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今時代,公民利用網絡媒介和平颱參與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性活動已經成為趨勢。公民的網絡政治參與,同樣體現為特定社會政治文化的傳習和實踐過程,而且,通過網絡媒介還會傳播其政治態度、政治信念和政治價值觀,從而可以維護主流意識形態在網絡空間的主導地位。如同網絡的雙刃劍作用,網絡政治參與也會對特定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起到銷蝕作用。因此,需規劃互聯網時代意識形態建設的國傢戰略,切實維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
作者簡介
房正宏,安徽樅陽人,中國人民大學史學博士,阜陽師範學院政治學教授。曆任阜陽師範學院文學院黨總支書記、學科建設處處長,現任阜陽師範學院研究生處處長。公開發錶學術論文50多篇,齣版有學術著作《人民代錶大會運行機製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安徽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安徽省重大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等課題7項,並獲多個奬項。
目錄
序
第一章 網絡政治參與及相關概念
第一節 網絡政治參與
第二節 意識形態安全
第三節 閤法性及其基礎
第二章 網絡政治參與的積極作用
第一節 拓展政治參與渠道
第二節 加速政治社會化進程
第三節 維護特定意識形態
第三章 網絡政治參與的消極影響
第一節 衝擊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
第二節 削弱政治閤法性意識形態基礎
第四章 網絡化參與的問題及成因
第一節 互聯網技術發展帶來挑戰
第二節 網絡化參與帶來的新問題
第三節 網絡化參與問題成因分析
第五章 網絡政治參與的策略應對
第一節 現實社會的建設路徑
第二節 虛擬空間的應對措施
第三節 強化他律與引導自律
第六章 瓦聯網時代政治參與展望
第一節 直麵互聯網時代全新生活方式
第二節 警惕西方國傢網絡監聽與滲透
第三節 規劃意識形態建設的國傢戰略
後記
精彩書摘
《網絡政治參與與意識形態安全》:
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劇烈衝擊著傳統的生活方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及“第四媒體”的廣泛普及,網絡構建瞭幾乎不受時空限製的虛擬空間,它所錶現齣的非凡社會影響力、公眾認可度,以及對重大問題、重大事件的輻射與追蹤能力人所周知網絡所具有的極高的即時性、公共性和通聯性,以及更大的包容度、延展度和密集度,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瞭傳統媒體和傳統信息錶達渠道的欠缺,它為當代公民的參與活動提供無限可能機會和無限便捷渠道的同時,也對公民的政治參與行為産生瞭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互聯網的普及與發展已經深刻地影響到人們參與社會生活和社會活動的模式與方式,並逐漸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在現代開放的網絡係統巨大影響力作用下,傳統的參與觀念和相對單一的參與模式都受到衝擊並得到更新,從而産生瞭難以估量的網絡參與群體和不可逆轉的網絡參與趨勢。這種改變最為直接地體現在公民的現實生活中,網絡也因此毫無疑問地成為當代民眾參與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活動的重要媒介和平颱。
目前,廣大網民已成為我國民主政治參與的重要力量。早在2006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的例行記者招待會上,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傢寶在會見中外記者時說,單是據人民網、新華網、搜狐網、新浪網和央視國際網的不完全統計,對政府工作提齣的意見和給總理本人提齣的問題就多達幾十萬條。可見,網絡上的“民間提案”已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事實上,近年來通過網絡和黨政機構官員甚至和國傢領導人進行政治接觸的普通網民越來越多。據瞭解,近幾年我國80%左右網民的年齡在18-40歲,他們是網絡化參與的主體,既是電子民主的探行者,也是電子民主的推動者。這類電子民主的探索實踐一定程度上代錶著互聯網時代我國社會政治參與的發展趨勢。無疑,電子民主必將在我國社會的政治生活中發揮更加積極、更加重要的作用。
另外,互聯網的發展推動瞭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不斷變革創新。大數據(bigdata)是繼物聯網、雲計算之後齣現的又一技術性變革,它在物理學、生物學、環境生態學等領域以及軍事、金融、通信等行業業已存在,隨著近年來互聯網和信息行業的迅速發展很快引起廣泛關注。從國傢戰略層麵來看,獲取和控製網絡海量數據,正成為世界各國在未來社會爭奪信息社會控製權的重要戰略手段;從經濟發展層麵來看,互聯網平颱企業乃至行業在未來的全球競爭中將成為決定國傢經濟命運的重要砝碼;從政治參與的角度來看,信息網絡化的加速發展會直接促進普通公民改變傳統的參與方式。大數據時代不僅需要培育民主、開放、平等的“互聯網思維”,更需要確立數據權利意識——“數據權”可以有效地反映社會民主和政府開放的程度。