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 经典名著 语文新课标必读 教育部推荐书目 青少版

匆匆 经典名著 语文新课标必读 教育部推荐书目 青少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自清 著
图书标签:
  • 经典名著
  • 语文课标
  • 必读
  • 青春
  • 成长
  • 文学
  • 教育
  • 青少年
  • 名家作品
  • 散文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ISBN:978755460832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48115
品牌:文通天下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小学经典阅读名家·名译无障碍名师导读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72
字数:213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青少年

  1.教育部推荐书目,语文新课标必读。

  2.特邀北京市特级教师王俊鸣老师为本系列图书撰写序言、著名翻译家李玉民老师撰写前言。

  3.多位名校特级教师联合推荐。

  4.本系列图书精选了国内近现代经典名著,以及宋兆霖、李玉民、陈筱卿、高中甫、罗新璋、李辉凡、张耳等多位著名翻译家的国外经典名著优质译本。深入浅出全方位解读经典,以专业品质为青少年打造高价值读物。

  5.提倡经典精读,引导青少年回归阅读本质。

  6.看文学大家笔下的情、景、物品人生酸甜苦辣,感受质朴、真挚、深沉的爱与鲜明的时代印记,感受传统文人铮铮风骨,捕捉散文大师匆匆踪迹。


内容简介

朱自清散文结构严谨,脉络清晰,简朴平实,平淡自然,简练,委婉含蓄,描写细致生动,细腻传神,绮丽纤细,善用比喻。他既善于言情,情感真挚动人,清新隽永,用活的口语;又善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富有诗意,绚丽多彩,情调与音韵和谐。本书选择的是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朱自清散文。其中包括散文集《踪迹》《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等。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欧游杂记》《你我》等。

精彩书评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郁达夫


  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叶圣陶


目录

踪迹

匆匆 002

歌声 003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004

温州的踪迹 012

航船中的文明 019

标准与尺度

动乱时代 024

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 027

回来杂记 031

论严肃 035

论气节 039

论吃饭 043

论雅俗共赏

论雅俗共赏 050

论百读不厌 056

论书生的酸气 062

论老实话 069

语文影及其他

说话 076

沉默 078

撩天儿 081

如面谈 088

人话 096

论废话 098

很好 101

是喽嘛 105

不知道 107

话中有鬼 112

正义 115

论自己 118

论别人 121

论诚意 124

论做作 127

论青年 130

论东西 133

集外

憎 138

父母的责任 142

春晖的一月 149

执政府大屠杀记 153

悼何一公君 160

那里走 162

悼王善瑾君 178

白马湖 179

赠言 181

春 182

哀互生 184

论说话的多少 185

买书 188

松堂游记 190

初到清华记 192

蒙自杂记 194

北平沦陷那一天 197

这一天 199

外东消夏录 200

重庆一瞥 206

重庆行记 207

新中国在望中 215

我是扬州人 216

教育家的夏丏尊先生 220

论不满现状 222

论且顾眼前 225

刘云波女医师 228

文物·旧书·毛笔 231

南行通信 235

南行杂记 238

别 240

笑的历史 24


精彩书摘

  踪迹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1]: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那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2]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922年3月28日

  歌声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3]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有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4]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濛濛[5]的雨,园里没了秾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6]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1921年11月3日,上海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甡园[7],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大船舱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阑干,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阑干支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这个,但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像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美丽。我想像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现在却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这也慰情聊胜无了。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大中桥外,本来还有一座复成桥,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踪尽处,或也是秦淮河繁华的尽处了。我的脚曾踏过复成桥的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但是两次游秦淮河,却都不曾见着复成桥的面;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虚无缥缈似的。我想,不见倒也好。这时正是盛夏。我们下船后,借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销散[8];到了此地,豁然开朗,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将船划到一旁,停了桨由它宕着。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他自己却静静的蹲着。他是看惯这光景的了,大约只是一个无可无不可。这无可无不可,无论是升的沉的,总之,都比我们高了。

