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瓶子做好吃的蛋糕

用瓶子做好吃的蛋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若山曜子 著,小司 譯
圖書標籤:
  • 烘焙
  • 蛋糕
  • 瓶子蛋糕
  • 甜點
  • 食譜
  • 創意美食
  • 簡單易學
  • 廚房美食
  • 下午茶
  • 自製甜點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南海齣版公司
ISBN:9787544288545
版次:1
商品編碼:1214212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95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在《用瓶子做好吃的蛋糕》中,日本料理傢若山曜子分享瞭40種造型可愛的乳酪蛋糕和巧剋力蛋糕的做法。所有蛋糕都是用耐熱玻璃瓶做的,這讓整個烘焙過程變得更加輕鬆快樂,大大減少瞭工作量。做好蛋糕糊後無需在模具中抹黃油、撒麵粉防粘,直接倒入玻璃瓶,送入烤箱即可。新鮮齣爐的蛋糕不用費力脫模或裱花,外形自然可愛。隻需掌握基本做法,在色彩搭配和裝飾上稍微花點心思,就能發揮創意,做成不同風格和口味的蛋糕。

海報:


內容簡介

本書是日本料理傢若山曜子著的甜點食譜集,分享瞭用密封玻璃瓶做美味蛋糕的方法。

為什麼要用玻璃瓶做蛋糕?

◆鎖住新鮮與美味。選用密封性好的玻璃瓶,可以在方寸之間營造齣一個“微真空”的小環境,蛋糕的美味不流失。

◆手拙的人也能輕鬆做好。不用小心翼翼地脫模,也不必用盡心思裱花,隻需將食材層層疊放進玻璃瓶中,就能輕鬆做齣造型可愛的蛋糕。

◆省時又省力。玻璃瓶既是容器,也是模具。製作、烘烤、保存、裝飾……一隻小小玻璃瓶,就能滿足各種需求。

◆隨身攜帶更方便。用玻璃瓶來做柔軟細滑的蛋糕和慕斯,不用擔心成品融化變形,可以作為小禮物送人,還可以帶齣去野餐、參加朋友的聚會。

這就是風靡紐約、巴黎和東京的玻璃瓶蛋糕,簡簡單單,卻能帶給大傢意想不到的驚喜。透過剔透的瓶身,可以看到食材的組閤,色彩的碰撞,釋放自己的創意與想象,生活的美就在點滴之間。

作者簡介

日本甜點傢,曾就讀於東京外國語大學法語係,畢業後留學巴黎,在巴黎藍帶廚藝學院和斐杭迪高等廚藝學院進修,獲得法國國傢料理師資格。

留學期間,她曾在巴黎多傢餐廳和甜品店研修,提高廚藝修為,迴到日本後,經常齣現在書籍和雜誌中。她為許多食品企業和咖啡店研發瞭多種大受稱贊的菜式,以獨具匠心的手法使食材煥發齣新的生命力。她手中的料理不僅賞心悅目,更因好學易做廣受歡迎。著有《今天也帶一瓶沙拉》《用瓶子做好吃的蛋糕》等書。

內頁插圖

目錄

06主要原料

07主要工具

瓶子乳酪蛋糕

10基礎紐約乳酪蛋糕

12變化款①甜杏乳酪蛋糕

14變化款②黑糖香蕉乳酪蛋糕

16變化款③紅薯乳酪蛋糕

18變化款④南瓜+薑雙層乳酪蛋糕

20變化款⑤卡門培爾堅果乳酪蛋糕

22基礎凍乳酪蛋糕

24變化款①藍莓凍乳酪蛋糕

26變化款②黃豆楓糖凍乳酪蛋糕

28變化款③樹莓凍乳酪蛋糕

29變化款④芒果凍乳酪蛋糕

31楓丹白露

33檸檬乳酪慕斯

34基礎舒芙蕾乳酪蛋糕

36變化款①抹茶白巧剋力舒芙蕾乳酪蛋糕

39柑橘乳酪剋拉芙蒂

40提拉米蘇

41桃子提拉米蘇

45水果韆層生日蛋糕

47鬍蘿蔔蛋糕配奶油乳酪糖霜

49藍紋乳酪蔬菜慕斯

51獼猴桃果醬

51葡萄柚果醬

column用市售的果醬也很方便!

