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美国茶党研究》是一部系统研究美国茶党及其运动的学术著作。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对产生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期间的茶党,进行了从历史到现状再到未来走向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对美国历史上的茶党的研究,阐述了当代美国茶党及其运动的深厚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同时系统研究了当代美国茶党产生的时代背景、国内根源和社会影响,集中回答了茶党的各种组织、茶党的抗议活动、茶党的政治诉求、茶党的社会愿景、茶党的内外主张、茶党对美国政治、社会、外交的影响,基于茶党的基本主张和活动特点分析了茶党的实质是具有民粹主义色彩的美国右翼社会运动,立足于通过茶党及其运动的研究揭示当代美国社会运动发展的一般趋势。
作者简介
房广顺,男,辽宁沈阳人,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辽宁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辽宁大学党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辽宁大学)副主任,辽宁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部委员、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大国外交战略等研究,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辽宁省研究生精品课等教学成果奖各一项,获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辽宁省等省部级社会科学成果政府奖10项。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及部省级社科基金20项。在《美国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论文40余篇。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和谐世界建设论》(人民出版社2011年)等学术著作、教材30余部。
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美国茶党运动的研究进展 (1)
一 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茶党研究的多方面展开 (1)
二 中国学者对美国茶党的研究与关注 (4)
第二节 美国茶党研究的价值与目标 (7)
一 美国茶党研究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7)
二 美国茶党研究的目标 (7)
第三节 美国茶党研究的内容结构 (8)
一 茶党运动产生发展的国内外背景和成员构成 (8)
二 茶党运动的主要资源、 组织形式、 运动战略和未来走向 (8)
三 茶党的基本主张和基本特征 (8)
四 茶党影响美国政治及外交政策的方式和途径 (9)
五 茶党运动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 (9)
六 美国茶党研究的基本框架 (9)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思路 (11)
一 美国茶党研究的基本观点 (11)
二 美国茶党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15)
第一章 美国历史上的茶党和茶党运动 (17)
第一节 茶党在美利坚民族反抗英国压迫中诞生 (17)
一 茶党运动前的北美社会 (17)
二 波士顿事件与茶党运动的兴起 (22)
三 茶党与茶党运动的性质 (28)
第二节 茶党运动与美国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孕育 (31)
一 美国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其实质 (31)
二 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 (37)
三 美国民粹主义传统及其发展 (39)
第二章 茶党运动的经济社会动因 (46)
第一节 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影响 (46)
一 金融危机的发生 (46)
二 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47)
三 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 (48)
第二节 奥巴马的内外政策及失败 (51)
一 对内政策 (51)
