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l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l 山东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项目库入库项目
《重读北洋海军》北洋海军研究不容忽视的成果,也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近代海军史研究丛书”中的一册,它是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借助新史料、新发现对北洋海军某些问题的重新审视和总结,所以冠之以“重读”。近十几年来出版的新文献史料及公布的新发现,是“重读”的基础。既然是“重读”,就要有新思考和新观点,在《重读北洋海军》中,对一些老问题提出了新看法,对一些过去鲜有论及的问题也试图得出结论。
马骏杰 海军航空大学教授,全军优秀教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长期从事军事历史与军事思想的教学与研究,在海军史研究方面成果颇丰,主持的“中国近代海军史研究丛书”被列入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山东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项目库项目。著有《中国海军长江抗战纪实》《档案里的中国海军历史》《甲午!甲午!》,编有《民国时期中国海军论集》《民国时期外国海军论集》《清末报刊载海军史料汇编》。
期望与幻想:荒唐的“阿思本舰队”
诱人的订单
疯狂的创意
愤怒的交涉
实力与标志:威震日本的铁甲舰
逼出来的海防大讨论
难以奏效的“蚊子船”
撞击铁甲舰的碰快船
遍地球第一等铁甲船
来自英德的新式巡洋舰
陆将与海将:饱受争议的北洋水师提督
加入太平军的传说
曾在长江水师任职
辞淮军归故里之谜
津门进见恰逢其时
文强与武弱:走出传统的军舰管带
开先河的福州船政学堂
忠勇冠全军的邓世昌
“苟丧舰将自裁”的刘步蟾
“向来胆小”的林泰曾
“聪明谙练”的方伯谦
职责与野心:北洋海军中的洋员
来自李鸿章的聘请
北洋海军受益良多
洋员不是省油的灯
泥穴与屏障:北洋海军基地建设
建设大沽口船坞
建设旅顺口基地
建设威海卫基地
其他要地的考察和建设
西规与中矩:难以执行的《北洋海军章程》
《北洋海军章程》的制定
《北洋海军章程》的主要内容
《北洋海军章程》评析
出战与避战:不宣而战的丰岛海战
朝鲜“东学道”起义
日本决定发动战争
李鸿章的错误决策
危险的运兵计划
日本海军不宣而战
无序与悲壮:史无前例的黄海海战
朝廷的主战与轻敌
缺乏统一谋划的海上用兵
日本海军谋求争夺制海权
中日海军黄海大战
北洋海军失利原因分析
绝望与遗恨:最后的威海保卫战
中日海军恢复战力
北洋海军更换总教习
丁汝昌弃旅守威
威海防务之争
撤换丁汝昌之议
威海卫外围战
喋血刘公岛
《重读北洋海军》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深刻的历史反思。我近期读到了关于甲午战后,中国海军重建的艰难历程。虽然经历了惨痛的失败,但我们民族并未因此沉沦。书中记录了在国家危难之时,依然有人在努力挽救,在探索未来。从购买新的舰船,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海军理论,再到组建新的海军力量,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作者对于战败后,中国社会对海军的认识、对国家安全的思考,都做了深入的探讨。这让我意识到,历史的教训是极其宝贵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从中吸取智慧,避免重蹈覆辙。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在逆境中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也让我对中国海军的未来,多了一份理解和期待。它提醒我们,要时刻警惕,要不断进步,才能守护好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
评分读《重读北洋海军》的过程,就像是在穿越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最近读到书中关于定远、镇远这两艘巨舰的故事,简直让人热血沸腾。它们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战舰,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希望。作者对这两艘军舰的细节描写非常到位,从舰体结构、武器装备,到它的航行轨迹,甚至是船员的生活日常,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能想象到,当它们驶入黄海,那份威严与震撼,对于当时的海内外来说,都足以改变格局。书中对于甲午海战的战前准备和战役过程的分析,更是鞭辟入里,让我看到了那场悲剧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不仅仅是战术上的失误,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整个国家体制的弊端,以及民族精神的某种缺失。读到这里,心情是沉重的,但同时也激发出一种强烈的反思。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段历史,更是在唤醒我们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对于民族精神的追寻。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细节的挖掘,比如官兵的家书、奏折中的只言片语,这些都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鲜活的历史。
评分最近在阅读《重读北洋海军》时,我特别被书中对于海军官兵个人命运的刻画所打动。书中细致地描写了那些在海军中服役的普通士兵,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家庭、他们的梦想,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恐惧与牺牲。我读到一位年轻的炮手,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场景,泪水不禁夺眶而出。这本书不仅仅是宏大的叙事,更充满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历史人物的温情。它让我明白,历史并非只是由少数伟人书写,而是由无数个普通人的命运交织而成。那些在甲午海战中,为了保家卫国而献出生命的士兵们,他们的名字或许早已被遗忘,但他们的牺牲,却是中华民族记忆中永远的伤痕,也是我们不能忘却的宝贵财富。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国破家亡”这四个字的含义,也让我体会到,真正的爱国,是对于每一个普通生命的珍视。
评分《重读北洋海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也看到了其中的无奈与悲哀。我最近读到关于海军的财政困境和内部管理问题的章节,深感痛心。尽管拥有强大的舰船,但军费的挪用、军纪的松弛,以及官僚体系的腐败,都像蛀虫一样侵蚀着这支刚刚建立起来的海军。书中对这些问题的揭示,毫不避讳,非常客观。我能看到,在看似辉煌的海军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艰难与挣扎。尤其是海军在慈禧太后生日庆典上的炫耀性出访,与国家真正面临的战争威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戏剧性的反差,让人不禁扼腕叹息。作者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梳理和分析,将这些复杂的矛盾层层剥开,让我们得以窥见北洋海军走向衰败的深层原因。这不仅仅是一支军队的覆灭,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任何强大的基业,都需要健康的政治土壤和清明的管理环境来支撑,否则,即使拥有再先进的武器,也难逃覆灭的命运。
评分这本《重读北洋海军》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每一页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我最近读到关于北洋海军组建初期,那些从全国各地搜罗来的优秀军官,他们为了国家海军的初生,付出了多少心血,克服了多少困难。书中详细描述了那个年代,国家积贫积弱,军备落后,海军的建立更是难上加难。从购买舰船、引进技术,到培养人才、制定规章,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李鸿章和丁汝昌在海军建设中的作用的描写印象深刻,他们既有远大的抱负,也有现实的考量,他们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洋海军的走向。读到这里,我仿佛能看到那个时代背景下,一群胸怀报国之志的中国人,如何在巨大的压力和艰难的环境下,一点点地搭建起中国近代海军的雏形。那种不畏艰难、砥砺前行的精神,至今仍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书中对于当时国际形势的分析也相当到位,让我们明白北洋海军的诞生,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大国博弈中的一部分,这使得我对整个故事的理解更加深入和立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