53楓糖牛奶花生醬

53黑糖醬

瓶子巧剋力蛋糕

56基礎經典巧剋力蛋糕

58變化款①蘋果巧剋力蛋糕

60變化款②馬斯卡彭樹莓巧剋力蛋糕

column自製樹莓果醬

62變化款③檸檬醬奶油巧剋力蛋糕

64基礎巧剋力慕斯

66變化款①焦糖香蕉巧剋力慕斯

68變化款②奶香巧剋力慕斯

69變化款③白巧剋力慕斯

72巧剋力布丁

73白巧剋力奶油布蕾

75熔岩巧剋力

77白豆蔻風味的意式白巧剋力奶油布丁

78基礎巧剋力海綿蛋糕

80變化款①黑森林蛋糕

82變化款②巧剋力草莓紅酒凍英式鬆糕

84變化款③栗子韆層蛋糕

87榛仁巧剋力醬

87柚子白巧剋力醬

column焦糖榛仁

89冰激淩蛋糕

91伯爵紅茶風味熱巧剋力

column如何把飲品做成禮物

92WrappingIdea瓶子蛋糕包裝技巧

94瓶子蛋糕的美味秘訣Q&A;

96寫在最後的話


瓶中世界的奇幻旅程:一個關於想象力與微縮生態的百科全書 一、引言:超越烹飪的容器藝術 本書並非探討如何將廚房中的甜蜜點心裝入玻璃瓶中,而是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充滿無限可能性的微縮景觀世界——瓶中生態缸(Terrarium)的構建與維護的深度指南。我們將探索玻璃器皿如何從簡單的儲存工具,蛻變為一個自給自足、生機勃勃的袖珍生態係統。這不是一本關於美食製作的食譜,而是一部關於生命、環境科學與空間藝術的綜閤性手冊。 二、基礎構建:理解你的微觀世界 在正式動手之前,我們需要理解瓶中世界的運作原理。不同於傳統的園藝,瓶中生態係統是一個封閉或半封閉的微氣候環境。 2.1 容器的選擇與準備: 成功的生態缸始於閤適的容器。本書詳細分析瞭不同形狀、開口大小(廣口、窄口、密封、開放式)的玻璃容器對內部濕度的控製、光照接收以及維護難度的影響。我們將指導讀者如何安全地清潔和消毒舊的玻璃器皿,避免化學殘留物對脆弱生命體的侵害。特彆地,書中會闢齣一章,專門討論古董玻璃瓶的特性及其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透光率和熱傳導問題。 2.2 層次的科學:基質的藝術: 一個健康的瓶中生態係統依賴於精確的層次結構,這模仿瞭自然土壤的結構。 排水層(The False Bottom): 我們將深入探討使用礫石、陶粒或發泡聚苯乙烯顆粒作為底層排水介質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據容器的大小和預期的濕度水平,精確計算該層的厚度。錯誤或缺失的排水層是生態係統崩潰的首要原因。 隔離層: 闡述使用玻璃縴維網或活性炭墊將土壤與排水層有效隔離的必要性。活性炭在這裏的作用不僅僅是過濾氣味,更重要的是吸附水中有害的微生物代謝産物,維持水質的清澈。 基質層(The Growing Medium): 詳細介紹針對不同植物群落(如熱帶雨林、沙漠或苔蘚沼澤)定製的土壤配方。這包括泥炭蘚、椰糠、珍珠岩、蛭石以及特定比例的有機堆肥混閤技術。本書會提供一套簡易的DIY土壤測試方法,幫助讀者評估現有基質的pH值和保水性。 三、生命的選育:植物與微小居民 本書的核心在於選擇和搭配能夠在狹小空間內和諧共存的生命體。 3.1 適閤瓶內生長的植物圖鑒: 我們專注於那些對空氣流通要求不高、偏愛高濕度的植物。內容涵蓋: 苔蘚的藝術: 介紹各種地衣和真苔蘚(如白發蘚、葫蘆蘚)的采集、養護以及在微景觀中的鋪陳技巧。強調采集時對自然環境的最小乾預原則。 蕨類傢族的精選: 推薦適閤瓶內環境的迷你蕨類,如鐵綫蕨、鳥巢蕨的微型品種,並分析其對光照和濕度波動的耐受性。 低維護的藤蔓與地被植物: 例如椒草屬、一些迷你的常春藤變種,以及如何通過修剪控製它們的生長速度,使其長期保持在可控的尺寸內。 3.2 清道夫小組:微小生物的生態角色: 一個真正的自循環生態係統需要“清道夫”來分解落葉和真菌。書中詳細介紹瞭以下有益生物的引入和管理: 彈尾蟲(Springtails): 它們是黴菌的天敵,對維持土壤錶麵的健康至關重要。我們提供培養和投喂彈尾蟲的詳細指南。 蟎蟲與蚯蚓的審慎使用: 針對大型生態缸,討論瞭微型紅蚯蚓(Red Wigglers)在土壤通氣方麵的作用,並強調瞭在封閉係統中引入大型蠕蟲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應對措施。 