  那时河里闹热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停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夹在其中。因为这边略略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是静了。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的。但那生涩的,尖脆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正可快我们的意。况且多少隔开些儿听着,因为想像[9]与渴慕的作美,总觉更有滋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走。这实在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故偶然润泽一下,便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但秦淮河确也腻人。即如船里的人面,无论是和我们一堆儿泊着的,无论是从我们眼前过去的,总是模模糊糊的,甚至渺渺茫茫的;任你张圆了眼睛,揩净了眦垢,也是枉然。这真够人想呢。在我们停泊的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而有晕的。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晕,便更不成了。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与雾气腾腾的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这时却遇着了难解的纠纷。秦淮河上原有一种歌妓,是以歌为业的。从前都在茶舫上,唱些大曲之类。每日午后一时起;什么时候止,却忘记了。晚上照样也有一回。也在黄晕的灯光里。我从前过南京时,曾随着朋友去听过两次。因为茶舫里的人脸太多了,觉得不大适意,终于听不出所以然。前年听说歌妓被取缔了,不知怎的,颇涉想[10]了几次——却想不出什么。这次到南京,先到茶舫上去看看,觉得颇是寂寥,令我无端的怅怅了。不料她们却仍在秦淮河里挣扎着,不料她们竟会纠缠到我们,我于是很张皇了。她们也乘着“七板子”,她们总是坐在舱前的。舱前点着石油汽灯,光亮眩人眼目:坐在下面的,自然是纤毫毕见[11]了——引诱客人们的力量,也便在此了。舱里躲着乐工等人,映着汽灯的余辉蠕动着;他们是永远不被注意的。每船的歌妓大约都是二人;天色一黑,她们的船就在大中桥外往来不息的兜生意。无论行着的船,泊着的船,都要来兜揽的。这都是我后来推想出来的。那晚不知怎样,忽然轮着我们的船了。我们的船好好的停着,一只歌舫划向我们来了;渐渐和我们的船并着了。铄铄的灯光逼得我们皱起了眉头;我们的风尘色全给它托出来了,这使我踧踖不安了。那时一个伙计跨过船来,拿着摊开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里,说,“点几出吧”!他跨过来的时候,我们船上似乎有许多眼光跟着。同时相近的别的船上也似乎有许多眼睛炯炯的向我们船上看着。我真窘了!我也装出大方的样子,向歌妓们瞥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的!我勉强将那歌折翻了一翻,却不曾看清了几个字;便赶紧递还那伙计,一面不好意思地说,“不。我们……不要。”他便塞给平伯。平伯掉转头去,摇手说,“不要!”那人还腻着不走。平伯又回过脸来,摇着头道,“不要!”于是那人重到我处。我窘着再拒绝了他。他这才有所不屑似的走了。我的心立刻放下,如释了重负一般。我们就开始自白了。

  我说我受了道德律的压迫,拒绝了她们;心里似乎很抱歉的。这所谓抱歉,一面对于她们,一面对于我自己。她们于我们虽然没有很奢的希望;但总有些希望的。我们拒绝了她们,无论理由如何充足,却使她们的希望受了伤;这总有几分不做美了。这是我觉得很怅怅的。至于我自己,更有一种不足之感。我这时被四面的歌声诱惑了,降服了;但是远远的,远远的歌声总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搔不着痒处。我于是憧憬着贴耳的妙音了。在歌舫划来时,我的憧憬,变为盼望;我固执的盼望着,有如饥渴。虽然从浅薄的经验里,也能够推知,那贴耳的歌声,将剥去了一切的美妙;但一个平常的人像我的,谁愿凭了理性之力去丑化未来呢?我宁愿自己骗着了。不过我的社会感性是很敏锐的;我的思力能拆穿道德律的西洋镜,而我的感情却终于被它压服着。我于是有所顾忌了,尤其是在众目昭彰的时候。道德律的力,本来是民众赋予的;在民众的面前,自然更显出它的威严了。我这时一面盼望,一面却感到了两重的禁制:一,在通俗的意义上,接近妓者总算一种不正当的行为;二,妓是一种不健全的职业,我们对于她们,应有哀矜勿喜之心,不应赏玩的去听她们的歌。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两种思想在我心里最为旺盛。她们暂时压倒了我的听歌的盼望,这便成就了我的灰色的拒绝。那时的心实在异常状态中,觉得颇是昏乱。歌舫去了,暂时宁靖之后,我的思绪又如潮涌了。两个相反的意思在我心头往复:卖歌和卖淫不同,听歌和狎妓不同,又干道德甚事?——但是,但是,她们既被逼的以歌为业,她们的歌必无艺术味的;况她们的身世,我们究竟该同情的。所以拒绝倒也是正办。但这些意思终于不曾撇开我的听歌的盼望。它力量异常坚强;它总想将别的思绪踏在脚下。从这重重的争斗里,我感到了浓厚的不足之感。这不足之感使我的心盘旋不安,起坐都不安宁了。唉!我承认我是一个自私的人!平伯呢,却与我不同。他引周启明先生的诗,“因为我有妻子,所以我爱一切的女人,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子。”[12]他的意思可以见了。他因为推及的同情,爱着那些歌妓,并且尊重着她们,所以拒绝了她们。在这种情形下,他自然以为听歌是对于她们的一种侮辱。但他也是想听歌的,虽然不和我一样,所以在他的心中,当然也有一番小小的争斗;争斗的结果,是同情胜了。至于道德律,在他是没有什么的;因为他很有蔑视一切的倾向,民众的力量在他是不大觉着的。这时他的心意的活动比较简单,又比较松弱,故事后还怡然自若;我却不能了。这里平伯又比我高了。

