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産品設計、廣告設計、包裝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市場營銷、心理學等多專業師生的教材和參考書,也可供營銷谘詢公司、推廣策劃公司等相關從業人員學習參考。 1、運用圖解的方式錶現設計心理實戰技巧,形式活潑,易於領會。
2、圖書有較多國際一綫品牌的商業案例,對讀者有較大的啓發性。
內容簡介
本書站在心理學的視角,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閤的心理學研究方法,分析不同的受眾在對待不同物品和處於特定環境下的心理和身體機能等各方麵的反應。全書內容包括:設計認識、人的感知架構、人的認知層次與模型、人的審美心理、産品設計中色彩的設計心理認知、設計心理學研究、情感化設計、交互設計、案例集錦等。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産品設計、廣告設計、包裝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市場營銷、心理學等多專業師生的教材和參考書,也可供營銷谘詢公司、推廣策劃公司等相關從業人員學習參考。
作者簡介
陳根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經濟師,智能穿戴、智能傢居産業專傢,科技、財經評論員。
曾被韓國總理評價為瞭解韓國企業與經濟的中國專傢。北京林業大學MBA導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客座教授。曾獲得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奬,共青團中央中國文化創意産業年度先進個人。曾擔任國資委下屬企業品牌顧問,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能源集團副總裁,製造業營銷副總等職。
央視大型紀錄片《大國重器》的特邀策劃,為三星集團製定過五年的産品戰略規劃,並承擔過三峽二期機櫃的總體規劃設計項目。曾參與美國通用電氣、美國華爾街證券交易所、NASIDAQ、聯閤國企業全球協議研究中心、韓國三星、現代、瑞典愛立信、沃爾沃、西門子、奔馳、歐司朗、中國農業銀行、中國人民保險、國傢電網、長春一汽等公司的調研與授課。
齣版專著20餘本,涉及技術、設計、經濟、科技等領域,目前為新浪科技、網易科技、i黑馬等媒體專欄作傢。
被稱為在傳統産業中懂互聯網,在互聯網領域中懂傳統産業的跨界高手。
內頁插圖
目錄
1.設計認識/1
1.1 設計概論/2
1.1.1 設計是什麼/2
1.1.2 設計的分類/4
1.2 設計心理學/5
1.2.1 設計心理學的研究對象/5
1.2.2 設計心理學發展現狀/7
2.人的感知架構/21
2.1 感覺係統/22
2.1.1 概念/22
2.1.2 感覺係統分類/22
2.2 知覺與設計/29
2.2.1 形狀知覺/30
2.2.2 結構知覺/31
2.2.3 錶麵知覺/32
2.2.4 生態知覺/32
3.人的認知層次與模型/33
3.1 用戶認知三層次/34
3.1.1 注意/34
3.1.2 記憶/35
3.1.3 思維/36
3.2 用戶模型 /38
3.2.1 用戶相關概念/38
3.2.2 用戶的價值觀/40
3.2.3 用戶模型/42
4 人的審美心理/45
4.1 美的本質/46
4.2 設計的審美範疇/47
4.2.1 技術美/47
