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咨询三剑客(套装共3册)(《别装了,其实你没病》《遇见生涯大师》《创业是一场心理革命》)

生涯咨询三剑客(套装共3册)(《别装了,其实你没病》《遇见生涯大师》《创业是一场心理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贾杰,吴沙,薛艺 著
图书标签:
  • 生涯规划
  • 职业发展
  • 心理咨询
  • 自我成长
  • 创业
  • 情绪管理
  • 人生探索
  • 个人成长
  • 职场
  • 心理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1217405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405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44
套装数量:3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别装了,其实你没病》,200多段经典对话,轻松化解内心困惑,开启咨询微时代。
  《遇见生涯大师》,通过作者与15位大师的对话,带你感受不同流派的咨询风格,遇见大师,遇见好的自己。
  《创业是一场心理革命》,27个经典案例,带你探究创业者的内心世界,选择创业,选择一场心灵洗礼。

内容简介

  《别装了,其实你没病》:在这个“微时代”,你是否也有一些心理上的小困惑、一些职业发展中的小问题、一些人际交往中的小烦恼?这些问题,也许还没有严重到要去预约专业咨询师的程度,但是你是不是又期待着有专业的咨询师帮你点拨一下?
  在这个口号满天飞、鸡汤到处灌的时代,你是否经常渴望听到真诚的见解和理性的分析。职业咨询师手持“照妖镜”,让你瞬间“现出原形”,能够清晰地认识真实的自我,从白日梦中警醒,从虚无缥缈的空中落回地面,重新开始面对现实并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看别人被虐,反观自我,既获得欢乐,又收获成长。轻松地阅读本书中幽默诙谐的段子,你也许会从中发现理解他人的新视角,或是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遇见生涯大师》:昨天越来越多,明天越来越少。当我们无法从“上班”二字中感受到劳动的喜悦和人际关系的温暖,反而被深深地卡锁在对于生存的不安全感和金钱的匮乏感里时(不管事实上我们拥有了多少),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难道人生就该被困在鸡毛与苟且里,说好的诗和远方呢?
书中的“我”结合自己从迷茫到坚定的经历,生动而清晰地向读者引荐了15位生涯大师,展示了大师们所总结的独特而又相互联系的可以充实生活的规律,以及多种平衡人生的标准和应对生涯困扰的方法。细细品读本书,有助于我们从一片混沌中理出头绪、跨越障碍,活出自己的精彩。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勇敢而有智慧的人,在不断突破局限,拓展着生命的边界。
  《创业是一场心理革命》:当感觉到生活让你不舒服时,你就需要为之做点什么了。
  这是一本旨在帮助读者清醒意识到内心凝滞和痛苦的状态,从而愿意尝试改变,直到最后“创业”成功的书。读者中既有那些准备创业或正在创业的人,也有很多普通人。他们的内心迷茫、纠结甚至焦灼,都想要改变,但却很难改变。他们需要用一种创业精神去改变自己的生活。
  作者关注的不只是如何成功创办企业,更多的是帮助人们巩固内心已经产生的“创造自己的人生事业”这样的创业精神。作者借本书为读者提供辅助力量,协助他们改变原有的“无力、依靠外界环境”的固有模式,创造人生新的可能。

作者简介

  贾杰,生涯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国际生涯教练(BCC)、明光生涯教育 联合创始人、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特聘专家、清华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咨询师督导
著有生涯咨询案例集《活得明白:生涯咨询的十八个典型》

  吴沙,生涯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认证生涯规划师(CMT),国际生涯教练(BCC),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IPTA国际职业培训师,现任雅行教育首席生涯导师,拥有8年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经验,专注于本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和研究。

  薛艺,生涯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国际生涯教练(BCC),明光教育联合创始人。专注于生涯咨询、心理咨询和创业指导,为300多所高校提供与创业相关的辅导与培训,擅长结合各流派所长,进行多元、有效的生涯辅导和咨询。

精彩书评

多数人认为,咨询师要时刻都好,会煽情,懂安慰,能打鸡血,善熬鸡汤。可贾杰学医出身,没有鸡汤,只有砒霜。提问一出,他略加思索,一剑封喉,置人死地,而后“呵呵”一笑。
——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金蕾莅博士

《遇见生涯大师》这本新著,与其说是针对“迷茫”话题与生涯大师对话,不如说是吴先生与这些大师的平行讨论。借由这些对话与讨论,给更多人带去省思的空间。
——田秀兰: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台湾生涯发展与咨询学会第二届理事长、第三届常务监事亚太生涯发展协会前任理事长

