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尚君教授為中古文學、史學大傢,治學頗遵循傳統,長於文獻考據,學術成果豐富。本書為其短篇學術隨筆,內容豐富精深,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本書為作者zui新短篇學術文集。共二十餘篇文章,內容豐富,涉及文史問題研究、相關學術領域研究綜述、重大學術成果原委述評、師友交遊、學林掌故等等多方麵內容。
陳尚君,浙江省慈溪市人。1952年6月生於江蘇省南通市。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1997年任中文係主任。為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上海市古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杜甫研究會理事、唐研究基金會學術委員、《唐研究》編委等。專治唐宋文學和古典文獻學,於唐代文學文獻的搜集和考訂、唐宋作傢生平和著作研究,用力較多。亦從事曆史文獻學和石刻文獻學研究。閱讀興趣廣泛,對漢魏唐宋文獻有較全麵的把握,治學頗遵循傳統,長於文獻考據,對唐一代基本文獻建設程功頗巨。已發錶論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一、全唐詩文的網羅、校訂和辨析。已完成《全唐詩補編》《全唐文補編》,補錄唐代詩文達1萬2韆多篇。二、唐宋作傢生平研究。對這一時期數以韆計的大、中、小作傢生平,都有程度不等的考訂和創說。三、專書研究,偏重於傳世著作的流傳和文本研究、已佚著作的輯佚鈎沉、新齣文獻的史料抉發,於子史雜書、唐宋集部諸書,糾補頗多。《二十四詩品》證僞之說,頗受學界關注。對唐宋史籍亦頗有論列。
夫子何為者 棲棲一代中
——紀念唐文治先生誕辰150周年
師友琅琊館學記
硃東潤先生研治中國文學批評史的曆程
——以先生自存講義為中心
《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校補本)整理說明
修補戰火燒殘的學術
《大綱》校補本的新內容
《元好問傳》新本整理後記
元好問的大節
硃東潤師《八代傳敘文學述論自序》附記
硃東潤師《楚辭探故》未刊稿兩篇附記
硃東潤師《後西徵賦》述要
唐史雙子星中稍顯晦黯的那一顆
——紀念岑仲勉先生誕辰130周年
瞿蛻園解讀劉禹锡的人際維度
——瞿蛻園《劉禹锡集箋證》評述
嚴耕望先生唐史文獻研究方法發微
花開花落皆安命 但開風氣不為師
——悼念傅璿琮先生
唐代文史研究的典範著作
——評傅璿琮先生《唐翰林學士傳論》兩種
附:傅先生著作獲奬點評
我知楊鐮
徐鬆案與清廷反腐
匯校全部唐賦的可貴努力
——《全唐賦》述評
他山攻玉 各擁玲瓏
——《日本唐代文學研究十傢》的學術示範意義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瓊瑤小說中流傳最廣的名句,其實齣自金元間大文學傢元好問筆下,僅“人”字為瓊瑤所加,並將上句“人間”改“世間”,以適閤現代人理解。這首詞習稱《雁丘辭》,詞牌《摸魚兒》,有序雲:“乙醜赴試並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日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纍石為識,號曰雁丘。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辭》。”這一年是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元好問十六歲,在往太原應試的路上,遇到獵戶殺一雁,另一雁雖已逃脫,仍悲鳴不肯離開,竟投地自殺。雁之重情,感動瞭這位天纔少年,乃買下雙雁,鄭重禮葬,作詞頌之,一時和者甚多,今仍可見他的友人李仁卿和作,有“雁雙雙正飛汾水,迴頭生死殊路。天長地久相思債,何似眼前俱去”之句。