4.2.2 功能美/49
4.2.3 形式美/51
4.2.4 生態美/55
4.2.5 藝術美/56
5.産品設計中色彩的設計心理認知/59
5.1 色彩的基礎知識/60
5.2 色彩的心理反應/62
5.2.1 色彩的冷暖感/63
5.2.2 色彩的距離感/65
5.2.3 色彩的大小感/66
5.2.4 色彩的時間感/67
5.2.5 色彩的催眠作用/70
5.3 顔色的認知差異/72
5.3.1 顔色的性彆差異性/72
5.3.2 顔色的年齡差異性/74
5.3.3 顔色的地區差異性/76
5.4 色彩印象空間在産品設計中的應用/77
5.4.1 色彩的印象空間/77
5.4.2 印象轉化為設計的關鍵——色彩定位/81
5.4.3 印象空間在産品色彩設計中的運用/83
6.設計心理學研究/93
6.1 設計心理學研究目的/94
6.2 設計心理學相關研究理論/95
6.2.1 Design O2O設計思路/95
6.2.2 “CORE”方法模型/96
6.2.3 以角色分析為基礎的PBDDM方法/97
6.2.4 Kano模型/98
6.2.5 感性工學/100
6.3 設計心理學的研究方法/104
6.3.1 用戶觀察與訪談/104
6.3.2 問捲調查/106
6.3.3 文化探析/108
6.3.4 情緒闆/110
6.3.5 眼動追蹤/111
7.情感化設計/113
7.1 什麼是情感/115
7.2 情感化設計/117
7.3 情感化設計的作用/118
7.4 基於人的行為層次的情感化設計/122
7.4.1 本能水平的設計/123
7.4.2 行為水平的設計/127
7.4.3 反思水平的設計/128
8.交互設計/129
8.1 什麼是交互/130
8.2 交互設計/130
8.3 交互設計三“E”指標/131
8.4 交互的心理藝術錶現手法/136
8.4.1 音樂的魅力/136
8.4.2 幽默的藝術/137
8.4.3 遊戲的輕鬆/139
8.4.4 含蓄的誘惑/140
8.4.5 驚喜的體驗/141
9.案例集錦/143
9.1 設計心理學在産品設計上的應用/144
9.1.1 Apple Watch全新交互體驗設計/144
9.1.2 UnlimitedHand 新型虛擬現實遊戲控製器/154
9.2 設計心理學在App設計上的應用/155
9.2.1 視覺社交網站Pinterest App設計/155
9.2.2 故宮博物院《韓熙載夜宴圖》App設計/160
9.3 設計心理學在界麵設計上的應用/163
9.3.1 BMW iDrive操控係統界麵設計/163
9.3.2 Airbnb網站界麵細節設計/166
9.4 設計心理學在廣告設計上的應用/171
9.4.1 床墊公司 Casper品牌廣告設計/171
9.4.2 印度美食搜索引擎zomato移動App廣告設計/172
9.5 設計心理學在包裝設計上的應用/173
9.5.1 簡約有趣的香蕉包裝設計/173
9.5.2 “自動過期”的藥物包裝設計/174
9.6 設計心理學在空間設計上的應用/175
9.6.1 曼榖Saatchi & Saatchi廣告公司辦公室設計/175
9.6.2 倫敦舊畫廊交互式收藏館/177
參考文獻/181
前言/序言
設計是什麼?我們常常把“設計”兩個字掛在嘴邊,比方說那件衣服的設計不錯,這個網站的設計很有趣,那張椅子的設計真好用……設計儼然已成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名詞瞭。感覺上人們即使不懂設計,還是喜歡拿這兩個字齣來說一下。但是如果隨便找個人問:“設計是什麼?”可能沒幾個人迴答的齣來吧?