“当一个人真心渴望一样事物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他。”我想,这本书就是宇宙所提供的帮助之一。深深祝福此书和每一位需要它的读者,愿它成为你前行路上的伙伴和明灯,愿它唤醒你自身的勇气和更大的智慧,愿它助你踏上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奇妙之旅。
——钟谷兰:“生命之花心花园”栏目执行人曾任“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中国地区首席培训师《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合著者

目录

第 1 章 这都不叫事儿
你真的有拖延症吗 002
孩子真的厌学吗 003
你真的有强迫症吗 004
你真的人际关系不良吗 004
孩子真的有多动症吗 005
1 /看书没有动力 007
2 /老师的无奈 007
3 /贫困的意义 008
4 /减肥后的设想 008
5 /拖延症 009
6 /不进则退 009
7 /上学的意义 010
……

第2章 说说自控力
期待 025
评估 027
价值 030
行动 034
31/选择与努力 040
32/自控力 040
33/个人优势 041
34/剩男剩女 041
35/玩游戏埋怨队友 042
36/妄图改变上司 042
37/失眠 043
……

第3章 决策是取舍,是冒险
信念 056
时间 058
决策权 060
观点 063
目标 066
综合 069
行动 072
60/决策很重要 076
61/角色 076
62/底线 077
63/目标 077
64/决策即冒险 078
65/决策之时机 078
66/行动 079
……

第4章 大学第一课
吐槽 092
在黑板上罗列出你的不满 092
画图比喻 093
逐个击破 094
总结 096
90/守规则不需要理由 097
91/被逼上学 097
92/既来之,则安之 098
93/学校的反思 098
94/努力与灵感 099
95/身心健康 099
96/优雅和修养 100
……

精彩书摘

第 1 章 这都不叫事儿

你真的有拖延症吗

(1)对于那些你内心很看重的事情,你是不会拖延的。
比如:女朋友/男朋友在楼下等你约会,财务处打电话让你去领奖金,快递小哥让你下楼取包裹……
(2)那些关乎你“生死存亡”的事情,尤其是时间底线很明确的,你还是会按时完成的。
比如:下班之前要交给领导一份报告,3天之后要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后天早上要公开招标……
(3)其实,你也并没有因为所谓的拖延症,造成什么不可原谅的后果。拖延症,只不过是你内心对自己有完美的期待罢了。
比如:自己一直想看一本提高某种修养或者境界的书,希望通过健身让自己的身材变得更好,希望养成整理收纳的生活习惯……
(4)还有一些时候,虽然你在拖延,但是无意中你已经在做各种准备了。
比如:要写一篇报告,虽然还没有动笔,但是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你已经在做很多搜集、整理信息的工作了,只待最后一刻的“爆发”而已。
(5)对于很多事情,能够心安理得地拖延,说明你对自己在最后时刻能产生出爆发力还是很自信的。
比如:下班前一小时完成思考了三个月的数据分析,熬夜到两点完成了某个“纠缠”自己半年的任务……周而复始,这些又会不断增强你对自己这方面能力的自信。

孩子真的厌学吗

(1)大山里的孩子,为什么那么热爱学习?
因为他们需要通过学习走出大山,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族的命运。
这时候,学习是内心的需要。
(2)我们小的时候,为什么作业从来不需要家长过问?
因为不完成作业会被老师揍一顿,回到家里还会被父母再揍一顿。
这时候,学习是为了避免惩罚。
(3)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开始选择混日子,而有的人年过七旬依然手不释卷?
因为人生的追求不同,对待读书的态度不同。
这时候,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成功的途径,而是关乎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内心对真理、知识的无限渴求。
(4)为什么有的孩子回家先写作业再看电视,而有的孩子一定会拖到最后一刻才写作业?
因为每个家庭制定与实施规则的方式不同。
这时候,学习是对家庭教育模式的反映。
(5)为什么有的人会主动学习,而有的人只接受被动学习?
因为主动学习的人会把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目标联系起来。而被动学习的人,要么没有什么目标,要么一直没有摆脱内心对学习的抗拒。
这时候,有的人是在“为自己的明天而努力”,有的人是在“为当下的自由而战斗”。
所以,从人类好逸恶劳的本性出发考虑,没有内心的需要,缺乏清晰的目标,也没有明确的规则束缚,谁又能够去坚持学习呢?
你真的有强迫症吗

