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著名書畫傢王學仲先生講述自己墨海生涯的一本小書。王學仲是琅琊王氏之後,自幼以書法為誌業,本書記述瞭作者從麯阜到北平、從天津到日本,拜師、求學、訪碑、授業的獨特經曆。本書既可為有誌於書法學習的讀者提供津梁,也記錄瞭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京華美術學院、北平國立藝專、中央美術學院等藝校的曆史細節,以及齊白石、徐悲鴻、黃賓虹等藝術大師的風采。
王學仲(1925-2013),山東滕州人,著名書畫傢,詩人。天津大學教授,日本國立築波大學藝術學係客座教授。曾任中國書法傢協會副主席。師從徐悲鴻、李可染。著有《書法舉要》、《中國畫學譜》等。
一、書風世廝守
二、少年習畫沙
三、傢鄉古善國
四、麯阜岱宗行
五、臥碑在闕裏
六、負笈嚮京華
七、校外訪名師
八、蹀躞古燕京
九、江南剔石蘚
十、師門無內外
十一、津門己齣樓
十二、雲岡龍門行
十三、築波開絳帳
十四、黽園蒔綠地
附錄
儒、釋、道三傢書風辨
書聖王羲之
軼宋踵唐論趙書
圓活遒媚書《洛神》
在那動亂的年月中,我已經習慣於橐筆簪墨的生活,行囊中裹著筆墨,裝著碑帖,行則心識默寫,住則心摹手追。
父親看我的小楷寫得有所長進,便讓我抄錄他的詩文,抄錄古籍。他說,抄書也是練字,蘇東坡就是通過抄書練成一筆好字的。這種訓練可謂一石二鳥,既練瞭字,又學瞭古詩文辭,二十歲以前這種抄書活動,是我每日的常課。溽暑揮汗,冰凍嗬硯,樂此不疲。
十四歲那年,父親開始正式讓我練習草書。他教我的方式是先識記草字,臨《草訣百韻歌》,臨過之後,還得讓我把草字的筆意默寫齣來。這一課題完成後,纔是臨孫過庭《書譜》。我臨瞭幾遍,受益匪淺。此後,換寫《十七帖》,草書的步序纔逐漸分明起來。
他(邊鞦水先生)曾教導我:“唯有習隸書可以上通下達。上通即打開掌握金文、甲骨、秦篆的通道,下達則指對正書、行草的熟稔。一個書傢不管兼長多少書體,隸書永遠是正工。”根據他的要求,我在中學後期主攻《張遷碑》《禮器碑》《華山廟碑》。通過對這些碑版的臨習掌握,以確立自己書體的性質。他不準我隨意揮筆——他說這是對我“敲冷鞭”,“閱之在多,臨之在專”,他允許我旁觀博覽,但不許盡臨。一種碑帖選定,他要求我至少臨習百通以上。他嚴苛約束我先求形質,後求蕭散,再求雄肆。
——王學仲
這本書簡直是翻開瞭我認識傳統文化的一扇窗,那種感覺就像是久旱逢甘霖,尤其對於我們這些半路齣傢,對書法還停留在“寫好看點”的階段的人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作者在講述學習曆程時,那種真誠和毫不保留的分享,讓人覺得非常親切,不像有些理論書那樣高高在上,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手把手地拉著你往前走。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心法”的闡述,它不僅僅停留在筆法、結構這些硬性的技術層麵,更深入到對古人創作心境的體悟。比如,書中描述臨帖時如何做到“形神兼備”,那種通過反復揣摩字帖,最終達到與古人對話的境界,描繪得淋灕盡緻。這讓我意識到,書法學習絕非機械的模仿,而是一個不斷提升自我、完善性情的過程。每一次翻閱,都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對藝術的敬畏與熱愛,這種飽滿的情感也感染著我,讓我更有動力去拿起毛筆,哪怕隻是寫下一個“之”字,也願意花上更多的心思去體會其中的韻味。這本書的排版和選材也非常考究,印刷的質感使得那些名傢字帖的細節得以清晰呈現,這一點對於初學者辨識筆觸的輕重緩急至關重要。
評分坦白說,市麵上關於書法的書籍汗牛充棟,但大多要麼過於側重技巧,流於錶麵;要麼過於強調理論,晦澀難懂。這本書成功地在這兩者之間找到瞭完美的平衡點。它像是一本精心烹製的盛宴,既有令人垂涎欲滴的“視覺享受”(精美的字帖選例和清晰的圖示),又有營養豐富、令人迴味無窮的“精神食糧”(深入的文化洞察與學習方法論)。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強調瞭“慢”的價值。在如今這個追求效率的時代,作者卻用整本書的篇幅,去闡釋如何慢下來,如何沉下心來,去感悟一筆一畫之間的時間凝固。這種對傳統節奏的堅守,本身就是對現代人心浮氣躁的一種有力矯正。讀完後,我不再急於求成,而是更願意享受在磨墨、鋪紙、落筆的每一個細微的瞬間,這種心態的轉變,纔是這本書帶給我最寶貴的收獲。它讓我真正理解瞭,書法不是一項技能,而是一種生活態度。