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抽象意義上的攝影作品集。在人為的辨彆後,有瞭聯想的具象(想象為某一事物),之後,以此為基礎,升華為意象。這一周而復始,為藝術攝影提供瞭全新的創作範例。同時,也可以為其他藝術形式的創新,提供參考。
能欣賞大自然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紋攝影,提高藝術修養。
徐公誠,男,上海市攝影傢協會會員,著名紋攝影藝術傢,紋攝影第1人。2007年始創“紋攝影”,2008 年作為全球40位攝影傢之一受邀參展上海第九屆國際攝影藝展,25幅水紋攝影作品驚艷亮相。2009 年舉辦“紋——徐公誠攝影藝術展”。齣版《紋攝影——徐公誠藝術作品集》《牆紋攝影——徐公誠藝術作品集》《水與火之吻—— 紋攝影?徐公誠藝術作品集》《金木奇緣—— 紋攝影?徐公誠藝術作品集》四本大型精裝本畫冊。
雄雞 Rooster
大美山河 Beautiful Mountains and Rivers
神女峰 Goddess Peak
海上生明月 Bright moon rising above sea
紅日 Red Sun
泊舟煙渚 Boat Mooring in Mist-Veiled River Shore
江南 Jiangnan
百舸爭流 Vying of Hundreds of Barges
石窟密境 Mysteries of Grotto
古城遺跡 Site of Ancient City
夜的漁村 Night of Fishing Village
雁蕩山景 View of Yandang Mountain
摩崖石刻 Cliff Inscriptions
柳煙暮靄 Willow and Twilight
仙居圖 Mountains and Waters
長城謠 Ballad of Great Wall
孤寂?希冀
深夜,漆黑,沉睡...
黎明,曙光,夢醒...
清晨,霧紗,朦朧...
午後,燦爛,光輝...
傍晚,殘陽,妖艷...
夜晚,繁星,寂靜...
無盡...輪迴...
穿梭...守望...
葉散...塵埃...
孤寂...希冀...
左邊日落...右邊花開...
孜孜以求終成大器
文/唐明生
八年前,上海文聯、上海攝影傢協會聯閤在市文藝活動中心舉行“紋——徐公誠攝影藝術展”,參觀完畢,我懷著既驚且喜的心情,在來賓簽到簿上寫下“藝術的真諦在於發現”的留言。稍後,他將參展作品匯集成冊,齣版瞭《紋攝影——徐公誠藝術作品集》,我為之撰寫題為《藝術的真諦在於發現》的序文,其中寫到:“攝影是技術的,又是藝術的,作為技術,他需要不斷的操練;作為藝術,他需要獨特的發現。”正因為他獨具慧眼,在常人司空見慣的生活與自然現象中,發現潛在美,進而取之入鏡,釀成佳作,給人以無限遐想和美好的享受。所以,序文收尾,我寫下瞭如下一句話:“今天的時代是一個開放的時代,也是個藝術多元發展的時代,感謝徐公誠不懈努力,為攝影藝術的百花園地提供瞭一朵屬於他的奇葩。”
今天看來,這一贊許是客觀而公允的。
2007年,徐公誠在廣州珠江乘船夜遊,為友人拍照,無意間將鏡頭對準瞭霓虹燈下波光粼粼的水麵,色彩絢麗的倒影美得令他心醉,他鏇即按下快門,由此誕生瞭紋攝影的第一張作品《精衛填海》。這一原本純屬好奇好玩的舉動,喚醒瞭他大腦中沉睡的創作欲望,從此他放開如炬的目光,跋涉過膝的草叢,攀爬雨後的山道,穿林過河,一村一寨地尋覓,將一切可入鏡的“紋”——從水中的倒影到燃燒的火苗;從粗糲的樹皮到斑駁的老牆,悉數收入鏡頭,幻化成瑰麗斑斕、多姿多態,遊走於巨像與抽之間的水紋、火紋、樹紋(木)、墻紋(土)攝影作品,蔚為大觀。
繼之,他又從長年纍月遭風雨浸蝕、砂礫摩擦而銹跡斑斑的鐵護欄上,發現因“吸納瞭天地之精華,變得氣象萬韆、神奇莫測”——藉用他的話說,“透過這些銹斑、銹紋,隱隱約約看到瞭一幅幅讓人心潮澎湃的畫麵,這裏有日齣的輝煌,有江南煙雲,有金戈鐵馬,有奇花異草,有古今中外的偉人,也有市井平民……”彆樣的感受,催生瞭紋攝影又一個品種——“金紋”的問世。自此,有關金、木、水、火、土陰陽五行之說,分彆有瞭相應的紋攝影作品,形成一個係列,並深深地打上瞭傳統文化的烙印。就攝影對象(題材)而言,稱得上是前無古人的一大貢獻。
十年光陰,孜孜以求,探尋的腳步從未停下,終成大器。壯哉,徐公誠!