  在我们谈话中间,又来了两只歌舫。伙计照前一样的请我们点戏,我们照前一样的拒绝了。我受了三次窘,心里的不安更甚了。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船夫大约因为要赶第二趟生意,催着我们回去;我们无可无不可的答应了。我们渐渐和那些晕黄的灯光远了,只有些月色冷清清的随着我们的归舟。我们的船竟没个伴儿,秦淮河的夜正长哩!到大中桥近处,才遇着一只来船。这是一只载妓的板船,黑漆漆的没有一点光。船头上坐着一个妓女;暗里看出,白地小花的衫子,黑的下衣。她手里拉着胡琴,口里唱着青衫的调子。她唱得响亮而圆转;当她的船箭一般驶过去时,余音还袅袅的在我们耳际,使我们倾听而向往。想不到在弩末的游踪里,还能领略到这样的清歌!这时船过大中桥了,森森的水影,如黑暗张着巨口,要将我们的船吞了下去。我们回顾那渺渺的黄光,不胜依恋之情;我们感到了寂寞了!这一段地方夜色甚浓,又有两头的灯火招邀着;桥外的灯火不用说了,过了桥另有东关头疏疏的灯火。我们忽然仰头看见依人的素月,不觉深悔归来之早了!走过东关头,有一两只大船湾泊着,又有几只船向我们来着。嚣嚣的一阵歌声人语,仿佛笑我们无伴的孤舟哩。东关头转湾,河上的夜色更浓了;临水的妓楼上,时时从帘缝里射出一线一线的灯光;仿佛黑暗从酣睡里眨了一眨眼。我们默然的对着,静听那汩——汩的桨声,几乎要入睡了;朦胧里却温寻着适才的繁华的余味。我那不安的心在静里愈显活跃了!这时我们都有了不足之感,而我的更其浓厚。我们却又不愿回去,于是只能由懊悔而怅惘了。船里便满载着怅惘了。直到利涉桥下,微微嘈杂的人声,才使我豁然一惊;那光景却又不同。右岸的河房里,都大开了窗户,里面亮着晃晃的电灯,电灯的光射到水上,蜿蜒曲折,闪闪不息,正如跳舞着的仙女的臂膊。我们的船已在她的臂膊里了;如睡在摇篮里一样,倦了的我们便又入梦了。那电灯下的人物,只觉像蚂蚁一般,更不去萦念。这是最后的梦;可惜是最短的梦!黑暗重复落在我们面前,我们看见傍岸的空船上一星两星的,枯燥无力又摇摇不定的灯光。我们的梦醒了,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

  1923年10月11日作完,于温州

  ……


前言/序言

  

  青少年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语文特级教师王俊鸣

  欧阳修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高尔基也说过:“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名人都在强调着读书的重要意义。现今,语文课程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一门课程,更应借助课外阅读的开展和指导,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积淀学生的人文底蕴,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一、课外阅读可以陶冶情操读书重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以及读书之后的心得,领悟某种书籍对自己成长的意义。读到一本好书,找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心灵会感到幸福,从而强化道德、理想意识,净化心灵,一生朝着理想的目标奋斗不已。

