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辅食添加每周计划 0-3岁辅食添加与营养餐大全 婴儿喂养书籍 婴幼儿饮食

宝宝辅食添加每周计划 0-3岁辅食添加与营养餐大全 婴儿喂养书籍 婴幼儿饮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童笑梅;胡敏 著
图书标签:
  • 宝宝辅食
  • 婴幼儿喂养
  • 0-3岁
  • 辅食添加
  • 营养餐
  • 婴儿饮食
  • 育儿
  • 健康
  • 母婴
  • 喂养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志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36481107
商品编码:1217243518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56
字数:2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

适读人群 :6个月~3岁辅食添加期孩子的父母、主要照护人,准父母,社区卫生院的工作人员。
  

辅食究竟什么时候开始添加?宝宝的第1口辅食应该是什么?1岁以内的宝宝可以加盐和糖吗?宝宝贫血怎么办?哪些食物容易过敏?缺钙到底是怎么回事?宝宝的乳牙要怎么护理?我的宝宝体重过轻/过重应该怎么调理饮食?宝宝每天的饮食应该怎么安排?......所有新手妈妈们会碰到的问题,在这本书里都会得到解答!
  家里的老人照顾宝宝,每天都在头疼要给宝宝吃什么,面对古灵精怪又挑剔的宝宝,怎样才能让他们乖乖做到饭桌前呢?本书的每周食谱安排,根据不同月龄,搭配出每的主食和加餐食谱,营养丰富,每天又不重样,真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的好帮手!
  本书还搭配有贴心的儿童按摩方法,轻轻松松化解宝宝积食、腹泻、等小毛病,让家长们成为宝宝贴心的“医生”。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6个月~3岁宝宝的营养需求和身体发育特点,精选200余款宝宝辅食食谱,配以详细的制作过程图,帮助新手父母成为宝宝的“辅食达人”。
  在每个月龄开篇,都设置了一周食谱搭配、辅食添加攻略等,并且给出了喂养方案,方便妈妈们更好地安排宝宝的主食与加餐,让宝宝的小餐桌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让宝宝爱上吃饭。
  针对宝宝辅食添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比如厌食、厌奶、腹泻、、过敏、贫血、缺钙等常见问题给予了饮食调理建议,让宝宝不打针、不吃药,饮食调理恢复好体质。

作者简介

童笑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现担任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科分会营养与消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早产与早产儿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常委和北京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

从事儿科工作30余年,长期从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产儿管理、新生儿重症监护等方面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产儿管理和儿童发育评估等,熟练掌握新生儿危重病例的抢救管理工作以及对医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曾主持和参加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7部著作,参加编写《实用新生儿学》等10余部著作。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共9人。

目前担任《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中国新生儿科杂志》《儿科学杂志》《发育医学》6家杂志编委。

胡敏,儿童健康指导师、国家营养师,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硕士。 大众营养知识普及撰稿人,近十年孕产育儿图书撰写、策划、编辑经验,近年来致力于儿童健康、幼儿营养配餐、学龄前儿童早教的研究与实践,为多个幼儿园、托幼机构、社区亲子活动中心进行营养配餐和健康科普,并组织相关活动。


精彩书评

  

很多孩子在纯母乳喂养阶段,长得非常好,满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了,却出现长得慢、、不吃辅食等问题,甚至还有些宝宝得了湿疹,所以一到开始添加辅食,全家人总是如临大敌。这本书编写得很用心,不只给你理论的指导,更告诉家长从孩子6个月到3岁每个阶段建议的食材、食量和食谱,让妈妈们不再焦虑,宝宝胃口大开!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教授 李宁


  

现在都提倡科学喂养孩子,但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对食物的喜好也是千差万别。如何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让孩子爱上吃饭?如何让孩子建立规律的饮食习惯,不做追着孩子喂饭的家长?这本书都能帮到你。妈妈是孩子好的营养师,相信你也可以。


  

——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主任护师 张晓静


  


  

