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对唐代著名诗人元稹诗歌的解析,为当下中国古典诗词全民背诵鉴赏盛宴增添了一道佳肴!“新花间派掌门——中国zui美诗词解析di一人”吴俣阳以唯美文风和曲折离奇的故事,让读者在绝美的诗词中领略古典文化的深厚内涵,在元稹与莺莺的曲折恋情中,倾听千年前大唐的传奇恋歌!
2.本书与《白居易:使我思君朝与暮》《李煜:只愿君心似我心》《陆游:愿我如星君如月》兼顾诗词解析+人物传记+美文+小说+游记多种文体,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吴俣阳在解析诗词作品的同时承载了历史考据者的任务,文中出现的每一首诗作,都经过精细的考究,力求将诗作的创作年代及创作地点进行zui大幅度的还原,让读者犹如穿越时空般真实而梦幻!
本书以此花开尽更无花、夜合带烟笼晓月、莺藏柳暗无人语、花笼微月竹笼烟、春莺无伴啭空长、紫垣驺骑入华居、贫贱夫妻百事哀、曾经沧海难为水等八卷、约22万字的篇幅,采用诗词解析+人物传记+美文+小说+游记的方式进行创作,作者用诗一样的文笔以及充满古典韵味的气氛,解析元稹这位古代著名诗(词)人脍炙人口的作品,结合运用小说故写作的事的形式演绎其传奇人生,以及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书中元稹与莺莺的爱情故事,就是妇孺皆知的《西厢记》里张生与崔莺莺的原型。
吴俣阳,待将密密麻麻的心事,弹成平平仄仄的诗意,留一颗欢喜心,做一世欢颜人。曾流连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尽花落花开的曲折,而今只盼望生活依旧平静如水、波澜不惊。
作品风格深受海派作家影响,文风温婉空灵、清新淡雅,以细腻婉约、情深意切为特征,更以倾世才华和悲悯情怀掀起新一波古典诗词阅读热潮,被年轻的女性读者推为“新花间派掌门”。
代表作有《相见何如不见时》《月上荷塘夜》《一字情经》《梅兰芳和他的女人们》等。从文至今,共计创作作品两千余万字,涉及题材甚广,为当代青年文坛中之佼佼者。
【第一卷】此花开尽更无花
长安002
菊花诗007
老宅院里的女人014
郑氏026
【第二卷】夜合带烟笼晓月
普救寺036
爱情皮影戏043
英雄救美058
莺莺诗065
【第三卷】莺藏柳暗无人语
凤翔076
春词089
红娘102
夜合115
【第四卷】花笼微月竹笼烟
《西厢记》与《莺莺传》130
会真诗三十韵137
蜜月144
春别156
【第五卷】春莺无伴啭空长
忆事诗168
恨妆成177
晓将别186
怅望关东196
【第六卷】紫垣驺骑入华居
韦家有女初长成208
良时婚娶217
入华居229
舞腰239
【第七卷】贫贱夫妻百事哀
丧妻,感小株夜合254
夜闲265
空屋题276
遣悲怀293
【第八卷】曾经沧海难为水
江陵遣怀312
鱼中素324
离思335
晓寺钟声348
【第一卷】?此花开尽更无花
长安
我一直在缥缈的记忆里深爱着一座城。
早在去拉萨的时候,我就在高远的梦里深深眷恋着西安。不过我更喜欢她那个古老而不失绮艳的名字——长安。
那时的我站在布达拉宫前,朝东北方向遥遥望着,不远处就是念青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再往东,是宽阔的平原,在平原上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城,就是我念念不忘的长安。古时的长安,为天朝上国大唐的首都,在她的脚底下由东向西延伸出一条漫漫无边的丝绸之路,卷尽黄沙,落尽花雨,一回眸便渲染尽了盛唐的繁华与沧桑。