(1)你所谓的强迫行为,很多人都有。
比如:锁上门之后再推一推,电脑关机之后再摁两下,螺丝拧好之后再拽一拽……
(2)你所谓的强迫思维,很多人也都有。
比如:走夜路担心遇到坏人或者遇到鬼,走在吊桥上会想桥会不会突然从中间断了,送孩子去学校后总在想各种可怕的画面……
(3)真正的强迫症,是强迫与反强迫共存的。
比如:锁上门之后推了推,又马上自问为什么要推,不应该这样啊!电脑关机之后摁了摁键盘,又马上觉得自己好傻,明明知道关机了,为什么还要摁?对于那些头脑中存在的各种不好的念头,想了之后,又觉得自己不应该想这些,这种心理表现被称为“自我冲突”,也常常会被真正的强迫症患者描述为“心里有两个我在打架”。
而你不是,你只有强迫,没有反强迫。推一推、摁一摁、拽一拽等行为会给你带来踏实、放心的感觉,而那些不好的念头只是你身临其境时大脑里一闪而过的念头,并不会给你带来挥之不去的纠结和痛苦。
所以,你所谓的强迫症,只是一种谨慎的生活习惯罢了。

你真的人际关系不良吗

(1)那些让你感觉不爽的人到处都有。
奇葩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今天让你讨厌的室友,将来工作中也会遇到同类的人。
此刻让你厌烦的客户,下一刻可能还会出现。
这家公司里,领导对你颐指气使,换一家公司情况可能更严重……
(2)你其实清楚地知道,怎么做能搞好关系,怎么做会让关系变得更糟。
你的亲身经历让你知道,说哪些话可以搞定哪些人。
通过观察周围的人,你也会明白,哪些人吃哪一套。
电视、网络、图书……也会给你提供信息,让你知道怎么做能把事情搞定。
(3)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你没有去做?
明知故犯,只是因为你认为它不重要。
在委曲求全和坚持自我之间,你果断选择了坚持自我。
在投其所好和嗤之以鼻之间,你果断选择了嗤之以鼻。
在宁为玉碎和不为瓦全之间,你果断选择了宁为玉碎。
原因只有一个,那个人对你不重要。
(4)你有没有想过,同样的话,同样的事儿,换个人结果会怎样呢?
假如骂你的,是你暗恋的对象呢?
假如呵斥你的,是你的父母呢?
假如这个人可以让你前途无量、飞黄腾达呢?
假如这个人是你最重要的一个客户代表呢?
综上所述,谁都不愿意委曲求全,如果他这么做了,那只是因为他觉得这个人重要,觉得这件事有必要。
所以,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为什么要演?因为出场费很贵。为什么不演?因为你看不上那份盒饭。

孩子真的有多动症吗

(1)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
很多人会说:可以自己一个人安静地、专心地在屋子里学习;做完作业之后,再主动看一些书来增加阅读量,或者做一些课外练习题……
(2)你的期待是否合理?
现实中,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孩子?他们大概占你见到过的孩子总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在孩子的这个年龄段里,这类人是天生骨骼清奇还是普遍存在的?
(3)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讲,他会有这么优质的基因吗?
父母当年的学习习惯怎样?父母都是天生爱学习的,还是被逼无奈去学的?
(4)从后天环境的角度来讲,家里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吗?
父母是崇尚学习、追求真知、孜孜不倦的榜样,还是仅仅逼迫孩子学习各种技能以满足自己的虚荣?
(5)对于他感兴趣的活动,他是否能够做到安静且专心?
比如: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玩电脑,摆弄自己的玩具……
(6)真正的多动症指的是:即使是他感兴趣的活动,他也很难集中注意力,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手脚,并会因此感到痛苦。
比如:他很想专注地摆积木,但是手脚会不由自主地抖动;他很想好好地看动画片,但是身体却不受自己的控制……
所以,大多数孩子并不是患有多动症,他只不过是对某些活动缺乏兴趣罢了。这时候,我们需要借助外部的奖励或者惩罚来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习惯。