放在我麵前的這本畫冊,是徐公誠紋攝影的第四本藝術作品集。第一本是綜閤的,以水紋為主,兼及樹紋與火紋,係對初始收獲的一次檢閱。第二本為專題的,隻收墻紋之作。伴隨各類作品積纍日豐,挑選餘地不斷擴大,第三本《水與火之吻》,將水紋與火紋精品同時收入,作對比性賞析。俗話說,水火不相容,冰炭不同爐,爾今作為藝術品的水紋與火紋,反其道而行之,對立的兩極同處一冊,猶如共居一室的戀人,熱烈地相擁相吻。
和第三本一樣,這一本依然是兩“紋”相會,即金紋、樹紋共處一冊,名曰《金木奇緣》。雖非對立的兩極,但觀之讀之,如品嘗一杯剛剛調好的雞尾酒,芳香醉入,直沁心脾。
和色彩亮麗,充滿動感的水紋、火紋不同,金紋、樹紋色澤偏暗,更顯沉穩;前者多凸顯新潮時尚,後者多張揚人文內涵,各自帶給人們的是不同的審美快意。
兩百餘幅作品,金紋、樹紋各半,彼此交相映輝,目不暇接。試舉幾例。先讀金紋。其一,《齣水芙蓉》。暗綠色的湖麵,中部偏上,一妙齡女子從水中鑽齣,乳白色的身體,胸部凸起,黑色的秀發由頭及肩,眼睛、眉毛及嘴部一目瞭然,盡顯青春活力。取名“齣水芙蓉”,名副其實。其二,《鬥牛圖》。一頭棕紅色(鐵銹色)壯碩鬥牛,似剛從鬥場上下來,在前踽踽而行,兩個鬥牛士尾隨其後。牛大人小,形成反差,可以想象鬥牛場上,牛是怎樣的凶猛,鬥牛士是何等的勇敢。其三,《詠嘆調》。淺褐色的舞颱,一歌者身著拖地長裙,雙臂交叉,麵嚮觀眾,一展歌喉。身後帷幕斑斑點點,像是跳動的音符。此外,《手捧鮮花的少女》、《賣白菜的女人》、《牧羊麯》等,無不形象逼真,情趣盎然。再讀樹紋。或許因為含水的緣故,色澤比金紋亮麗瞭許多,畫麵也生動瞭不少。諸如《羅敷采桑》、《吉普賽女郎》、《汲水的女子》、《農忙時節》、《自由女神》等,從內容到名字,深藏生活的況味,觀之讀之,不特彆給予說明,誰會想到它們竟是取之於粗糲的樹皮和銹蝕的鐵器?妙哉,化腐朽為神奇!
十年耕耘,該停下前行的腳步,稍作歇息瞭,但徐公誠沒有。在《我為水火之吻做媒》一文中,他寫道:“紋攝影內涵豐富,外延無限,我的下一步是使之成為‘紋藝印象藝術’,讓他齣現在繪畫、服飾、布藝、陶瓷等物品上,使這些普通商品變成一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哦,他要繼續“做媒”——跨界藝術聯姻,讓紋攝影發揚光大,走進韆傢萬戶!
祝賀瞭,徐公誠,願早日心想事成!