我常想撑一叶兰舟,逆着历史的长河,穿过历朝历代的兴衰,一路西行,于一个秋天的黄昏,在残阳如血、天高云淡的清寂中,缓缓走向盛唐花样的记忆里——长安,满怀期待地叩开那扇苍老斑驳的古都之门。那千年以前繁奢的朱雀大街,倾城烂漫的菊花,风流倜傥的诗人,葡萄酿就的美酒和晶莹剔透的夜光杯早已在脑海中根深蒂固,我无法不去想念。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我想目睹那样的豪情与横溢的才华,也期盼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静谧与宁和,憧憬着“蓝田日暖玉生烟”的顾盼生辉,更希望沉醉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兴奋与喜悦中。但那时,站在布达拉宫身后的红山顶上,我无法飞逾千万里的距离投入她的怀抱,于是,只能静静地想念,不曾苦恼,也不曾急躁。
远方有一座令你挂念的城池,足以美好你的幻想,像海市蜃楼,让你始终都对它充满神秘的向往,我喜欢这样的感觉,淡淡的,轻轻的,甚至带着些许说不清、道不明的忧伤。慢慢的,想念于眼前变成了一条抛物线,在时间里面蔓延,缓缓升至遥远的天际,直插云霄,壮丽得让人来不及叹息便已心生相思。这样的想念来得纯粹,来得真挚,因为明知无法到达,所以从一开始就未曾心生奢望,相反,却可以让人永无止境地珍视着这份想念。
而现在,缘于元稹,缘于对大唐那份始终不渝的向往,清秋冷寂的季节里,我终于满心欢喜地站在了这座瑰丽的城前。脚踏渭水,背靠秦岭,连绵不断的山峰给了她厚实的依靠;雄伟高大的城墙,气势恢弘的宫殿,轻歌曼舞的佳人,放荡不羁的文豪,更赋予了她华夏文化的雄浑底蕴。
然而,她不仅是一座深沉博大、花团锦簇的城池,更是一座诗的天国。从春江潮水到枫叶荻花,从接天莲叶到独钓寒江,从大漠孤烟到天阶小雨,从洛阳亲友到朱雀桥边……那一点点的浪漫,一些些的风流,都于转眼间化作了脍炙人口的卷卷诗书,芬芳着一代又一代的幽梦,迷醉着一年又一年的清欢,虽岁月流转老去,但大唐飞歌依然可以随时随地拨动你娇嫩的心弦。
……
风,轻轻吹过水湄,带着一丛葱茏的绿意,追着梦的翅膀,仿若遥远年代的诗意回响,在亘古不变的神话里恣意寻找那一座流光溢彩的城市。它知道,她是简牍里深藏的墨迹,带给人们无法言说的美丽与忧愁;亦知道,她是青铜器上镌刻的记忆,留给世间难以忘却的浑厚与大气。此时此刻,它不想追忆过往里的任何繁华与喧嚣,只想在姹紫嫣红的季节遇见她的今生,把所有的美好都烙在擦肩而过后的记忆里。看,她依然雍容华贵,宛若华盖上镶嵌的星辰;依然璀璨惹眼,仿佛皇冠上烘托的金乌;依然婉约典雅,如同一袭青纱下的曼妙舞蹈,瞬间便在它低声吟诵的思念里摇醒了一个盛世的传说,怎不惹人目眩神迷?耳畔,古老的风铃在花开的声音里开始变奏,浑厚如黄钟大吕的音符迅速破冰而出,直贯苍穹,只一低眉,便奏响了蓝天白云永远不变的深情召唤,仿佛在等一个久候不至的归人。我仰首回望,是你吗,长安?而你要等的那个人就是我吗?
从明德门到玄武门,一路歌楼舞榭,火树银花璨若星月。我只身走在繁华的长安街头,穿过长生殿,踩着青青碧草,遥想当年,华清宫丝竹弦乐声闻于天,绝美的杨贵妃时而裾如飞鸾、袖如浣雪,时而莲步轻移、翩若惊鸿,心里不禁生出一丝朦胧的迷惑,要是此生有那么片刻的时光能与那世间的风华绝代流连往返于花前月下,即使做一个卑微的守门吏,也该是心甘情愿的吧?“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如血的残阳映着杨贵妃倾国倾城的脸,却遮不住她眼底的落寞,最终只留下“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供后人咀嚼玩味,然而我的心却早已跟着如花美眷飘忽而去。
长安——此刻,我用美丽的想象触摸你诗意的轮廓,我掌心的水花含苞欲放,我梦想的枝头缀满星光,我眼里满涨的是无限的深情,还有对你独一无二的依恋。我知道,这世间没有比曲江更波澜的心情,一回眸便可以摇碎灞桥的月亮,也没有比李白更易醉的豪肠,张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而你的多彩亦是我永远也无法描摹的多情与绚烂。杜甫的水边多丽人,王维的柳色春山映,岑参的雪后似春归,杜牧的回望绣成堆,黄巢的冲天香阵……长安啊,你的美丽竟是如此众多生命的拓荒,怎能不让人陶醉,又怎能让人遗忘?