公眾有獲取不涉及國傢安全和秘密數據的權利,公眾有嚮政府要求更多民主權利的訴求,政府就應該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迴應並實現其權利需求。通過互聯網媒介和渠道分享“數據權”,實現公眾的網絡民主權利,則是互聯網時代民主政治發展的一種邏輯趨勢。於是,越來越多的政府逐步將數字權利與其他財産權等有形公民權利打包成“數據權”提供給公眾。為適應這一發展形勢,英國政府數據開放網站在2010年1月上綫,同年5月,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提齣瞭“數據權”(RighttoData)的概念:“數據權是信息時代每一個公民都擁有的一項基本權利”,並承諾要在全社會普及數據權。現代社會,普通公民通過何種途徑錶達其權利訴求並享受到數據權利、普通公民如何確立“互聯網思維”以實現參與的平等與民主、如何推動電子民主建設以發展網絡民主,等等,都將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新課題。
……
前言/序言
人類邁入21世紀後,發展最快、影響最深、普及最迅速的恐怕非互聯網莫屬。互聯網為全球互動融閤提供瞭無比便捷的渠道和無限寬廣的平颱,有力地推動瞭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發展。開放性是互聯網絡與生俱來的特徵,但網絡的安全威脅在很大程度上恰恰來源於其開放性,網絡安全與網絡開放性這對矛盾及其運動必將影響到特定國傢的文化安全。當互聯網不僅作為信息傳遞的工具和平颱,而且擔當起控製係統的網絡樞紐時,那些與網絡緊密相關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通信等國傢的戰略命脈,也必然處於安全威脅中,並且,由此所帶來的潛在安全威脅即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威脅也就難以避免,進而會影響到國傢安全。
在互聯網時代,公民利用網絡媒介和平颱參與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活動已經成為趨勢。政治參與既然是公民以其政治權利和資格,通過影響政治權力及其作用而最終實現其利益的重要方式,那麼,在網絡空間,公民同樣可以通過網絡化參與錶達自己對公共利益分配的態度及自身的一些民主權利訴求,並參與政府的決策甚至參與政策製定,這實際上也是公民或者廣大網民行使民主權利的重要內容和途徑。另外,政治參與體現瞭公民與國傢之間的關係,是民主製國傢的一種特有政治現象。政治參與的主體是具有“公民意識”的公民,與現實政治行為相比,網絡政治參與以其無比便捷的參與渠道和無限寬廣的參與平颱,為廣大網民提供瞭充分的政治角色模擬和訓練機會,在培育其公民意識的同時也培養瞭廣大網民的民主觀念,從而加速其政治社會化進程,保證特定社會政治文化的延續、傳播和創新。一般認為,政治文化的結構主要由政治意識形態、政治價值觀、政治心理這三個層次有機組閤而成。公民通過網絡媒介平颱參與社會事務管理和國傢政治生活,既是特定社會政治文化的傳習和實踐過程,也是不斷涵育並創造新的政治文化的過程。在科學的政治觀指導下的政治參與,不僅有助於公民個體形成正確的政治態度和政治信念、塑造政治價值觀,而且還會通過網絡媒介傳播其政治態度、政治信念和政治價值觀,從而維護網絡空間的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由此,公民的網絡政治參與和特定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安全之間就存在著必然的邏輯關聯。本書正是基於上述的分析而展開論證和探討的。
閱讀本書對我也是一個學習過程,從中獲益良多。在我看來,本書有幾個方麵值得讀者關注:
第一,分析瞭公民網絡化參與與意識形態建設的關聯性。這兩者之間的邏輯關聯前文已有述及,具體到當代中國社會,這種關聯性主要錶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公民的網絡政治參與對維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具有積極作用。互聯網絡不僅拓寬瞭公民傳統的政治參與渠道與方式,搭建起巨大而便捷的參與平颱,並因此有效調動瞭公民的參與熱情,有助於將網絡民意納入政府決策過程,生成符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要求的網絡輿論。因為網絡輿情越來越具有決策參考價值和大數據分析價值,它對一個社會的價值觀念、思潮趨嚮、政治認同、社會治理乃至社會穩定均能發揮“晴雨錶”作用。而且,通過網絡化參與鍛煉公民的參與能力,不僅可以培育公民的公民意識、培養其民主精神,而且還能提供政治訓練機會和多角色模擬,從而使其繼承和學習特定社會的政治文化,成長為符閤特定時代要求、認同特定社會核心價值的“政治人”。相對於意識形態的塑造功能而言,意識形態所塑造的是“政治人”的思想和內核,政治社會化造就的是“政治人”的社會性,兩者各有側重又相輔相成,目標一緻,殊途同歸。因而,公民通過網絡化參與可以在網絡空間涵育社會主義主流政治文化。更為重要的是,網絡政治參與有助於擴大主流意識形態的網絡傳播,提升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網絡媒介所具備的信息傳播優勢,使其能夠通過擴大馬剋思主義的網絡傳播來推進馬剋思主義大眾化;馬剋思主義正是在不斷傳播、不斷被大眾接受的過程中纔得到不斷認同,因此,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能夠得到有效維護。
網絡政治參與與意識形態安全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網絡政治參與與意識形態安全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