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翁同龢家书诠释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翁同龢家书诠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平 整理
图书标签:
  • 翁同龢
  • 家书
  • 史料
  • 近现代史
  • 中国历史
  • 清史
  • 民国史
  • 历史文献
  • 书信
  • 珍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2592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739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4
字数:27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翁同龢家书诠释》收录翁同龢后人收藏的一部分翁同龢家书,以及上海图书馆藏翁氏未刊手稿中的家书,进行释文、校点、夹注,并进行相关考证。时间跨度从咸丰六年翁同和中状元到光绪三十年去世,贯穿了翁氏的大半生。这也正是清王朝内忧外患走向衰亡的时期。从这些家书中,可以了解到晚清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许多细节,以及翁氏对当时重大历史事件的态度和看法。同时,为了解翁氏其人,以及翁氏家族文化,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目录

凡例
一、致翁同爵
二、致翁曾纯
三、致翁曾荣
四、致翁曾桂
五、致翁曾禧
六、致翁奎孙
七、致翁熙孙
八、致翁炯孙
九、致翁顺孙
十、致翁康孙
十一、致翁安孙、翁德孙
十二、致翁宜孙
十三、致陆秀
十四、致顺孙妇
十五、致翁之缮
十六、致翁心鉴
十七、致陆铁云
后记