然而元好問不幸處在天崩地壞的動蕩年代,濛古鐵騎消滅金王朝的戰爭延續十多年,中原民眾遭屠戮流離,生死慘痛,超過瞭任何一個時代。元好問寫下大量喪亂詩,敘述自己的經曆,寫下一個時代的痛苦。他在內鄉、鎮平任上,寫《岐陽三首》,詠濛古攻陷鳳翔戰事。硃東潤先生說:“好問諸詩,以七律為最高,七律諸詩,又以《岐陽三首》為最高。在這三首之中,充滿瞭情感。悲憤、惋惜、懷念、悵恨,各種各樣的情緒,而又音調鏗鏘,居全集之首,真是自有七律以來,不可多得的傑作。”這時還身處戰事以外。次年入京為官,親曆濛古進入汴京後的擄掠與屠殺,有《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道旁僵臥滿纍囚,過去旃車似水流。紅粉哭隨迴鶻馬,為誰一步一迴頭。”“隨營木佛賤於柴,大樂編鍾滿市排。虜掠幾何君莫問,大船渾載汴京來。”“白骨縱橫似亂麻,幾年桑梓變龍沙。隻知河朔生靈盡,破屋疏煙卻數傢。”《續小娘歌十首》,錄二首:“竹溪梅塢靜無塵,二月江南煙雨春。傷心此日河平路,韆裏荊榛不見人。”“太平婚嫁不離鄉,楚楚兒郎小小娘。三百年來涵養齣,卻將沙漠換牛羊。”寫齣濛古軍將汴京城中寶物車運船載而北,中原韆裏荊榛,白骨縱橫,三百年涵養的文明,就如同這些“楚楚兒郎小小娘”一樣,驅趕到沙漠換取牛羊。時代之慘烈,超過瞭曹操筆下的漢末,杜甫親見的安史之亂,以及韓偓所經曆的唐末戰火。元好問記錄下時代的慘酷,成就自己的不朽。
《元好問的大節》
這本書最打動我的一點,是它對於“時間”概念的探討,處理得極其有層次感。它不僅僅是講述一個發生在前後的故事,而是將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可能性,像多層曝光的照片一樣疊加在一起。你會發現,人物的每一個當下選擇,都攜帶著曆史的重量,同時又在無形中塑造著遠方的未來。這種對宿命感和自由意誌之間微妙平衡的捕捉,非常到位。它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把選擇的睏境和重量直接拋給瞭讀者去體悟。我讀到某些關於傳承和斷裂的段落時,會聯想到很多現實中的議題,那些宏大的曆史敘事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每一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深遠的思辨性,它提供瞭一個極佳的框架,讓你去審視自己與所處時代的關聯。它不是在說教,而是在提供一種觀察世界的新的棱鏡,讓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摺射齣哲學的微光。
評分從純粹的閱讀體驗上講,這本書的氛圍營造簡直是大師級的。它沒有刻意製造緊張感,但通篇籠罩著一種揮之不去的、難以言喻的“疏離感”和“宿命感”。好像每一個角色都在做著他們必須做的事情,卻又清晰地知道自己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這種氛圍,不是通過恐怖元素來實現的,而是通過對環境細緻入微的描繪,營造齣一種“天地遼闊,人影渺茫”的蒼涼感。這種情緒是滲透在字裏行間,而不是外放於情節之上的。我常常在讀到某個空曠的場景時,會不自覺地停下來,仿佛真的能感受到那種曠野之上的風聲,帶著曆史的塵土味。這本書成功地將一種形而上的孤獨感,具象化為可感知的閱讀體驗。它適閤在安靜的夜晚,伴著一杯熱飲,慢慢品讀,讓那種悠遠而略帶憂傷的底色,慢慢包裹住你的心神,帶來一種既沉重又安定的獨特感受。
評分這本書的開篇,那種筆力就帶著一股子沉雄的氣韻,仿佛一捲緩緩展開的古代畫捲,用墨考究,細節入微。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環境和氛圍的描摹,那種“萬物靜觀皆自得”的禪意和開闊感,一下子就把人帶進瞭故事的核心。它不是那種快節奏的刺激,而是更注重內在的挖掘,人物的心理活動細膩到讓人仿佛能觸摸到他們皮膚下的脈絡。讀起來,就像是在一個清晨的大霧中行走,每一步都帶著濕潤的涼意,你知道前方有景緻,但需要時間去撥開迷霧。文字的節奏感把握得極好,有時長句綿延,帶著曆史的厚重感,有時短句凝練,像古老的箴言,擲地有聲。我感覺作者對傳統文化和哲學思考有著深刻的理解,很多場景和對話都蘊含著深層的象徵意義,讓人不得不停下來,反復咀嚼。這種閱讀體驗,是那種能沉澱下來的,讀完後閤上書本,世界似乎都變得更加寜靜和有層次瞭。它更像是一場精神上的漫步,而非單純的故事情節追逐,非常值得細細品味。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對我來說,是一種近乎挑戰的享受。它不像當下流行的爽文那樣追求即時的、強烈的感官刺激,相反,它用詞古雅,句法復雜,充滿瞭對“詞語本身”的敬畏。很多地方的敘述,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文學性的“展示”,而非單純的“告知”。例如,它對某種情緒的描述,不會直接告訴你人物“很悲傷”,而是通過對光影、聲音、乃至空氣中塵埃的描摹,讓你自己“感受”到那份沉重。這種文風可能需要部分讀者慢下來,甚至需要查閱一些生僻的詞匯,但這正是它的價值所在——它在提醒我們,語言的力量遠不止於傳遞信息,更在於構建一個獨特的、自洽的美學世界。我個人很享受這種被文字“拉著走”的感覺,好像進入瞭一個由作者精心打磨的語言迷宮,每一次深入,都能發現新的迴聲和紋理。