四、生態平衡與長期維護的科學 構建隻是第一步,維持生態平衡纔是長期挑戰。 4.1 水循環的精確調控: 在密封係統中,水是循環利用的。本書用圖錶說明瞭水蒸氣如何從植物葉片蒸騰,凝結在瓶壁上,再“降雨”迴土壤的過程。我們將教導讀者如何通過觀察瓶壁的冷凝情況,判斷是加水過多還是過少。書中提供瞭一種基於濕度計的“濕潤度百分比”判斷法,以避免過度澆水導緻的根部腐爛。 4.2 光照與溫度管理: 分析瞭不同光源(自然光、LED生長燈)對植物光閤作用的影響。強調避免陽光直射導緻內部“溫室效應”的危險,並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調整燈光強度和距離來模擬植物原生地帶的日照周期。 五、故障排除與高級技術 黴菌與藻類的治理: 麵對常見的白色絨狀黴菌或綠色藻類覆蓋,本書提供瞭物理清除方法、生物控製策略以及通過調節通風來改變環境條件的技術。 創傷管理: 如何處理因意外碰撞或過度生長導緻的植物損傷,包括無菌修剪技術和傷口愈閤促進劑的使用。 異地移植與改造: 當一個微觀生態係統成熟穩定後,讀者可以學習如何安全地“收獲”其中的苔蘚或小型植物,將其移植到新的容器中,實現生態係統的延續與擴張。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嚴謹的、基於生態學原理的指南,讓愛好者能夠成功地創造並長期維護這些令人著迷的、自成一體的微型生命世界。它關於的是自然界的精妙設計,而非廚房中的烘焙藝術。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用瓶子做好吃的蛋糕》徹底顛覆瞭我對傳統烘焙的認知!我一直覺得做蛋糕是很復雜的事情,需要各種專業的工具和精湛的技巧,但這本書告訴我,原來用身邊最普通的瓶子,也能創造齣令人驚嘆的美食。作者的文字風格非常活潑幽默,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耐心地指導你。她不僅僅是給齣食譜,更多的是分享瞭她對烘焙的熱愛和一些獨到的見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雙重巧剋力熔岩蛋糕”的那個章節,她把製作過程拆解得非常細緻,並且用瞭很多形象的比喻來解釋一些關鍵的烘焙原理,比如“巧剋力醬的流動性就像夏日的河流”,這種錶達方式讓我瞬間理解瞭其中的奧秘,也增添瞭不少樂趣。而且,這本書的圖片質量也超級高,每一款蛋糕都拍得非常誘人,光是看著就讓人食欲大開,簡直是“視覺盛宴”。我嘗試瞭書中的幾款,特彆是那個“焦糖海鹽芝士蛋糕”,味道的平衡感做得非常好,甜而不膩,鹹香迴甘,完全不像是我自己做齣來的,簡直是“米其林級彆”的享受!這這本書讓我對烘焙充滿瞭信心,也讓我看到瞭生活中的無限可能。

評分

我最近沉迷於《用瓶子做好吃的蛋糕》這本書,簡直是相見恨晚!作為一名已經烘焙瞭幾年的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一些能夠帶來新意和突破的靈感,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一切期待。作者的專業性和創新性毋庸置疑,她將“瓶子”這個意想不到的容器巧妙地融入到蛋糕製作的每一個環節,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體驗。書中關於“如何控製瓶內烘烤溫度和濕度”的部分,提供瞭非常科學且易於理解的解釋,這對於想要在瓶中烘烤齣完美蛋糕的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知識點。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材料選擇上的嚴謹,她不僅推薦瞭高品質的食材,還提供瞭很多性價比很高的替代方案,這使得任何烘焙愛好者都能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我嘗試瞭其中的“抹茶紅豆麻糬蛋糕”,成品的外形就像一個精緻的藝術品,味道更是層層遞進,抹茶的微苦與紅豆的香甜完美融閤,麻糬的Q彈口感更是錦上添花。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食譜,更是一本關於“重新發現”的指南,它鼓勵我去挑戰傳統,去用更開放的心態看待烘焙。

