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之一種,為瞭更好體現原本的效果,兼顧讀者閱讀體驗,本書正文用70剋黃膠、保留真灰印刷。數百年來底本流傳的滄桑痕跡,藏書傢印張、題跋等,均真實可見,層次分明。
本書裝幀風格保持叢書的一緻性,簡單大方。定價低廉,使更多讀者能夠一睹善本風采。版心設計在遵照叢書編輯標準的基礎上,做瞭適當調整,更加美觀。頁碼用漢字置於書口下方,與底色對齊,這都是細節用心之處。在書前加入底本原書的收藏單位和闆框尺寸,便於讀者瞭解和著錄相關信息。雖然是平裝書,但仍然采用鎖綫膠釘,利於長時間的保存,滿足部分讀者的長期收藏願望。
《列子》,為戰國早期思想傢、道傢代錶人物列子及其門人後學所著。唐玄宗天寶年間改題為《衝虛真經》,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又加稱為《衝虛至德真經》,是道教的重要經典,也是中國先秦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書中內容涉及哲學、神話、音樂、軍事、文化、世態人情等多個方麵,既有史料價值,也是先秦散文的代錶作之一。本書刊刻十分精妙典雅,字體方整,曾收入《中華再造善本?金元編》。今據此本影印,以饗廣大讀者。
列子序………………………………… 一
鬳齋先生列子口義後序……………… 七
捲上
天瑞第一……………………………一三
黃帝第二……………………………四七
周穆王第三…………………………一〇〇
仲尼第四……………………………一二四
捲下
湯問第五……………………………一五九
力命第六……………………………二〇一
楊硃第七……………………………二二八
說符第八……………………………二六二
《列子》,一名《衝虛真經》,為戰國早期思想傢、道傢代錶人物列子及其門人後學所著。列子,姓列,名禦寇,或作列圄寇、列圉寇,戰國時鄭人,約生活在公元前450年至公元前375年之間。《漢書?藝文誌》稱其先於莊子,《呂氏春鞦?不二篇》稱“子列子貴虛”,譽其為“天下之豪士也”。
《列子》一書,“內外書凡二十篇”,西漢時期經劉嚮整理“以校除復重十二篇,定著八篇”。西晉“永嘉之亂”後殘缺,經張湛搜集殘捲,“參校有無,始得完備”,今存《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硃》《說符》八篇。唐玄宗天寶年間改題為《衝虛真經》,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又加稱為《衝虛至德真經》,是道教的重要經典,也是中國先秦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
《列子》全書共載哲理散文、寓言、神話、曆史故事等一百三十四則,以寓言的形式來錶達精微的哲理,文字凝煉,議論精當,充分體現瞭道傢順依自然、樂天知命、超然物外的思想以及對精神自由的心馳神往。柳宗元在《辯列子》中稱“其文辭類莊子,而尤質厚少僞作,好文者可廢耶”,曆代研究者不斷。據方勇《子藏?道傢部?列子捲》(國傢圖書館齣版社2013年齣版)不完全統計,曆代《列子》注疏達百十餘部。
宋代林希逸所注《列子鬳齋口義》是曆代《列子》注疏中的經典之作,書中常以佛禪之語相參,深入淺齣、直白易辨。林希逸的門生王庚認為,此書“抉微剔堅,不膠聞見,脫然如庖丁遊刃,而肯綮不留;如匠石運斤,而蟠錯俱解”,非常中肯。
林希逸(1193—1271),字肅翁,又字淵翁,號竹溪,又號鬳齋、獻機,福清(今屬福建)人。宋理宗端平二年(1234年)進士,纍曆颱省館閣清要之職,執掌辭翰,終官中書捨人。師從陳藻,是艾軒學派第三代傳人,南宋末年最後一位理學名儒。其學置身儒學,參引釋道,在對道傢思想的研究方麵有十分卓越的貢獻。所著除《列子鬳齋口義》外,還有《鬳齋續集》《考工記解》《易義》《春鞦傳》《鬳齋前集》等。《列子鬳齋口義》與其所撰《莊子鬳齋口義》《老子鬳齋口義》閤稱《三子口義》,在《三子口義》中成書最晚。此書解釋《列子》時,凡遇與《老子》《莊子》文句或文義相類者,都要對照二子闡說,分析其異同優劣。
《列子鬳齋口義》現今有各類版本十九種,其中國內藏本十二種:元刻本三種,明刻本八種,清刻本一種;日本藏本七種。國傢圖書館藏元初刻本,捲首為《列子序》,次為王庚撰《鬳齋先生列子口義後序》,次為《列子鬳齋口義捲上》,次行署“鬳齋林希逸”。原書框高18.9厘米,寬12.4厘米,半葉9行,行18字,林注小字雙行同,細黑口,左右雙邊,雙黑魚尾間題有“列子”捲次及葉碼。
此本刊刻十分精妙典雅,字體方整。捲內所鈐“項元汴印”“子京父印”“就李”“項氏子長”等印與《藏園群書題記》捲十所錄相閤,傅增湘曾將其定為宋本,而非元本,曾收入《中華再造善本?金元編》。今據此本影印,以饗廣大讀者。
偶然間翻開這本《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元刻本列子》,我簡直像是闖入瞭一個失落已久的智慧花園。古老的文字,經過曆史的沉澱,散發齣一種難以言喻的醇厚魅力。書中的每一頁,都仿佛凝結瞭前人的思考與感悟,字裏行間流淌著一種淡泊而深邃的人生哲學。初讀時,或許會被其中某些奇特的故事和寓言所吸引,但隨著閱讀的深入,你會逐漸體會到其中蘊含的關於宇宙、人生、生死、人性的深刻洞見。它不像某些哲學著作那樣晦澀難懂,而是以一種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將復雜的道理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它對“自然”的強調,那種順應天道、無為而治的思想,在當下這個喧囂浮躁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仿佛一股清流,滌蕩著心靈的塵埃。這本書不隻是紙上的文字,更是一種精神的邀請,邀請讀者去探索內在的寜靜,去理解生命的真諦。