  二、课外阅读是储备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少年儿童时期,正是求知欲汹涌勃发的年龄,一本稍微有趣的读物,就能点燃对书籍的强烈好奇。书是历史、自然、人类灵魂的记载。读书,不仅能开拓视野,增添知识信息,了解和认识世界,还能满足少年儿童天然具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长大或工作时,会发现这些丰厚的积存能让自己大受裨益。

  三、课外阅读有益于积累和构建文化学生通过阅读在脑海里点滴积累的有意义的东西,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课堂教学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但学生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各种信息、文化因子在头脑里聚集、碰撞、渗透、积淀,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要提高语文能力,就不能只囿于课本里的几篇文章。只有在长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才能吸收文化,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文化的积淀,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

  四、课外阅读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智力背景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底子、智力基础,乃至情感、审美基础。可以说课外阅读能够改变人生。很多书如果只读一遍的话,可能你读完了就会忘记书中的内容。但是读书时的思考与感悟却会留在脑海里,读书时的某段韵律会深深刻在记忆里。你看过的书、见过的人、经历过的悲欢离合,最后都变成了你自己。

  五、提高素养,培养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要使孩子有着宽广的胸襟,有着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应该从哪儿做起?能够肯定地说就是从读书做起,从文化的教育做起。课外阅读不单是学生求知、开智的便捷手段,而且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人格精神的有效途径,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与精神品格形成过程中的功能是巨大的、潜移默化的。阅读的很美妙的一个地方在于,可以感受这么多的美好际遇。

  以上简单归纳了一下阅读的意义,但读书的意义并不全在此,还在于那些书里传达出的道理,让你在成长的道路上愈发坦然。书中的知识变成你日后骄傲的资本,让你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读书只是成长的一种方式,要把书中隐藏的变成自己展露的,这才是阅读的终极目标和最好的回报。

  精读经典作品收获精品人生

  著名翻译家李玉民

  文通天下,名字不错。文即作品,天下即人,人文相通,即人文精神,这也正是这套推荐书目的宗旨。

  在一个场合我设问过,中华文明最大的奇迹是什么?不是长城,不是秦俑帝陵,也不是难以计数的流散到国外的文物瑰宝,而是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受用不尽的汉语。

  汉语这种意合文字,奇妙无穷:稍一解释文通天下,就全连接起人文精神和这套丛书编选的宗旨。

  这套丛书收录的鲁迅等国内大家的作品,都是汉语的璀璨结晶。同样,外国文学经典,一经好的翻译家用汉语创作出来,就成为能与原著相媲美、汉语版的经典作品了。好的翻译是一种特殊的创作,达到质的飞跃。

  这套丛书的编选,恰恰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供给青少年整本的好读物。

  当然,这也只是沧海一粟。“读好书”,首先是读,读才能通,通往精品人生。要走向精品人生,别无选择,阅读是唯一可行之路。

  读书因人而异,而每个人心目中都可能有自己的经典。所谓经典,在这里也是相对而言的。像雨果、司汤达、托尔斯泰、狄更斯、勃朗特、马克·吐温、海明威等大家的作品,是公认的世界性经典。也有一些作品,在我国读的人多了,也就被列入经典。个性阅读以乐趣为本,并非价值评估,不好一视同仁。

  个性阅读中,了解世界和认识自己,是互动而并行不悖的。好读书是起点,读好书是关键,读书好是收获。编选者只管出版一批好书,但无法预判哪盏明灯照亮哪颗心灵,只能是开放性的,由读者自选。

  无论拿起哪本书,都不要急于放下。一颗心灵的开窍,一种人生的转折,往往是一两句话触发的,可遇而不可求,不可放过可遇之机。

  我并非坐空论道。惭愧吾生也早,以为人生便是逐波大潮。到了不惑之年,方受到“超越你自己”这句话的启发,才开始自主人生,自称“80后”。1980年至今,读好书和译好书,每天收集我的快乐时光,组成我不断升值的人生。