从开始添加辅食,到逐渐过渡到完全饮食阶段,在这关键的两年多时间里,家长多一些用心,就能为孩子奠定一生的饮食健康基础。不仅能让孩子吃得好少生病,更重要还能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甚至生活习惯。而在上述两个方面,本书都给出了指导。


  

——新浪网育儿频道

小宝宝的父母大概担心的就是孩子的吃饭问题,因为这关系到孩子长不长个儿、营养全面不全面,是不是爱生病。因此,一本、实用的辅食指导书可能会帮上大忙——按照孩子的生长规律,适时给出合理的方案。食物不仅健康,还美味、漂亮。不仅年轻的父母们不再焦虑,而且图文并茂的形式,也很适合老人们按图索骥。

——头条


  

看到这本书我是满心欢喜的,有别于市场上很多罗列堆砌食谱的辅食书,也有别于枯燥的科普书,每周辅食计划很贴心很,新手爸妈也能轻松掌握。漂亮的图片和清新的设计,让人很有动手的欲望。书中还提倡并提供了一整套帮助宝宝建立自主进食习惯的方法,是现在年轻爸妈们都需要好好学习的。

——《母子健康》教育编辑 张艳红


  

目录

章 宝宝,来吃辅食喽
添加辅食,从6个月开始/ 016
辅食添加有顺序,给妈妈一张贴心时间表/ 016
自己做,还是买现成的/ 018
抓住辅食制作要点,谁都能笑傲厨房/ 018
辅食餐具,妈妈可别挑花眼/ 020
主食(母乳、配方奶)和辅食怎么配合?/ 021
菜泥果泥,好于菜汁果汁?/ 022
咀嚼训练+口味引导,让宝宝爱上吃饭/ 023
过敏、厌奶、腹泻、……妈妈千万别抓狂/ 024
轻松度过断奶期/ 026
宝宝长牙啦,妈妈注意/ 027
补铁补钙补锌……到底该怎么补?/ 028
一招判断辅食添加效果/ 030
宝宝不爱吃蔬菜,妈妈这么办/ 032
良好饮食习惯让宝宝受益一生/ 033
这些饮食观念,很多年轻妈妈也有/ 034
第二章 6个月,米粉是口佳辅食
每周辅食添加攻略/ 038
一周食谱举例/ 039
妈妈要注意的问题/ 040
1.宝宝不同阶段米粥,米与水的比例/ 040
2.进食量由少到多/ 040
3.从淡味到甜味/ 040
4.水果由熟到生/ 041
5.腹泻、、厌奶/ 041
6.关于米粉/ 041
含铁婴儿米粉/ 胡萝卜米粉/ 042
大米汤/ 番茄米汤/ 油菜米汤/ 043
米 糊/ 苹果米糊/ 圆白菜米糊/ 044
红薯糊/ 南瓜糊/ 045
小米粥/ 南瓜小米粥/ 046
藕粉羹/ 雪梨藕粉羹/ 白萝卜藕粉羹/ 047
第三章 糊向泥过渡的7个月,小手自己来
每周辅食添加攻略/ 050
一周食谱举例/ 051
妈妈要注意的问题/ 052
1.有的宝宝已经长牙/ 052
2.适量给予粗粮/ 052
3.关于肉/ 052
4.食欲减退、厌食/ 053
5.食物种类和制作花样的配合/ 053
胡萝卜南瓜泥/ 土豆苹果泥/ 054
紫薯泥/ 香蕉泥/ 055
菠菜泥大米粥/ 鳕鱼汁大米粥/ 056
鳕鱼肉泥/ 鳕鱼豆腐泥/ 057
西瓜豆腐泥/ 香芋豆腐泥/ 058
燕麦粥/ 鸡汁燕麦粥/ 059
鸡汁白萝卜泥/ 鸡肉土豆泥/ 060
菠菜泥烂面条/ 061
第四章 8个月,尝试加蛋黄啦
每周辅食添加攻略/ 064
一周食谱举例/ 065
妈妈要注意的问题/ 066
1.三餐定时/ 066
2.关于蛋黄/ 066
3.不喂汤泡饭/ 067
4.挑食、偏食、积食/ 067
蛋黄菠菜泥/ 蛋黄米糊/ 068
蛋黄疙瘩汤/ 蛋黄小白菜烂面条/ 069
猪里脊肉末胡萝卜浓汤/ 070
猪里脊肉末粥/ 070
番茄牛肉汤/ 牛肉汁蒸山药泥/ 071
豆腐猪肉丸子汤/ 072
西蓝花鱼丸汤/ 鸡蓉豆腐丸子/ 074
糙米浆/ 草莓糙米粥/ 075
五彩薯泥球/ 076
第五章 9个月,小嘴动动操
每周辅食添加攻略/ 080
一周食谱举例/ 081
妈妈要注意的问题/ 082
1.吐出食物/ 082
2./ 082
3.手抓食物/ 083
4.关于虾/ 083
鱼肉薯泥糕/ 084
翡翠虾球/ 086
青菜碎虾丸汤/ 087
蛋黄虾皮粥/ 番茄丝瓜虾皮粥/ 088
菠菜猪血羹/ 菠菜猪肝粥/ 089
什锦豆腐羹/ 090
