展的税收政策,提供更加便捷的涉税事务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组织力量,于2015年开展了“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税收政策及征管研究”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继续开展研究,并作为《中国开放型经济税收发展研究报告》系列丛书的成果之一公开出版。《中国开放型经济税收发展研究报告》系列丛书继承了《中国居民企业对外投资与劳务税收研究报告》丛书的体系,是《中国居民企业对外投资与劳务税收研究报告》丛书的改版和发展。
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领导高度重视本报告的研究和撰写工作,王力会长、张志勇第一副会长和郝昭成、卢仁法顾问指导、参与修订课题研究提纲,明确研究思路和重点,提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见。伊兵副会长兼秘书长对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赵兴玉、魏仲瑜、彭宁和薛路生副秘书长,以及法规文献部孙玉刚主任、咨询中心李子清主任多次参加审稿会议,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经研究会领导研究决定,本课题由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副秘书长靳东升担任课题组长和执行副主编。研究报告主要分工如下:靳东升执笔前言和报告概要,第1章的1.1由裴晓梅(云南省国际税收研究会)执笔,1.2和2.1.4由赵书博教授(首都经贸大学)执笔;第2章(不含2.1.4)由苏畅(广西壮族自治区国际税收研究会)执笔;第3章和4.2.1(2)及5.5、5.6、5.7由李香菊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及西安交通大学卫帅弟、杨欢、王雄飞、王洋、郑春华执笔;第4章由周萍、孙海虹、张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际税收研究会)执笔,4.5由李蕾教授(云南财经大学)执笔;第5章由龚辉文(国家税务总局研究所)和胡晓晖(青岛市国际税收研究会)执笔;附录l、2、3、5由冀彦明(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整理;附录4由苏畅同志整理。冀彦明同志还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和稿件整理工作。赵兴玉、魏仲瑜、靳东升和龚辉文承担了全书的总纂工作。此外,中国税务出版社为本研究报告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本研究报告的研究和撰写工作是在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领导的关心和领导下,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克服困难齐心协力完成的心血结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税收科学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际税收研究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税务局、青岛市国际税收研究会、青岛市地方税务局和克拉玛依市地方税务局给予了大力支持。
本研究报告内容翔实,资料丰富,是颇具参考价值的年度性研究报告,期盼本书能够为广大理论工作者、“走出去”企业、税务中介服务人员和税务工作人员提供有益的帮助。
在此,特别感谢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为本研究报告提供资金支持,并向所有为本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出版给予大力支持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研究水平有限,资料的收集局限,本报告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开放型经济税收发展研究报告(2015-2016年度):税收服务“一带一路”战略问题研究 本书简介 本书是对2015年至2016年间中国开放型经济税收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剖析与前瞻性研究的年度报告。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对国家的税收制度设计、征管体系以及税收国际合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本报告聚焦于这一核心议题,旨在提供一份既具理论深度又具实践指导意义的专业分析。 研究背景与时代脉络 2015年至2016年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对外开放战略升级的关键两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将“一带一路”倡议上升为国家核心战略,旨在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和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的关键机制,其在服务和保障这一宏大战略实施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本报告并非简单地罗列税收政策的变动,而是深入探讨了在开放型经济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税收制度如何应对跨国资本流动、服务贸易的爆炸性增长以及数字经济的兴起所带来的复杂税务问题。特别关注了税收在促进对外投资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以及维护国家税收权益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核心研究内容与结构梳理 本报告的核心研究聚焦于以下几个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维度: 第一部分:中国开放型经济税收环境的总体评估与特征分析(2015-2016) 此部分首先对报告期内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对外贸易、投资的税收相关数据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分析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在吸引外资和鼓励“走出去”方面发挥的作用。报告详尽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流出结构的变化,并评估了现有税收政策对这些结构性变化所产生的引导或制约效应。研究关注了税收负担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不同行业间的分布情况,力求描绘出当时中国开放型经济税收环境的全貌。 第二部分: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国际趋同性研究 2015年至2016年是全球税收治理体系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导的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行动计划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本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在应对BEPS挑战方面的具体举措和制度响应。这包括对反避税规则的更新、预约定价安排(APA)的推进力度,以及对受控外国公司(CFC)规则的审视。报告评估了中国如何平衡国际税收合作的压力与维护国家税收主权之间的关系,考察了这些改革对跨国企业的合规成本和投资决策的影响。 第三部分:聚焦“一带一路”倡议的税收服务与保障机制 这是本报告的核心创新和实践价值所在的部分。报告将研究视角从国内税制拓展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层面,重点研究了税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1. 对外投资的税收支持政策分析: 研究了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投资过程中面临的双重征税问题,以及利用税收协定网络进行风险规避的有效性。分析了税收优惠政策(如“走出去”税收抵免政策)在实践中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2. 沿线国家税收环境的比较研究: 对重点沿线国家(如东南亚、中亚和中东欧部分国家)的税收制度进行了横向比较,特别是针对企业所得税、预提所得税的税率结构和税收协定覆盖情况,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税务风险预警。 3. 税收争议解决机制的有效性: 探讨了在“一带一路”投资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跨境税收争议的发生频率和通过相互协商程序(MAP)解决的效率问题,并提出了优化争议解决机制的建议。 第四部分:数字经济与跨境服务贸易的税收前沿挑战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兴起,服务贸易的跨境属性日益凸显,传统地域管辖权原则面临挑战。本报告关注了数字经济下无形资产转移、在线服务提供等新型商业模式引发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征管难题。研究了全球范围内关于数字服务税(DST)的讨论对中国税收立法的潜在影响,并探讨了如何利用税收手段促进中国高附加值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结论与政策建议 报告最后总结了2015-2016年度中国开放型经济税收发展所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核心矛盾与潜在风险。基于详实的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本报告向税务决策部门、财政研究机构以及参与国际投资和贸易的企业界,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这些建议旨在优化税收法律体系,提高税收征管的现代化水平,确保税收制度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的稳定推进。 本书特点 本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专业深度。它不仅是对特定年度税收政策的记录,更是将税收理论置于宏大的国家战略背景下进行考察的尝试。报告的数据来源严谨,分析方法结合了计量经济学模型与定性政策分析,力求避免空泛的理论阐述,聚焦于实际操作中的痛点与难点,为理解中国在复杂国际税收环境下所进行的制度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