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你,一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未来的你,一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藤蔓 著
图书标签:
  • 励志
  • 成长
  • 自我提升
  • 时间管理
  • 梦想
  • 奋斗
  • 正能量
  • 人生
  • 青春
  • 未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ISBN:978780256756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47432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作者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出发,道出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每一句都很精彩,精彩到让你愿意为之深省,甚至会让你不禁拷问自己,原来的你为什么会这样?其间,巧妙地融入了古今中外一些知名人士的成功或者失败的经历,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让我们更清晰地辨别是非。为了明天能够见到更好的自己,努力吧!

作者简介

  藤蔓,本名富杰,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教育系,现为教师。热爱文学创作,中西方哲学略有涉猎。曾多次在报刊上发表散文作品,擅长将日常的平凡人生和传奇故事转化成暖心文字,在字里行间传达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深受读者喜爱。


目录

拼命不一定成功,但不拼命一定不成功


风光的背后 / 001

成功者比你更努力 / 003

不付出,无收获 / 006

要想活得像样,不吃苦是不行的 / 010

真的有捷径吗? / 015

懒惰会蚕食你的人生 / 018

勤奋,不仅仅是拼体力 / 021


如果你的天赋撑不起梦想


向外依赖,不如向内自强 / 024

勤奋比天赋更可靠 / 027

出身并不能决定你的未来 / 031

拥抱“独一无二”的你 / 034

地低成海,人低成才:虚心学习才能成功 / 037


拼命不一定成功,

但不拼命一定不成功


风光的背后/001

成功者比你更努力/003

不付出,无收获/006

要想活得像样,不吃苦是不行的/010

真的有捷径吗?/015

懒惰会蚕食你的人生/018

勤奋,不仅仅是拼体力/021


如果你的天赋撑不起梦想


向外依赖,不如向内自强/024

勤奋比天赋更可靠/027

出身并不能决定你的未来/031

拥抱“独一无二”的你/034

地低成海,人低成才:虚心学习才能成功/037


接受现状,然后改变它


手头事要做好,不管你喜不喜欢 / 040

工作只是为了薪水吗? / 044

挫折再大,仍有努力的希望 / 046

谁的人生都有低谷 / 049

挫折是可以化为动力的 / 052

如果安于现状,那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 056


躺着抱怨,不如站起来做事


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 061

你真的那么值钱吗? / 065

动嘴一年,不如动手一天 / 069

机会遇见“怨妇”会绕道走 / 071

改变自己,才会改变你的世界 / 074

抱怨的心理根源 / 078


常见病:未动身,先“恐惧”