香甜水果羹/ 银耳羹/ 091
蔬菜肉末面/ 彩椒鸡丝面/ 092
手撕鸭肉/ 缤纷蔬果沙拉/ 093
卡通米糕/ 094
双色蒸糕/ 095
第六章 10个月,自己用勺吃饭香
每周辅食添加攻略/ 098
一周食谱举例/ 099
妈妈要注意的问题/ 100
1.宝宝自己吃饭的准备工作/ 100
2.帮宝宝学会使用勺子/ 100
3.制作更能吸引宝宝的辅食/ 101
彩虹杂蔬软饭/ 102
手抓软米饭/ 103
南瓜拌软饭/小馄饨 / 104
什锦小软面/ 猫耳朵/ 105
紫菜手卷/ 106
香煎小土豆饼/ 108
金枪鱼土豆泥/ 109
多蔬碎摊蛋黄/ 110
蒸素三丁/ 111
第七章 11个月,颗粒大点也不怕
每周辅食添加攻略/ 114
一周食谱举例/ 115
妈妈要注意的问题/ 116
1.优选天然、健康食物/ 116
2.关于加工食品/ 117
3.尝试带馅食物/ 117
4.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 117
豆腐汤圆/ 118
豆腐蒸饺/ 119
蛋包饭/ 120
香菇肉末饭/ 121
肉酱面/ 肉末蒸茄子/ 122
鱼片青菜粥/ 鱼松粥/ 123
海鲜豆腐羹/ 虾仁蒸豆腐/ 124
豌豆焖饭/ 豌豆蘑菇汤/ 125
玉米蔬菜汤/ 玉米浆/ 126
玉米铜锣烧/ 127
第八章 1~1.5岁,能吃整个鸡蛋啦
每周辅食添加攻略/ 130
一周食谱举例/ 131
妈妈要注意的问题/ 132
1.辅食不可喧宾夺主/ 132
2.不能和大人吃得一样/ 132
3.可以吃整蛋了,不要贪多/ 133
4.断夜奶/ 133
嫩滑全蛋羹/ 134
猪里脊肉末蒸蛋羹/ 太阳蛋/ 135
厚蛋烧/ 136
五彩虾仁蛋炒饭/ 138
红枣炖蛋/ 荷包蛋面/ 139
白煮蛋碎拌沙拉/ 蔬菜荷包蛋三明治/ 140
红烧鸡腿/ 清蒸小排/ 141
香煎三文鱼/ 清蒸鳕鱼/ 142
鲅鱼饺子/ 龙利鱼柳汤面/ 143
番茄藕饼汤/ 144
丝瓜肉丸汤/ 海带排骨汤/ 146
奶香核桃黑米糊/ 山药杏仁羹/ 147
苦瓜酿肉/ 148
小炒西瓜翠衣/ 150
五彩动物意面/ 152
呆萌小饭团/ 154
专题1
妈妈宝宝一起来,造型小面点/ 156
可爱小面点的初级教程/ 159
第九章 1.5~2岁,断奶嘞
每周辅食添加攻略/ 162
一周食谱举例/ 163
妈妈要注意的问题/ 164
1.开始尝试断奶/ 164
2.代乳品的选购/ 164
3.让宝宝参与食物的准备/ 165
4.为宝宝准备创意菜/ 165
水果鲜奶布丁/ 166
红薯奶酪烤蛋/ 168
菠萝鸡肉饭/ 170
羊肉彩椒盅/ 172
白菜卷/ 174
豆福包/ 176
南瓜饼/ 178
牛肉饼/ 180
圣诞树沙拉/ 182
月亮饼/ 184
小蝌蚪找妈妈/ 186
好饿的毛毛虫/ 188
第十章 2~3岁,尝试像大人一样吃饭
每周辅食添加攻略/ 192
一周食谱举例/ 193
妈妈要注意的问题/ 194
1.教宝宝处理鱼刺、虾壳、贝壳/ 194
2.更多的菌菇类/ 194
3.更多的坚果/ 194
4.烹调更注重口味/ 195
5.在外就餐/ 195
香煎秋刀鱼/ 196
茄汁菜花/ 松仁玉米/ 197
糖醋里脊/ 198
金针菇牛肉卷/ 200
芦笋浓汤/ 蒸秋葵/ 201
鲫鱼豆腐汤/上汤娃娃菜 / 202
葱油鱼/ 203
酸奶香蕉船/ 204
绿豆汤/ 银耳莲子羹/ 205
小炒柚子皮/ 206
青椒墨鱼卷/ 208
开胃蚵仔煎/ 210
海鲜炒米粉/ 212
美味鸭羹/ 胡辣海参羹/ 213
专题2
美味馅饼大作战/ 214
举一反三的带馅食物 / 219
第十一章 宝宝的功能性食谱
我要长高高/ 222
我要更聪明/ 224
这样吃,补钙护牙/ 226
这样吃,肤白红润/ 228
这样吃,发黑浓密/ 230
这样吃,开胃/ 232
发 热/ 234
腹 泻/ 236
感 冒/ 238
咳 嗽/ 240
过敏(湿疹)/ 242
便 秘/ 244
呕 吐/ 246
上 火/ 248
附录1:时令蔬果速查/ 250
附录2:食物储存小贴士/ 254