二 对外政策 (53)
三 奥巴马内外政策的失败之处 (57)
第三节 美国社会各阶层的新变化和政治力量的新组合 (59)
一 美国的社会阶层 (59)
二 金融危机后各阶层的变化 (61)
三 政治力量重组 (62)
第四节 美国新社会运动的产生及其影响 (64)
一 新社会运动 (64)
二 美国新社会运动的发生和影响 (65)
第三章 茶党的出现及其组织 (68)
第一节 茶党运动的组织构成 (68)
一 茶党的产生及其组织形式 (68)
二 茶党运动历史来源、 人员组成及地理分布 (71)
三 茶党运动的党派及其他政治倾向 (73)
四 茶党运动的宗教构成 (75)
第二节 茶党运动的主要活动和基本主张 (77)
一 主要的茶党组织及其主要活动 (77)
二 茶党运动的基本主张 (88)
第三节 茶党运动的组织特点 (92)
一 茶党组织松散而灵活 (92)
二 具备中产阶层属性 (93)
三 茶党社会影响的组织途径 (95)
四 属于右翼保守主义运动 (97)
第四章 茶党的理论及其政治诉求 (99)
第一节 茶党理论及其政治诉求的社会历史背景 (99)
一 茶党运动及其政治主张的社会原因 (100)
二 美国的经济危机与茶党运动的关系 (105)
第二节 茶党运动理论主张及其特点 (107)
一 茶党的思想渊源 (107)
二 茶党的理论基础 (111)
三 茶党的理论主张 (115)
第三节 茶党运动的政治诉求 (119)
一 茶党运动对政府提出的要求 (119)
二 茶党运动政治诉求的原因 (123)
第四节 美国茶党的基本特点及其未来走向 (127)
一 美国茶党的基本特点 (127)
二 茶党运动的走向 (131)
第五章 茶党运动的抗议活动 (137)
第一节 美国茶党的主要活动 (137)
一 茶党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组织 (137)
二 茶党运动的根源及其草根动员 (140)
三 参与共和党候选人助选 (145)
第二节 美国茶党运动的若干特点及其走势 (153)
一 茶党运动的活动特点 (154)
二 美国茶党运动的前景 (157)
第六章 茶党运动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159)
第一节 茶党运动社会政策主张 (159)
一 茶党的选择策略与主张 (159)
二 2010 年异军突起 (160)
三 2012 年陷入低谷 (162)
四 2014 年持续徘徊 (164)
第二节 茶党经济政策与经济社会主张 (167)
一 关于税收的基本主张 (168)
二 关于政府开支和联邦预算的主张 (170)
三 茶党的社会福利政策与主张 (173)
四 茶党对宪法的崇尚与宪政主张 (176)
五 茶党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及其主张 (179)
第三节 茶党运动的社会影响力评价及前景探析 (192)
一 茶党运动社会影响力评价 (192)
二 茶党运动前景探析 (201)
第七章 茶党运动与美国外交决策机制 (209)
第一节 美国外交决策系统分析 (209)
一 美国外交决策信息子系统 (210)
二 美国外交决策咨询子系统 (212)
三 美国外交抉择子系统 (216)
四 美国外交决策执行子系统 (217)
五 美国外交监督子系统 (219)
第二节 美国外交决策的系统过程 (222)
一 美国外交决策的信息过程 (222)
二 美国外交决策的控制过程 (224)
三 美国外交决策的监督反馈过程 (226)
第三节 美国外交决策系统过程的影响机制——以茶党为例 (228)
一 茶党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认知过程 (229)
二 茶党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监督反馈过程 (234)
第八章 “美国例外论” 与美国茶党的外交思想 (240)
第一节 美国例外论与茶党外交的内在关联 (240)
一 美国例外论与美国茶党外交思想的研究视角 (240)
二 茶党外交思想研究的最新进展 (243)
第二节 “美国例外论” 的历史沿革和基本内容 (249)
一 “美国例外论” 的历史沿革 (249)
二 “美国例外论” 的基本内涵 (252)
三 美国例外论的两种外交实践原则 (256)
四 美国例外论在当今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地位 (258)
第三节 美国茶党对外政策的基本思想 (260)
一 茶党在对外事务上的两派 (260)
二 茶党两派外交政策思想的传统 (262)
三 茶党两派外交政策思想的特点 (266)
四 茶党外交政策思想的实质 (268)
第四节 美国茶党的对外政策及其对奥巴马外交的影响 (270)
一 美国茶党在对外事务上的基本立场 (270)
二 美国茶党两派在具体外交问题上的立场 (272)
第九章 美国茶党运动及其对外政策的多维分析 (278)
第一节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时代观认识时代的主题与趋向 (278)
一 时代的内涵及其划分标准 (278)
二 关于时代主题的判断与分析 (281)
三 时代主题的变迁与演进趋势 (283)
