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世界各國互聯網不良信息的定義和分類,監管所涉及的法律法規、政府行政手段、民間機構、技術手段和專項行動等方麵齣發進行編寫,共分六章。第一章“互聯網不良信息的定義、分類及危害”,係統給齣不良信息的定義和分類原則,後續章節針對不良信息的分類從不同角度齣發闡述監管措施;第二章“世界各國互聯網不良信息監管法律”,圍繞法律法規展開詳細的介紹;第三章“世界各國約束互聯網的行政行為”,從政府機構的角度齣發闡述行政手段在不良信息治理中的作用;第四章“各國參與互聯網不良信息監管的民間機構”,從社會組織的角度齣發闡述民間自律在不良信息監管中發揮的作用;第五章“各國網絡治理技術及手段”,從監聽、過濾、分析、對抗等角度齣發介紹世界各國的技術係統;第六章“全球互聯網不良信息治理專項行動”,係統闡述針對不良信息的清理和懲治行動。
序言
互聯網作為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成果,已成為驅動創新、促進發展、惠及全人類的重要力量。互聯網將世界變成瞭“地球村”,國際社會正在形成相互依賴的命運共同體。自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互聯網已經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深刻改變瞭人們的生産生活。隨著網絡強國戰略、國傢信息化發展戰略、國傢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等一係列國傢重大戰略的深入實施,互聯網必將在中國迎來更加快速的發展、更加廣泛的普及和更加巨大的影響。
同時,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也給國傢安全、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帶來瞭新的挑戰。積極穩妥地應對這些挑戰,是國際社會共同的責任。其中,世界各國麵臨的一項重要課題和嚴峻挑戰,就是如何有效應對互聯網各種不良信息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睏擾。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不斷加強互聯網依法治理力度,堅決打擊網絡暴力、恐怖、色情,遏製網絡謠言,整治網絡欺詐,著力滌清互聯網上的“汙泥濁水”,築牢網絡安全底綫,取得瞭積極成效。但是,網絡空間未知遠大於已知,如何進一步加強互聯網不良信息監管,滿足人民群眾對於網絡空間日漸清朗的期盼,還需要付齣長期而艱苦的努力,還有許多規律需要探索和把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界各國政府機構和民間組織在加強互聯網不良信息監管方麵做瞭大量工作,積纍瞭許多有效辦法和有益經驗。認真研究與總結這些辦法和經驗,對於推進我國的互聯網治理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委托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理事長方濱興院士,牽頭組織業內專傢,對國外互聯網不良信息監管的政策、製度、技術和手段方法進行瞭係統研究,撰寫瞭《國外互聯網不良信息監管——方法和技術》一書。本書對世界各國關於互聯網不良信息的定義和分類,政府和民間機構監管所涉及的法律法規、行政手段、技術手段和專項行動等進行瞭深入研究,強調世界各國雖然國情不同、曆史文化背景不同、互聯網發展程度和治理模式不同,甚至存在一些分歧和爭議,但加強網絡空間治理,促進網絡空間和平、安全、閤作的願望是一緻的,有些方式方法也是普遍有效的。本書的齣版,不僅對我們提高互聯網不良信息治理水平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而且對增進世界各國在網絡空間治理方麵的交流閤作具有積極意義。
人類因互聯網而更加緊密,世界因互聯網而更加精彩。我們應當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齣的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係變革“四項原則”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五點主張”,全麵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建設,深入開展網絡空間治理國際交流閤作,堅決打擊網絡違法犯罪行為,深入開展網絡生態綜閤治理,積極鼓勵全民參與網絡治理,傳播正能量,消減負效應,共同營造健康文明、積極嚮上的網絡環境,讓網絡空間這個人類的共同精神傢園更美麗、更乾淨、更安全,讓互聯網更好地造福中國人民,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國傢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 莊榮文
前言
《國外互聯網不良信息監管——方法和技術》是在中國工程院重大戰略課題的支持和指導下,由參與課題研究的專傢、學者和其他課題組成員共同完成的。
本書從世界各國互聯網不良信息的定義和分類,監管所涉及的法律法規、政府行政手段、民間機構、技術手段和專項行動等方麵齣發進行編寫,共分六章。第一章“互聯網不良信息的定義、分類及危害”,係統給齣不良信息的定義和分類原則,後續章節針對不良信息的分類從不同角度齣發闡述監管措施;第二章“世界各國互聯網不良信息監管法律”,圍繞法律法規展開詳細的介紹;第三章“世界各國約束互聯網的行政行為”,從政府機構的角度齣發闡述行政手段在不良信息治理中的作用;第四章“各國參與互聯網不良信息監管的民間機構”,從社會組織的角度齣發闡述民間自律在不良信息監管中發揮的作用;第五章“各國網絡治理技術及手段”,從監聽、過濾、分析、對抗等角度齣發介紹世界各國的技術係統;第六章“全球互聯網不良信息治理專項行動”,係統闡述針對不良信息的清理和懲治行動。
本書由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編著,參與調研和編寫的人員還有來自北京郵電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單位的相關科研工作者:方濱興院士負責本書的總體策劃和布局,賈焰教授負責本書內容安排和組織,參與編寫的還有(按姓氏筆畫排序)王海龍、王忠儒、田誌宏、李欲曉、安倫、杜阿寜、杜春來、時金橋、楊曉波、江榮、張文濤、林彬、尚燕敏、薑偉、徐剋付、崔聰聰、韓毅,在此錶示感謝!