前言/序言

好饿好饿的小宝宝
致正在看这本书的亲爱的你:
你或许是新生的“抓狂妈妈”,刚从一堆尿布、奶粉中解脱,又要忙不迭为宝宝的下一阶段口粮做准备了;
你或许是正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忧愁妈妈”,为不知怎么做才能让家里的小吃下一口两口而烦恼,或者面对浩瀚的食物海洋茫然不知所措,尤其是之前不怎么会做饭的你,或者要在上班之余亲手给宝宝一份从口到心的母爱;
又或者,你是正打算要孩子的准爸准妈,家里喜得下一代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举全家之力,要为养育一个健康、聪明的下一代做功课……
我们希望能用自己的和实践,帮助更多的爸爸妈妈解决宝宝的吃饭问题,一些关键问题都化作了这本书的文字,为了使你操作起来更便利,还配有相应的食谱图片和步骤,希望这本书能帮到你。
谁都希望自己家的宝宝像绘本《好饿的毛毛虫》里的毛毛虫一样,不挑食,见到食物就吃,吃得还挺开心,宝宝会说话以后,妈妈喜欢听到的一定是“饿”“吃”,而不是这个不要那个不要,能吃能睡的毛毛虫后化作了美丽的蝴蝶,我们家的宝宝是不是也能出落得漂亮伶俐呢?这里不得不提及几个引导宝宝吃饭兴趣的小妙招,可使辅食添加过程更顺利:
妙招一:让就餐过程变得有趣。在宝宝1岁以后,有意识地给宝宝读有关食物和吃东西的绘本,宝宝1岁半以后,大人可以将绘本故事设计成创意菜,诱导宝宝吃。
妙招二:安静有序的进食环境。包括环境的整洁无噪声、餐椅餐具摆放有序、妈妈亲切招呼吃饭的声音和温和坚定的态度,特别是不要让宝宝养成边玩边吃、边看电视边吃的坏习惯,进餐环境附近不要摆放玩具,每次进餐时间和地点要基本固定,每餐进食在半小时左右结束,进食时间过长会影响下一餐。宝宝对当餐食物不感兴趣,或吃几口就不吃,不要勉强,但要适时加餐,不能让宝宝的胃口越来越小。
妙招三:尽早让宝宝自己吃饭。自己动手吃饭,会更有意愿多吃些,而不是感觉在完成大人给的“任务”。10个月左右可以练习拿勺吃饭,有些食物勺子确实难以舀取,适时让宝宝尝试叉子,并注意安全问题。2岁以后可以给宝宝尝试用学习筷练习怎么用筷子取食物。
妙招四:增加宝宝的活动量和做抚触。宝宝活动量足够,身体能量消耗多,就会更容易感到饥饿,对食物更有欲望。有的宝宝因为吃得过多而又不怎么动,造成积食,家长就得帮他进行身体按摩,促进消化。也有的宝宝咀嚼、吞咽有困难,或口腔触觉过于敏感而拒食某些食物,家长可以用手指(套上干净的纱布)按压宝宝的牙床、牙龈和脸颊。
我们竭尽所能,也难免还有疏漏,希望用到此书的你或你们,能多包涵,并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让我们在养育新生命的道路上携手共进。 编者