现在,我站在大雁塔下满含深情地看你,看你沧桑不失温婉的颜,看你傲视群雄、不卑不亢的姿态,看你那一颗历经风雨却依旧暖人的心。
我走过大唐辽阔的疆土,走过浪漫的丝路花雨,而今,我只想在大雁塔下,静默着看花开里的落日熔金,看西风下的瘦马古道,看这座神秘莫测的城,看那首首如梦如幻的诗,任想象与憧憬将我整个儿包裹住,然后,沉浸在历史的怀想里,去追逐,去奋斗,去做自己想做的所有事,去拥抱自己想拥抱的所有人。
没有哪一个王朝,可以如此完整地缩进一部诗集里;也没有哪一个王朝,可以拥有如此众多的被褐怀玉的天才。回味着那些诗,回忆着那些人,我低低地叹息,发出一阵惊讶的唏嘘,尽管明明知道自己永远都不可能成为那些才子中的某一个,但心底依然有着深深的向往。轻轻,转过身,面向塔下喧嚣的都市,长安城绝美的夜色令人心醉,一如千年前的小桥流水、杨柳依依,不经意间便留下一条如虹的幻影,然而遗憾的是,那幻影里却没有我被奉为上宾的惊喜。
长安,我错落有致的脚步惊醒了你娇喘欲滴的美梦了吗?长安,那根透明的琴弦还在你修长的十指下震颤,转瞬便震落了美人脸上凝香的露华了吗?望穿秋水的等待,是谁的眼泪在摇曳的烛火下变得甘之若饴?银烛秋光冷画屏的寂寞里,是谁的叹息在洇湿的罗帐里深锁了一季的惆怅?独步瑶台的风采,高处不胜寒的无奈,在才子的笔下流连了千年,却是谁在历史的天空下唱出了比海还深的深情?长安,我喜欢听你唱歌,喜欢听你奏响盛世的乐章,只是喧嚣与寂寞过后,切莫乱了远古的音律,不然古淡清醇的山水也会恨你,恨你弹指惊春去,恨你忘了蓝天与白云的依恋。其实,你什么也没忘记,你只是把悲怆藏在了裙裾之下,只用欢喜与微笑面对眼下,于是,而今的你便融成了一盏雅艳柔润的碧螺春,时刻散发着在沧桑中冶炼过的从容风味,让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为你驻足,心甘情愿地来品评你花般绚烂的过往,一个大气的传说!
你恬淡一如仙子的笑,泻进西凉的夜光杯,和着琼浆,醉了一个又一个世纪;你妩媚宛若桃花的颜,流入太极的池水,搅着落花,迷了一双又一双的眼;你淡若云霭的眉,勾魂摄魄的眼,细腻滑润的腮,千娇百媚的唇,让天地酥了脊梁,让江河醉了眉眼,让百花只能够在静默中低头不语,让月亮只懂得在深夜里寂寞徘徊。是这样吗,长安,你陶醉和震撼了整个有情世界?