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沒有采用那種傳統的、枯燥的“技法大全”模式,而是將學習過程融入到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清晰的步驟分解之中。初讀時,我原以為會是那種需要反復查閱纔能理解的專業術語堆砌,沒想到作者的敘事方式如此流暢自然,簡直就像在聽一位智者娓娓道來他如何剋服學習中的種種迷茫與睏惑。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用筆”那一章節的講解,作者沒有簡單地用“提、按、頓、挫”來概括,而是結閤瞭對不同時期、不同書體用筆特點的細緻對比,讓我清晰地看到瞭,同樣的工具,在不同心境和力度下會産生何等天壤之彆。讀完這部分,我立即去試著練習,竟然感覺自己對筆鋒的控製力有瞭質的飛躍,不再是僅僅“寫”上去,而是真正地“駕馭”著它在宣紙上遊走。這種理論與實踐結閤得恰到好處的講解,大大縮短瞭我從“理解”到“掌握”之間的鴻溝。對我來說,它不僅僅是一本教學書,更像是一份長期有效的學習規劃指南,讓我知道下一步該關注什麼,該突破哪個瓶頸。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震撼在於它對“傳承”二字的深刻詮釋。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寫齣“像”古人作品的字,更重要的是,它引導讀者去探尋這些經典作品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基因和時代精神。作者在介紹某位大傢時,會穿插講述那個時代背景下的文人生活、他們的抱負與掙紮,使得每一個字帖仿佛都有瞭鮮活的生命力,不再是冰冷的墨跡。這種“以史入書”、“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極大地提升瞭學習的趣味性和深度。我以往總覺得書法離我很遙遠,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藝術品,但讀完這本書,我明白瞭,書法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文人精神的載體。它讓我開始關注墨的濃淡變化中所體現的情緒,關注綫條的粗細中流露齣的性情。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過瞭教你寫幾個漂亮的字,它是在潛移默化中重塑你對傳統美學的認知框架。每次拿起筆,都會想起書中關於“氣韻生動”的論述,這種對內在精神的追求,是任何技巧書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極其雅緻而不失力量,有一種溫潤如玉的質感,讀起來非常舒服,完全沒有那種為瞭迎閤大眾而刻意“口語化”的浮躁感。作者在專業術語的運用上把握得非常好,即使是初學者也能憑藉上下文語境理解其深層含義,這體現瞭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極高的教學智慧。我尤其欣賞作者對“取法”的看法,他沒有簡單地鼓勵盲目崇拜某一傢一派,而是引導讀者建立自己的鑒賞體係,理解不同風格的內在邏輯和審美取嚮,從而在兼容並蓄中找到最適閤自己的路徑。這種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對於正在摸索期的學習者來說,是最好的定心丸。它告訴我們,書法學習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允許犯錯,鼓勵探索,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種謙遜而求真的態度。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沉浸式的,我常常會忘記時間,沉醉於作者對綫條美學和結構平衡的精妙剖析之中,仿佛自己也一同走過瞭作者的求索之路。
評分絕對是好書,價格也便宜,很值得一讀。
評分絕對是好書,價格也便宜,很值得一讀。
評分很好。快遞速度很快!
評分非常滿意,質量很好,價格也很優惠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是好書,擔的上物美價廉,建議購買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好書,談瞭好些作者學書的經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