《舌尖上的成长:0-3岁科学喂养与辅食宝典》 一、 封面与书名解读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以温暖、明亮、充满童趣的色调为主,可能采用柔和的马卡龙色系,配以可爱的婴儿插画,例如,一个婴儿露出满足的笑容,手中拿着一勺色彩鲜艳的辅食,或者几样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堆叠成可爱的造型。书名“舌尖上的成长:0-3岁科学喂养与辅食宝典”直观地传达了本书的核心内容——聚焦于0-3岁婴幼儿的喂养,并强调科学方法与实用辅食指南。副标题“科学喂养”点明了本书的指导原则,即依据最新的营养学和儿童发展学理论;“辅食宝典”则承诺为家长提供全面、详尽的辅食制作与添加指导。 二、 核心内容概述 本书是一部面向0-3岁婴幼儿家长、监护人以及育儿相关从业者的权威喂养指南。它将系统性地阐述婴幼儿从母乳/配方奶过渡到固体食物的整个过程,提供一套循序渐进、科学严谨的辅食添加计划,并深入探讨此阶段婴幼儿所需的全面营养。本书旨在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喂养观念,掌握科学的喂养技巧,解决在辅食添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常见问题,最终为宝宝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营养基础。 三、 详细内容拆解 第一部分:启程——认识婴幼儿喂养的关键 1. 宝宝的“第一口”:为何以及何时开始? 生理信号解读: 详细讲解宝宝准备接受辅食的生理迹象,如:对食物表现出兴趣、能够保持坐姿、可以吞咽而不会将食物吐出、失去喂奶时从乳房或奶瓶吸吮的反射性吐舌动作等。 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各国儿科协会的权威建议: 引用国际及国内权威机构关于辅食添加起始时间的科学指导,强调母乳喂养至6个月是理想状态,但需根据个体情况评估。 营养学视角: 阐述为何单纯母乳/配方奶在6个月后可能无法满足宝宝快速增长的营养需求,特别是铁、锌等微量元素的补充重要性。 2. 喂养的基石:母乳与配方奶的奥秘 母乳的黄金价值: 深入剖析母乳的组成成分、免疫因子、消化吸收优势,以及母乳喂养对母婴双方的益处。 配方奶的选择与喂养: 提供不同阶段配方奶(0-6个月、6-12个月、1岁以上)的选择原则、冲调方法、喂养量参考,以及特殊配方奶(如低过敏性配方奶)的适用人群。 混合喂养与断奶策略: 科学指导混合喂养的实践方法,以及平缓、顺利完成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到固体食物过渡的策略。 3. 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理解宝宝的“胃” 从肠道到大脑: 介绍宝宝消化系统的发育历程,从最初只能消化乳糖,到逐步能够处理淀粉、蛋白质等复杂营养素的过程。 肠道菌群的重要性: 强调早期肠道菌群建立对宝宝免疫力、消化吸收能力乃至长期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饮食进行干预。 第二部分:循序渐进——0-3岁科学辅食添加计划 此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将以周/月为单位,详细规划宝宝从纯母乳/配方奶到多样化固体食物的过渡过程,体现“每周计划”的严谨性。 1. 6-7个月:初探味蕾——“泥”的世界 食物种类: 首次引入的食材,以单一谷物(米粉)、单一蔬菜(如南瓜、红薯)、单一水果(如苹果、香蕉)的泥状物为主。 添加原则: 少量开始,每次一种新食材,观察2-3天,确认无过敏反应后再引入下一类。质地由稀到稠,逐渐增加。 营养重点: 补充铁(强化米粉、肝泥、红肉泥)、维生素。 制作方法: 详细的蒸、煮、打泥教程,以及食材的选择与处理(避免调味)。 2. 8-9个月:丰富口感——“颗粒”与“碎末”的探索 食物种类: 引入更多种类的蔬菜、水果、肉类(鸡肉、猪肉、鱼肉)、豆制品。开始尝试将食物制成细末或小颗粒状。 