想象出来的“困难” / 082

即使真的失败了,又怎样? / 085

非走不可的弯路 / 089

乐观,让恐惧烟消云散 / 093

积极,还是消极?这是人生的第一大抉择 / 097

积极主动,你就赢了八成 / 099


立即行动


不去做,梦想就只能是梦想 / 103

你要“准备”到什么时候? / 106

最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 / 110

行动力强,才能抓住机会 / 114

勤奋不能盲目,必须选对方向


方向不对,再努力都无济于事 / 118

最好的方向,是做自己爱做的事 / 122

听从自己的内心,不要犹豫 / 125

大的选择,必须目光长远 / 130

“穷则变,变则通” / 134

适当后退,换个方向使劲儿 / 137

万事通,不如一艺精 / 141


选对方向的前提,是认清自己


谨防让“别人家的孩子”压灭自己 / 146

坚持自我,不盲从 / 150

走自己的路,别人说又怎样 / 154

别人的嘲笑,比你的梦想还珍贵吗? / 157

你的目标,不由他人决定 / 162

不适合自己的,不要也罢 / 166

量力而行,并不是消极 / 168

树立明确的目标,然后大步向前走


目标明确,才有动力 / 172

最正确的目标,是那些适合你的 / 174

目标必须有可行性 / 178

要实现目标,必须制定步骤 / 180


要懂得对自己的时间做精细化管理


做事要分轻重缓急 / 184

避开鸡毛蒜皮的琐事 / 187

别把工作拖到最后一刻 / 191

零碎时间,值得重视的话题 / 194


一时的激情释放,那不叫勤奋


坚持下去,整个世界会为你让路 / 197

可怕的“半途效应” / 200

不怕慢,就怕“欲速则不达” / 204


每天多做一点点就是希望的开始


不要看不起“小事情” / 207

“额外”的努力 / 210

怎样吃掉一头大象?一口一口吃 / 213



精彩书摘

  拼命不一定成功,但不拼命一定不成功

  风光的背后

  有些人总喜欢把目光停留在别人身上,他们羡慕别人美丽的外表,羡慕别人显赫的声名,羡慕别人富裕的生活,羡慕别人优越的条件。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大多数风光的背后都有无数的汗水。就比如现在的一些明星,很多时候,人们只看到他们在人前风光的身影,却忽略了他们在人后辛勤地努力。

  2015年12月26日,在北京卫视《传承家》的舞台上,陈道明谈起了自己成名之前7年的龙套生涯。那时候,他只是舞台上的群众演员,一句台词都没有,常常是这场演匪兵、下场演伪军、再下场演特务、再下场演八路……

  即便如此,陈道明自己却说,他从来没有怨气,他觉得人在各种职业中,都要有一种甘于寂寞的精神准备。

  面对舞台上几十个表演高台花鼓的小演员,他说:“世界上没有这么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辈子可能要甘于寂寞,或甘于平庸,但不应该打击他们的努力……”

  陈道明高超的演技和他这7年的龙套有很大关系,正是这7年的努力让他锻炼出了更精湛的技艺,从而铺就了自己的成名之路。

  不仅如此,就是在平时的工作中,为了完成自己的角色,陈道明也付出了很大努力。

  例如很多人都知道他在拍戏时有三个“怪癖”:第一,在拍戏期间,陈道明坚持从开工到收工一直站着,因为他怕一坐下来就会跑神儿,脱离角色;第二,一旦进入剧组,换上角色的衣服,陈道明就不会轻易脱下来。拍摄张艺谋的《归来》时,陈道明一直穿着剧中陆焉识的那件破棉袄,每次拍完戏回酒店,都会引起人们的侧目;第三,在整个拍戏期间,陈道明几乎只吃蛋炒饭,他不想把过多的精力浪费在饮食上。

  这三个怪癖无不表现了陈道明对自己职业的敬重和认真,人们只看到他外表的风光,却从来没有注意过他背后的付出。

  没有谁的成功是唾手可得的,每一份风光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努力。所以,我们最该做的不是去羡慕别人,而应该是排除一切干扰,努力做好自己。

  22岁的美国华裔数学家王章程从美国加州大学毕业后,他的同学们大多进入了各大著名公司,只有王章程一头扎进了研究室,十年如一日地从事着自己的研究。

  在这十年中,他的同学很多都已经成了大老板,月收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可是,王章程却从不羡慕别人,依旧租住着他的廉价房,啃着自己的干面包。别人都过上了美女、豪车的生活,但王章程却没有房子也没女朋友。在外人眼中,王章程过得无疑十分凄惨。可是他不在乎,他只管把自己所有心思都投入到自己的研究中。

  在他35岁时,终于攻克了世界两项顶尖级的数学难题。美国十几家大学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可以去任教。后来,他甚至被誉为“数学之王”。

  王章程的成功和他能够排除干扰,努力做自己有很大关系。试想一下,如果当时他因为羡慕同学们光鲜的生活而下海经商,那又何来之后的“数学之王”呢?

  与其总把目光停留在别人的风光上,不如自己勤奋努力,只有这样创造出来的成功才真正属于你自己。

  成功者比你更努力

  你与成功者相比,缺了些什么?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你至少缺了“努力”。

  很多人都经历过大学生活,年轻人齐聚一堂,青春洋溢,热血沸腾。不过,在同一所大学里,在同样的小环境中,总有些人出类拔萃,他们的青春更飞扬,人生更舒展。他们会获得奖学金、会得到老师的另眼相待、他们可以跟长得漂亮的人谈恋爱、他们会被其他同学“羡慕嫉妒恨”、他们会在重要社团担任重要职位、会得到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

  这类人的生活看起来既精彩又充实,让大部分每天只知道吃饭、上课、睡觉的人艳羡不已。我们羡慕着他们,认为那才是大学该有的样子!