前言/序言

微时代的微咨询
微信、微博、微天下,微店、微商、微课堂。
你是缺少目标还是懒得努力?你是忧虑未来还是压根儿就在逃避未来?你缺的是选择还是行动?领导雇你来是给自己添堵的?父母生养你是为了改造自己的?你是不感兴趣,还是不想努力?
父母,怎样与熊孩子斗智斗勇?学生,怎样搞定求学过程中的各种烦恼?职场人士,怎样理性地看待各种奇怪事件?
……
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形形色色。有些问题你一定遇到过,有些问题也许你将来要面对,还有一些问题你可能正在经历……
在这个“微时代”,你是否也有一些心理上的小困惑、一些职业发展中的小问题、一些人际交往中的小烦恼?这些问题,也许还没有严重到要去预约专业咨询师的程度,但你是不是又期待着有专业的咨询师能帮你点拨一下?
在这个口号满天飞、鸡汤到处灌的时代,你是否经常渴望听到真诚的见解和理性的分析?职业咨询师手持“照妖镜”,让你瞬间“现出原形”,能够清晰地认识真实的自我,从白日梦中警醒,从虚无缥缈的空中落回地面,重新开始面对现实并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所以,“微咨询”就应运而生了:无长篇累牍之辛苦,得清新脱俗之思维。虽然你看到的是一本书,但更像是在浏览微信朋友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语惊醒梦中人,一棒打醒痴呆汉。希望你能在欢乐中思考,在思考中觉醒,在觉醒中改变。看别人被虐,反观自我,既获得欢乐,又收获成长。轻松地阅读本书中幽默诙谐的段子,你也许会从中发现理解他人的新视角,或是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揭开生涯的面纱,开启人生的无限可能 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我们总会面临无数的选择与困惑。从稚嫩的青涩到成熟的智慧,每一次蜕变都伴随着对自我的探索,对未来的期许。然而,在这条充满了未知与挑战的道路上,我们时常会感到迷茫,甚至无所适从。我们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实现生命的价值,但往往被现实的种种束缚所困扰,被内心的矛盾所折磨。 本书系,汇聚了三部深度洞察人生轨迹、剖析心智模式、指引职业发展的著作。它们并非简单的励志鸡汤,而是以深刻的理论为根基,以鲜活的案例为佐证,带领读者一层层剥开笼罩在“生涯”二字上的迷雾,直抵内心的渴望与潜能。这三本书,如同三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将陪伴你踏上一段意义非凡的自我发现之旅。 第一篇:《别装了,其实你没病》—— 认识真实的自己,打破心灵的藩篱 我们常常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生活,扮演着他人期望的角色,压抑着真实的自我。我们害怕被评判,害怕不被接纳,于是小心翼翼地伪装,将真实的感受与需求深埋心底。这种长期的压抑,不仅让我们身心俱疲,更阻碍了我们与真实自我的连接,让我们无法清晰地认识自己,更谈不上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 《别装了,其实你没病》这本书,正是要打破这种虚假的繁荣,唤醒你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它将引导你审视那些你习以为常的“症状”,这些症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疾病,而是我们内心未被满足的需求、被压抑的情绪、被扭曲的认知所产生的信号。作者以犀利而温和的笔触,揭示了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境,例如: 过度追求完美与自责: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为什么一点小小的失误就会让我们陷入深深的自责?本书将深入剖析完美主义的根源,教会你如何接纳不完美,拥抱真实的自己,放下不必要的包袱。 情感的隔离与逃避: 我们是否习惯性地回避冲突?是否常常用理智压制情感?作者将引导你重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学会感受,让情感流动起来,而不是成为你前进的阻碍。 人际关系的困扰: 为什么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常常感到别扭与不适?为什么我们总是难以建立深度连接?本书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人际互动中的常见误区,教你如何更真诚、更有效地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意义感的缺失与焦虑: 在物质日益丰富的时代,为什么许多人感到空虚和迷茫?为什么我们对未来充满焦虑?本书将探讨意义感的来源,帮助你找到内心的锚点,确立生命的目标,驱散不必要的焦虑。 通过阅读本书,你将学会如何辨识自己内心的“伪装”,如何倾听身体与心灵发出的真实声音,如何放下不健康的心理模式,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力量。这不仅仅是一次对自身心理的梳理,更是对自己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为后续的生涯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你将明白,真正的强大并非在于扮演完美的角色,而在于敢于做真实的自己。 第二篇:《遇见生涯大师》—— 汲取智慧的养分,勾勒人生蓝图 认识了真实的自己,接下来便是如何将这份认知转化为行动,如何在广阔的生涯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 《遇见生涯大师》将带你走进一群真正意义上的“生涯大师”的内心世界,汲取他们毕生积累的智慧与经验,学习他们独到的生涯洞察与方法。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成功人士的故事,而是深入挖掘他们的人生哲学、思维方式以及他们是如何在面对职业选择、人生转折时做出关键决策的。你将有机会“遇见”那些在不同领域、不同时代闪耀的生命,他们或许是伟大的思想家,或许是杰出的实践者,但他们都拥有对生命深刻的理解和对自我发展的执着追求。 这本书将为你揭示: 大师们的生涯哲学: 他们是如何看待工作的意义?他们如何平衡事业与生活?他们如何在顺境中保持谦逊,在逆境中坚定信念?你将从他们的视角中,学习到更加宏大和深刻的生涯观。 