說實話,當初拿到這本《國外互聯網不良信息監管:方法和技術》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監管”這個詞總給人一種枯燥乏味的感覺,而且“國外”的視角也可能與我們的實際情況有一定距離。然而,在翻開幾頁後,我卻被書中嚴謹的邏輯和豐富的案例所吸引。作者並非隻是簡單羅列各種法規條文,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國傢在麵對互聯網不良信息時所采取的策略和遇到的睏境。我特彆留意到書中對於“言論自由”與“信息安全”之間平衡的探討,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哲學和實踐問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會對此有著不同的解讀和處理方式。書中對這些差異的呈現,讓我意識到,信息監管並非一成不變的公式,而是需要根據社會現實和價值取嚮進行動態調整的。此外,書中對技術手段的介紹也相當具體,比如如何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來識彆仇恨言論,或者如何通過大數據分析來追蹤網絡謠言的傳播路徑。這些內容讓我看到瞭技術在信息治理中的強大力量,同時也引發瞭我對隱私保護和數據濫用的擔憂。總而言之,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讓我對這個復雜議題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國外互聯網不良信息監管:方法和技術》的入手,純屬偶然。我平時對科技新聞和網絡安全方麵的內容比較感興趣,看到這個書名,覺得可能會講到一些我不知道的新鮮玩意兒。拿到手後,粗略翻瞭翻,發現裏麵確實有不少讓我眼前一亮的內容。比如,書中提到瞭很多在實際操作中如何運用各種技術來“抓”那些不該齣現的信息,我覺得這一點非常實用。它不像有些理論書籍,隻講大道理,而是告訴你具體怎麼做。我尤其感興趣的是關於“內容審查”的技術部分,書裏會不會講到一些人工智能如何識彆虛假信息、色情內容,或者如何監測網絡欺淩?這些在日常上網時經常能遇到,瞭解背後的技術原理,能讓我對網絡世界的運行有更深的認識。而且,這本書還提到瞭不同國傢在這方麵的不同做法,我很好奇,為什麼有些國傢可以管得這麼嚴,而另一些國傢似乎就比較寬鬆?這些差異背後一定有復雜的文化、法律和社會因素。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這些深層的原因,讓我不僅僅停留在“知道”的層麵,而是能夠“理解”為什麼會這樣。
評分這本書《國外互聯網不良信息監管:方法和技術》的厚度,讓我感覺裏麵內容一定很紮實。我是一名對網絡信息傳播和治理比較關注的讀者,平時也會看一些相關的文章和報告。但是,國內在這方麵的公開信息相對比較零散,而且很多時候我們隻能看到結果,看不到過程。這本書的齣現,就像給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觀察窗”,讓我能透過它去瞭解其他國傢是如何在這個復雜領域進行探索和實踐的。我最感興趣的部分,一定是那些具體的“方法和技術”的介紹。比如,他們是如何定義“不良信息”的?這個界定標準是如何製定齣來的?是否存在一些可以自動化識彆的通用規則?而在技術層麵,書中會詳細介紹哪些工具或平颱?它們是如何工作的?例如,在識彆和移除兒童色情內容、恐怖主義宣傳信息等方麵,有沒有什麼成熟的、可以藉鑒的案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信息,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宏觀的政策層麵的討論。同時,我也想瞭解,在不同的國傢,由於其文化、法律體係和政治體製的差異,在信息監管方麵會産生哪些顯著的不同,這些不同又會帶來哪些啓示。
評分這本《國外互聯網不良信息監管:方法和技術》的封麵設計頗具吸引力,深邃的藍色背景搭配簡潔的白色字體,給人一種專業、嚴謹的感覺。我之前對這個領域一直很好奇,總覺得網絡世界無邊無際,信息洪流裹挾著各種各樣的內容,其中不乏一些令人擔憂的,甚至是危害性的信息。那麼,其他國傢是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的呢?他們的監管機製又是什麼樣的?這本書似乎給瞭我一個深入瞭解的契機。我尤其關注“方法和技術”這幾個字,這暗示著這本書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會探討具體的操作和實現手段。比如,他們是如何界定“不良信息”的?是通過人工智能的算法識彆,還是依靠人工審核,亦或是兩者的結閤?在技術層麵,又會涉及到哪些前沿的科技,例如大數據分析、區塊鏈技術在信息溯源中的應用,或者是更高效的審查係統?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在書中找到答案的問題。我相信,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能夠對全球範圍內的互聯網內容治理有一個更清晰、更全麵的認識,也可能會從中獲得一些啓發,思考我們自身在信息監管方麵可以藉鑒或改進的地方。
評分《國外互聯網不良信息監管:方法和技術》這本書,從封麵到書名,都透露著一種“硬核”的科技感和政策深度。我一直覺得,互聯網發展太快瞭,信息量爆炸,各種各樣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比如網絡謠言、詐騙信息、甚至是更惡劣的傳播內容,這些都對社會穩定和個人安全構成瞭潛在威脅。那麼,在遙遠的國外,他們是怎麼解決這些問題的呢?是靠高壓政策,還是有什麼更巧妙的“技術流”?這本書似乎就是為我解答這個疑惑而來的。我非常想知道,書中具體會介紹哪些“方法和技術”。是像我們常聽說的“防火牆”那樣的大規模封鎖,還是更精細化的內容過濾和預警係統?書中會不會提到一些先進的算法,比如如何通過機器學習來識彆新型的不良信息?或者在技術層麵,有沒有什麼新發明,能夠讓不良信息的傳播變得更加睏難?我期待的是,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哇塞”的感覺,讓我看到科技在信息監管領域的無限可能,同時也希望它能引發我對“度”的思考,如何在保障網絡安全的同時,又不扼殺正常的交流和創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