添加原则: 增加辅食的种类和量,尝试混合喂养,学习用勺子辅助进食。 营养重点: 蛋白质、优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制作方法: 讲解如何将煮熟的食材剁碎、压碎,以及如何制作肉末粥、蔬菜碎面条等。 3. 10-12个月:过渡与独立——“小块”与“手指食物” 食物种类: 多数成人食物的软烂、切小块版本,如:软米饭、面条、馒头、煮熟的软块状蔬菜、肉块、水果块。开始尝试手指食物(finger foods),鼓励宝宝自主抓取进食。 添加原则: 鼓励宝宝自己动手,锻炼手眼协调能力。逐渐减少奶量,增加固体食物的比例。 营养重点: 全面均衡,确保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的充足摄入。 制作方法: 提供可作为手指食物的常见食材,以及如何将菜肴烹饪成适合宝宝抓取的形状和大小。 4. 1-2岁:餐桌上的“小大人”——家庭餐桌的延伸 食物种类: 基本可以与家人同桌吃饭,但需注意烹饪方式和食材选择。多样化的主食(米饭、面条、馒头、粥)、丰富的蔬菜、肉类、蛋类、奶制品、豆制品。 添加原则: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自主进食,尊重宝宝的食欲,不强迫喂食。 营养重点: 关注食物的天然营养,避免高盐、高糖、高油的加工食品。 食谱示例: 提供简单易学的家庭食谱,适合1-2岁宝宝。 5. 2-3岁:均衡营养,健康成长——固化与提升 食物种类: 更加丰富,与成人食物的差别进一步缩小,但仍需注意烹饪方法和份量。 添加原则: 巩固健康的饮食习惯,关注钙、铁、锌等关键营养素的摄入,培养对食物的兴趣。 营养重点: 强调膳食平衡,满足生长发育的各项需求。 食谱示例: 提供更具挑战性、更富营养的食谱,以及如何应对挑食等问题。 第三部分:营养智慧——婴幼儿常见营养素解析与应用 1. 铁:宝宝生长发育的“火车头” 为何重要: 解释铁对宝宝大脑发育、血红蛋白生成、免疫功能的作用。 什么时候需要补充: 6个月后铁储备下降,需从辅食中大量获取。 优质铁源: 红肉、肝脏、豆制品、强化谷物。 吸收与利用: 如何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促进铁吸收,避免与影响吸收的食物同时摄入。 缺铁性贫血的识别与预防。 2. 锌:免疫力的“守护神” 作用: 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参与味觉嗅觉。 食物来源: 牡蛎、红肉、蛋黄、坚果(需注意过敏与烹饪方式)。 常见缺乏表现与补充建议。 3. 钙与维生素D:骨骼健康的“基石” 重要性: 骨骼牙齿发育、神经系统功能。 主要来源: 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钙);日晒、强化食品(维生素D)。 如何有效补充。 4. 其他关键营养素: 蛋白质: 身体构建的“砖瓦”。(肉、蛋、奶、豆) 脂肪: 大脑发育的“燃料”。(植物油、坚果、深海鱼) 维生素(A、C、E、B族等): 促进代谢、维持健康。 膳食纤维: 肠道健康的“清道夫”。 水: 生命的载体。 第四部分:实践难题与应对策略 1. 过敏原的识别与管理: 常见过敏原: 牛奶、鸡蛋、花生、坚果、大豆、小麦、鱼、贝类。 过敏的早期迹象: 皮疹、腹泻、呕吐、呼吸困难等。 科学引入过敏原的策略: 循序渐进,观察期。 如何应对食物过敏: 就医、特殊配方奶、回避原则。 2. 挑食与厌食: 原因分析: 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因素。 “餐桌上的战争”: 如何避免强迫喂食,建立积极的进食氛围。 小妙招: 改变食物形态、烹饪方式,增加趣味性,榜样作用,少量多次。 3. 餐次、奶量与固体食物摄入量的平衡: 动态调整: 根据宝宝的年龄、生长发育情况、活动量进行调整。 何时减少奶量,增加辅食: 科学的喂养时间表。 4. 如何确保宝宝摄入足够的水分: 重要性: 维持身体正常运转。 提供饮水的方式与时机。 5. 宝宝餐具的选择与喂养工具: 安全、实用、易于清洗。 鼓励自主进食的工具。 6. 外出就餐与旅行的喂养: 准备工作: 携带适合的辅食、保温器具。 选择餐厅的建议。 