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二战全纪实:和平的进击(1944-1945)

《纽约时报》二战全纪实:和平的进击(1944-194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纽约时报》 著,[英] 理查德·奥弗里 编,钱垂君,王晶晶,向娜 译
图书标签:
  • 二战史
  • 战争纪实
  • 纽约时报
  • 历史
  • 和平
  • 1944-1945
  • 美国历史
  • 战争与冲突
  • 历史文献
  • 纪实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1046113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372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时报|编者:|译者:二战期间,《纽约时报》走向全世界的160多名战争记者,全面地报道了这场大战。“《纽约时报》二战全纪实”丛书由屡获殊荣的二战史学者理查德·奥弗里2013年亲手挑选,从领袖到英勇将军,从铁血战场到平凡士兵,以第1现场感带领读者感受所有的战役、政治和个人故事,堪称一部宏伟的史诗。本丛书以时间为序,共4册:
  《叛逆的帝国》:发端于1919年的战争前史,至1940年12月沙漠反击战。
  《对峙与博弈》:1941年1月攻克拜尔迪耶,至1943年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
  《染血的勋章》:1943年1月德军发动潜艇战,至1944年9月英军撤出阿纳姆。
  美国纽约时报著的《和平的进击》:1944年10月华沙起义失败,至收笔于1949年的战争后史。

目录

第—章
痴心妄想
1944年10—12月
第二章
调查显示,日本人期盼取得最终胜利
1945年1—3月
第三章
德军全线投降
1945年4—5月
第四章
新时代来临
1945年6—9月
后史
据透露,苏联进行原子爆炸
1945年10月一1949年
关键人物、事件简介
致谢