第二节 中国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和平观的继承与发展 (286)
一 马克思主义世界和平观是对传统和平观的超越 (286)
二 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和平的探索与认识 (289)
三 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推进世界和平事业的不断发展 (292)
第三节 西方国家对外输出意识形态的特点与应对 (294)
一 金融危机催化了西方国家意识形态输出的加剧 (295)
二 金融危机影响下西方意识形态输出凸显新特点 (297)
三 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是应对西方意识形态输出的战略选择(301)
第四节 西方国家推行人权双重标准的做法与实质 (304)
一 西方国家推行人权双重标准的做法 (305)
二 西方国家推行人权双重标准的特点 (306)
三 西方国家推行人权双重标准的实质 (308)
第五节 美国亚太 “再平衡” 战略的调整与意识形态输出 (310)
一 美国的亚太 “再平衡” 战略及其调整 (310)
二 奥巴马第二任期亚太 “再平衡” 战略中的意识形态输出(312)
三 美国意识形态输出的本质、 特征与应对 (317)
第六节 奥巴马政府20 国集团政策与应对 (320)
一 美国对20 国集团的基本战略 (321)
二 美国20 国集团政策动因 (325)
三 美国20 国集团政策影响下的中国应对 (328)
第七节 茶党运动的兴起及其对美国政党政治的影响 (331)
一 茶党运动的起源及基本概况 (331)
二 茶党运动的基本主张和主要特点 (333)
三 茶党运动兴起的原因 (337)
四 茶党运动对美国政党政治的影响 (339)
第八节 美国茶党运动的政治诉求及其走向 (340)
一 美国茶党运动政治诉求的理论主张 (340)
二 美国茶党运动政治诉求的基本内涵 (345)
三 美国茶党运动政治诉求的可能前景 (347)
参考文献 (350)
后记 (360)
《美国茶党研究》:一场深刻的社会思潮解析 《美国茶党研究》并非简单地罗列茶党运动的事件节点,也不是一份堆砌着政治口号的宣言。这本书致力于深入探索一个在美国当代政治版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的社会思潮——茶党运动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其深远影响。它不局限于对茶党行动本身的观察,更着眼于挖掘其背后支撑的价值观、理念以及催生这一运动的社会经济土壤。通过严谨的学术分析和细致的史料梳理,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立体、富有洞察力的视角,去理解这个曾经在政治舞台上掀起巨浪的群体。 第一章:历史的回响——茶党运动的深层根源 本章将追溯茶党运动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植根于美国深厚的历史传统。我们将审视那些被茶党奉为圭臬的思想源流,包括但不限于: 自由主义的先驱与个人主义的传统: 从18世纪启蒙运动的精神,到美国建国先贤们对有限政府和个人自由的强调,追溯自由主义在美国的早期发展,以及个人主义如何在美国文化中根深蒂固。探讨杰斐逊、麦迪逊等人的政治哲学如何被茶党解读和引用。 宪法原旨主义的演变: 分析茶党对美国宪法的“原旨主义”解读,即强调宪法在制定时的原意和初衷。追溯这一解读方式在美国法律和政治思想史上的发展脉络,以及它与联邦主义、州权等概念的内在联系。 反联邦政府和地方自治的传统: 考察美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对中央集权政府的警惕和对地方自治的偏好。从早期各州在联邦建立时的疑虑,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粹主义运动,寻找类似的对“华盛顿”的不信任情绪。 经济危机的历史性影响: 将茶党运动的兴起置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但更进一步,将目光投向历史上美国经历过的其他经济动荡时期,如大萧条、滞胀时期等。分析这些危机如何塑造了美国民众的经济认知,以及对政府干预经济的疑虑。 第二章:浪潮的涌动——茶党运动的崛起与特征 本章将聚焦于茶党运动的实际发生与壮大,深入剖析其核心诉求、组织形式和参与者特征。 2008年危机下的催化剂: 详细梳理2008年金融危机及其后续的政府应对措施(如大规模救助计划、经济刺激方案)如何成为引爆茶党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分析民众对政府救市行为的普遍担忧,以及对财政赤字和国家债务的焦虑。 核心理念的重申: 详细阐释茶党运动所强调的几大核心理念: 财政保守主义: 对政府开支的严格控制,减少财政赤字和国家债务,反对“福利国家”的扩张。 有限政府: 强调政府的职能应被严格限制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反对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个人自由与责任: 重申个人权利和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对自身行为负责的理念。 