  青少年的心灵,春天的花蕾,只待曙光的抚弄而绽放。



《飞鸟集》 《飞鸟集》是泰戈尔的诗集,以其简洁、哲理和意境深远而闻名。这些短小精悍的诗句,如同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映照着生命的真谛、自然的奥秘以及人性的光辉。泰戈尔以其独有的语言天赋,将复杂的思想情感浓缩于寥寥数语之中,却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角落,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和联想。 诗集中的每一首短诗,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寓言,或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或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例如,“在那边,那棵大树,/ 它是我的,/ 你的,/ 还有每一个来此憩息者的。”这首诗以一棵大树为意象,象征着生命的共有与分享,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一部分,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如,“我问花朵,/ 它为何不哭泣,/ 花朵说,/ 我的眼泪,/ 藏在泥土里。”这句诗则以一种婉约而坚韧的姿态,揭示了生命的韧性与希望,即便身处困境,生命的根基也蕴藏着无限的力量,等待着绽放。 泰戈尔的诗句,常常将抽象的哲理与具体的意象巧妙地结合。他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不凡的意义,从自然万物中洞察人生的智慧。《飞鸟集》中的诗句,无论是关于爱,关于失去,关于希望,关于生命,都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但又洋溢着温暖的力量。它们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抛出问题,引导读者去探索,去感悟。 例如,诗中写道:“花朵的幸福,/ 在于它开放;/ 飞鸟的幸福,/ 在于它歌唱;/ 我的幸福,/ 在于你。”这几句简短的话语,却道出了不同生命形式的内在价值和情感归属。花朵的价值在于绽放,飞鸟的价值在于歌唱,而人的价值,在泰戈尔的诗歌中,则与爱息息相关。这种对生命价值的独特解读,超越了物质与功利的层面,指向了更深层次的精神满足。 《飞鸟集》的语言清新自然,意象鲜明,节奏舒缓,读来如同潺潺流水,沁人心脾。但在这清丽的外表下,却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力量。泰戈尔的诗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句式,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他用最质朴的语言,诉说着最普遍的情感,传递着最深刻的哲理。 在诗歌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性的关怀。他歌颂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赞美爱的伟大与无私,也体悟到人生中的失落与忧伤。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飞鸟集》丰富而动人的灵魂。 泰戈尔的诗歌,尤其适合在宁静的时刻阅读,或者在心中有困惑时翻阅。它们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盏明灯,给予我们启迪和慰藉。读《飞鸟集》,就像是在与一位睿智的长者对话,他用温和的声音,引导我们审视内心,认识世界。 诗集中的许多短句,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它们被广泛引用,出现在各种场合,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普适性。然而,这些名句的背后,是泰戈尔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他能够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并将之凝练成永恒的诗句。 例如,诗中写道:“你是我的,/ 我是你的。/ 这便是我所有的,/ 也是你所有的。”这句诗表达了深刻的爱与依恋,但它又不仅仅局限于男女之爱。它可以是亲情,可以是友情,可以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羁绊。这种包容性,使得诗歌能够触及到更广泛的情感共鸣。 《飞鸟集》的魅力在于其“少即是多”的艺术手法。诗人用最少的文字,创造出最丰富的意境。每一句诗都可以引发不同的解读,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悟。这是一种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也是泰戈尔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标志。 阅读《飞鸟集》,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去思考生命中真正的意义。在喧嚣的尘世中,这本诗集如同一股清泉,涤荡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重拾内心的平静与纯真。 泰戈尔的诗歌,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影响了世界各地的读者。它所传递的普世价值,如爱、和平、对自然的尊重,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飞鸟集》不仅仅是一本诗集,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指引。它鼓励我们用诗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哲学的思考去审视人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被诗歌中的智慧所感染,被其中的美好所打动。 诗歌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充满了诗意。无论是清晨的露珠,还是黄昏的余晖,无论是寂静的夜晚,还是喧闹的白昼,都被泰戈尔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他能够捕捉到自然界中那些细微的变化,并将其升华成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 “当天空褪去了它蓝色的衣裳,/ 露出赤裸的胸膛,/ 它便开始用星光,/ 编织它夜晚的梦。”这首诗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夜晚天空的美丽景象,仿佛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飞鸟集》的语言虽然简洁,却充满了音乐性。