精彩书摘

  《<纽约时报>二战全纪实:和平的进击(1944-1945)》:
  美军在一次激烈的进攻中直插吕宋岛东北端,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经过一天的空战和地面攻击,敌军主力遭受重创,完全丧失斗志。两军实力如此悬殊,使得这次战役几乎很难被称为战斗。
  两支军事力量较小且过于分散的舰队在各自的行动中被拦截。第七舰队、第三舰队辅助部队和第七舰队下辖的澳大利亚海军,以前所未有的愤怒对敌方陆基空军展开攻击。
  逃跑敌舰被击沉
  美国的空军和海军追击被击溃的敌军舰队,击沉其中一些军舰。
  整个日本航空母舰舰队中,有三四艘航空母舰被前来拦截的美国海军上将威廉·海尔赛的第三舰队击沉,而第三舰队本身丝毫无损。
  毫无疑问,作为海上军事强国的日本遭受了历史上最沉重的打击,那些受损的军舰即使回到日本本土,也将是强弩之末,再无力攻打美军。
  虽然不能说任何东西都无法从美军飞机和炮火精确的打击中逃脱,但是可以说没有任何一艘大型军舰,不管是战列舰、巡洋舰,还是威力无比的航空母舰,可以毫发无损地逃脱,尤其是日军这支拥有至少60艘,甚至是67艘战舰的舰队。
  要经过数月,日本舰队才能得到修复,重新具备战斗力。
  很多细节尚未透露
  因为麦克阿瑟将军的军事行动尚未有报道,所以仍有许多细节不得而知,战争局势依然复杂。空军和海军在莱特岛附近的岛屿上空和周围盘绕,其中有些来自配合击退敌人进攻的第三舰队,因此有的关于战况的数字出现重复计算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也是预料之中的。
  周一上午发现两支规模较小的敌军。昨天凌晨2点左右,第三舰队的水面部队追上逃跑中落单的巡洋舰,在圣贝纳迪诺海峡将其击沉。至此,整个战役更准确的状况才呈现在人们面前。
  敌军在这个区域有3支舰队守卫。第一支是规模较小的舰队,包括2艘新型的快速战列舰,首先被发现时正从苏禄海向东行驶;第二支是实力中等的舰队,正从锡布延海向东移动:第三支是北方舰队,正从日本或黄海向南行驶,随后被美国第三舰队击溃。日军舰队的实力如下:
  三四艘航空母舰,10艘战列舰,至少21艘巡洋舰和27—32艘驱逐舰。实际上驱逐舰的数量可能更多。舰艇数量总共为60一67艘。
  第三舰队除了在台湾外围大获全胜外,还派出航空母舰编队协助海军中将托马斯·金凯德指挥的第七舰队力克敌军从圣贝纳迪诺海峡派出的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这些军舰向南进发,企图更近地对抗在莱特湾外围护航的第七舰队的航空母舰。
  它们试图穿过航空母舰设置的屏障,抵达美军登陆的区域,而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正从那儿进攻莱特岛和萨马岛。
  海军上将尼米兹报告说,周二下午从北部南下的第三舰队编队与金凯德中将指挥的护航航空母舰共同协作,给敌军造成的损失如下:
  1艘重型巡洋舰当场沉没;4艘战列舰受损严重,漏油而低速逃离战场;1艘被遗弃的驱逐舰在海面被摧毁。后半夜,此支敌军舰队向北撤退,企图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进入锡布延海。在这片区域,至少有1艘巡洋舰在夜间被第三舰队的舰船击伤,随后被美军击沉。
  昨天,舰载飞机不断地将受损敌军赶出锡布延海区域。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周一晚些时候,当时来自苏禄海的小型舰队几乎已经深入至位于棉兰海最东端的莱特岛。显然,敌军已经从北部地区,可能是从台湾和琉球群岛调来陆基航空兵并投入战斗,但依然一败涂地、溃不成军,仓皇逃离。
  可能就在此次战役中,或者是在莱特湾外围和苏里高海峡的其他战斗中,麦克阿瑟将军后来所列举的第七舰队受损的护航航空母舰被击中。
  他说有1艘护航航母被击沉,其他几艘受损。
  很明显,敌军计划3支舰队同时行动。由2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组成的苏禄海舰队在周一被我军潜艇发现。当它们从民都洛岛向莱特岛驶来时,被我军舰载飞机击中。
  敌军舰队虽然受损严重,但是我军航母舰队无法阻止其前行。与此同时,我军发现了位于巴拉望岛东侧的锡布延海敌军,整个下午都在对其进行猛烈的空袭,但敌军仍然前行。在这支拥有4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和13艘驱逐舰的舰队中,有多艘军舰被炸弹和鱼雷击中。然而,这支舰队依然向前挺进,穿过锡布延海和圣贝纳迪诺海峡,进入菲律宾海或西太平洋。
  ……
《战火余烬,曙光初现:世界在1944-1945年的命运交织》 1944年,战火已在欧亚大陆燃烧了整整五年,焦土与血泪浸透了这片饱受摧残的土地。然而,就在这无边黑暗的深渊边缘,一丝曙光正悄然升起。世界,正处在一个极端而又脆弱的转折点上。一边是早已疲惫不堪、苟延残喘的轴心国,他们最后的抵抗如同垂死挣扎般显得无力而绝望;另一边,则是如同潮水般汹涌而至的同盟国力量,他们的反攻之势已如燎原之火,不可阻挡。 在欧洲战场,1944年6月6日,那个载入史册的日子,诺曼底的金色沙滩成为了盟军反攻的号角。数以万计的士兵,冒着死亡的密集火力,踏上了收复自由的征程。登陆作战的惨烈,其艰难程度超出想象,每一寸土地的争夺都伴随着巨大的牺牲。从海滩登陆点的艰辛推进,到深入法国腹地的艰难跋涉,盟军的每一步都踏实而沉重。德军的顽强抵抗,在数年的统治下,他们已将国土经营得固若金汤,但战略上的失误和资源的枯竭,使得他们的防线如同多米诺骨牌,一道道被突破。 9月,盟军对德国本土的进攻已初具规模。市场花园行动,那场雄心勃勃却最终未能完全成功的空降突袭,展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暴露了盟军在协调与后勤上仍需改进之处。然而,战场上的失利并未阻挡盟军的决心。随着战线的不断推进,盟军士兵们目睹了战争的残酷真相——被毁坏的城镇,流离失所的民众,以及隐藏在战火之下的各种人道主义危机。 