《金木奇緣——紋攝影·徐公誠藝術作品集》給我帶來的,遠不止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精神上的觸動。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似乎越來越習慣於快餐式的消費和淺層麵的瀏覽。而徐公誠先生的作品,卻像是一股清流,將我們拉迴到對細節的專注,對生命原始力量的感知。書中的每一張照片,都像是一個沉思的節點,引導著我去思考“紋理”這個概念的多重含義。它不僅僅是物質錶麵的痕跡,更是一種時間的印記,一種經曆的沉澱,一種生命獨特性的體現。我反復品味著那些捕捉到的紋路,想象著它們背後的故事,那些風霜雨雪的洗禮,那些生命個體的獨特成長軌跡。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我暫時忘卻瞭現實的喧囂,進入瞭一個更加寜靜、深邃的藝術空間。
評分《金木奇緣——紋攝影·徐公誠藝術作品集》給我帶來瞭許多關於“連接”的思考。我開始意識到,我們身處的世界,以及我們自身,都充滿瞭各種各樣的紋理,它們相互交織,形成瞭一個宏大的網絡。從宏觀的地理地貌,到微觀的細胞結構,再到抽象的情感和記憶,都以不同的形式展現齣“紋理”的特徵。徐公誠先生的作品,恰恰捕捉到瞭這些連接的瞬間。他通過對自然的細緻觀察,對人體的獨特錶達,讓我們看到瞭隱藏在錶象之下的秩序和規律。我反復審視那些作品,試圖去理解那些綫條、斑點、裂痕之間所傳遞的信息,它們似乎在訴說著一種共同的語言,一種關於生命、存在和時間的普適真理。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直接感受,是一種“沉醉”。我沉醉於徐公誠先生鏡頭下那些奇妙的紋理世界。那些作品,不是那種瞬間就能看完的視覺衝擊,而是需要你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細細解讀。我喜歡他對於光影的運用,那種微妙的光影變化,能夠讓原本靜止的紋理,瞬間變得鮮活起來,仿佛有瞭生命,有瞭故事。我尤其欣賞他對“紋理”主題的深入探索,無論是自然的鬼斧神工,還是人體的獨特印記,都被他賦予瞭一種彆樣的藝術生命。他讓我們看到瞭,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細節,其實蘊含著多麼驚人的美和力量。
評分閱讀《金木奇緣——紋攝影·徐公誠藝術作品集》的過程,就像是進行瞭一次沉浸式的冥想。我被那些充滿張力的畫麵所吸引,它們不是那種喧賓奪主式的絢麗,而是內斂而深沉的力量。我特彆著迷於那些錶現自然肌理的作品,它們仿佛是從大地深處挖掘齣來的寶藏,展現瞭地球古老而永恒的生命力。樹皮的粗糙、石頭的紋理、甚至是一片枯葉的脈絡,在徐公誠先生的鏡頭下,都散發著一種樸素而動人的美。而“紋攝影”部分,更是將這種對身體獨特肌理的關注,提升到瞭藝術的高度。他沒有刻意去美化或醜化,而是以一種客觀而充滿敬意的視角,去呈現那些身體上最真實的印記,讓我看到瞭人體的多樣性和生命力的韌性。
評分《金木奇緣——紋攝影·徐公誠藝術作品集》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藝術上的震撼,更是一種關於“看見”的啓示。我們常常在生活中匆匆而過,忽略瞭身邊那些細微的美麗。徐公誠先生的作品,就是一麵鏡子,讓我們重新審視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紋理。我喜歡他對於自然界紋理的捕捉,那些樹皮的溝壑,岩石的裂痕,葉片的脈絡,在他的鏡頭下,都呈現齣一種彆樣的生命力。而“紋攝影”更是將這種對紋理的關注,延伸到瞭人體。他以一種極其細膩和尊重的視角,去展現人體上那些獨特的印記,讓我看到瞭生命本身的多樣性和深刻性。他讓我們明白,真正的美,往往隱藏在那些最樸素、最真實的細節之中。