它的價值,不在於它提供瞭多少即時可用的“答案”,而在於它能引發多少值得深思的“問題”,以及它如何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評分《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元刻本列子》這本書,如同一個精美的寶盒,裏麵藏著令人驚嘆的智慧。它以一種極具藝術性的方式,將深邃的哲學理念呈現在讀者麵前。那些奇幻的想象,那些精妙的譬喻,無不展現齣作者超凡的洞察力和文學纔華。我常常被書中那些看似簡單的故事所觸動,它們如同明鏡一般,映照齣人生的種種境況,引發我深刻的反思。它不僅僅是關於“道”的闡釋,更是關於如何在這個世界上“活”得更加通透、更加自在的指引。書中的“無為”思想,並非消極避世,而是一種更高級的智慧,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方式。它讓我看到瞭另一種看待生活和挑戰的可能性。閱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心境變得更加開闊,對生命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它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細細體味的經典之作,每一次翻閱,都能帶來新的啓示和感悟。
評分第一次接觸《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元刻本列子》,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哲學著作,然而,事實卻遠非如此。它以一種極其灑脫、充滿想象力的方式,探討瞭許多關於人生、宇宙的根本問題。書中的寓言和故事,既有故事性,又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常常讀來令人拍案叫絕。我特彆欣賞它所傳達的“超然物外”的態度,以及對“虛無”的獨特理解。在當今這個追求物質和名利的時代,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它引導我們去關注內心的成長,去探尋精神的自由。它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鼓勵讀者自己去思考、去體會。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和一位智慧的長者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受益匪淺。它的語言風格獨特,結構上也常常齣人意料,但正是這種不拘泥於形式的自由,纔更顯其思想的深刻與廣博。
評分《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元刻本列子》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並非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將深邃的哲學思想,巧妙地融入到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和寓言之中。那些看似荒誕不經的敘述,實則蘊含著對人生、宇宙的深刻洞察。讀著讀著,我常常會陷入沉思,思考作者所要錶達的真正意圖。它不是那種讀完就丟的書,而是需要反復品讀,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發掘齣新的感悟。書中的“順應自然”和“不執著”的思想,在現代社會中顯得尤為可貴。它教會我們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平靜,如何不被外物所纍。我尤其喜歡它對於“變化”的理解,那種豁達和超然,讓人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古代典籍,更像是一本人生指南,它用最簡潔、最樸素的語言,指引我們走嚮更廣闊的精神世界。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帶來瞭許多啓發。
評分拿到這本《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元刻本列子》,最先打動我的,是它古樸典雅的裝幀。那種泛黃的紙張,那種細緻的刻印,無不透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仿佛能觸摸到韆年前工匠的指尖溫度。翻開書頁,撲麵而來的是一種古人特有的細膩筆觸和跳躍性思維。它不像一本嚴謹的學術論著,而是更像是一場充滿想象力的思想漫遊。書中那些關於“寓言”的敘述,常常齣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仿佛一個個精巧的機關,一旦被打開,便會釋放齣無窮的智慧。我反復咀嚼那些關於“虛無”、“變化”、“知命”的論述,感覺自己的思維被拓寬瞭,看到瞭那些曾經被忽略的角落。書中的許多故事,雖然篇幅不長,但內涵卻極其豐富,引人入勝。讀它,需要一種靜心,一種沉浸,就像品一杯陳年的老酒,初入口時或許有些寡淡,但細細品味,方能咂摸齣其醇厚悠長的韻味。它提供瞭一種不同於現代社會物質至上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去關注精神的富足,去探尋內心的安寜。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國圖灰度,書很不錯,價格親民,京東快遞也很給力。!!!
評分還是不錯的!
評分很好
評分物廉價美,不錯
評分京東買書真實惠,真實惠呀真實惠,真呀麼真實惠,嘿!
評分國圖灰度,書很不錯,價格親民,京東快遞也很給力。!!!
評分大字本,一版一印
評分你在乾嘛、是啊、這個頭的錶情很到位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