经典的生涯理论与实践: 书中将可能穿插介绍一些经典的生涯发展理论,并结合大师们的亲身经历,阐述这些理论在实际人生中的应用。例如,如何理解“优势”与“劣势”?如何通过“探索”找到兴趣所在?如何应对职业倦怠? 关键的人生抉择时刻: 大师们在人生面临重大选择时,是如何思考的?他们是否也有过犹豫与彷徨?他们的决策依据是什么?通过学习他们的经验,你将能够更好地应对自己人生中的关键抉择。 持续成长的路径: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生涯发展更是一个持续进化的过程。本书将为你展示大师们是如何保持学习的热情,如何不断突破自我,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持续获得成长。 通过与这些“生涯大师”的“对话”,你将不再孤军奋战,而是拥有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智慧宝库。你将学会如何从他人的经验中提炼适合自己的养分,如何运用更科学的方法去规划自己的人生,如何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生涯发展体系。这本书将成为你人生蓝图的绘制指南,帮助你清晰地勾勒出未来的方向,并赋予你前进的勇气与智慧。 第三篇:《创业是一场心理革命》—— 挑战极限的勇气,成就自我的蜕变 生涯的探索,最终指向的是行动与创造。而对于许多人来说,“创业”二字,代表着一种极致的自我挑战与实现。 《创业是一场心理革命》将直面创业过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人的心理。它深刻地揭示,创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内在的心理素质和思维模式。 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坦途。它充满了不确定性、压力、挫折与风险。仅仅拥有好的想法和充足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你拥有能够支撑你穿越风雨、克服困难的强大内心。本书将带领你经历一场深刻的心理革命,让你做好迎接创业挑战的心理准备,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你将在这本书中,学习到: 创业者的核心心理素质: 什么是驱动创业者不断前行的内在动力?他们是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与专注?他们如何应对失败与打击,并从中学习成长?本书将为你剖析创业者必备的坚韧、乐观、创新、冒险精神等。 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心理调适: 创业本身就意味着拥抱不确定性。如何克服对未知的恐惧?如何在高风险的环境中做出理性决策?本书将教你如何建立对风险的正确认知,并发展出适应不确定性的心理能力。 自我怀疑与内心冲突的管理: 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常常会面临巨大的自我怀疑,甚至与自己内心的各种冲突作斗争。如何识别并化解这些内心的障碍?如何保持自信与坚定的信念?本书将提供行之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 团队协作与领导力的心理维度: 创业往往需要团队的协作。如何建立一个高效、有凝聚力的团队?如何在领导过程中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本书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领导力的艺术以及如何处理团队中的人际关系。 从“打工思维”到“创业思维”的转变: 许多人即使走上创业之路,仍然带着打工时的思维模式,这往往会阻碍他们的发展。本书将帮助你彻底颠覆旧有的思维模式,拥抱全新的创业者视角,以更积极、更主动、更具创造力的方式去面对挑战。 《创业是一场心理革命》并非鼓励每个人都去创业,而是通过对创业这种极端情境下的心理状态的剖析,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在面对重大挑战时的潜能与局限。无论你是否选择创业,阅读本书都能极大地提升你的心理韧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驱动力,让你在人生的任何舞台上,都能更加从容自信,迎接更广阔的未来。 总而言之,这三本书如同为你精心设计的“生涯导航系统”。 《别装了,其实你没病》 帮你校准“罗盘”,让你清晰地看到真实的自己,修正内心的偏差。 《遇见生涯大师》 为你绘制“航海图”,让你学习他人的经验,明晰前行的方向与方法。 《创业是一场心理革命》 则是为你配备强大的“引擎”与“抗风浪系统”,让你在任何航程中,都能拥有披荆斩棘的力量与勇气。 翻开这套书,你将不再是茫然无措的漂泊者,而是能够主动掌控自己人生航向的舵手。你将发现,人生的意义并非遥不可及,而在于你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规划自己,如何勇敢地去创造与实现。这趟旅程,充满挑战,更充满无限的惊喜与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我真是爱不释手!《别装了,其实你没病》这本书,一开始看名字觉得有点“毒舌”,但读进去之后,发现它就像一位温和又犀利的朋友,直接戳中了我内心深处那些不愿面对的“小毛病”。作者没有讲什么高深的心理学理论,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化的语言,把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焦虑、恐惧、习惯性逃避,甚至是自我设限,都剖析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完美主义陷阱”的部分,以前我总是觉得做到极致才是对自己负责,结果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但这本书告诉我,接纳不完美,才是一种真正的强大。还有“拖延症”的章节,也让我豁然开朗,原来拖延很多时候并非懒惰,而是源于对失败的恐惧或是不知如何开始。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照见了自己,然后一步步学习如何与内心的“小怪兽”和解,如何更坦然地面对自己,活得更自在一些。它不是那种告诉你“你要这样做”的教条式书籍,而是引导你思考,然后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这种感觉非常棒。