那夜,我一直沉醉在大唐的繁华旧梦中,来不及收拾旅途的劳顿。卧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于是披衣下床,信步走在宾馆外面层林尽染的湖畔,听远处传来的丝竹声声。蓦然回首,岸边的菊花不经意便在眼底铺散开来,一股淡雅的清香随即在四周漫溢。月光也是淡淡的,散落着轻轻的淡雅,铺洒在静静的湖面上,有一种婉约的美。湖对岸是一条曲折幽暗的林间小径,远远望去,好似没有尽头,却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别致。不知道千年之前有没有桃花般美艳的女子曾经出没其间,若有,我也期待着一场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邂逅。
那夜的月色令人心醉,微风徐徐送来,湖畔的柳枝夹着菊花的馨香轻轻拍打着堤岸,低声响应着四周的虫鸣,就连树下人的影子也倏忽变得朦胧起来。漫步湖边,我能感到自己身上充溢着一股淡淡的菊花香,不经意的一瞥,天空是那么澄净,空气是那么清新,脚下的菊花是那么芬芳,而我的心,却有一股莫名的失落……
湖对岸的尽头隐隐传来竹箫的音韵,那断断续续的呜咽声,像一个无助的女子在孤独的夜色中轻轻地抽泣。吹箫人纤长的手指抚过悠长的箫,箫音掺着梦的味道,随着落花慢慢淡去,缓缓飘散在朦胧月色的惆怅里。那一瞬,我仿佛看见他正坐在凄风苦雨的石上,对月吹箫,把泪,把血,把心,把一切的欢喜明媚、悲伤忧郁,都吹出吹尽,然而总也吹不完的却是绵绵不断的哀愁。
可惜月亮却对他视而不见,将吹箫的他和听箫的她置之不理,任吹箫的他把每一个音符都吹得耀目生缬,或哀怨或悲伤,任听箫的她把悠悠的伤感收尽心头、指尖……
箫声,曾是她一生的守望,从她出现在他生命里的那一刻起,她就注定走向不幸,而今,她的倩影竟在这无望的凝望里定格成永恒,而她梦中的花轿也只在月光的梦中晃动……
……
当书名“元稹:只缘感君一回顾”映入眼帘时,我并没有急于去了解它的内容,而是被这名字本身所传递出的信息深深吸引。它不像许多传记那样直接而明了,而是带着一种诗意的含蓄,仿佛是为读者量身定制的一道谜题。元稹,这位唐代诗人,他的名字自带光环,也自带争议,他的诗风多变,情感丰富,是了解唐代社会与文学绕不开的人物。然而,“只缘感君一回顾”,这七个字,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我内心的层层涟漪。“感”是什么?是触动,是感动,是感慨,还是仅仅是一种微妙的情绪变化?“君”又是谁?是心仪的恋人,是敬仰的前辈,还是一个重要的过客?“一回顾”,这简洁的动作,却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它可能是一见钟情,也可能是一次决定人生命运的对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元稹诗歌的解读,更希望它能带领我走进元稹的内心世界,去探寻那个“只缘感君一回顾”背后的故事。作者是如何将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与如此充满情感色彩的句子相结合的?这其中是否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爱恋,一段错失的机遇,或者是一种深刻的人生顿悟?这本书的名字,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充满未知与惊喜的大门,让我渴望去发现,元稹的人生,究竟是如何被这“一顾”所影响和塑造的。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元稹:只缘感君一回顾”,自带一种穿越时空的古典美,又隐约透着一丝现代人都能理解的细腻情感。元稹,作为唐代文坛巨匠,他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历史厚重感。然而,“只缘感君一回顾”,这句话却像一抹轻柔的笔触,在厚重的史实上,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故事性的侧面。“感君一回顾”,这其中蕴含的情感,是那么丰富而又难以捉摸。是初见的惊艳,是故人的怀念,是失意的感慨,还是机遇的邂逅?它指向的“君”,又是谁?是那个让他倾心不已的女子,还是那个对他影响至深的人物?我猜想,这本书绝不仅仅是罗列元稹的生平事迹,它更可能是作者试图通过“一顾”这个触发点,去深入解读元稹的情感世界,去探寻那些隐藏在他诗歌背后的,关于爱、关于失去、关于人生际遇的真实故事。这个书名,成功地引发了我对于元稹人生中某个关键瞬间的无限遐想,我渴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来揭开这“一顾”背后的秘密,去感受元稹内心深处的那份波澜,以及他因此而留下的,那些或喜或悲的生命印记。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元稹:只缘感君一回顾”,从一开始就给我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它不像大多数传记那样,用直白的标题来概括内容,而是选择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情感的短语作为引子。元稹,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诗歌辉煌,但“只缘感君一回顾”却让我想象到一个更私人、更细腻的层面。这“一回顾”,是人生中的某个转折点吗?是一个让他心心念念的人?还是一种对过往的回望,带着深深的感慨?我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将这样一个充满画面感和情绪张力的短语,与元稹一生的史实联系起来的。这本书,在我看来,绝不仅仅是对元稹生平事迹的简单罗列,更可能是一次深入他内心世界的旅程。我期待,作者能够借由“感君一回顾”这个切入点,为我们展现一个更立体、更有人情味的元稹。他不仅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个有喜怒哀乐、有爱恨情仇的普通人。这本书的名字,就像一扇紧闭的门,而我,迫切地想要推开它,去看看门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风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些关于元稹人生故事的全新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他的诗歌,更真切地感受到他的人生。