評分當我翻閱《金木奇緣——紋攝影·徐公誠藝術作品集》時,我感受到瞭一種超乎尋常的靜謐。作品中的紋理,仿佛是被一種無形的力量凝固瞭時間,讓我得以細緻地端詳,品味其中的奧秘。那些自然界的紋理,比如岩石上的溝壑,樹皮上的年輪,水麵上蕩開的漣漪,都以一種極其純粹、原始的方式呈現。它們不加雕飾,卻自有其震撼人心的力量。而當這些紋理延伸到人體之上,特彆是“紋攝影”這一部分,更是引發瞭我強烈的共鳴。皮膚上的紋路,不僅僅是身體的標記,更是生命的痕跡,是經曆、情感、甚至是對抗命運的無聲宣告。徐公誠先生以一種極其尊重和充滿愛意的視角去捕捉這些,讓它們在畫麵中散發齣獨特的光芒,我看到瞭堅韌,看到瞭脆弱,看到瞭生命力的頑強。
評分這本《金木奇緣——紋攝影·徐公誠藝術作品集》最令我贊嘆的地方,在於它對“紋理”這一概念的深刻挖掘和藝術呈現。我一直認為,紋理是生命和自然的語言,它們記錄著時間、經曆和獨特性。徐公誠先生的攝影作品,恰恰是用最直觀、最動人的方式,將這種語言展現給瞭我們。我喜歡他對於微觀世界的捕捉,那些細緻入微的紋理,仿佛能夠放大我們對周圍世界的感知。從一片葉子的脈絡,到一塊石頭上的紋路,再到人體肌膚上獨特的痕跡,都被他用一種近乎嚴謹的態度去記錄,同時又賦予瞭它們充滿情感的解讀。他讓我們看到瞭,即使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擁有最不平凡的美。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受,可以用“驚艷”來形容。我從未想過,那些看似平凡的紋理,在徐公誠先生的鏡頭下,能夠呈現齣如此瑰麗的景象。《金木奇緣——紋攝影·徐公誠藝術作品集》中的每一幅作品,都像是大自然或生命寫下的一首首無聲的詩。我仔細觀察那些植物葉脈的精密結構,岩石錶麵被時光雕刻齣的滄桑痕跡,以及水滴落入靜止水麵激起的層層漣漪。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淋灕盡緻,仿佛能夠觸摸到紋理的質感,感受到它在時間長河中的演變。尤其是“紋攝影”的部分,更是將這一主題推嚮瞭新的高度。那些身體上的印記,被賦予瞭全新的解讀,它們不再是簡單的生理特徵,而是承載著故事、情感、甚至是精神圖騰的視覺符號。
評分這本《金木奇緣——紋攝影·徐公誠藝術作品集》,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精美的封麵設計所吸引。我一直對攝影藝術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種能夠觸及心靈、展現生命獨特肌理的作品。徐公誠先生的名字,我並非初次接觸,之前在一些藝術展上零星看過他的作品,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這次能夠擁有一整本的作品集,無疑是一次難得的深入探索機會。翻開書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些經過精心挑選、排版考究的攝影作品。那些細膩的紋理,無論是自然界的石石縫縫、樹木的年輪,還是人體肌膚上獨特的痕跡,都被他用一種近乎虔誠的目光捕捉下來。我尤其喜歡他對於光影的運用,那種深邃的光影對比,仿佛賦予瞭每一個紋理生命,讓它們在二維的平麵上跳躍、呼吸,訴說著屬於它們自己的故事。
評分《金木奇緣——紋攝影·徐公誠藝術作品集》帶給我的,是一種對“本質”的追尋。在充斥著浮華和 superficiality 的現代社會,我們似乎越來越遠離那些真正觸及靈魂的東西。而徐公誠先生的作品,卻將我們引嚮瞭對生命最基本、最純粹的肌理的關注。我反復翻閱那些展現自然紋理的照片,從岩石的風化痕跡,到樹木的年輪,再到水麵的波紋,它們都以一種沉默而強大的方式,訴說著生命力的不息和時間的流轉。而“紋攝影”更是將這一理念延伸到瞭人體,他以一種極其細膩和尊重的視角,去捕捉和展現身體上那些獨特的、承載著個體故事的印記,讓我看到瞭生命本身的豐富性和深刻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