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为面向广大农户、基层农技人员以及农药、植保领域初级人员。
2.本书结合农药管理条理,内容实用易懂。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在简述农药概念、毒性、加工、农药与环境、农药中毒及急救方面知识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当前主流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等农药的特点、防治对象、使用技术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本书深入浅出,在普及农药知识的同时,传授大家农药的科学使用和安全使用方法。
该书适合广大农户、农业科技工作者参考使用,也可作为科技下乡的专用图书和培训教材。
骆焱平,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导,主任,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10年全国百优博士论文提名者。1997年6月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农药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农药学专业);2007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理学博士学位(农药学专业)。在农药学、有机化学和化合物结构分析与鉴定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上,刻苦钻研教学方法,耐心细致进行教学活动。承担包括《化学制药工程》、《农药化学》、《农药剂型与加工》在内的10 余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在科研上,主要从事新农药仿生与精细有机合成,生物农药、农药剂型加工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计划、省基金等多个项目,迄今为止在《J. Agric. Food Chem.》、《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 余篇,其中SCI 收录论文18 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项(授权2项),国际PCT 专利1项,美国专利3项。主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3 部,其中《农药专业英语》为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英语》为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
第一章 农药基础知识/1
1.什么是农药?1
2.什么是假农药?1
3.什么是劣质农药?1
4.农药有什么作用?1
5.农药分哪些类别?2
6.什么是机农药?2
7.什么是生物农药?2
8.什么是植物源农药? 2
9.什么是动物源农药? 2
10.什么是微生物农药? 3
11.什么是绿色农药? 3
12.什么是公害农药? 3
13.什么是专一性农药? 3
14.什么是广谱性农药? 3
15.什么是兼性农药? 3
16.农药原药是什么? 3
17.什么是农药加工? 4
18.什么是农药制剂? 4
19.什么是农药剂型? 4
20.农药剂型加工的意义是什么?4
21.什么是填料?4
22.什么是湿润剂?4
23.什么是乳化剂?4
24.什么是分散剂?5
25.什么是黏着剂?5
26.什么是稳定剂?5
27.什么是增效剂?5
28.粉剂的特征是什么?5
29.粒剂的特征是什么?5
30.水分散粒剂的特征是什么?6
31.可湿性粉剂的特征是什么?6
32.可溶性粉剂的特征是什么?6
33.乳油的特征是什么?6
34.水乳剂的特征是什么?6
35.悬浮剂的特征是什么?6
36.缓释剂的特征是什么?6
37.什么是种衣剂?6
38.农药命名基本原则是什么?7
39.农药的施用方法有哪些?7
40.影响喷粉效果的因素是什么?8
41.什么是喷雾法?8
42.喷雾对水质的要求是什么?8
43.影响喷雾效果的因素是什么?8
44.影响土壤处理效果的因素是什么?9
45.影响拌种和浸种效果的因素是什么?9
46.农药的科学使用原则是什么?9
47.害虫的生物学特性是什么?9
48.病害的生物学特性是什么?9
49.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是什么?10
50.如何选择剂型和施药方法?10
51.温度如何影响农药的施用?10
52.提高雨季施药效果的措施是什么?11
53.农药混用的优点是什么?11
54.农药混用的原则是什么?12
55.什么是农作物药害?12
56.急性药害及症状是什么?13
57.慢性药害及症状是什么?13
58.什么是残留药害?13
59.药害与病害的区别是什么?13
60.产生药害的原因是什么?14
61.如何预防药害?15
62.如何消除药害?15
63.什么是农药的安全间隔期?16
64.农药标签的内容有哪些?16
65.如何识别粉剂的真假?17
66.如何识别可湿性粉剂的真假?17
67.如何识别乳油的真假?17
68.如何识别悬浮剂的真假?18
69.浓度常用表示方法有哪些?18
70.不同浓度表示法之间怎样做换算?18
71.浓度如何稀释和计算?18
第二章 杀虫剂知识/20
72.什么是杀虫剂?20
73.什么是胃毒剂?20
74.什么是触杀剂?20
75.什么是熏蒸剂?20
76.什么是内吸剂?20
77.什么是拒食剂?20
78.什么是驱避剂?21
79.什么是引诱剂?21
80.捕食性天敌昆虫有哪些?21
81.寄生性天敌昆虫有哪些?21
82.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有哪些?22
83.有机磷杀虫剂的特点是什么?22
84.有机磷杀虫剂有哪些结构类型?22
85.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的特点是什么?22
86.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有哪些结构类型?23
87.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特点是什么?23
88.沙蚕毒素杀虫剂的特点是什么?24
89.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特点是什么?24
90.什么是昆虫生长调节剂?24
91.保幼激素及类似物是什么?25
92.蜕皮激素及类似物是什么?25
93.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及品种有哪些?25
94.鱼尼汀受体激活剂的特点是什么?25
95.阿维菌素的特点及防治对象是什么?25
96.胺菊酯的特点及防治对象是什么?26
97.苯醚菊酯的特点及防治对象是什么?26
98.苯氧威的特点及防治对象是什么?26
99.吡丙醚的特点及防治对象是什么?26
100.吡虫啉的特点及防治对象是什么?26
101.吡蚜酮的特点及防治对象是什么?27
102.丙硫磷的特点及防治对象是什么?27
103.丙溴磷的特点及防治对象是什么?27
104.残杀威的特点及防治对象是什么?27
105.虫酰肼的特点及防治对象是什么?28
106.除虫脲的特点及防治对象是什么?28
107.哒嗪硫磷的特点及防治对象是什么?28
108.稻丰散的特点及防治对象是什么?28
109.敌百虫的特点及防治对象是什么?28
农药在防治病、虫、草、鼠的危害,保护作物稳产丰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农药将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粮食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由此,要求广大农户了解农药,认识农药,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
