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生命科學實驗指南係列:現代神經科學研究技術》涵蓋瞭神經科學研究領域從分子到行為、從動物腦到人腦功能所涉及的主要實驗技術方法,既包括經典的實驗方法,也特彆介紹瞭各種新發展的技術。共45章,主要包括:神經元結構與功能的檢測技術;神經網絡信息編碼理論模型;外周和中樞神經損傷修復、細胞組織移植技術;人體肌電信號和神經縴維微電極記錄技術;腦功能成像技術;人體心理物理檢測和動物行為學分析等。
《生命科學實驗指南係列:現代神經科學研究技術》內容全麵,涵蓋麵廣,技術講解詳細,對於從事神經生物學、神經醫學、認知科學、信息科學以及相關研究領域的科研人員、醫療人員、研究生等都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內頁插圖
目錄
中譯本序
譯者前言
第一章 細胞學染色技術
緒論
實驗方案1 固定、切片和包埋
實驗方案2 超微結構
實驗方案3 Golgi法
實驗方案4 單個神經細胞標記法
第二章 神經係統中基因錶達的差異顯示技術及係列分析技術的應用
緒論
實驗方案1 差異顯示:實用的方法
實驗方案2 基因錶達的係列分析(SAGE)
實驗方案3 錨定酶消化cDNA
實驗方案4 結閤磁珠
實驗方案5 加入接頭
實驗方案6 標簽酶消化釋放標簽
實驗方案7 補平標簽
實驗方案8 連接為雙標簽
實驗方案9 雙標記簽的PCR擴增
實驗方案10 雙標簽的分離
實驗方案11 串聯體化
實驗方案12 剋隆串聯體
實驗方案13 測序
結果
疑難解答
評價
第三章 神經元樹突和軸突蛋白閤成的檢測方法
緒論
實驗方案1 培養神經元原位雜交技術
實驗方案2 電鏡原位雜交技術
實驗方案3 單細胞mRNA差異顯示
實驗方案4 樹突和軸突中mRNA的功能意義:離體神經突起的代謝性標記
實驗方案5 mRNA的細胞內注射
第四章 培養單神經元的光學記錄技術
緒論
概述
材料
步驟
結果
故障排除
注釋
第五章 活體動物中神經元電活動:細胞外和細胞內記錄
緒論
實驗方案1 常見電生理記錄技術的設施、條件和數據采集
實驗方案2 細胞外記錄
實驗方案3 尖電極細胞內記錄
實驗方案4 胞內記錄與示蹤劑注射
評價和疑難解答
總結
附錄
第六章 單個神經元的電活動:膜片鉗技術
緒論
材料
步驟
結果
注釋
應用
第七章 微電泳和壓力注射技術
緒論
實驗方案1 微電泳
實驗方案2 微壓力注射
評價
第八章 神經元建模原理導論
緒論
建模的基本原理
樹突模型的錶達式
離散樹突樹方程
矩陣方程的形式解
離散電纜方程的解
發生獨立和相關隨機放電串
等價電纜的構建
普適分割室模型
譜方法
無分叉樹突樹的譜解和解析解
分叉樹的譜和精確解
第九章 神經係統體外模型的製備
緒論
體外模型
整體腦組織模型的製備
腦片模型
離體腦組織功能的決定因素
結論
第十章 中樞神經係統培養技術:雞胚神經元培養的實際操作
緒論
概要
材料
步驟
結果
問題解答
注釋
應用
供應商
第十一章 神經乾細胞的分離、鑒定和移植
緒論
概要
材料
步驟
結果
問題解答
注釋
應用
第十二章 神經元環路的體外重建:建立一種簡單模型係統的方法
緒論
概要
材料
步驟
結果
結論
第十三章 周圍神經和雪旺細胞移植促進中樞神經係統軸突再生
緒論
實驗方案1 周圍神經移植物的獲取及移植入中樞神經係統
實驗方案2 雪旺細胞導管
第十四章 嚙齒類動物中樞神經係統移植
緒論
概述
實驗方案1 胚胎中樞神經組織的分離
實驗方案2 細胞/組織的製備
實驗方案3 成體移植
實驗方案4 新生動物的移植
實驗方案5 胚胎移植
第十五章 組織染色方法
緒論
實驗方案1 構築學
實驗方案2 神經通路學
實驗方案3 組織化學方法:神經化學和功能神經組織學,包括神經元的分子生物學
實驗方案4 外周神經係統銀染方法
第十六章 腦片中群體神經元的光學記錄
緒論
概要
材料
步驟
結果
問題解答
注釋
第十七章 神經元群體電活動的記錄
緒論
實驗方案1 多單元記錄
實驗方案2 數據分析及結果舉例