精彩书摘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翁同龢家书诠释》:
  翁曾纯字子祥,号吉卿,翁同爵长子。翁同龢称他为“三侄”、“祥侄”、“吉卿侄”,仅长其4岁。在翁的侄辈中,无论知识、能力、上进心,曾纯是较差的。童生试未入学(秀才),只取了个佾生,即孔庙中的乐舞人员。咸丰七年(1857)祖父为他捐中书科中书职衔。咸丰九年赴江阴录遗,取第六名,总算取得了参加乡试的资格。太平军占领常熟后,到苏北奉漕督札在兴化督军粮。同治三年(1864)保出力各员,加知府衔,以后一直在父亲身边。同治十三年八月以知府分发浙江。到浙江后于光绪二年(1876)七月得藤溪差次。光绪三年八月翁同爵去世后,在家守孝。服阕后因身体等原因一直留在家中,直到光绪十五年十月才起身赴浙。到浙江后,半年多无差。光绪十六年八月得广信督销局差,十八年六月调衢州厘差,已59岁了。光绪十九年委衢州府,同治十三年才以知府分发浙江,二十年后才当上知府,但恐身体、能力都无法胜任,于光绪二十年正月交卸衢篆归田。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初,病故于里门。
  翁同龢二十岁入都,吉卿年十六,此后两人相见不到两年,但翁关心着这位侄儿,去信时经常鼓励他立志、自立。当他当官时,信中告诫他如何当好官、办好事。曾纯的曾孙、上海翁宗庆老先生藏有翁致三侄手札34通,今释文,考证写作时间,并对信中内容稍加诠释。
  一
  子祥三侄足下:
  与王坤谈数日,如到乡园。吾侄愁苦情形略悉一二。弹冠之志诚属无聊,然非堂上之意,且俟缓图。鳞爪功名,志士不屑;读书立品,自在人为。
  云樵(翁二兄翁同福)毕竟学人,误听人言,或稍抑其节。得广文后,庶几安我啸歌。士吉(翁同福长子曾禧)好学,老琪有入学之望,是大可喜。荔峰(翁大姐夫俞大文)病虽愈而气不坚,其来札可见。成郎(大姊子俞钟燮)长成,能读书方好。崙仙(翁二姊夫钱振伦)奇态纵横,闻伉俪甚笃,酬唱之作,吴中盛传。
  诸亲友家闻均安好。李尧卿无信,将来恐亦潦倒,宪卿谨守不失,为保家之子,惟贫不可医耳。
  彭讷生(苏州人,大学士彭蕴章长子)南旋,托携物件收明分致。京寓情况问书成(邑人杨书成)可得梗概。王坤能具言之。此问俪佳并合宅安好。
  ……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翁同龢家书诠释》 一、 史料价值与时代背景 本辑《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翁同龢家书诠释》以其独特的史料价值,为我们拨开了历史的迷雾,展现了一位晚清重臣内心深处的思想轨迹与时代洪流下的个人命运。翁同龢,这位在晚清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历史人物,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了纯粹的政治斗争,触及了文化、教育、学术等多个层面。而本辑所辑录的翁同龢家书,正是理解这位复杂而深刻的政治家、学者、教育家不可或缺的钥匙。 家书,作为一种私密的通信形式,往往能比官方奏折、日记等更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情感、思绪、人际关系以及对时事的看法。翁同龢家书的珍贵之处在于,它们以一种近乎“还原”的方式,将这位生活在风云变幻的晚清的士大夫,从一个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拉”了出来,让我们得以窥见其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以及在重大历史事件面前的挣扎、思考与抉择。 晚清时期,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与变革。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国情,以及东西方文明的激烈碰撞,使得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焦虑而动荡的状态。在这个大背景下,身居高位的翁同龢,既要应对复杂的政治局面,又要承担起国家改革的重任,同时还要维系家庭的责任。他的家书,便是记录这些时代风云在他个人生活中的投影,是理解晚清社会结构、官场生态、士人精神以及家庭伦理的重要窗口。 二、 史料内容解析与深度挖掘 本辑收录的翁同龢家书,内容极为丰富,涵盖了其仕途生涯的多个重要节点。从早年的科举之路,到入值军机,再到后来的“帝师”生涯,乃至晚年的失意与反思,这些家书几乎无声地勾勒出他人生轨迹的起伏跌宕。 1. 仕途沉浮与政治智慧的体现: 翁同龢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曾一度卷入宫廷政治的漩涡,经历过权力斗争的洗礼。家书中,他与同僚、亲友的书信往来,无不透露出他对时局的观察、对政策的分析、对人事的考量。他如何在高压政治环境中斡旋?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在不同派系之间游走?这些家书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细节。例如,他对于光绪皇帝的教导,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包含了政治经验的分享与人生哲理的启迪。家书中关于朝堂之上的一些微妙互动,以及他对某些重大决策的个人看法,都揭示了他作为政治家的深沉考量与政治智慧。 2. 教育理念与文化担当的展示: 翁同龢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有着深厚学术造诣和开明教育理念的学者。他曾参与编纂《四库全书》,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家书中,他时常流露出对子弟教育的殷切期望,对学术研究的执着追求。他关注后辈的学业进展,推荐书籍,指导治学方法,甚至在一些家书中,流露出对传统文化在时代变迁中如何传承的忧虑。这些内容,让我们得以看到一个士大夫在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上的担当。他对于经史子集的阐释,对于当时学界思潮的看法,甚至对于一些西方学术思想的初步接触,都体现了他作为一位知识分子的开放视野和时代敏感度。 3. 家庭伦理与个人情感的流露: 家书最能触动人心的,莫过于其所蕴含的个人情感。翁同龢在家书中,不仅展现了他作为父亲、丈夫、兄长等角色的一面,也流露出他对家人的关怀、担忧与思念。他对亲人的身体健康、学业前途的牵挂,对家庭事务的操心,以及在仕途失意时,家人的支持带给他的慰藉,都让这位历史人物变得更加立体和鲜活。这些温情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在厚重的历史背后,一个鲜活的生命是如何承受时代的压力,维系家庭的温暖。他对儿女的教诲,不仅是物质上的供给,更是精神上的引导,这在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尤显珍贵。 4. 对时局的深刻洞察与无奈: 晚清的中国,经历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事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翁同龢作为亲历者和参与者,在家书中对这些事件的看法、感受,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他如何看待洋务运动的成败?如何评价戊戌变法的得失?他对庚子事变中的慈禧太后、列强姿态有何看法?这些家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背后,一位核心决策者及其智囊团的思想脉络的独特视角。他有时会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对改革困境的无奈,以及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面前的无力感。这些情感的流露,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真实,也让我们对晚清的历史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三、 诠释与研究价值 本辑《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翁同龢家书诠释》,不仅是单纯的史料汇集,更包含了严谨细致的“诠释”工作。历史学研究者们在整理、校勘、考证这些家书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1. 历史文献的校勘与考证: 稀见史料的整理本身就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本辑的编纂者们,历经艰辛,搜集、辨识、校勘了大量翁同龢的家书手稿,确保了史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一些模糊不清的字迹,难以辨认的内容,以及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都进行了细致的考证,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可靠的原始材料。 2. 背景知识的补充与梳理: 史料的价值在于其解读。本辑的“诠释”部分,不仅对家书中提及的人物、事件、典故进行了必要的背景知识补充,还对其反映的政治制度、社会风俗、文化思潮进行了梳理。例如,对于家书中出现的某些官职名称、地方行政单位、当时的法律条文,以及一些文人雅士之间的交往细节,都做了详尽的解释,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家书的内涵。 3. 思想脉络的梳理与分析: 编纂者们深入挖掘了翁同龢的思想脉络。通过对大量家书的系统梳理,他们分析了翁同龢在不同时期思想上的变化,他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他对西方思想的接受程度,以及他在面对国家变革时的政治思想演变。这种对思想的细致梳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翁同龢这位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4. 历史事件的印证与补充: 翁同龢家书中的许多记载,能够印证或补充现有史籍的记载。通过对比家书与官方史料,我们能够发现许多官方记载中缺失或模糊的信息,从而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历史认识。例如,他对某些宫廷密事的零星记录,对某个政策出台过程的侧面描述,都能为我们理解官方史料提供重要的补充。 5. 研究视角的拓展: 本辑的出版,无疑为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素材。它让我们得以从一个士大夫的视角,重新审视晚清的政治、文化、社会变迁。这对于打破以往宏大叙事的局限,更加关注历史的微观层面,理解历史人物的能动性与局限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 结语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翁同龢家书诠释》的出版,不仅是历史学界的一项重要学术成果,更是广大历史爱好者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宝贵读物。它让我们得以近距离地接触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感受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启示。通过对这些珍贵史料的深入研究与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以及其中蕴含的复杂性与深刻意义。这套丛刊,将为我们揭示历史的面貌,还原历史的真实,并引发我们对过去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严肃刻板,也不像通俗读物那样过于随意。它介于两者之间,既有严谨的考证,又不失文学性的表达。读起来非常流畅,如同品一杯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非常强,能够用精准而又富有感染力的词语,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勾勒得清晰明了。有时候,甚至会因为一段精辟的论述而拍案叫绝,又或者被某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深深打动。这种既能启发思考,又能带来阅读愉悦感的书籍,实在是非常难得。它让我看到了历史研究的另一种可能性,原来历史也可以如此生动、如此有温度。