第五部分:美味与营养的融合——海量辅食食谱 分类清晰: 按年龄段、按食材类型(蔬菜泥、水果泥、肉末、鱼泥、粥、面食、手指食物、宝宝点心等)进行分类。 步骤详细: 每道食谱都配有清晰的食材列表、详细的操作步骤、烹饪时间和难度星级。 营养分析: 提供部分重点食谱的营养成分分析,让家长更直观了解其营养价值。 创意搭配: 鼓励家长根据宝宝的喜好和季节变化进行食材调整,激发烹饪灵感。 注重安全: 强调食材新鲜、烹饪卫生、避免添加糖、盐、蜂蜜(1岁以下)等。 第六部分:常见问题解答与进阶指南 Q&A环节: 集中解答家长在喂养过程中最常遇到的20-30个问题,例如:“宝宝不爱吃菜怎么办?”、“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能否给宝宝吃坚果?”等。 特殊情况的喂养: 如宝宝出牙期、生病期、长高猛长期等的喂养注意事项。 儿童发展里程碑与喂养的关系: 简单介绍宝宝在0-3岁阶段的运动、语言、认知发展,并与喂养进行关联。 建立终生健康的饮食习惯: 强调早期喂养对宝宝未来健康饮食习惯形成的重要性。 四、 本书的价值与特色 1. 权威性与科学性: 本书内容基于最新的母婴营养学、儿童发育学研究成果,并参考国内外权威机构的指南,确保科学性和可靠性。 2. 系统性与完整性: 从认识喂养到具体计划,再到营养解析和食谱,全方位覆盖0-3岁婴幼儿的喂养需求。 3. 实用性与操作性: 提供详尽的每周/月辅食添加计划,海量实操性强的辅食食谱,以及针对性强的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帮助家长轻松上手。 4. 人文关怀: 在强调科学喂养的同时,也关注宝宝的感受,提倡积极、愉悦的进食体验,尊重个体差异。 5. 循序渐进与个性化: 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鼓励家长根据宝宝的个体反应进行适当调整,强调“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6. 图文并茂: 预计书中将包含大量精美插图、照片,直观展示食材、制作过程及成品,使内容更易理解和吸引人。 五、 目标读者 即将迎来宝宝的准父母。 0-3岁婴幼儿的父母、祖父母、看护人。 月嫂、育儿嫂、早教机构的从业人员。 对婴幼儿喂养科学感兴趣的读者。 《舌尖上的成长:0-3岁科学喂养与辅食宝典》 将成为每一位关心宝宝健康成长的家庭的必备育儿宝典,陪伴宝宝度过从“舌尖上的好奇”到“餐桌上的享受”的每一个重要阶段。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拓展辅食的“边界”方面做得尤为出色,许多是我之前在其他渠道从未见过的创意组合。它大胆地将一些传统观念中认为不适合宝宝的食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巧妙地融入到辅食中,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宝宝的味觉体验。比如,如何用香草和香料来代替过多的盐分来提升食物的风味,这本书给出了好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方案,比如用一点点肉桂粉给南瓜泥增加温暖的层次感,或者用罗勒来搭配清淡的鸡肉泥。这种对味觉敏感度的培养,远比单纯地喂饱肚子要重要得多。它让我意识到,辅食添加阶段,其实是我们为孩子建立“健康饮食观”的黄金时期,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打开宝宝美食世界的魔法之书,让我对未来的亲子烹饪充满了期待和探索的欲望。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亲切自然,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读起来就像是邻居家那位育儿经验丰富的姐姐在跟你分享她的心得。它真实地反映了育儿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小插曲和挑战,比如宝宝第一次对酸味表现出抗拒时的处理方式,或者在旅行途中如何维持辅食的规律性。