設計是一門綜閤性極強的學科,它涉及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倫理等諸多麵的因素。隨著生産力的發展,人類生活型態不斷演進,在經曆瞭以土地為重要資源的農業經濟時代,以産品為主服務為輔為企業獲得利潤的製造經濟時代,以服務為主為企業獲利的服務經濟時代,我們迎來瞭體驗經濟時代。設計領域的體驗漸趨多元化,然其最終的目標卻是相同的,就是提供人類舒適而有質量的生活。
傳統的消費觀關注的是物,隻要能夠充分發揮物質效能的設計就是好的設計。而當今世界,瞭解人們的情感需求和人們的情感渴望變成瞭品牌經營成功的關鍵之所在,企業經營者必須采取明確的步驟與消費者建立更加強大的聯係。設計越嚮高深的層次發展,就越需要設計心理學的理論支持。企業通過設計心理學研究可以瞭解用戶與産品有關的生活方式、情感生活、行為方式、各種使用環境和情景、用戶的想象、用戶的期待、用戶的喜好等,通過調查分析齣用戶的價值觀念、需要、使用心理。還可以瞭解用戶使用産品的操作過程和思維過程,從而發現用戶真實需要。
今天的每個企業或品牌都應牢記:産品開發應是做未來時,而不是現在時和過去時;是刺激消費者的情感需求,而不是附和消費者的生存需要。企業應當在人們需要的時候,通過激動人心的場閤,以一種迅速反應的方式將人們內心渴望的産品送到他們麵前。
本書從設計認識、人的感知架構、人的認知層次與模型、人的審美心理、産品設計中色彩的設計心理認知、設計心理學研究、情感化設計、交互設計及案例集錦九個方麵係統闡述瞭設計心理學的重點理論和方法,以期對産品設計提供藉鑒,帶來啓發。
本書圖文並茂,案例典型實用,緊跟設計流行趨勢,可以作為企業品牌形象和産品設計戰略研究的參考書;可作為從事産品設計、廣告宣傳、品牌管理、形象管理、營銷策劃等相關方麵人員的工作指導書;可作為高校産品、廣告、心理學、營銷、管理類專業的教材,對研究和學習産品設計或設計管理的高校師生及其他人員予以啓迪和幫助;還可作為營銷谘詢公司、設計公司、策劃公司等相關從業人員的工作指南。
本書由陳根編著。陳道雙、陳道利、林恩許、陳小琴、陳銀開、盧德建、張五妹、林道娒、李子慧、硃芋錠、周美麗等為本書的編寫提供瞭很多幫助,在此錶示深深的謝意。
由於作者水平及時間所限,書中不妥之處,敬請廣大讀者及專傢批評指正。
編著者
2017年5月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産品設計與用戶體驗的圖書簡介,與《圖解設計心理學》內容無關,並且力求詳實自然: --- 《洞悉用戶:界麵設計中的認知科學與體驗構建》 第一部分:設計的基石——理解人類的思維運作 在數字産品的浪潮中,界麵不再僅僅是信息的載體,更是人與技術交互的橋梁。然而,優秀的設計遠不止於美觀的視覺效果,它深植於對人類認知過程的深刻理解。《洞悉用戶:界麵設計中的認知科學與體驗構建》將帶領讀者深入探究支撐人類感知、記憶、決策和學習的底層機製,並將這些復雜的理論轉化為可操作的設計原則。 本書摒棄瞭對設計工具的錶麵介紹,轉而聚焦於“為什麼”用戶會以某種方式思考和行動。我們將從感知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探討人眼如何掃描屏幕,信息如何在大腦中形成圖式,以及格式塔原理如何在視覺層麵上影響信息的組織與解讀。我們詳細闡述瞭注意力的有限性,解釋瞭為什麼信息過載是導緻用戶流失的主要原因,並提供瞭如何通過精巧的布局和信息優先級管理來減輕認知負荷的策略。 記憶的運作機製是本書探討的核心議題之一。我們區分瞭短期工作記憶與長期存儲記憶的差異,分析瞭“心智模型”是如何在用戶心中構建的。設計的目標,並非要求用戶學習一套全新的操作邏輯,而是要順應他們已有的心智模型,讓産品用起來像“應該”那樣。我們將介紹啓發式評估方法中關於“一緻性”與“反饋”的重要性,這些並非空泛的口號,而是基於對人類習慣形成和錯誤預防機製的理解。 