  仔细想想,我们不禁发出疑问,自己和他们身处同一学校,享受的是同样的师资力量,吃的是同样的饭,为何差距就那么大呢?

  其实,只要你肯认真观察一下,并不难发现原因。原来,在我们睡觉时,他们正在自习室学习;在我们玩游戏时,他们正来回奔波着为老师帮忙;在我们上课和朋友聊天儿时,他们正在安静地听课和记笔记……每天除了睡觉,他们永远保持着饱满的精神,随时随地准备充实自己的头脑,积累自己的力量。

  为何他们比我们优秀?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无论是谁都不得不承认,有一个因素毋庸置疑,那就是——因为他们更努力。

  王小波和张军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因为工作不好找,为了维持生计,他们一起来到一家工厂当工人。因为只是普通的工人,薪水自然不高,这让张军非常不满,每天都向王小波抱怨,自己堂堂大学生,只能干这种工作,挣这么点儿钱。每当这时,王小波只是笑笑,并不说什么。

  与张军相反,王小波在工作中十分卖力,有的老员工笑话他:“怎么刚进厂就着急表现啊?要表现也应该到车间主任跟前表现去,自己一个人也在那儿卖力地干,这不是傻吗?”

  不管别人说什么,王小波都不理会,他每天依旧忙得脚不沾地,似乎总有很多活要干。至于张军,除了每天抱怨外,就是和同事们在工作时间侃大山。第二天就要交给主任的工作,他往往得拖好几天才能完成。

  进厂一年后,王小波和车间主任熟识了,知道他毕业于名牌大学,计算机和英语都很厉害,每个月的收入是他的五六倍。了解了这些情况的王小波有点儿心动,他心里想:“我也是大学毕业的,不过英语和计算机都不算太好,大学里不过是学了个皮毛。但毕竟有个皮毛,学起来应该不费劲儿,现在没有那么多活,不如我自己学学吧。”

  于是,利用业余时间,王小波报了个电脑培训班。原本,他要拉张军一起去,但张军却说:“咋的?你上大学时还没学够啊,再说,现在每个月就那么点儿工资,哪儿有闲钱学这个。”于是,王小波只好自己去。

  因为大学时已经学过office办公常用的软件,所以王小波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就重新熟练了起来,然后,他又在培训班上学了数据库管理和C语言。王小波非常勤奋好学,只要遇到不懂的问题,即便早已下课,他也会跑到培训班去问老师。

  平时工作不忙时,他就会拿本《C语言入门教程》在车间看。有一回恰好被车间主任看到,主任笑了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后来有一次,主任将他叫到办公室说:“你也是大学毕业的,我前一阵看你在学计算机,我这儿正好有点儿活,你帮我把这些报表用电脑做一下吧。”凭借之前学习的知识,王小波很快就按主任的要求完成了任务,让主任非常满意。

  从那以后,只要有这样的活,主任就会交给王小波来完成。张军见此情景向他抱怨道:“你可真幸运,隔三差五就能去主任办公室坐着,哪儿像我,天天在车间出大力。”

  再后来,王小波从车间直接被调到了厂院办公室,专门给主任做助手。主任也十分喜欢这个勤奋好学的年轻人,会主动教给他很多东西。后来,主任被提拔到总厂,临走之前,直接向总厂推荐了王小波来接替自己的职位。就这样,王小波从一名流水线工人当上了车间主任,随后凭借自己的勤勉好学,一路高升。

  至于张军,依旧在车间里得过且过地混日子。

  张军和王小波是同一所大学毕业的,进入工厂后承担的也是同样的工作,但因为一个懒散怠惰,一个勤奋刻苦,最后的发展竟然天壤之别。

  在平时的工作中,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人,明明比你入职得晚,却比你提升得快。此时,你是否也暗自疑惑,搞不清楚其中的原因。其实,答案很简单,同样的环境,你不如别人,不过是因为你没有人家努力罢了。

  别人工作时,你在和同事闲聊;别人虚心向老板求教时,你在刷朋友圈;别人认真阅读专业书籍时,你在睡觉。你不如别人,这不是应该的嘛。你自己无法做到勤奋刻苦,还妄图像他人那样出类拔萃,这不是做梦是什么?