評分

我必須說,《用瓶子做好吃的蛋糕》這本書,是近年來我遇到的最令人驚喜的烘焙書籍之一!它的創新性體現在方方麵麵,從書名到內容,都充滿瞭奇思妙想。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她不僅僅是在傳授食譜,更是在分享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對美和創意的追求。我尤其被書中關於“瓶子內壁的特殊處理技巧”的講解所打動,這涉及到一些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烘焙知識,但作者卻用非常淺顯易懂的方式進行瞭闡述,讓我恍然大悟。她還鼓勵讀者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個性化定製”,比如添加不同的香料,調整甜度,甚至改變烘烤的程度,這極大地激發瞭我的創作欲望。我嘗試瞭書中的“伯爵紅茶巧剋力慕斯蛋糕”,它被裝在一個小巧的玻璃瓶裏,看起來精緻無比。入口之後,伯爵紅茶獨特的香氣在舌尖彌漫開來,與濃鬱的巧剋力慕斯交織在一起,口感絲滑,迴味無窮。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烘焙的無限可能性,也讓我對未來的烘焙之路充滿瞭期待。

評分

《用瓶子做好吃的蛋糕》這本書,真的讓我體驗到瞭“化繁為簡”的烘焙魅力!我一直覺得烘焙是一個需要極度耐心和細緻的過程,但這本書卻用一種非常輕鬆愉快的方式,讓我感受到瞭其中的樂趣。作者的講解非常接地氣,就像在和朋友聊天一樣,沒有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每一個步驟都說得明明白白。我最喜歡的是她對“預拌粉的創意活用”的探討,她教我們如何在基礎預拌粉的基礎上,加入各種水果、堅果甚至香料,創造齣獨一無二的風味。這對於我這種時間有限但又想做齣美味蛋糕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而且,書中還特彆強調瞭“環保和可持續性”的理念,鼓勵我們重復利用玻璃瓶,這讓我覺得做蛋糕的同時,也為環保貢獻瞭一份力。我做的第一個瓶子蛋糕是“熱帶水果椰子蛋糕”,裏麵的椰蓉和芒果的香氣簡直是撲鼻而來,口感濕潤,酸甜適中,每一口都充滿瞭夏日的熱帶風情,讓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海邊!這本書不僅教會瞭我如何做蛋糕,更讓我學會瞭如何享受烘焙的過程。

評分

天呐,我真的太喜歡《用瓶子做好吃的蛋糕》瞭!一開始我隻是被這個名字吸引,覺得很有趣,誰能想到呢,一個瓶子還能做齣這麼精緻美味的蛋糕?我本來以為這會是一個比較“小眾”的食譜,但讀完之後,我簡直想把裏麵的所有方子都做一遍!作者的講解真的太詳細瞭,從最基礎的材料準備,到每一個步驟的細節,都講得清清楚楚,完全不用擔心會齣錯。而且,她還非常貼心地介紹瞭不同瓶子的選擇和使用方法,這讓我這個烘焙新手也能輕鬆上手。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不僅有蛋糕的製作,還穿插瞭一些關於瓶子裝飾的小技巧,讓做齣來的蛋糕既好吃又好看,簡直是送禮自用的絕佳選擇!我尤其喜歡那個“迷迭香檸檬香草蛋糕”,光是聽名字就覺得清新脫俗,等到我實踐齣來,效果更是驚艷!不僅口感層次豐富,味道也恰到好處,一點都不膩。我迫不及待地想跟我的朋友們分享這個發現,我相信他們也會和我一樣愛上這個充滿創意和驚喜的烘焙世界!這本書真的不隻是關於蛋糕,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啓發,讓我在廚房裏找到瞭新的樂趣。

評分

給太太買的,想試一下,做點不一樣的美味

評分

寫的很詳細

評分

寫的很詳細

評分

給太太買的,想試一下,做點不一樣的美味

評分

給太太買的,想試一下,做點不一樣的美味

評分

寫的很詳細

評分

給太太買的,想試一下,做點不一樣的美味

評分

嗯嗯不錯 用瓶子做蛋糕

評分

嗯嗯不錯 用瓶子做蛋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