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園藝傢瀋蔭椿經典著作,為研究我國微型盆景發展的曆史做瞭大量細緻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我國第1本微型盆景藝術專著。
盆栽藝術是我國獨特的一門園林藝術,曆史悠久,可追溯到一韆八九百年前的東漢。《微型盆栽藝術》主要介紹的微型盆栽是小型盆栽中的另一支流,為當今國際上盛行的盆栽流派之一。掌上盆栽經過近幾年來的創新,又發展為精細入微的指上盆栽。由於它的體積微小,造型誇張,綫條簡練,又充分體現瞭藝術盆栽的美,點綴室內,更富詩情畫意,極具風趣,很適閤在窗沿、陽颱角隅玩植。
《微型盆栽藝術》介紹瞭六十餘種微型盆栽的品種分類、藝術特點、扡插造型方法、病蟲害防治等等,希望對讀者瞭解我國微型盆栽藝術以及在盆栽種植方麵有所受益。
瀋蔭椿,1934年齣生於園藝世傢,課餘跟隨父親學習園藝。他的父親瀋淵如先生是藝蘭專傢,被稱為“江南蘭王”,曾兩次受到硃德同誌接見,並互贈蘭花。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以及自身長年纍月的實踐中,瀋蔭椿漸漸成長為一名園藝專傢,在繼承其父栽培、管理、造型等技藝的基礎上,又有瞭進一步發展。上世紀50年代起,瀋氏先後在《文化與生活》《新華日報》《常州報》《無锡報》上刊載微型盆栽介紹性文字,並於1981年集結為《微型盆栽藝術》並齣版,後陸續齣版瞭《杜鵑花》《蘭花》等專著。瀋蔭椿先生1984年定居美國,他鑽研花木,融貫中西,遍尋名品,1992年在美國齣版瞭《中國盆栽和盆景藝術》,被作為國禮贈送給其他國傢。
微型盆景是盆景藝術的中一支奇葩。早在元代,就有高僧韞上人雲遊四方,將大自然之美景濃縮於方寸之中,故有“些子景”之稱。這就是當代微型盆景的鼻祖。30年代,我國園藝傢、作傢周瘦鵑先生,園藝傢瀋淵如先生都開始創作、栽培“小品”盆景,蒼乾虯枝,如詩似畫。40年代術,瀋淵如先生之子瀋蔭椿,追隨父親左右,潛心於微型盆景的研究,並收藏到清代道光、同治、光緒年間的微型盆鉢,為研究我國微型盆景發展的曆史做瞭大量細緻而卓有成效的工作。80年代初,微型盆景藝術傢瀋蔭椿先生所著《微型盆栽藝術》一書齣版,成為我國第1本微型盆景藝術專著。
盆栽藝術淺談
掌上盆栽
蒼乾虯枝多奇姿——鬆
葉黛乾蒼四季青——羅漢鬆
風姿勝似羅漢鬆——紅豆杉
細葉婆娑色如金——金錢鬆
蒼勁古雅匹敵鬆——柏
春鞦二度看紅妝——楓
柔枝綴刺叢——小檗
百歲蟠根長壽路——銀杏
霜葉分外姣——紅葉李
柔姿若楊柳——檉柳
怪異古拙最堪玩——榆
樁姿奇趣多——雀梅
羽葉紛披顯清秀——閤歡
青乾碧葉生幽靜——梧桐
歲寒三友——鬆、竹、梅
翠筱娟娟滿眼鮮——竹
綠條綴嫩黃——迎春
冰姿玉骨饒風韻——梅花
花中神仙——海棠
繁葩含素輝——櫻花
葉似榆樹花如梅——榆葉梅
素雅脫俗香馥鬱——小葉丁香
花繁色鮮妍——鬱李
嚮晨而結見陽而盛——木槿花
濃蔭帳裏花爛漫——紫薇
繞枝芳意露氆氆——瑞香
早春絕艷——木桃
花中西施——杜鵑
雪裏開花到春晚——山茶花
素花燦然叢枝間——六月雪
暮春滿枝紫——紫莉花
纍纍丹珠綴柔枝——枸杞
幽馥暑中寒——梔子花
銀樹攢碧玉——鼕青
堅質比寒鬆——黃楊
姿態古雅——福建茶
敢與枸骨爭風姿——刺桂
乾挺枝蓋如雲樹——虎刺
蕊珠如火一時開——果石榴
青條硃實滿庭鞦——橘
宛若飛簷風鈴——鬍頹子
涼傘遮金珠——平地木
盆栽賞果妙品——山楂
滿枝金鞦色——姬林檎
清明時節灼灼其華——壽星桃
綠葉扶疏 圓果鮮麗——天竹
蒼翠金黃相映成趣——金橘
古樁新枝瑪瑙珠——鼕珊瑚
王者之香——蘭花
四季蒼碧兆吉祥——萬年青
瑞氣盈淺盆——吉祥草
層齣不窮涼意濃——芭蕉
猶有傲霜枝——小菊
匍莖縴毛似狼尾——陰石蕨
翠蔓頻添金珠簇——金銀花
百尺蔓柔翠——淩霄花
寒藤依然翠羽蓋——常春藤
清香遠溢競芳菲——絡石
虯蔓紛垂青蘿懸——薜荔
霜重蔓遍紅——爬山虎
清涼之花——碗蓮、姬睡蓮
根盤葉茂看愈好——菖蒲
翠葉素苞富清趣——絲蘭
疑捲江湖入座來——蘆葦
淩波仙子——水仙花
各種盆鉢參考樣式
齣版後記
老實說,我收藏瞭很多園藝類的書籍,但大多都流於錶麵,或者過於專業化,讓人望而卻步。《微型盆栽藝術》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既有足夠的專業深度,又不失大眾的可讀性。它最獨特的地方在於對“光照與濕度控製的智能模擬”這一部分的探討。作者不是簡單地告訴你“需要多濕潤”,而是引入瞭基於濕度計數據的微調方案,甚至提到瞭如何利用智能傢居係統來輔助監測和調節微氣候。這簡直是把傳統園藝和現代科技無縫對接瞭!我立刻嘗試著根據書中的建議,為我那幾盆嬌貴的苔蘚進行瞭小範圍的半自動化保濕改造,效果立竿見影,它們看起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翠綠飽滿。這本書的排版也極其考究,大量的留白和高清的特寫鏡頭,讓每一張圖片都如同藝術品,讓人忍不住想要動手復製書中的每一個造型。它不僅教會瞭我如何種植微型盆栽,更重要的是,它重塑瞭我對“細節”和“耐心”的理解,讓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瞭一片屬於自己的、寜靜而富有創造力的角落。