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孙子兵法全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孙子兵法全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
简体网页||
繁体网页
[春秋] 孙武 著,陈才俊,陈义杰 注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09
商品介绍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2400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383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轻型纸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孙子兵法全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简称《孙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兵书,也是现存*早的一部兵书。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今存共十三篇。全书以谋略为经线,以战争的一般进程为纬线编织而成。十三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内容博大精深,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部署作战的理论,既有对战争规律的总结,又有对具体军事谋略的阐释。每一篇都各有特色相对独立,而其整体又相互依托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孙子兵法全集》分别从军事、处世、商战三个方面将原著中的一些谋略思想重新透析、阐释,让各行各业的人士都能从中领受到智慧和财富,为您释疑解惑,排除障碍,为我们的生活、事业和学习点亮一盏智慧的明灯。
作者简介
唐品,本名唐建福1964年11月18号生于湖南临澧县。1984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即进入江西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1996年调入广东旅游出版社。编辑策划有季羡林、周一良等主编的《东方文化丛书》30余种,余秋雨著作全集22种《秋雨合集》。策划出版了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胡平先生代表作《禅机》。另有于丹教授畅销书《于丹重温*美古诗词》发行152余万册。现为自由出版策划人、北京唐品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策划。
内页插图
目录
第 一 章 / 计 篇
第 二 章 / 作战篇
第 三 章 / 谋攻篇
第 四 章 / 形 篇
第 五 章 / 势 篇
第 六 章 / 虚实篇
第 七 章 / 军争篇
第 八 章 / 九变篇
第 九 章 / 行军篇
第 十 章 / 地形篇
第十一章 / 九地篇
第十二章 / 火攻篇
第十三章 / 用间篇
精彩书摘
周武王见机灭殷 商朝后期,纣王对外连年发动战争,对内滥施酷刑,残害忠良。他还大兴徭役,建造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离宫,整日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激起百姓和各诸侯国的强烈不满。 这时候,一个足以与殷商王朝对峙的奴隶制强国——“周”在沣水西岸悄然兴起。 公元前约1069年,周武王与800诸侯会于盂津,在孟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誓师仪式,发表了声讨商纣王的檄文,800诸侯群情激奋,都说:“商纣可 伐!”但是周武王听从了国师吕尚(姜子牙)的劝告,认为商纣王朝力量还十分强大,征伐商纣的时机还未成熟,断然班师返回。 公元前1066年,殷商王朝内部矛盾激化,王子比干被杀,箕子、微子、大师疵等朝廷重臣或被囚或外逃,纣王已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吕尚对周武王说:“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力劝周武王出兵伐纣。周武王盼这一天盼了十几年,立刻下令遍告诸侯:“殷有重罪,不可不伐!”随后以吕尚为主帅,统兵车300辆、猛士3000人、甲士45000人,誓师伐纣。 周军东进,开始的时候,一路之上颇不顺利:狂风肆虐、暴雨倾盆、雷电交加,折旗毁车,人马时有伤亡。吕尚巧妙地把这天地肃杀之征解释为鬼神对殷商发怒之状,并大力加以渲染,不但稳定了军心,还增强了斗志。由于商纣失尽了人心,四方诸侯及沿途百姓纷纷加入武王的伐纣行列,周军士气日益高涨。 这一年的12月,吕尚率军渡过黄河,在距殷商都城朝歌仅70里的商郊牧野(今河南汲县)召开了誓师大会,历数纣王罪过,揭开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的序幕。 此时,纣王正与东南边疆的夷族人交战,朝歌兵力空虚。周军兵临城下的消息传入朝歌,纣王慌忙把奴隶和战俘武装起来仓促应战。双方在牧野短兵相接。战斗中,吕尚身先士卒,率战车和猛士冲入商军,打乱了商军的阵脚。商军本来就没有斗志,不但不再抵抗,反而阵前倒戈,引导周军杀入朝歌。纣王见大势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在中国历史上存在500多年的奴隶制国家殷商,从此灭亡。 公元前1066年底,周武王班师回到镐京,正式建立了周王朝。在计篇,孙武开宗明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 不察也”,他从“五事”和“七计”两大方面论述了战争指导者在开战之前如何筹划全局的问题。周武王见机灭殷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一“机”正是点中了“五事”和“七计”的要领,胜券在握,奈何不打?分析一下,自然晓得:在这场灭商之战的前三年,武王有过讨伐殷商的想法,但是他听从了“尚不是商的对手”的建议终而没战,而是选择了殷商王朝内部矛盾激化、朝廷重臣或被杀被囚或外逃,纣王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这个时机发起战争,征伐路上遇到了狂风肆虐、暴雨倾盆的天气,主帅吕尚又巧妙地解释为鬼神对殷商发怒之状,稳定了军心,增强了斗志,而战斗中,吕尚身先士卒,勇猛杀敌给将士们以鼓舞,这一切都紧紧扣住了决定战争成败的“五事”——道、天、地、将、法的内涵。而商朝的灭亡是从反面深刻地见证了失“五事”必惨败,失道者失天下的道理。 ……
前言/序言
序言 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风流人物、仁人志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而且一路下来,薪火相传,因时损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再现。千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铸成了我们民族的品格,书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 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世界的文明并峙鼎立,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一点是,源于由中华传统文化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因为其有异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 概而言之,中华传统文化包括经史子集、十家九流。它以先秦经典及诸子之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观其构成,足见中华传统文化之广博与深厚。可以这么说,中华传统文化是华夏文明之根,炎黄儿女之魂。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国甚至富国,但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强国;也许它会强盛一时,但绝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一个国家若想健康持续地发展,则必然有其凝聚民众的国民精神,且这种国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本国人民创造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巨龙的跃起腾飞,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小处而言,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同样举足轻重,迫在眉睫。中华传统文化之用,在于“无用”之“大用”。一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方式,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亦绝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涵盖经史子集的庞大思想知识体系,恰好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平台。