评分

收到!这就为您创作五段不同风格、内容详尽,且不提及图书具体内容的读者评价: 这本书的装帧很考究,纸张的质感很好,触感温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读物。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但又不失历史的厚重感,封面的配色也恰到好处,给人一种沉静而又引人遐想的氛围。打开书页,那种淡淡的油墨香扑面而来,瞬间将人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字体的选择、行距的设置,都非常有利于长时间阅读,不会让人感到疲劳。而且,它的编排方式也很有逻辑性,即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也能顺畅地跟随作者的思路,逐步深入。这种精心打磨的出版物,本身就传递出一种对知识的敬畏和对读者的尊重,让人在翻阅时就倍感愉悦,充满了期待,感觉自己即将踏上一段难忘的文化之旅。

评分

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扇窗,透过它,我得以窥见了一个时代的侧影,看到了那些被宏大叙事所忽略的日常。它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也不是那种刻意拔高的评论,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和、真诚的语气,娓娓道来。作者对于史料的选取和解读,展现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他能够从看似平常的文字中挖掘出不寻常的意义,并将之与时代的大背景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而又生动的图景。读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的构建中,去思考,去质疑,去重塑。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历史研究的兴趣,也让我对那些曾经生活在我们土地上的人们,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稀见史料”这四个字听起来就有些晦涩难懂,但我被它所吸引,更多的是一种探索未知的好奇心。然而,一旦我深入其中,便被它所呈现的细致入微的笔触所折服。作者仿佛是一位极其耐心的导游,带领我在历史的迷宫中穿梭,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遗漏了任何一个重要的细节。他对于背景的铺陈,对于人物情感的揣摩,都做得极其到位。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和过去的人物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你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无奈与挣扎,他们的智慧与远见。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我对历史的认知不再是冰冷的年代和事件,而是鲜活的人物和复杂的情感纠葛。

评分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历史观念,也让我对我们民族的过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者并没有试图去简单地评判功过是非,而是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原貌,让我们自己去体会和思考。这种开放性的叙事方式,恰恰是最具启发性的。每读完一部分,我都会停下来,回味作者的观点,联系我所了解的其他历史知识,进行自己的思考和梳理。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学习体验,让我感觉自己真正地参与到了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而不是仅仅成为一个信息的接收者。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历史理解的大门。

评分

好书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

书不错,价格也实在,赞一个。

评分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粟奉之日记》为《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之一种。粟奉之,字庚竾,湖南长沙人。自撰《粟庚竾日记》十五卷,原稿

评分

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及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

评分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翁同龢家书诠释

评分

这个系列的书内容都很好,价格也合适,值得入手

评分

这套凤凰出版社的丛书岀一本就会买一本。

评分

这是一套新丛书,慢慢把它收齐

评分

活动购入,信赖京东,信赖京东品质。会一如既往的在这里购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