  也许你还在期待哪一天,天上掉馅儿饼,没准儿自己摇身一变就成了杰出人士。还是趁早打消这种念头吧,世上的人那么多,就算上帝有那闲工夫,这种好运也不一定会落在你的头上。所以要想成功,除了积极努力地去奋斗外,你别无选择。

  ……

前言/序言


《未来的你,一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引言:时空的共鸣,生命的邀约 你是否曾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眺望远方,心中涌起一丝迷茫与期盼?你是否曾在深夜,独自面对挑战,咬牙坚持,寻求那一线曙光?我们每个人,都在时间的河流中穿梭,过去、现在、未来,如同三面镜子,折射出生命不同阶段的姿态。而《未来的你,一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正是这样一本,试图连接这三面镜子,让你与那个尚未谋面、却又真实存在的“未来的你”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的书。它不是一本预言,不是一本鸡汤,而是一份深邃的理解,一次温柔的提醒,一股强大的赋能。它相信,此刻你所承受的每一次磨砺,所付出的每一滴汗水,所坚持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在为那个更好的你,夯实地基,雕琢轮廓。 第一篇:穿越迷雾的探索——“现在的你”的真实画像 在这一篇,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诚实地审视“现在的你”。这个“现在”,并非一个静态的坐标,而是流动的、充满复杂性的。我们深入剖析现代人普遍面临的精神困境与现实挑战: 焦虑的温床: 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节奏的加速,以及无处不在的比较,如何将我们推入焦虑的深渊?是什么让“不够好”的念头如影随形?我们将探讨焦虑的根源,从个体心理到社会结构,揭示其产生的土壤,并指出逃离“焦虑陷阱”的可能性。这包括对完美主义的审视,对“别人家孩子”现象的解构,以及学会与不确定性共存的智慧。 拖延的泥沼: 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该做什么,却总是迈不开步子?拖延症并非简单的懒惰,它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心理机制。我们将深入研究拖延的心理成因,如对失败的恐惧、对任务的抗拒、以及目标感缺失等,并提供一套实用且富有洞察力的策略,帮助你打破“明日复明日”的循环,重拾行动的力量。 目标感的迷失: 在纷繁的选择面前,我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清晰的目标,是行动的罗盘,是前进的引擎。然而,许多人却在人生航道上,因为目标模糊、不坚定,而随波逐流。这一部分将引导读者认识到设定清晰、可行目标的重要性,并教授如何有效地规划与分解目标,让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都指向远方。 自我怀疑的囚笼: 那些来自内心的声音,常常比外界的质疑更伤人。它们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自信,让我们在尝试之前就已放弃。我们将剖析自我怀疑的形成过程,理解其背后的不安全感与低自我价值感,并提供一系列重塑自我认知、建立内在力量的方法,让你能够摆脱自我设限,敢于拥抱挑战。 能量的耗竭: 现代生活,常常让我们感到身心俱疲。快节奏的工作、复杂的社交、以及持续的压力,都在无形中消耗着我们的生命能量。我们将探讨能量耗竭的原因,并提供一些恢复与管理能量的实用技巧,包括情绪管理、时间管理、以及身心健康的平衡之道,让你能够重新充满活力,迎接生活的各项挑战。 第二篇:拼搏的意义——“现在的你”的伟大之处 在深刻理解了“现在的你”所处的境况后,我们开始挖掘“拼命”二字的深刻内涵。这并非宣扬不顾一切的蛮干,而是一种有方向、有韧性、有智慧的付出。 “拼命”的内涵重塑: 摆脱对“拼命”的刻板印象,将其理解为一种全情投入、持续精进、不畏艰难的状态。它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一种积极的姿态,一种对自我潜能的极致开发。我们将区分“无效的忙碌”与“有意义的拼搏”,强调策略、方法与反思的重要性。 每一次挣扎的价值: 那些咬牙坚持的时刻,那些深夜奋斗的场景,那些面对挫折不屈的脊梁——它们并非徒劳。每一次的挣扎,都在为你锻造更强的韧性;每一次的跌倒,都在为你积累更深的智慧;每一次的坚持,都在为你点亮前行的路。我们将用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哲理,阐释这些“痛苦”经历的转化过程,它们如何成为你未来最宝贵的财富。 微小进步的复利效应: “现在的你”的拼搏,并非总是惊天动地。更多的时候,它是日复一日的微小坚持,是每一次细致入微的打磨。我们将阐述“复利效应”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解释为何每天进步一点点,积少成多,最终能够产生惊人的改变。这包括习惯的养成、知识的积累、技能的精进等。 延迟满足的力量: 在一个追求即时反馈的时代,懂得延迟满足,是走向长远成功的基石。“现在的你”的拼搏,往往意味着暂时放弃眼前的诱惑,去追求更长远、更丰厚的回报。我们将深入探讨延迟满足的心理学机制,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培养这种重要的能力。 与“假性放弃”的斗争: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瓶颈和挫败感,这常常会诱使我们走向“假性放弃”。我们将教会你如何识别这些时刻,如何调整心态,如何寻找新的动力,避免功亏一篑。 第三篇:未来的回响——“未来的你”的感谢信 当“现在的你”的拼搏之火熊熊燃烧,当每一个汗水都化作滋养未来的养分,我们就将进入本书的核心——“未来的你”的视角。这一篇,将是一封来自未来的、充满感激与肯定的“感谢信”。 “未来的你”的视角: 想象一下,未来的你,回首过往,会看到怎样的风景?他们会如何看待你现在的努力?我们通过沉浸式的叙述,让你“听见”来自未来的声音。这种声音,不是空洞的鼓励,而是基于你当下行动的深刻理解和由衷的赞美。 过去努力的具象化: “未来的你”,将清晰地看到,你现在所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转化为了他/她现在所拥有的某种能力、某种视野、某种成就。比如,你现在深夜学习的那个知识点,成就了未来他/她一次关键的决策;你现在坚持锻炼的身体,让未来他/她拥有了充沛的精力去追求梦想;你现在克服的那个社交恐惧,让未来他/她能够自信地与世界连接。 感恩那些“硬仗”: “未来的你”,不会忘记那些你曾经以为无法逾越的难关。正是那些最艰难的时刻,最艰苦的奋斗,让你脱胎换骨。