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編排邏輯性極強,層次分明,但又充滿瞭靈動的跳躍感,讓我每次翻閱都能找到新的樂趣。我特彆喜歡它對“植物性格”的擬人化描述。比如,描述多肉植物的堅韌與內斂,描述空氣鳳梨的灑脫與獨立,這種文學性的筆觸,讓冰冷的植物知識變得有溫度、有故事。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討論瞭“時間維度下的微型盆景變化”,它通過對比不同年份的同一盆栽照片,展示瞭生命力的緩慢積纍和形態的自然演變,這讓我對“慢生活”有瞭更直觀的理解。它提醒我,種植微型盆栽需要的不是急功近利,而是長久的陪伴和耐心的觀察。書中還附帶瞭一張極詳細的“季節性維護時間錶”,清晰地標注瞭春季換盆、夏季遮陰、鞦季控水、鼕季保溫的具體操作指南,這對於我這種記性不太好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這份細緻入微的關懷,體現瞭作者對讀者體驗的尊重,讓復雜的養護過程變得井井有條,讓人倍感安心。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種關於“微型”主題的書籍,內容可能會比較單薄,無非就是一些基礎的養護知識。然而,《微型盆栽藝術》完全顛覆瞭我的預想。它展現齣一種令人驚訝的深度和廣度。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光影魔術”的那一章。書中詳盡地分析瞭不同光源(自然光、人工補光)對不同微型植物形態和色彩的影響,甚至探討瞭在室內特定位置擺放盆栽如何利用建築結構的光影來增強立體感和層次感。這簡直是為我這種常年待在辦公室的“都市農夫”量身定製的秘籍!而且,它還涉及到瞭對傳統日式盆景和歐式苔蘚微景觀的跨文化比較和融閤創新,這一點非常新穎。我記得有一段文字描述瞭如何利用極細的金屬絲和天然礦物沙來模擬遠山的霧氣繚繞,那種想象力的豐富程度,讓我不禁拍案叫絕。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典雅,用詞考究,讀起來絲毫不覺得枯燥,反而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匠人娓娓道來他的心血結晶。對於希望將園藝提升到“生活美學”層次的愛好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遠超預期的知識密度和審美高度。
評分這本《微型盆栽藝術》真是太對我的胃口瞭!我一直對園藝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偏愛那些精緻小巧的物件,總覺得在方寸之間蘊含著無限的生機與美感。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讓我眼前一亮,那種淡雅的色彩搭配和構圖,簡直就是一幅微縮的風景畫。翻開內頁,我立刻被那些精美的插圖和詳盡的步驟圖所吸引。作者顯然對微縮景觀有著深刻的理解和獨到的見解,無論是對土壤的選擇、植物的搭配,還是容器的挑選,都介紹得極其細緻入微。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意境營造”的部分,書中不隻是教你如何種植,更重要的是引導你思考如何通過植物的布局、石頭的點綴來錶達一種特定的情感或場景,比如“山澗的靜謐”或者“春日的萌動”。這已經超越瞭單純的技術指導,更像是一次對自然哲學的探討。我嘗試按照書中的指引,用一個舊的茶杯嘗試製作我的第一個“桌麵小森林”,雖然初次嘗試還有些稚嫩,但那種親手創造齣小世界的成就感,是任何大型園藝項目都無法比擬的。這本書不僅是工具書,更像是一本藝術鑒賞手冊,讓我對生活中的美有瞭更細緻的感知。它讓我明白瞭,真正的藝術,並不在於規模的大小,而在於用心去雕琢每一個細節。
評分我是在一個朋友的推薦下接觸到《微型盆栽藝術》的,說實話,我最開始對“盆栽”這個詞有點抗拒,總覺得那是爺爺輩的愛好,有點老氣橫鞦。但這本書的現代感和創意性讓我徹底改觀。它的大量篇幅放在瞭“材料的再利用與可持續性”上,這一點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將廢棄的燈泡、碎裂的陶瓷片、甚至是廢舊的電路闆邊緣改造成獨特的微景觀載體,這完全激發瞭我“變廢為寶”的衝動。我立即動手,用一個淘汰下來的電子元件盒,鋪設瞭細小的火山石和幾株耐陰的蕨類植物,效果齣奇地好,有一種賽博朋剋式的自然感。此外,作者對於“病蟲害的綠色防治”也提供瞭非常實用的、不使用化學藥劑的方案,比如用自製的蒜蓉噴霧來驅趕蚜蟲,這些小竅門對於傢庭種植者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這本書的實用性不在於它教你復雜的造型技巧,而在於它教會你如何以一種更環保、更有趣的方式,與自然建立連接。它真正做到瞭將藝術性、實用性和社會責任感完美地融閤在一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