第二部分:從認知到交互——構建無縫的用戶體驗 認知科學的理論必須落地到實際的交互設計中。本書的第二部分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深入剖析界麵元素的設計考量。 導航與信息架構: 好的導航是用戶在信息迷宮中的指南針。我們不再僅僅談論“扁平化”或“深度”,而是從人類的空間認知能力齣發,討論如何構建直觀的層次結構。例如,利用“路徑依賴性”來設計麵包屑導航,確保用戶始終能感知到自己的位置;探討“目標導嚮行為”如何影響菜單的組織方式,確保高頻功能易於觸達。 錶單與數據輸入: 錶單設計常常是用戶體驗的“死亡地帶”。我們將從“動作成本”和“錯誤恢復”的角度來審視錶單。如何通過預填、智能默認值來減少用戶的輸入負擔?如何利用即時驗證(Inline Validation)來提供即時的認知反饋,從而降低用戶在提交時感到焦慮的可能性?我們還會深入探討數據輸入時的選擇偏見,例如,在列錶選擇中,如何排列選項纔能最大程度地減少用戶的決策疲勞。 反饋、等待與感知時間: 用戶對延遲的感知是高度主觀的。本書將介紹心理物理學在衡量“可接受延遲”中的應用。我們不僅討論如何使用加載動畫,更重要的是,討論如何設計“感知上的性能優化”。例如,骨架屏(Skeleton Screens)是如何通過提供結構性的預覽來管理用戶的預期,從而讓他們感覺等待時間縮短的心理學依據。 第三部分:情感、情緒與驅動力——超越功能的體驗設計 設計不僅僅是邏輯和效率的博弈,更是與用戶情感的對話。當産品滿足瞭基本功能需求後,情感連接成為留存的關鍵。 驅動力的分解: 本部分藉鑒瞭行為經濟學和動機理論,分析用戶使用産品的內在和外在驅動力。我們探討瞭“損失厭惡”在促使用戶完成任務中的強大作用,以及“稀缺性”和“社會認同”如何影響用戶的參與度。這並非鼓勵操縱,而是理解如何以負責任的方式,引導用戶達成他們自身的目標。 設計中的情緒錶達: 成功的界麵設計能夠傳遞齣適當的情緒,如可靠性、幽默感或同理心。我們將研究微交互(Microinteractions)如何通過精妙的動畫和聲音反饋,在關鍵時刻提供情感上的“潤滑劑”,緩解用戶的挫敗感。錯誤信息的設計是評估一個産品是否具有“人情味”的關鍵測試。如何將生硬的係統錯誤轉化為具有建設性的、帶有同理心的提示,是本章的重點。 沉浸感與心流狀態: 我們將探索如何通過精心控製的挑戰與技能平衡,將用戶引導至“心流”(Flow)狀態——一種完全專注於任務、忘記時間流逝的體驗。這要求設計師對界麵的乾擾因素進行細緻的排查,確保信息呈現的清晰度和操作的流暢性達到完美契閤。 第四部分:評估與迭代——將科學融入設計流程 優秀的設計是迭代齣來的,而迭代必須基於量化的洞察。本書的最後一部分著眼於如何將認知科學的原理嵌入到實際的設計驗證流程中。 可用性測試的深度挖掘: 我們超越瞭簡單的“任務完成率”統計,探討如何通過“齣聲思維法”(Think-Aloud Protocol)來挖掘用戶行為背後的認知解釋。如何設計測試腳本,以便在用戶遇到睏難時,能準確分辨齣是設計問題(用戶不理解界麵)還是認知偏差問題(用戶心智模型錯誤)。 度量用戶體驗的科學依據: 本章介紹瞭如何選擇和使用客觀的體驗度量指標(如SUS、SEQ等),並將其與認知負荷理論聯係起來。我們討論瞭如何利用眼動追蹤數據來驗證視覺層次的有效性,並結閤熱圖分析,去佐證或反駁關於用戶注意力分布的假設。 結語: 《洞悉用戶:界麵設計中的認知科學與體驗構建》旨在培養一批真正“懂用戶”的設計師和産品經理。它不是一本關於特定軟件或流行趨勢的書,而是一部關於人機交互的底層邏輯手冊。掌握這些根植於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的知識,你將能夠設計齣不僅高效、而且直覺、更具吸引力的産品,真正實現技術為人服務的終極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