诗句的长短、节奏的变化,都恰到好处,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具感染力。这种音乐性,使得诗歌更易于被接受和传播,也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获得更佳的审美体验。 总而言之,《飞鸟集》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优美的语言,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它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更能够引导我们去发现生活的美好,去感悟生命的真谛。 《小王子》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一部具有浓厚哲理色彩的中篇童话。这部作品以一位来自B612小行星的飞行员与一位来自遥远星球的小王子的奇遇为主线,通过小王子在地球上与狐狸、玫瑰、蛇等角色的对话,探讨了生命、爱、友谊、责任等永恒的主题。 故事的开端,是一位飞行员在撒哈拉沙漠中飞机失事,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来自外太空的小王子。小王子有着金黄色的头发,穿着一件绿色的外套,他用真诚而纯粹的目光审视着这个世界。他向飞行员讲述了自己的星球,一个只有他、三座火山(其中一座是休眠的)和一朵骄傲又敏感的玫瑰花的世界。小王子对玫瑰花的爱,既是他离开星球的原因,也是他内心深处最宝贵的羁绊。 小王子离开自己的星球,是因为他无法理解玫瑰花的虚荣和骄傲,他想要寻找更广阔的世界,去了解生命的意义。他的旅途充满了奇遇,他拜访了许多小行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大人们。这些大人,有的统治着一片星空,有的只顾着接受别人的崇拜,有的沉醉于酒精,有的则不停地计算着星星的数量,企图占有它们。小王子对这些大人们的奇怪行为感到困惑不解,他发现,大人们总是专注于那些“严肃”的事情,却忽略了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当小王子来到地球后,他遇到了狐狸。狐狸教会了小王子关于“驯养”的道理。狐狸告诉他,驯养意味着建立联系,意味着让彼此变得独一无二。通过驯养,小王子明白了,他曾经认为地球上随处可见的玫瑰花,在他心中却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为那朵玫瑰花倾注了时间和心血,他为她浇水,为她盖上屏风,为她除掉毛虫。这种付出,使得那朵玫瑰花在他心中变得无比珍贵。 “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眼睛看不见的。”这是狐狸对小王子说的最重要的一句话,也是《小王子》中最核心的哲理。狐狸教会小王子,要用心去感受,去爱,去理解。很多时候,我们被表象所迷惑,却忽略了事物本质的美好。 小王子还遇到了蛇,蛇象征着死亡,但也暗示着一种回归。蛇能够将小王子送回他的星球,回到他思念的玫瑰花身边。小王子最终选择了通过蛇的帮助,结束他在地球上的旅程,回到自己的星球。这个选择,是他对爱与责任的担当,也是他完成生命旅程的必然。 《小王子》不仅仅是一部童话,它更是一部献给所有曾经是孩子的成年人的寓言。它提醒着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要忘记那些最初的纯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用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但其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小王子对大人们的嘲讽,是对成人世界里功利、虚伪、盲目追求的深刻批判。大人们常常被物质、权力和虚名所蒙蔽,失去了感知生命本真美好的能力。他们忙于计算、统治、享乐,却忘记了爱,忘记了友谊,忘记了真正重要的东西。 “你为什么喝醉了?”小王子问那个酒鬼。 “我喝酒,是为了忘记我感到羞愧。”酒鬼说。 “你为什么感到羞愧?”小王子继续问。 “我羞愧,是因为我喝酒。”酒鬼回答。 这个经典的对话,揭示了成人世界的荒谬与无奈。他们被困在自己的逻辑怪圈里,无法自拔。 《小王子》通过小王子的视角,展现了纯真、善良、勇于承担责任的美德。小王子对玫瑰花的爱,是对责任的深刻理解。他为玫瑰花付出,不仅仅是出于责任,更是出于爱。他明白,他为他所驯养的玫瑰花负有责任。 “我为我的玫瑰花负有责任,”小王子说,“但你也有你的玫瑰花。” 这句话,将个体与集体的责任联系起来,也强调了每个人所拥有的珍贵联系。 这部作品的语言清新、朴素,却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叙事,却能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每一句话,都经过精心的打磨,每一个意象,都饱含着深远的寓意。 《小王子》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在于它触及了人类最普遍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思考。无论是在童年,还是在成年,我们都能从中找到共鸣。它提醒我们,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珍视那些真正重要的人和事。 “星星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一朵永不熄灭的花。”小王子如是说。这朵花,可以是爱,可以是梦想,可以是那些支撑我们前行的,不灭的希望。 《小王子》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它告诉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往往隐藏在最简单的事物中,它们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珍惜。 这部作品,也通过飞行员的视角,展现了成人世界对童年的遗忘,以及重新发现童真可能性的过程。飞行员因为小王子的出现,重新找回了内心深处的童真,他开始用更纯粹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去理解生命的意义。 《小王子》是一部关于爱与失去,关于成长与责任,关于童真与成熟的伟大作品。它用简单而深刻的故事,触及了人类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最真挚的思考。它是一部永远不会过时的经典,也是一部能够陪伴我们一生,不断给予我们启迪的作品。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本书抱有很高的期待,毕竟是名著,又是教育部门推荐的。读完之后,我觉得它确实不负盛名。它并没有给我那种“震惊”的感觉,但却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打动。