他/她会感谢你当时的坚持,感谢你没有被困难打倒,感谢你展现出的非凡勇气和毅力。 对“现在的你”的理解与包容: “未来的你”不仅会感激你的付出,更会理解你当时的艰辛与不易。他/她会明白,你曾经的迷茫、痛苦、甚至偶尔的失落,都是成长必经的阶段。他/她会用成熟的心智,去包容你曾经的稚嫩与笨拙。 “现在的你”是“未来的你”的基石: 这一部分将强调,没有“现在的你”的拼搏,就没有“未来的你”的成就。你现在所做的每一个选择,付出的每一次努力,都在为那个更好的你,铺就坚实的道路。这种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是你成就了未来的自己,也是未来的自己,赋予了当下努力以无与伦比的意义。 第四篇:连接的桥梁——如何点燃“现在的你”的内在引擎 仅仅理解和感受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将这份来自未来的肯定,转化为驱动“现在的你”前进的强大力量。 内在驱动力的觉醒: 我们将探讨如何发掘和激活个体内在的驱动力,使其不再依赖外界的评价和奖励。这包括对个人价值观的梳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以及对自我实现的需求。 建立积极的自我对话: 如何用“未来的你”的视角,去回应“现在的你”的疑虑和不安?我们将教授如何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如何用同情、理解和鼓励来对待自己,从而建立起强大的内在支持系统。 “拼搏”的智能化与可持续性: “拼搏”不等于“消耗”。我们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拼搏的过程中,保持智慧和策略,避免过度消耗。这包括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精力管理、以及劳逸结合的节奏。 拥抱不完美,持续前行: 认识到成长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不完美是常态。关键在于能否在不完美中看到进步,在跌倒后重新站起,并继续朝着目标迈进。 将“未来的感谢”化为“现在的行动”: 最终,本书将指引读者,将从“未来的你”那里获得的启示,转化为当下可执行的行动。每一次的坚持,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在向那个正在形成的“未来的你”,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结语:一场关于自我实现的生命礼赞 《未来的你,一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是一次关于自我实现的深度探索。它邀请你,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生活,而是主动地创造生活。它鼓励你,用当下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投资那个无限可能的未来。在这本书的陪伴下,你将学会如何与自己对话,如何理解自己的努力,如何点燃内心的火焰,最终,成为那个,能够由衷地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的人。这本书,是你与未来的自己,最深情的连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那种既有力量又带着一丝温柔的意境,让我在书店里一眼就注意到了。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好,翻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句书名,“未来的你,一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短短几个字,却像一声惊雷,瞬间击中了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坚韧的地方。我最近一直处于一种迷茫和焦虑的状态,感觉付出的努力好像都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很多时候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方向,是不是应该放弃。这本书名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我注入了莫大的勇气和信念。我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作者究竟是如何阐述“拼命”的意义,又如何引领我们去看到那些在当下不为人知的努力的价值。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过来人,一位智者,在用真诚的语言与我对话,给予我前行的力量和方向。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真实的故事,那些关于坚持、关于突破、关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坚持最终成就伟大的人生。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那些能够触动心灵、引发思考的书籍,而《未来的你,一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这本书的书名,就仿佛带着一种魔力,直接戳中了我的痒处。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自我价值的探寻,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我常常在深夜里辗转反侧,思考自己付出的努力是否值得,是否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本书名传递出的信息,不仅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关于时间沉淀的智慧。它告诉我,每一个当下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都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平衡当下与未来的观点,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以及如何真正做到“拼命”而不失方向。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指引,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过去的每一份付出,都是通往更美好未来的基石。

