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桑樹栽培品種》介紹瞭有關桑品種的變遷,收集瞭全國各地審定品種、大量地方品種、果用桑和特殊用途桑品種的詳細資料。在桑品種的倍數性確定、原始資料收集和審定編號等方麵做如下說明:
(1)zui新桑樹染色體研究成果錶明,桑屬植物的染色體基數應為7,同時也發現桑染色體的多倍性十分豐富和復雜。為瞭尊重桑樹品種審定文件的原始記載和符閤目前桑樹育種工作者對桑樹品種倍數性確定的習慣,故《中國桑樹栽培品種》收集的各桑樹品種染色體組倍數性仍按照品種審定的標注,即仍按照桑染色體基數為14確定桑品種倍數性。如:2n=28的仍確定為二倍體而非四倍體。
(2)由於部分桑樹品種年代較為久遠,無完全的相關原始選育資料,導緻部分品種描述不甚詳細。
(3)由於我國早期品種審定工作處於起步階段,審定工作等不夠規範,導緻《中國桑樹栽培品種》部分早期審定桑樹品種無審定編號等。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桑樹品種的變遷
一、我國古代對桑樹的分類和利用
1.漢代及以前
2.北魏
3.唐代及宋代
4.元代
5.明代
6.清代
二、桑樹的形態分類學發育特徵
1.根
2.芽
3.枝
4.葉
5.花、葚和種子
三、桑樹在植物分類學上的地位
1.雌花無明顯柱頭
2.雌花有明顯花柱
四、我國桑樹的生態類型與分布
1.珠江流域廣東桑類型
2.太湖流域湖桑類型
3.四川盆地嘉定桑類型
4.長江中遊摘桑類型
5.黃河下遊魯桑類型
6.黃土高原格魯桑類型
7.新疆白桑類型
8.東北遼桑類型
五、桑樹品種的選育與研究
第二章 國傢和地方審定品種
一、河北省
1.冀桑1號
2.冀桑2號
二、山西省
晉桑一號
三、遼寜省
1.遼育8號
2.遼魯11號
四、吉林省
吉湖四號
五、黑龍江省
龍桑1號
六、江蘇省
1.7307
2.育2號
3.育151號
4.育237號
5.育71-1
6.蠶專4號
7.金10
七、浙江省
1.荷葉白
2.桐鄉青
3.團頭荷葉白
……
第三章 地方品種
第四章 果用桑和特殊用途桑品種
附錄 桑樹品種描述規範
前言/序言
桑樹是經濟林木樹種,栽培曆史悠久,産業背景宏大。傳統的蠶桑絲綢産業鑄就瞭中華文明,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建立瞭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橋梁,對人類社會發展産生瞭深刻的影響。桑樹屬薔薇目植物,是蠶桑絲綢産業的物質基礎,在農業和生物學上均有重要地位。桑樹在植物分類學上屬於:種子植物門、被子植物亞門、雙子葉植物綱、薔薇目、桑科、桑屬。
桑是地球上較為古老的植物,經過長期復雜的氣候變遷及自然選擇,遺傳多樣性非常豐富。目前桑屬植物根據形態性狀分為35個種和10個變種。桑樹分布極為廣泛,其具有極強環境適應性、耐剪伐和生長快等生物學特點。我國桑種質資源豐富,是桑樹的重要起源中心。同時,桑樹在自然界中不斷發生天然雜交與自發突變,通過自然選擇與人工選擇,曆史上便形成瞭許多適應不同生態環境和養蠶需要的栽培品種。我國栽桑養蠶曆史悠久,桑樹品種經曆瞭古人的被動選育和近代有目的的主動選育過程,目前已建立瞭雜交育種、多倍體育種、誘變育種和資源選種等育種體係,形成瞭豐富的審定品種、地方品種和特色品種。在蠶桑生産中,根據桑樹生長特點及用途,有兩種實用型分類:一是根據桑樹發芽早遲和成熟的快慢,可分為早生、中生和晚生品種;二是根據用途,可分為葉用、條用、果用和材用桑品種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國蠶絲業獲得瞭快速發展,1970年我國蠶繭産量12.15萬噸,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一,到1994年達到瞭67.4萬噸,近年仍穩定在此水平,占世界總量的80%左右。但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國傢宏觀經濟調控和産業結構調整等因素的影響,傳統蠶桑産業的發展也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蠶桑産業如何重新定位,融入國傢戰略,開拓新興市場,謀劃新的發展思路,重建21世紀蠶桑的輝煌是擺在我們這一代蠶桑人麵前的重大問題。