评分

读完《生涯咨询三剑客》这套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深度的自我对话。特别是《别装了,其实你没病》这本书,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给自己设下的“病症”,其实是对现实的一种回避,是对自我能力的一种怀疑。它没有给我任何“治愈”的药方,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去理解这些“病症”背后的根源,然后用更积极、更接纳的态度去面对它们。我学会了如何不再过度压抑自己的情绪,如何允许自己有脆弱的时刻,也学会了如何停止对自己的苛责。而《遇见生涯大师》则像是一扇通往广阔职业世界的窗户,让我看到了无数种可能性。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职业清单,而是通过深入剖析每一位大师的人生轨迹和核心思想,让我明白,职业选择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充满了个性化的选择和不断演进的过程。这本书让我不再害怕迷茫,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探索的机会。

评分

总而言之,这套《生涯咨询三剑客》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内在的成长和力量。在阅读《创业是一场心理革命》时,我深刻体会到,创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是否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这本书没有回避创业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而是直面那些令人沮丧的时刻,比如资金链断裂、团队成员意见不合、市场竞争激烈等等。它深入分析了这些挑战对创业者心理产生的巨大影响,并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这让我意识到,做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不仅需要商业头脑,更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心态。而《别装了,其实你没病》这本书,则像是一位心理“按摩师”,帮我疏解了内心深处那些不必要的“纠结”和“包袱”。它让我明白,我们常常因为社会的期待、他人的评价而过度地“装”出自己并不具备的样子,从而让自己陷入痛苦的循环。这本书鼓励我更加真实地面对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从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评分

《创业是一场心理革命》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对创业的许多固有认知。我之前总觉得创业就是要有好的创意、充足的资金和强大的执行力,但这本书却把重点放在了“心理”这个至关重要的方面,而且讲得非常透彻。作者深入剖析了创业者在面对高压、不确定性、失败挫折时,内心会经历怎样的挣扎和变化。他用生动的案例,比如创业者如何在高强度的工作中保持心理韧性,如何处理与合伙人之间的冲突,如何在一次次失败后重新站起来,这些都让我看到了创业者背后不为人知的心酸与伟大。这本书让我明白,创业不仅仅是商业上的较量,更是一场对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思维模式的深度挑战。它让我开始反思,我是否有足够的心理素质去应对创业路上的种种困难。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创业有了更全面、更现实的认识,不再是那种“一夜暴富”的幻想,而是对其中的艰辛与回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敬佩那些敢于挑战自我,踏上创业之路的人。

评分

《遇见生涯大师》这本书,简直是我迷茫时的“灯塔”!我一直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感到困惑,总是在不同的方向之间摇摆不定。这本书没有直接给我一个“标准答案”,而是通过介绍不同领域、不同时代的伟大生涯大师们的思想和经历,让我看到了生涯探索的无限可能性。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到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再到史蒂夫·乔布斯那种“追随内心”的信念,每一个大师的故事都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让我惊叹于他们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职业选择的独特见解。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明白,生涯规划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一个持续学习、不断调整的过程。它教会我如何去“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如何识别那些真正能激发我热情和潜力的事物。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职业命运的人,而是可以主动去塑造和设计自己职业道路的“建筑师”。它给予我勇气去尝试,去探索,去拥抱那些不确定性,因为我知道,每一次尝试都是在靠近那个更适合自己的地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