1944年底,德国发起了最后的反扑——阿登战役。这场突如其来的攻势,如同寒冬中刮起的刺骨寒风,一度让盟军陷入被动。装甲部队的猛烈穿插,让前线的部队猝不及防,一些关键地区面临被分割包围的危险。然而,盟军将士们以惊人的勇气和坚韧,顶住了德军的强大攻势。在巴斯托涅,美军第101空降师的顽强坚守,成为了反击中的一座丰碑,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抵抗的城墙,等待援军的到来。这场战役的失败,标志着德国最后的战略反攻已然走到尽头,其精锐部队遭受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与此同时,在太平洋战场,战争的烈度同样惊人。1944年,美军在麦克阿瑟将军的指挥下,踏上了“跳岛战术”的征程,逐步收复菲律宾群岛。莱特湾海战,那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之一,彻底摧毁了日本联合舰队的实力,为盟军在太平洋的胜利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海面上,战列舰、航空母舰、驱逐舰和潜艇在激烈的交锋中,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生死瞬间。 硫磺岛和冲绳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上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日本守军以“玉碎”的决心,进行了殊死抵抗,他们挖掘了深入地下的防御工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将每一次进攻都变成了盟军必须付出巨大代价的战斗。硫磺岛上那面升起的美军旗帜,成为了胜利的象征,但也凝聚了无数士兵的鲜血和牺牲。冲绳岛战役,更是将战争的残酷推向了极致,神风特攻队的自杀式袭击,让盟军的舰船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美军士兵们,在炮火、毒气和无休止的敌人攻击中,经历了炼狱般的考验。 1945年的钟声敲响,战争的终结已是板上钉钉。在欧洲,苏军从东线发起最后的总攻,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席卷着德国的残余部队。柏林战役,这场决定性的攻坚战,以巨大的代价宣告了纳粹德国的灭亡。城市变成了废墟,每一栋建筑都可能成为战场,士兵们在瓦砾和硝烟中搏斗,为最后的胜利付出最后的努力。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的战火终于熄灭,但战争留下的创伤,将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愈合。 然而,在遥远的太平洋,战争仍在继续。日本帝国,尽管已是风雨飘摇,但其军国主义的狂热仍在驱使他们进行抵抗。为了加速战争的结束,减少盟军士兵的伤亡,最终的原子弹爆炸成为了一个具有争议但影响深远的决定。1945年8月6日,广岛,原子弹的蘑菇云升起,宣告了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未知威胁的时代。三天后,长崎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正式签署了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彻底结束。 这两个年份,1944-1945,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与最光明并存的时期。在这两年里,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极端残酷,看到了人类可以被推向怎样的深渊;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人类的坚韧不拔,看到了为了自由与和平,个体与集体所能爆发出的巨大能量。胜利的代价是沉重的,和平的来临是来之不易的。战后的世界,将面临着重建的挑战,而这场战争留下的深刻教训,将永远铭刻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警示着后人,和平的珍贵,以及任何形式的侵略与仇恨,最终都将迎来毁灭的结局。这两年,是世界格局被彻底重塑的关键时期,是旧秩序的崩塌与新时代的孕育,是无数生命在命运的巨轮下起伏,最终走向各自归宿的交织点。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让我沉浸在一个充满绝望与希望交织的时代。1944年,当硝烟弥漫的战场依旧残酷,当无数生命在命运的洪流中挣扎,我仿佛听到了来自遥远时空的呼唤。书中的每一页,都如同定格的胶卷,将那个时代的悲壮与英勇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无论是诺曼底登陆的惊心动魄,还是太平洋战场上血与火的洗礼,都让人感同身受。那些普通士兵的眼神,那些为了自由而奋不顾身的壮举,那些在黑暗中闪烁的人性光辉,都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似乎能闻到硝烟的味道,听到炮火的轰鸣,感受到战友之间的情谊,甚至体会到战后重返家园的复杂情感。作者以其宏大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我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和平的来之不易有了更真切的理解。那些鲜活的人物,那些荡气回肠的故事,仿佛都随着书页的翻动而鲜活起来,让我对那个伟大的时代充满了敬意。