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乍一听,确实带着一股子古典的韵味,让人想起那些泛黄的诗稿,或是隔着烟雨朦胧的楼台,想起一个风度翩翩的古代文人。但“只缘感君一回顾”,这句话本身又带着一种近乎现代的、细腻的情感触动,仿佛不是那个年代的遣词造句,倒像是穿越时空而来的一声低语。“元稹”,作为名字的主体,更是直接点明了这位诗人,一位在唐诗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坛巨匠。我一向认为,读历史人物传记,最怕的就是将人物“神化”,或是流于表面的才情赞颂。我更期待的是,作者能够挖掘出元稹身上那些更鲜活、更真实的层面,那些构成他性格、影响他命运的细微之处。“只缘感君一回顾”,这句话,究竟是指什么?是某一位让他倾心不已的女子,留在他记忆深处的惊鸿一瞥?还是某个让他茅塞顿开的瞬间,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又或者,仅仅是一种对于人生际遇的感慨,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宿命感?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在于它能否让我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欲、有喜有悲的元稹,而不是一个被定格在诗歌里的符号。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对史料的精心梳理和深刻解读,为我呈现一个立体、多维的元稹,一个能够与我们现代人产生共鸣的古代灵魂。这本书名,像一个引子,一个钥匙,让我对元稹这个人,对他的生活,对他的创作,对他的情感世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更深入的探究欲望。
评分这款书名,实在是太妙了!“元稹:只缘感君一回顾”,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却立刻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了一个饱含故事的画面。元稹,唐代那个才华横溢却也命运多舛的诗人,他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文学气息。而“只缘感君一回顾”这后半句,更是像一首未完待续的短歌,瞬间抓住了我的心。它不像那些直白的书名,点明了传记的主题,而是带着一种婉约的、充满情感色彩的暗示。这“一回顾”,究竟是哪个回眸?是惊鸿一瞥的惊艳,是欲语还休的留恋,还是黯然神伤的离别?是什么样的“感”触,让这“一回顾”变得如此重要,以至于成为整本书名的核心?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句充满诗意的感叹,融入元稹跌宕起伏的人生?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诗人元稹的传记,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情感、关于命运、关于人与人之间微妙联系的探索。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挖掘出元稹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那些隐藏在他诗歌之下的,真实而又动人的故事。作者的笔触,是否能够如同一位老友,娓娓道来,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元稹生命中的那个“一顾”?这本书的名字,就是我最原始、也最强烈的阅读驱动力。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起得真是绝了,就如同那唐朝的月光,朦胧却又勾人心魄。“元稹:只缘感君一回顾”,仅仅是这个名字,就足以让一个对唐诗唐宋明清文学有着一丝丝情怀的人,瞬间被勾住。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立刻翻开,而是让它静静地躺在书桌上,时不时地瞥它一眼,想象着那个名字背后可能隐藏的故事。是关于元稹某一个惊心动魄的瞬间?是他生命中某位让他“一回顾”便念念不忘的女子?又或者是他创作生涯中某一个灵感迸发的时刻?我甚至开始想象,这“一回顾”会是怎样的眼神,怎样的场景,怎样的心境?是倾心,是扼腕,是惊叹,还是深深的遗憾?这个书名仿佛在诉说一个悠长而又婉转的故事,勾起了我对于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对于那个才情纵横的诗人,对于那些被时间洗礼过的情感的无限好奇。我想,这本书绝不是一本简单的传记,更不是枯燥的学术研究,它一定饱含着作者对元稹深深的理解与解读,或许还融入了作者对于人生、对于情感的独特见解。光是这个名字,就足以让我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个生动而又充满戏剧性的画面,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一探究竟。它不像那些直白的书名,直接点明主题,而是像一扇半掩的窗,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反而更能激发人的阅读欲望。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只缘感君一回顾”这样一句充满诗意的表达,延展成一整本书的内容的。这种诗文结合、意境延展的写作方式,本身就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魅力。