宪法至上: 坚持以宪法为最高准则,反对任何违背宪法精神的法律和政策。 运动的组织形态与传播: 分析茶党运动并非一个单一、集中的组织,而是由众多地方性、区域性团体组成的松散联盟。探讨其借助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传播渠道,如何快速有效地动员支持者,扩大其影响力。 参与者的画像: 描绘茶党运动的典型参与者群体,包括其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地理分布以及他们参与运动的动机。深入探讨社会经济地位、地区差异等因素如何影响个体对茶党理念的认同。 第三章:政治的漩涡——茶党运动的政治影响与策略 本章将深入分析茶党运动如何介入美国政治,其对两党政治格局、选举结果以及政策制定的具体影响。 对共和党的影响: 详尽分析茶党如何重塑了美国共和党。探讨茶党力量如何推动共和党向更保守的方向转型,以及其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意识形态分歧。分析茶党在初选中的作用,如何影响共和党候选人的选择。 选举策略与实践: 考察茶党在选举中的具体策略,包括动员选民、基层组织、宣传造势等。分析其在国会选举、地方选举中的胜败得失,以及如何通过影响特定选区来改变选举结果。 政策倡导与立法影响: 梳理茶党在具体政策议题上的立场,如医疗改革、税收政策、政府监管等。分析茶党如何在国会山施加压力,推动或阻碍某些立法议案的通过,以及其对联邦政府预算和财政政策的影响。 与“建制派”的博弈: 探讨茶党与共和党“建制派”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冲突。分析茶党如何挑战党内传统势力,以及这种挑战对共和党整体策略和形象带来的冲击。 第四章:社会的涟漪——茶党运动的社会文化解读 本章将跳出纯粹的政治分析,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视角,审视茶党运动所触及的深层社会议题。 身份认同与价值观: 探讨茶党运动如何与美国社会中关于国家身份、民族认同、宗教信仰等议题交织在一起。分析其对“美国梦”的理解,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坚持。 媒体的角色与塑造: 深入研究媒体,特别是保守派媒体,在塑造茶党形象、传播其理念和动员支持者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分析媒体议程设置和框架效应如何影响公众对茶党运动的认知。 社会分化与政治极化: 将茶党运动置于美国社会日益加剧的分化与政治极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分析茶党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如何加剧了社会群体的对立,以及其对政治对话和公共领域的影响。 与其他社会运动的比较: 将茶党运动与其他历史上和当代的社会运动进行比较,寻找其相似之处与独特之处。例如,与20世纪60年代的反战运动、80年代的保守主义复兴等进行对比,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历史定位。 第五章:未来的展望——茶党运动的遗产与持续影响 本章将对茶党运动的现状进行评估,并对其长远的历史遗产和可能持续的影响进行展望。 运动的演变与分流: 分析茶党运动在经历高峰后,其内部力量的演变、分支以及与其他政治派别的融合或分化。探讨其核心理念是否依然活跃,以及以何种形式存在。 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塑造: 评估茶党运动对美国政治文化产生的长期影响,包括公众对政府的态度、政治参与的方式、以及保守主义思潮的演变。 对未来政策制定的启示: 探讨茶党运动所代表的社会力量,对未来美国在财政、经济、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可能带来的持续压力和考量。 研究的局限与前景: 总结本书的研究方法和发现,同时指出茶党研究领域仍然存在的争议、未解之谜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鼓励读者带着批判性思维继续探索。 《美国茶党研究》并非提供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提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读者深入探究美国社会与政治的复杂性。它是一份邀请,邀请每一位关心美国社会发展、理解政治运动运作的读者,共同参与这场深刻的思辨之旅。通过对茶党这一现象的细致解剖,本书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美国的政治生态,以及其背后驱动的社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