第十八章 脈衝放電序列與時域采樣序列的時域和頻域分析
緒論
第一部分 神經元脈衝放電序列的時域分析
第二部分 頻域分析
第三部分 信號間的相關性
第四部分 多元分析
第五部分 相關性分析擴展——組閤譜和組閤相關
第六部分 用極大似然法研究神經元間的相互作用
第十九章 感覺信息的信息理論分析
緒論
概要
神經編碼
信息理論的基礎
隨機連續時間信號
連續時間信號的信息傳輸
信息傳輸的方法
概要:可行的步驟
信息速率的上限和編碼效率
肌梭:實驗和模擬結果
結論
第二十章 神經元簡單網絡的信息理論分析
緒論
理論
步驟和結果
注釋
第二十一章 綫性係統描述
緒論
第一部分 穩態綫性係統
第二部分 動態綫性係統
第三部分 綫性係統的物理成分
第四部分 Laplace和Z變換
第五部分 係統辨識和參數估計
第六部分 神經係統控製的建模
第七部分 用綫性描述工具對非綫性係統建模
總結
第二十二章 神經元係統的非綫性分析
緒論
概述
步驟
結果
第二十三章 運動協調模式的動力學穩定性分析
緒論
第一部分 穩態方法
第二部分 非穩態分析
第三部分 相空間重構
結束語
第二十四章 從實驗數據時間序列中檢測混沌和分形特徵
緒論
第一部分 理論背景
第二部分 檢測步驟和檢測結果
結束語
前言/序言
為瞭推動中國神經科學研究的迅速發展,並提高該領域實驗研究水平,科學齣版社購買瞭Springer齣版社齣版的Modern Techniques in Neuroscience Research(U.Windhorst,H.Johansson主編)的翻譯版權。科學齣版社生命科學編輯部特委托復旦大學神經生物學研究所趙誌奇教授和第四軍醫大學陳軍教授牽頭組織海內外工作在神經科學前沿的華人神經科學研究者參加本書的翻譯工作。原英文版書共1312頁,包括45章,涵蓋瞭神經科學研究領域從分子到行為,從動物到人腦功能所涉及的全部實驗技術方法。經過參加翻譯、校閱、稿件處理人員和科學齣版社生命科學編輯部同仁的共同努力,中文版《現代神經科學研究技術》即將問世,這部技術方法大全將成為海內外華人基礎神經科學和臨床神經科學工作者、博碩士研究生和生物醫學本科生有參考價值的工具書。
全書45章概括起來可以提煉齣以下幾個方麵的突齣內容:①以神經元結構與功能為主的檢測技術,包括神經組織的傳統染色方法、基因錶達和蛋白閤成檢測方法、神經乾細胞的分離鑒定和培養移植技術、神經元活動的各種體內外電生理記錄技術和光學測定技術。②神經元與神經網絡信息編碼理論模型以及綫性與非綫性分析。③外周和中樞神經損傷修復技術、細胞與組織移植技術。④現代人體肌電信號和運動控製生物力學解析技術、人體神經縴維微電極記錄技術。⑤腦功能成像技術,包括光學成像技術、腦電圖、腦磁圖、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和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成像技術等。⑥人體心理物理檢測技術和實驗動物的行為學分析等。
由於本書內容繁多、涉及麵廣、工作量大,所以直接參加翻譯的有50餘人,此外為瞭保障本書的翻譯質量,我們又聘請瞭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專傢和相關專業的專傢參加校閱工作,在此我們對他們為本書所奉獻齣的寶貴時間和精力緻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感謝中國神經科學學會和中國生理學學會對本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鼓勵,感謝科學技術部對我國神經科學研究的重點支持,本書得到“973”計劃“腦功能和腦重大疾病的基礎研究”項目(G1999054000)和“腦功能的動態平衡調控”項目(2006CB500800)的部分經費支持。也特彆感謝周專教授在早期為能夠將本書的英文版早日翻譯成中文版所做齣的努力。
謹以此書奉獻給熱愛中國神經科學事業並為之做齣卓越貢獻的前輩們!