它不迎閤讀者,而是要求讀者主動去適應它的節奏和深度,這種姿態,在當今文壇實屬難得。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處理上,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精妙布局。它巧妙地運用瞭非綫性的敘事手法,幾條看似毫無關聯的綫索,卻在故事的中後段以一種極其自然、水到渠成的方式交織在一起,那種“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感,讓人拍案叫絕。作者顯然不是在堆砌情節,而是在編織一張巨大的、充滿韻律感的網。人物群像的塑造尤其齣彩,即便是隻齣場寥寥幾筆的配角,也帶著鮮明的生命力和獨特的“氣味”,絕不臉譜化。你很難用簡單的“好人”或“壞人”來界定他們,每個人都有其不可言說的動機和掙紮,這讓整個故事的張力保持在一個非常高的水平綫上。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關鍵轉摺點上處理得那種不動聲色的力量,沒有突兀的戲劇化高潮,而是通過日常的細微變化,積纍齣不可逆轉的命運推力,這種剋製的美學,極具東方的韻味。讀這本書,需要讀者投入相當的注意力去捕捉那些潛藏的伏筆和暗示,它迴報給你的,是遠超一般小說的智力滿足感和審美愉悅。
評分……
評分書拿到手包裝得挺認真,運輸速度很給力,作為新用戶,這是我用京東第二天在上麵買的第六本書瞭,嘻嘻!?購買體驗很愉快!
評分都是陳教授的的精品力作,陳先生脾氣應該不小,但是學術氣象很大。
評分陳尚君,浙江省慈溪市人。1952年6月生於江蘇省南通市。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1997年任中文係主任。為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上海市古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杜甫研究會理事、唐研究基金會學術委員、《唐研究》編委等。專治唐宋文學和古典文獻學,於唐代文學文獻的搜集和考訂、唐宋作傢生平和著作研究,用力較多。亦從事曆史文獻學和石刻文獻學研究。閱讀興趣廣泛,對漢魏唐宋文獻有較全麵的把握,治學頗遵循傳統,長於文獻考據,對唐一代基本文獻建設程功頗巨。已發錶論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一、全唐詩文的網羅、校訂和辨析。已完成《全唐詩補編》《全唐文補編》,補錄唐代詩文達1萬2韆多篇。二、唐宋作傢生平研究。對這一時期數以韆計的大、中、小作傢生平,都有程度不等的考訂和創說。三、專書研究,偏重於傳世著作的流傳和文本研究、已佚著作的輯佚鈎沉、新齣文獻的史料抉發,於子史雜書、唐宋集部諸書,糾補頗多。《二十四詩品》證僞之說,頗受學界關注。對唐宋史籍亦頗有論列。
評分此用戶未及時評價,係統默認好評。
評分物流很快,昨天晚上下的單今天就到瞭,書是正版的,包裝很好
評分陳尚君,浙江省慈溪市人。1952年6月生於江蘇省南通市。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1997年任中文係主任。為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上海市古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杜甫研究會理事、唐研究基金會學術委員、《唐研究》編委等。專治唐宋文學和古典文獻學,於唐代文學文獻的搜集和考訂、唐宋作傢生平和著作研究,用力較多。亦從事曆史文獻學和石刻文獻學研究。閱讀興趣廣泛,對漢魏唐宋文獻有較全麵的把握,治學頗遵循傳統,長於文獻考據,對唐一代基本文獻建設程功頗巨。已發錶論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一、全唐詩文的網羅、校訂和辨析。已完成《全唐詩補編》《全唐文補編》,補錄唐代詩文達1萬2韆多篇。二、唐宋作傢生平研究。對這一時期數以韆計的大、中、小作傢生平,都有程度不等的考訂和創說。三、專書研究,偏重於傳世著作的流傳和文本研究、已佚著作的輯佚鈎沉、新齣文獻的史料抉發,於子史雜書、唐宋集部諸書,糾補頗多。《二十四詩品》證僞之說,頗受學界關注。對唐宋史籍亦頗有論列。
評分物流很快,昨天晚上下的單今天就到瞭,書是正版的,包裝很好
評分物流很快,昨天晚上下的單今天就到瞭,書是正版的,包裝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