潜心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人们就会发现其蕴含的无穷尽的智慧,并从中领略到恒久的治世之道与管理之智,也可以体悟到超脱的人生哲学与立身之术。在现今社会,崇尚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更是提高个人道德水准和构建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令人欣慰。欣喜之余,我们同时也对中国现今的文化断层现象充满了担忧。我们注意到,现今的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时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新世纪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这些现象一再折射出一个信号:我们现代人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十分匮乏。在西方大搞强势文化和学术壁垒的同时,国人偏离自己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重拾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已迫在眉睫。 本套“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的问世,也正是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添砖加瓦并略尽绵薄之力。为了完成此丛书,我们从搜集整理到评点注译,历时数载,花费了一定的心血。 这套丛书涵盖了读者应知必知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尽量把艰难晦涩的传统文化予以通俗化、现实化的解读和点评,并以大量精彩案例解析深刻的文化内核,力图使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更易彰显,使读者阅读起来能轻松愉悦并饶有趣味,能古今结合并学以致用。虽然整套书尚存瑕疵,但仍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是怀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和治学者应有的严谨态度来完成该丛书的。希望读者能感受到我们的良苦用心。 生平简介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湘乡(今双峰县荷叶镇),卒于1872年。6岁开始读书,28岁中进士。后入翰林院,拜在军机大臣穆彰阿的门下,留京后10年7迁,并连升十级,37岁就官至礼部侍郎,升为二品重臣,后又担任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他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曾国藩因丧母返乡守孝,恰逢1852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以摧枯拉朽之势夺取了东南大部分省份。翻腾的巨澜横扫湘湖大地,直逼湖南长沙。1853年1月,曾国藩以在籍侍郎的身份被清廷任命为团练大臣,负责湖南的团练招募、训练和自保,他便因势在家乡成功地组建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他以封建宗法关系为纽带,不招游杂、城镇市民,只招募青年农民,挑选同乡、同学、师生和亲友当军官,并先聘营官,由营官自己招募士兵,整个湘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他要求将士“忠义血性”“书生以忠诚相期奖”,与同僚左宗棠、弟弟曾国荃、弟子李鸿章率领这支军队转战10年,1860年湘军总数已达到30万人,并最终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曾国藩被加封为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并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督办江南军务。从此,曾国藩不但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不过自打下天京(南京)后,为消除朝廷的疑忌,曾国藩主动收敛羽翼,亲自裁减湘军,在朝中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后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1865年5月,曾国藩奉命督办直隶(约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他驻营徐州,先后采取重点设防、凭河筑墙、查办民圩的方略,欲在黄河、淮河之间,运河以西,沙河、贾鲁河以东的区域歼灭捻军。后因师久无功,次年冬清廷改派李鸿章接替,命其回两江总督本任。1867年,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曾国藩被清廷命令处理“天津教案”,十分惊恐,出发前甚至立下遗嘱。曾国藩深知当时中国远非西方列强对手,因此对外一直主张让步,到天津后发布《谕天津士民》的告示,对天津人民多方指责,诫其勿再起事端,随后释放犯法教民和涉案拐犯,引起天津绅民的不满。“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全国舆论大哗,“自京师及各省皆斥为谬论,坚不肯信”,以致后来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外咎清议”。他自己也承认:“敝处六月二十三日一疏,庇护天主教本乖正理”“物 论沸腾,至使人不忍闻”。曾国藩变成“谤讥纷纷,举国欲杀”的汉奸、卖国贼,“积年清望几于扫地以尽矣”。1870年9月,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平民张汶祥刺杀于总督府后,朝廷命曾国藩再任两江总督,前往南京审理该案。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在南京两江总督府病逝,终年62岁。朝廷赠太傅,谥文正。 治国大略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唯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曾国藩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才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己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 。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 他认为, “ 民生以穑事为先, 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力量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军事成就 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各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化。治军以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选择将领有四点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实识,四曰营务整齐。”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如“用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女”,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敌”,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等等。 曾国藩除了治军有法之外,还非常重视采用外国军火,主张“师夷智以造炮制船”。1861年,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洋枪洋炮”,后又试制小火轮船。1863年,造成“黄鹄”号轮船,并派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1865年至1866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并为之积极筹措经费,派遣学童赴美留学,成为清末兴办洋务事业的首创者。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了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这些人中的成就突出者。 儒学思想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地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之思想亦有许多的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曾国藩在政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也渐渐地看到了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讼,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共同推进儒学的发展。曾国藩还转而诉求于气学在生成论方面的资源,来弥补理学之局限,谓“张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俦”。