生命科學實驗指南係列:現代神經科學研究技術 探索大腦奧秘的權威指南 本書作為“生命科學實驗指南係列”的重要一員,聚焦於現代神經科學研究領域最前沿、最核心的技術手段。在人類對自身最復雜器官——大腦的認知不斷深入的當下,掌握高效、精準的研究工具至關重要。本書旨在為廣大神經科學研究者、生命科學專業學生以及對大腦工作原理充滿好奇的讀者,提供一套全麵、深入、實用的技術指導,助您在探索神經科學未知領域時,如虎添翼。 為何選擇本書? 神經科學的研究對象極為精細,從分子、細胞的微觀層麵,到神經網絡、行為的宏觀層麵,其復雜性令人驚嘆。傳統的觀察和實驗方法已難以滿足當前研究需求。現代神經科學研究技術,憑藉其前所未有的分辨率、特異性和操控性,極大地拓展瞭我們理解神經係統功能、疾病機製的能力。本書正是精選並係統梳理瞭這些“硬核”技術,力求做到: 技術全麵性: 涵蓋瞭從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學到電生理學、成像技術,再到計算神經科學等多個關鍵領域。 原理深入性: 不僅介紹技術如何操作,更深入剖析其背後的科學原理、技術優勢、局限性以及適用範圍,幫助讀者理解“為何”這樣操作,以及“為何”選擇此技術。 實踐指導性: 強調實驗設計的邏輯、操作的細節、數據的解讀以及潛在的注意事項,力求使讀者能夠清晰地把握每項技術的應用流程,減少實驗摸索的時間。 前沿性與實用性相結閤: 甄選瞭當前研究領域應用最廣泛、産齣最高、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技術,同時也兼顧瞭基礎實驗的穩健性和可靠性。 本書內容精要(部分章節預覽,具體內容請參閱正文): 第一部分:分子與細胞層麵——解析神經係統的基本單元 基因編輯與調控技術: 深入介紹CRISPR-Cas9等基因編輯工具在神經科學中的應用,如何精確修飾基因,構建神經疾病模型,以及利用病毒載體實現基因的特異性遞送和錶達調控。我們將詳細解析不同病毒載體的選擇策略、感染效率優化、以及如何在特定神經元亞群中實現基因編輯。 細胞成像與標記技術: 探索熒光蛋白、化學熒光染料、以及先進的超高分辨率顯微鏡技術(如STED、SIM、 STORM)在觀察神經元形態、突觸動態、離子通道分布等方麵的應用。本書將重點講解如何設計多重標記策略,實現對不同細胞類型和分子標記物的同步可視化,以及如何優化顯微成像參數以獲得最佳分辨率和信噪比。 單細胞分析技術: 剖析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等技術在解析神經元多樣性、識彆新的神經元亞型、以及揭示不同細胞狀態轉變過程中的強大作用。我們將討論樣本製備的注意事項、數據分析的常用流程和工具,以及如何從海量數據中提取有意義的生物學信息。 光遺傳學與化學遺傳學: 詳解如何利用光或者特異性化學藥物,對特定神經元群體的活動進行精準的激活或抑製。本書將詳細介紹不同光敏蛋白和化學敏感蛋白的選擇、基因遞送方法、以及如何設計實驗來探究特定神經迴路的功能。 第二部分:迴路與網絡層麵——理解神經信號的傳遞與整閤 電生理記錄技術: 全麵介紹膜片鉗記錄(全細胞、內膜片、外膜片)、胞外記錄、以及多通道陣列記錄等經典和現代電生理技術。本書將重點解析記錄的優化技巧,如何減少僞跡,如何進行高通量數據采集,以及如何在離體和在體條件下進行精確的細胞外記錄。 鈣成像技術: 深入探討使用GCaMP等鈣指示劑,通過熒光顯微鏡或寬場成像技術,實時監測神經元活動。本書將詳細闡述鈣信號與動作電位的關係,如何進行運動僞跡校正,以及如何對鈣成像數據進行分析以推斷神經活動模式。 腦電圖(EEG)與腦磁圖(MEG): 介紹這兩項非侵入性技術的原理、數據采集與分析方法,以及它們在研究宏觀腦活動、睡眠、認知過程中的應用。我們將討論不同電極 placement 策略,信號濾波和去僞跡技術,以及如何結閤其他技術進行多模態分析。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詳解fMRI技術如何無創地測量大腦血氧水平依賴(BOLD)信號,從而推斷大腦活動區域。本書將重點介紹fMRI實驗設計、數據預處理、統計分析流程,以及其在認知神經科學和臨床研究中的應用。 神經調控技術: 廣泛介紹經顱磁刺激(TMS)、經顱直流電刺激(tDCS)等技術,如何對大腦皮層進行無創或微創的刺激,以探究其功能。 第三部分:行為與計算層麵——整閤信息,揭示大腦功能 動物行為學實驗設計與分析: 詳細講解如何設計和執行不同類型的行為學任務(如學習記憶、決策、恐懼條件化等),以及如何利用視頻追蹤、行為評分等方法對動物行為進行量化分析。 神經科學計算方法與數據分析: 引入機器學習、模式識彆、網絡分析等計算工具,如何應用於分析海量的神經科學數據,從高維數據中提取有意義的模式,並建立計算模型來模擬大腦功能。 數據可視化技術: 強調清晰、準確的數據可視化對於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介紹各種圖錶類型、三維重建技術在神經科學數據呈現中的應用。 本書特色: 圖文並茂: 大量精美的示意圖、流程圖和實驗照片,直觀展示實驗操作和結果。 案例分析: 結閤最新的研究案例,說明各項技術是如何被成功應用於解決具體的科學問題。 實驗室實用建議: 包含實驗安全、試劑選擇、儀器維護等貼心提示,助力讀者高效開展實驗。 參考文獻詳實: 提供大量權威的原始文獻和綜述,方便讀者進一步深入學習。 本書的價值: 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扇通往神經科學前沿研究的大門。通過掌握本書介紹的現代研究技術,您將能夠: 更深入地理解神經係統的結構與功能。 設計更精巧、更具創新性的實驗。 準確解讀和分析復雜的神經科學數據。 快速跟進神經科學領域的最新進展。 為解決神經係統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無論您是初學者還是經驗豐富的研究者,本書都將是您在探索大腦奧秘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讓我們一同踏上這段激動人心的神經科學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