近年来,我国启动农药化肥“双减”行动,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且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如果按照常规方法,该行动目标很难实现;唯有正确认识农药,了解农药,坚持使用高效的绿色农药,同时改进施药方法,方可顺利实现该目标。因此,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农药,认识农药,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我们编写了《农药知识读本》。该书将711种农药知识以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形式表现出来,尽量避免专业性强的术语描述,既方便读者阅读,又能指导农户安全选择农药,合理使用农药。
本书主要由骆焱平、王兰英、刘诗诗编写,其他人员参与本书资料收集、整理、文字编辑与校对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出版得到2017年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海南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hdjy1605)的资助。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5月
这本《农药知识读本》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尤其是我这种对农业和化学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来说,简直就是一本救命稻草。我一直对农田里喷洒的那些雾气心存疑虑,总觉得和健康沾点边的事情都得小心翼翼。这本书没有一上来就堆砌那些晦涩难懂的化学分子式,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来阐述农药的作用机理。比如,它讲到某种害虫是如何抗药性演变,然后介绍了一种新型生物农药的“智能”靶向性,那种感觉就像看一部科幻电影,但发生的却是我们每天都能见到的田间地头。阅读过程中,我特别留意了关于残留和安全使用规范的那一章。书中详细对比了不同农药在土壤和作物中的降解速度,并且用图表清晰地展示了安全间隔期的设定逻辑,这比我之前在网上搜索到的那些零散信息要系统和可靠得多。我记得有一段描述,将安全使用农药比作“与自然界进行一场精密的化学舞蹈”,强调的是平衡与尊重,而非一味地对抗。读完后,我对农药的看法从过去的“洪水猛兽”转变为一种需要被严格管控和科学对待的工具,它不再是一个模糊的负面符号,而是一系列复杂的、有明确规则的科学实践。这种知识的系统化构建,让我对“绿色农业”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一本纯粹的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一本关于现代农业伦理与实践的深度指南。我是一个在城市长大的消费者,我对食品安全有着近乎偏执的关注。过去,我只能通过查看标签上的“有机”或“绿色”认证来寻求安慰,但那些认证对我来说总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农药知识读本》揭示了这些认证背后的真实科学标准和监管体系。书中专门有一个部分探讨了国际贸易中农药残留标准的差异性,这让我意识到,食品安全其实是一个全球协作的复杂议题。作者在行文中不回避争议,甚至坦诚地讨论了某些广谱农药在特定情境下难以替代的原因,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非常难得。它没有给我灌输“农药万恶论”,也没有盲目赞美科技,而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评估框架。比如,在讨论如何选择低毒农药时,它不仅介绍了药剂本身,还分析了农民的操作习惯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对药效和残留的影响。读完后,我对自己餐桌上的食物有了更清晰、更理性的认识,不再人云亦云,而是能够基于科学事实去判断和选择。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像一部层层递进的交响乐。开篇的引人入胜,中间主体部分的详实铺陈,到最后的总结部分,充满了对未来农业的展望与呼吁。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处理“环境影响”这一沉重话题时的笔调——它不是那种充满指责和悲观情绪的腔调,而是一种充满建设性的批判。作者将生态系统比作一个巨大的、相互连接的精密网络,农药的使用是网络中的一个扰动,并详细分析了这种扰动如何通过食物链传递。这种生态整体观的培养,是很多只关注产量或只关注毒性的书籍所缺乏的。书中还收录了一部分农民的口述访谈记录,这些第一手的资料极具感染力,让冰冷的科学数据有了人性的温度,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在田间一线为保障粮食安全付出努力的普通劳动者的真实困境与智慧。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实验室里的化学家、政策制定者,以及真正手握喷雾器的操作者,让所有人都从各自的角度去理解和改进农药的使用,这或许是这本书最深远的价值所在。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图文排版和视觉呈现上的用心。市面上很多技术性书籍往往将重点放在文字堆砌上,导致读者在面对复杂概念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但《农药知识读本》在这一点上做得极为出色。它的插图不是那种简单的示意图,而是高质量的、信息密集的解剖图和流程图。例如,在解释如何正确稀释和混配农药时,书中用了多页的篇幅,通过色彩编码和步骤分解,将一个看似简单的操作过程描绘得如同精密仪器说明书般清晰易懂,这对于初次接触农药操作的人来说,无疑是降低了入门门槛。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工具与技术”的介绍非常前沿,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喷雾器械,还深入讲解了无人机变量喷洒、传感器技术在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甚至还提到了利用人工智能进行预测性施药的模型。这种将传统知识与最新科技无缝对接的方式,让这本书保持了极强的时效性和前瞻性,确保读者获取的知识不会很快过时。
评分老实说,我原本对这类“读本”抱有很高的警惕性,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学术化,让人昏昏欲睡,要么就是过度简化,流于表面。然而,《农药知识读本》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在保持科学严谨性的同时,语言风格极其活泼、接地气。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历史回顾”的叙述方式。它没有把农药史写成枯燥的编年史,而是穿插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比如某个著名农药的发现过程中的“意外”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甚至提到了早期农药滥用导致的生态灾难,这部分内容读起来简直像侦探小说一样引人入胜。特别是关于“非目标生物保护”的章节,作者的笔锋非常犀利,直指当前农业实践中的痛点——如何既保证产量又保护授粉昆虫。书中列举了多种替代方案,从物理诱捕到精准施药技术,分析了每种方法的成本效益和环境影响,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行业洞察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十分巧妙,每一章末尾都有一个“知识点小测验”和一个“延伸思考”环节,强迫读者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思考,这种互动性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人感觉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农艺师面对面交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