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他似乎总能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最动人的细节。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种细腻入微的描写,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就是书中的一员,亲身经历了他们的人生。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看到了在时代的变迁中,人性的复杂与不变。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却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它让我开始反思,在面对选择时,我们应该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坚守内心的底线。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答案”,而在于它引发了多少“思考”。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书,我被它那朴实无华的封面和简洁的书名所吸引。读着读着,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回到了那个年代。作者以一种不动声色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细腻的情感波动,以及在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沉浮。那些细碎的生活片段,看似寻常,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看到了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坚持,他们的迷茫与醒悟。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感悟,仿佛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又像是在经历一场心灵的洗礼。这本书让我思考,在匆忙的生活中,我们是否也遗忘了许多重要的东西?是否也如同书中的人物一样,在不经意间错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风景?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更加珍惜当下,更加体悟人生的真谛。那种宁静而深沉的力量,在字里行间悄然蔓延,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匆匆”二字的含义。时间在我们不经意间溜走,而我们却常常忙于追逐所谓的“目标”,而忽略了沿途的风景,忽略了身边最重要的人。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在时代的洪流中挣扎,还是在个人的情感漩涡中徘徊,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活着。作者的笔触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但又不失希望的曙光。我从书中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看到了生命的力量。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节奏,反思自己是否也活得太“匆忙”了。我想,这本书最宝贵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慢下来,去感受生活,去体悟人生。它不仅仅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名著,更是一本能够陪伴我们成长的励志书籍。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太喜欢了!读起来特别舒服,就像在品一杯温润的清茶。文字不华丽,但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充满了生命力。作者善于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情绪,并将它们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某个情节而感动落泪,又会因为某句意味深长的话而陷入沉思。它不是那种情节跌宕起伏、让你废寝忘食的“爽文”,而是那种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慢品”。它更像是一种陪伴,陪伴你在安静的午后,或者寂静的夜晚,一同感受人生的悲欢离合。书中人物的形象塑造得非常立体,他们不是完美的圣人,也不是全然的恶棍,他们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有着普通人的烦恼和追求,这让他们的故事显得格外真实,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每一次合上书本,都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仿佛书中那些鲜活的生命还在我的身边继续着他们的故事。

评分

这本《匆匆》真的带给我太多惊喜了!我一直以为经典名著会比较晦涩难懂,但这本书的文字却意外地平易近人。它并没有用太多复杂的辞藻,而是用最真挚的情感,讲述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亲情和友情的描绘,那种质朴而深厚的感情,让我为之动容。有时候,生活中的烦恼会让我们感到沮丧,但读完这本书,我仿佛又重新充满了力量。它让我明白,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也不能放弃希望,不能失去对生活的热爱。书中有些情节让我感到心疼,有些情节又让我感到欣慰,这种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让我欲罢不能。它不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指引方向;在我失落的时候,给我温暖鼓励。

评分

给女儿买的书,正版,快递也很快。

评分

活动买的真的很划算,多读书

评分

好评,只是没有付带书签而已。。小事还是好评呦

评分

还可以吧!

评分

非常棒,正品,物流也很给力

评分

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

朱自清的作品想让孩子多了解一下

评分

到货很快,书的质量很好

评分

正版书,物流快,很不错,值得购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