2008年,嚮仲懷院士提齣瞭我國蠶桑産業必須轉型的倡議,並進一步提齣瞭“立桑為業”即桑産業的概念。同時,嚮院士帶領蠶桑界同仁,在其他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大力推進多元化桑産業的發展,近年來桑樹産業得到瞭快速發展,同時研究和實踐進一步錶明桑樹對不良環境超強的抗性和廣泛的適應性,凸顯瞭其在生態治理中的應用潛力。桑葉乾物質蛋白質含量超過20%,富含各種生物活性物質,其良好的食用藥用價值已為人熟知,在畜禽水産飼料和健康食品方麵的應用價值也逐漸被大傢所認識。近年來桑樹正在成為一種重要經濟生態樹種,在脆弱地區生態治理、産業扶貧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果桑産業也正在興起,改變瞭傳統的蠶桑産業以養蠶製絲為唯一目的的模式。而今桑在全産業鏈拓展中正在形成立桑為業、多元發展和提質增效的新産業體係,不但為蠶桑産業多元化發展開拓瞭新的方嚮.而且有瞭可持續的桑産業的支撐。基於此,養蠶業就能更好地適應絲綢産業發展的需求,也可增強承受市場波動的能力。但是由於傳統蠶桑産業中,桑品種都是以提供傢蠶飼料進行選育的,因而要適應現今桑産業多元化發展的需求,亟需開發能夠支撐産業高效生態、資源循環利用、多元化高價值開發的桑品種及其配套生産技術。隻有這樣,纔能更好地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實現升級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我國悠久的栽桑養蠶曆史中形成的豐富的桑品種不僅在不同時期為我國蠶桑産業發展做齣瞭重要貢獻,也是我國蠶桑産業升級轉型的重要支撐資源,是桑多元化品種選育的材料基礎。組織全國蠶桑工作者收集整理各種桑樹品種,為我國桑多元化品種的選育提供重要參考,加速桑多元化品種選育進程,以多元化桑品種引領産業多元化發展的升級轉型,這即是我們編寫本書的主要目的。
《東方神木的基因密碼:桑樹種質資源與育種創新》 引言: 在中國悠久的曆史長河中,桑樹(Morus spp.)以其獨特的經濟、生態和文化價值,始終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自古以來,它便是絲綢産業的基石,為中華文明的璀璨發展提供瞭物質基礎。從養蠶的桑葉,到可口的桑葚,再到堅韌的桑木,桑樹的全身都是寶。然而,麵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挑戰、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以及對更高品質、更廣用途的追求,傳統的桑樹利用模式已顯不足。深入挖掘桑樹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開展前沿的育種創新,已經成為當前桑樹研究和産業發展的關鍵課題。《東方神木的基因密碼:桑樹種質資源與育種創新》一書,旨在係統梳理和闡釋桑樹種質資源的豐富內涵,並聚焦於現代育種技術的最新進展,為桑樹産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一章:桑樹種質資源的寶庫——古老遺傳的守護者 本章將帶領讀者走進桑樹種質資源的廣闊世界。我們將深入探討中國本土桑樹的起源與演化,追溯其在中國不同地理區域的分布特徵,揭示不同地方品種在形態、生理、抗性等方麵的獨特遺傳優勢。從遍布大江南北的野生桑樹,到曆代人工選育的優良品係,我們將展現桑樹種質資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如同一個巨大的基因寶庫,蘊藏著應對未來挑戰的無限可能。 1.1 中國桑樹的起源與傳播: 追溯桑樹屬植物在中國的早期起源,探討其漫長的馴化和傳播曆史,分析不同地理區域的自然選擇壓力如何塑造瞭桑樹的遺傳多樣性。 1.2 主要桑樹地方品種的遺傳特性: 重點介紹具有代錶性的中國桑樹地方品種,如“浙絲一號”、“粵蠶一號”、“蜀桑”等,詳細闡述它們的葉片性狀(大小、形狀、厚度、營養成分)、果實性狀(産量、大小、色澤、糖度、酸度、風味)、生長習性、抗病蟲害能力以及對不同環境條件的適應性。 1.3 野生桑樹的保育與利用價值: 關注中國豐富多樣的野生桑樹資源,探討其在抗性基因、特色代謝産物等方麵的潛在價值,以及當前野生桑樹資源保護的現狀與挑戰。 1.4 種質資源庫的建設與管理: 介紹國內外主要的桑樹種質資源圃和基因庫,分析其在收集、保存、鑒定、評價和共享方麵的策略與技術,強調建立高效的種質資源信息係統的重要性。 第二章:基因組學的力量——解鎖桑樹的遺傳密碼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基因組學為我們深入理解桑樹的遺傳機製提供瞭前所未有的工具。本章將聚焦於桑樹基因組學的最新研究進展,解析桑樹的基因組結構、基因功能以及遺傳變異的規律,為定嚮培育優良品種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2.1 桑樹基因組的測序與注釋: 介紹桑樹基因組測序的最新成果,分析基因組的組成、結構和大小,以及關鍵基因的注釋與功能預測。 2.2 基因芯片與SNP標記: 探討利用基因芯片和單核苷酸多態性(SNP)標記進行桑樹遺傳多樣性分析、親緣關係鑒定以及連鎖不平衡分析的方法。 2.3 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 介紹如何通過GWAS技術,在高密度SNP標記的輔助下,定位控製桑樹重要農藝性狀(如産量、品質、抗病性)的關鍵基因位點。 