评分拿到这本书,内心涌起的那份期待,很难用简单的词汇来形容。它叫做“元稹:只缘感君一回顾”。光是这个名字,就充满了张力。“元稹”二字,自然将我们带回那个风起云涌的大唐。但“只缘感君一回顾”这后半句,却如同在古老的画卷上,添上了最灵动的一笔,瞬间让整个名字有了温度、有了情感的流动。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诗人,一个时代,更像是在诉说一段被情感驱动的生命故事。我猜想,作者在取这个书名时,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它一定暗含着全书的核心主题,或是贯穿始终的线索。是关于元稹生命中某个关键性的“回顾”?是某个让他内心产生巨大触动的人物?还是某个让他的人生发生转折的事件?这本书,让我对元稹这个人物的理解,可能将超越那些单纯的诗歌赏析。我更期待的是,作者能够通过细致的笔触,勾勒出元稹的生活轨迹,他的社交圈,他的政治抱负,以及那些缠绵悱恻的爱情纠葛。尤其是“感君一回顾”,这简短的七个字,似乎蕴含着无尽的故事。它可能是一见钟情,也可能是多年后的追忆;它可能是一次善意的眼神,也可能是一次无情的拒绝。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份“感”与“回顾”,与元稹的一生紧密联系起来的?这本书,在我眼中,不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人物的书,更像是一扇通往情感深处的窗户,让我得以窥探一个伟大的灵魂,在面对生命中的“一顾”时,所产生的涟漪与波澜。
评分当我看到“元稹:只缘感君一回顾”这个书名时,我并没有立刻想到这是一本传记,反而觉得它像一首婉约的词,或者是一段深情的独白。元稹,这个名字代表着唐朝那段辉煌的文学史,但“只缘感君一回顾”这句,却给这个名字增添了一种难以言喻的个人色彩和情感深度。这“一回顾”,究竟是指什么?它是一次偶然的相遇?一次心动的凝视?还是一次改变命运的对视?它带来的“感”,又是什么样的情感?是惊艳?是感动?是感慨?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它更像是对一个特定时刻、一种特定情感的深度挖掘。我期待作者能够通过对元稹生平的细致描摹,去解读这个“感君一回顾”的意义,让我看到,这简短的七个字,是如何影响了元稹的生命轨迹,又如何体现在他那些流传千古的诗篇之中。是某一位女性,让他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产生了如此深刻的触动?还是一次重要的事件,让他对人生有了全新的感悟?这本书的名字,就像一扇充满诗意的门,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推开它,去探索门后的世界,去了解元稹内心深处那个关于“一顾”的故事。
评分“元稹:只缘感君一回顾”,这个书名,一开始就让我觉得非同寻常。它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又夹杂着一丝不可言说的深情。元稹,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了太多唐诗的意蕴,而“只缘感君一回顾”,这句后半部分,更像是一个故事的开端,一个情感的起点。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画面:或许是某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元稹偶然间瞥见了一个令他心动的身影;又或许是在人生的某个岔路口,一次不经意的回眸,便注定了他一生的走向。这本书,在我看来,绝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介绍,它更像是在探索一种情感的源流,一种命运的羁绊。我期待作者能够通过这本书,将“感君一回顾”这个意象,贯穿于元稹的人生始终,让我看到,这“一顾”是如何影响了他的人生选择,又如何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之中。是某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是某个改变他仕途的瞬间?还是仅仅是一种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一种对过往的回望?这本书的名字,已经成功地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解读这“一顾”,又如何将它编织进元稹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之中的。
评分坦白说,刚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元稹:只缘感君一回顾”时,我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名字取得太有“故事感”了。它不像那种一眼就能望穿的书名,比如《某某诗人年谱》或者《唐代文学概论》,而是带着一种含蓄又深刻的意味,像一句未完待续的诗,邀请读者去主动探索。元稹,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学意义,想到他,脑海中会浮现出《离恨天》里的哀愁,《遣悲怀》里的缠绵。而“只缘感君一回顾”,这句后半部分,却又像是一抹意外的亮色,或者是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瞬间抓住了我的注意力。这“一回顾”,究竟是谁回顾了谁?又是因为什么而“感”?是发生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一个眼神的交汇,一次偶然的相遇?还是更久远的回溯,是对某个逝去的人或事的追思?这本书,让我对元稹的认识,或许会从宏观的文学成就,转向更微观的情感体验。我特别期待作者能通过这本书,解答我对于“感君一回顾”的种种猜测,并借此机会,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元稹这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否有一个特定的女子,让他一生难以忘怀?是否有一件重要的事件,在他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我又或者,这仅仅是一种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一种对命运的释然?这本书的名字,已经为我构建了一个充满悬念的阅读期待,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七个字,变成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叙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