评分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这本书《未来的你,一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深深吸引的。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总是渴望快速的成功,却常常忽略了积累和坚持的重要性。这本书名,简单而有力,直击人心,让我立刻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想要阅读的冲动。我曾经有过一段浑浑噩噩的日子,对未来感到迷茫,对自己的付出也充满了怀疑。正是那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没有所谓的“一步登天”,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理解“拼命”这个概念的,又如何在书中分享如何通过“拼命”来成就自己。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些超越俗套的见解,帮助我理解如何在高强度的付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意义,如何不被一时的挫折打倒,而是将每一次跌倒都视为一次成长的契机。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是一场关于自我觉醒和价值实现的深刻对话。

评分

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上,《未来的你,一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这本书以其独特而富有哲理的书名,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是一个对人生有着深刻思考的人,一直相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也深知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这本书名,恰恰呼应了我内心深处对坚持和努力的价值认同。我一直觉得,真正能够改变命运的,往往不是那些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微小坚持。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关于如何有效“拼命”的智慧,如何在高强度的自我驱动中保持内心的平衡,不至于陷入 burnout 的困境。我希望作者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设定目标、如何规划路径,以及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和韧性的方法论。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拼命”的真谛,并且更有力量地去拥抱和塑造我的未来。

评分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在一个朋友的书单里看到了《未来的你,一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这本书。当时我正面临着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充满了不确定和对未来的担忧。这本书的书名,像是一种心灵的低语,又像是一种坚定的承诺,瞬间就引起了我的共鸣。我一直认为,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关键在于能否在漫长的赛道上保持节奏,并且在最艰难的时刻不轻易放弃。而“拼命”这个词,在我看来,并非单纯的蛮干,而是一种对目标极致的追求,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义这种“拼命”的,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将这种精神落地,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让我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潜力,并且以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挑战。我相信,这本书会成为我在人生低谷时的一剂良药,提醒我,即使现在辛苦,未来的自己一定会感激这份坚持。

评分

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

评分

书很好,很喜欢,与预期一样

评分

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

评分

很好

评分

不错,有的看了!

评分

评分

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

评分

京东购物,快速放心。

评分

物流配送快速,货物价格实惠,比较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