评分

阅读《纽约时报》二战全纪实:和平的进击(1944-1945)的过程,就像在与历史对话。1944年,当战争机器依旧隆隆作响,每一个日付都承载着无数人的命运。我被书中对关键战役的深入剖析所吸引,从战术部署到战略决策,作者都力求还原最真实的细节。那些参战者的回忆录,那些当时报纸的报道,都如同历史的碎片,被巧妙地拼接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图景。我看到了战略家们运筹帷幄的智慧,也看到了士兵们浴血奋战的勇气。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阴影,让我对战争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体会。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激荡的年代,与历史的风云变幻一同呼吸。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思考,关于战争的意义,关于和平的价值。

评分

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震撼体验。1945年,当胜利的曙光终于冲破阴霾,当人们开始憧憬未来的和平,本书所展现的细节,让我对战后世界的重建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战犯审判的严谨,到联合国成立的艰难,再到各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努力,都让我看到了人类在经历了灾难后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和智慧。那些关于战后国际秩序的讨论,关于新世界格局的形成,都让我对历史的进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所描绘的,不仅仅是战役的胜利,更是人类文明在战火洗礼后的反思与进步。我仿佛看到了各国领导人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寻求合作,看到了普通民众如何在贫困与创伤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和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那些为和平付出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评分

我一直对历史的细节有着浓厚的兴趣,而《纽约时报》二战全纪实:和平的进击(1944-1945)无疑满足了我的求知欲。1944年,无数的生命被卷入战争的洪流,而1945年,胜利的曙光虽然耀眼,但战后的重建与反思同样重要。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战争的宏大叙事之外,那些被历史洪流淹没的个体命运。我看到了士兵在战场上的恐惧与勇敢,看到了平民在战争中的苦难与坚韧,也看到了普通人在战后如何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气。书中的很多篇章,都让我联想到了当下,那些关于冲突与和平的讨论,那些关于人道主义的呼唤,仿佛都与那个时代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它不是一部枯燥的历史教科书,而是一部充满了温度和深度的时代记录,让我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战争与和平的真正含义,也让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评分

翻开这本书,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1945年的大门。战火硝烟尚未完全散尽,但和平的脚步已然临近。本书对我而言,最深刻的触动在于其对战后秩序构建的描绘。我看到了胜利的喜悦背后,隐藏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何处理战败国?如何重建被摧毁的欧洲?如何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书中的资料详实,论述严谨,将那个时代复杂的政治博弈、国际关系的演变一一呈现。我看到了不同国家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如何寻求自己的位置,看到了人类如何在共同的危机面前,尝试建立更公平、更稳定的国际体系。这些内容让我对现代国际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认识到,和平的到来,只是一个开始,而如何维持和巩固和平,才是更为艰巨的任务。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在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评分

非常满意!!!!非常满意!!!!

评分

逃跑敌舰被击沉

评分

两支军事力量较小且过于分散的舰队在各自的行动中被拦截。第七舰队、第三舰队辅助部队和第七舰队下辖的澳大利亚海军,以前所未有的愤怒对敌方陆基空军展开攻击。

评分

整个日本航空母舰舰队中,有三四艘航空母舰被前来拦截的美国海军上将威廉·海尔赛的第三舰队击沉,而第三舰队本身丝毫无损。

评分

纽约时报的视点,代入感很强

评分

纽约时报的视点,代入感很强

评分

纽约时报的视点,代入感很强

评分

逃跑敌舰被击沉

评分

东西非常好,快递小哥也很给力,赞一个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