依着气学的思路,曾国藩认为,天地万物均因禀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终基元。在禀气而生这个意义上,天地万物是“同体”的。 不过,曾国藩同时认为,虽太和之气流行不止,天地万物最初所得之气“均耳”,但人与物、圣人与常人实所禀有之气并不相同。就人与物相对而言,人得气之全,物却仅得气之偏;故人有知性,而物仅得物性。就人类而言,圣人所禀之气清且厚,常人所禀之气却浊而薄。 “自其初而言之,太和流行而不息,人也,物也,圣人也,常人也,始所得者均耳。人得其全,物得其偏,圣人者,既得其全,而其气质又最清且厚……” 文学流派 曾国藩认为,“盖真能读书者,良亦贵乎强有力也”,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写字或阳刚之美,“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或阴柔之美,“着力而得自然之味”。文章写作,需在气势上下功夫,“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详略得当,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清韵不匮,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伟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称。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化、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著有《曾文正公全集》。 处世交友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益,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为人须在一“淡”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国藩写有格言十二条,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 之道。这十二条是: 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 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五、读史:(廿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九、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十、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一、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十二、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持家教子 著名历史学家钟书河先生说过,曾国藩教子成功是一个事实,无法抹杀,也无须抹杀。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 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 二、尽孝悌,除骄逸。 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 六、家事忌奢华,尚俭。 七、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 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 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十、择良师以求教。 后世评价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显赫且最有争议的人物,他享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名,又兼“曾剃头”“卖国贼”的骂名,毁誉如此悬殊,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可说是绝无仅有的。他的门生故吏把他称为“德比诸葛,功过萧曹,文章无愧于韩、柳,实为近百年来难得的圣贤”。 梁启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内指曾国藩“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竞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最为客观,称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曾国藩以一介儒生,由科举入仕途,青云直上,出将入相,成为大清的一根柱石。他一生致力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严于治军、治家,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然而他率军镇压太平天国,对外国列强割地赔款等所作所为,却是罪名昭著。“天津教案”使曾国藩声名一落千丈,转而成了“卖国贼”。 无论何种评价,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曾国藩对他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后世的中国社会,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就当时而言,用“忠君报国,文武兼备,兴学清廉”作为他的注解,最能够体现曾国藩的现实含义。 《曾国藩家书》的成书及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廷对权重势大的曾国藩极度猜忌,曾国藩为表明心迹,作出了有违个人性格的事,刊印《家书》。 《曾国藩家书》的首次编刊,是在光绪五年由传忠书局印行。据查考,编校者为曹耀湘。曹耀湘对家书中涉及的家庭琐事、训斥言词与政治密谋诸端删落殆尽。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基本包含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思想。就对象而言,上由祖父母至父母,中对兄弟,下及儿辈;就内容而言,有家务,有劝导,有国事,有政务,有军事指示,有人物评论,还有文学理念,是一部真实生动的生活宝鉴。曾氏家书 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涵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和清朝社会末期的重要资料。曾国藩的家教思想对很多人、很多家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可以说,《曾国藩家书》是与《颜氏家训》相媲美的仕宦家训的成熟典范。尽管曾国藩留传下来的著作很少,但曾国藩的著作和思想仍然影响深远、泽被后人。对后世启迪最大的首推他的家书,仅一部家书就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其影响至今不衰。 本书简介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曾国藩的学术和其思想上的影响,对他的理论进行更好地承接和扬弃,汲取其中的精华,应用于今天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精心编著了这本《曾国藩家书精粹》。 本书以清光绪三年的《曾文正公全集》为底本,从一千余万字的“全集”中选取了172篇对后世影响最深远、最能体现曾国藩思想精髓的“家书”,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孙子兵法全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孙子兵法全集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孙子兵法全集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孙子兵法全集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孙子兵法全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读者评价
评分
☆☆☆☆☆
书籍有塑料袋包裹,拆开后,书很干净,字迹清晰,看起来是整版的,我很喜欢。
评分
☆☆☆☆☆
书的包装不错,印刷质量很好,纸张颜色适合长时间阅读
评分
☆☆☆☆☆
多看看历史,这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以史为鉴,共筑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
评分
☆☆☆☆☆
很好,家里儿子很喜欢,不好意思,评价晚了
评分
☆☆☆☆☆
质量不错,内容更好,值得购买
评分
☆☆☆☆☆
书籍有塑料袋包裹,拆开后,书很干净,字迹清晰,看起来是整版的,我很喜欢。
评分
☆☆☆☆☆
好!!!!!!!!!!!!!
评分
☆☆☆☆☆
还可以!
评分
☆☆☆☆☆
京东快捷方便,还有价格优势!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孙子兵法全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孙子兵法全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