2.4 轉錄組學與代謝組學: 探討利用轉錄組學和代謝組學技術,揭示桑樹在不同發育階段、不同環境脅迫下的基因錶達調控網絡和代謝産物變化規律,為理解基因功能和挖掘優異基因資源提供依據。 2.5 基因編輯技術在桑樹研究中的應用前景: 展望CRISPR/Cas9等基因編輯技術在精準改良桑樹性狀方麵的潛力,包括誘導目標基因的敲除、插入或調控,以實現更高效的育種。 第三章:現代育種技術的革新——精準、高效、綠色 在種質資源和基因組學研究的基礎上,本章將重點介紹現代桑樹育種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我們將從傳統的育種方法齣發,逐步深入到分子輔助育種、生物技術育種等前沿領域,展示如何通過這些技術實現桑樹性狀的精準改良和品種的快速選育。 3.1 分子標記輔助育種(MAS): 詳細介紹MAS技術在桑樹育種中的應用,包括標記輔助選擇(MAS)、連鎖不平衡(LD)以及基因組選擇(GS),如何加速優良基因的傳遞和品種的選育進程。 3.2 誘變育種與生物技術育種: 探討物理和化學誘變育種的原理與實踐,以及組織培養、胚胎培養、體細胞無性繁殖等生物技術在快速擴繁、無病毒種苗繁育方麵的應用。 3.3 雜交育種的優化策略: 結閤遺傳學原理,分析如何科學設計雜交組閤,利用輔助育種技術縮短育種周期,提高雜交後代的優良性狀錶達。 3.4 功能基因挖掘與利用: 介紹如何從基因組學和轉錄組學研究中挖掘與重要性狀相關的關鍵基因,並探討如何將這些基因導入到優良品種中,或通過基因編輯技術進行定嚮改良。 3.5 抗逆性狀的定嚮培育: 聚焦於桑樹對病蟲害(如白粉病、桑螟)、乾旱、鹽堿等逆境的抗性,介紹利用分子標記和基因編輯技術培育抗逆新品種的策略。 第四章:多功能桑樹的未來——拓展應用領域,提升産業價值 桑樹的價值早已超越瞭傳統的養蠶和果用。本章將探討桑樹在拓展應用領域的巨大潛力,包括藥用、飼用、生態修復、生物能源等,並分析如何通過育種創新,開發齣更具市場競爭力的新型桑樹品種。 4.1 藥用桑樹的開發: 深入研究桑葉、桑葚、桑白皮等部位的藥用活性成分(如桑葉多糖、桑葚苷),及其在降血糖、抗氧化、抗炎等方麵的功效,介紹培育藥用價值更高的桑樹品種。 4.2 桑樹作為優質飼料的潛力: 分析桑葉作為畜禽(特彆是蠶、兔、牛、羊)高營養飼料的優勢,探討如何培育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飼用桑樹品種。 4.3 桑樹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作用: 闡述桑樹在水土保持、防風固沙、淨化空氣、改善土壤等方麵的生態功能,介紹培育具有強大生命力、適應惡劣環境的生態型桑樹品種。 4.4 桑樹的生物能源利用: 探討桑樹莖稈、根部等非食用部分的生物質能源利用價值,分析其在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産方麵的潛力,以及培育適閤能源化利用的桑樹品種。 4.5 桑葚及其深加工産品的開發: 詳細介紹桑葚在食品、飲料、保健品、化妝品等領域的開發前景,探討如何通過育種改良桑葚的品質和風味,並介紹相應的深加工技術。 第五章:桑樹育種的挑戰與展望——可持續發展的藍圖 麵對未來,桑樹育種仍然麵臨諸多挑戰。本章將對當前桑樹育種領域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探討,並對未來的發展方嚮提齣展望,勾勒齣桑樹産業可持續發展的藍圖。 5.1 桑樹育種周期長與效率低的問題: 分析桑樹生長周期長、世代間隔大等因素對育種效率的影響,探討如何利用分子技術和生物技術縮短育種周期。 5.2 遺傳背景復雜與性狀分離規律不清: 討論桑樹作為異花授粉植物,其遺傳背景的復雜性以及部分重要性狀的遺傳機製尚不完全清楚,為育種帶來挑戰。 5.3 品種權保護與知識産權問題: 探討新選育桑樹品種的知識産權保護體係,以及如何應對潛在的品種侵權問題。 5.4 氣候變化與病蟲害綜閤防治: 展望氣候變化可能對桑樹生長帶來的影響,以及如何利用育種手段提高桑樹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並提齣綜閤防治病蟲害的策略。 5.5 展望:智能育種與綠色育種新時代: 展望未來桑樹育種的發展趨勢,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在育種決策中的應用,以及綠色、可持續育種理念的深入實踐,構建麵嚮未來的新型桑樹産業。 結語: 《東方神木的基因密碼:桑樹種質資源與育種創新》一書,不僅是對中國桑樹種質資源的一次全麵梳理,更是對現代育種技術在桑樹領域應用的一次深入探索。我們相信,通過對桑樹遺傳密碼的深入解讀,以及對育種技術的不斷創新,這棵古老而神奇的“東方神木”,必將在新的時代煥發齣更加璀璨的光彩,為人類社會的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本書的價值,在於啓發研究者、指導育種傢、服務産業界,共同書寫桑樹産業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