我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家长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往往能让我瞬间产生强烈的共鸣,明白自己不是唯一在为这些小问题挣扎的人。这种情感上的连接,让阅读体验变得非常温暖和治愈。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喂养,更是如何以一种更放松、更接纳的心态去面对宝宝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理解“循序渐进”的真正含义——允许试错,允许反复。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色彩柔和却又充满了活力,让我这个新手妈妈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辅食添加过程时,心里踏实了不少。特别是关于不同月龄宝宝的营养需求分析,那份细致入微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什么时间吃什么”,而是深入探讨了每一种食材背后的营养价值,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搭配来确保宝宝获得均衡的宏量和微量元素。比如,对于铁元素的补充,书中详尽地对比了动物性来源和植物性来源的吸收率差异,还给出了非常实用的烹饪小技巧来最大化铁的吸收。我尤其欣赏它在应对宝宝“挑食”或者“辅食不吃”时的专业建议,里面提供的几种情景模拟和应对策略,都是基于丰富的儿科营养学知识,而非空泛的口号。翻阅这本书,就像是身边随时站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营养师和育儿专家,随时准备解答我的疑惑,让我对宝宝的“吃喝拉拉”有了科学、从容的掌控感。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我原以为它会是一本偏理论的指导手册,结果却发现它更像是一本随时可以翻阅的“厨房应急指南”。每周的计划表设计得极其人性化,考虑到了现代父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很多食谱都强调了快速备餐和营养的平衡性。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于食材的采购和初步处理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比如如何挑选最新鲜的有机蔬菜,如何正确储存母乳或配方奶以外的液体,甚至连自制宝宝零食的保质期都有明确的标注。有一次,我临时需要为宝宝准备一份富含健康脂肪的午餐,我迅速翻到了“高能餐点”那一章,找到一个用牛油果和奇亚籽制作的泥状餐,五分钟内就搞定了,既健康又保证了口感。这种“即拿即用”的特点,极大地减轻了我的后厨压力,让喂养过程不再是负担,而变成了一种充满创造性的亲子互动。

评分

我作为一个偏爱系统化整理信息的读者,这本书在结构逻辑上的严谨性让我非常满意。它不是简单地把所有辅食食谱混在一起,而是清晰地划分了0-6个月的初步尝试期、6-9个月的质地过渡期、9-12个月的颗粒食物引入期,以及1-3岁的家庭共享餐。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喂养目标和需要注意的“雷区”。特别是对于过敏原的引入部分,它采用了非常科学的、阶梯式的测试流程,详细记录了观察的指标,这对于我们家有轻微家族过敏史的宝宝来说,简直是定海神针。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个非常棒的“营养素追踪表格”,可以帮助我们量化地看到宝宝在不同餐次中是否达到了蛋白质、维生素A、C等关键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这种细致到可以被“量化管理”的设计,让我能更科学地评估喂养效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