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属于京都的“五感”之旅,一种不同寻常的美学进路
以设计师敏锐的感官,去体味生活中的日式美学,探寻属于京都的气味。这是开放感官的京都之旅,亦是启发个人生活美学的创意之书。
(2)看一座城市的味道,如何凝聚于一瓶香水
设计师的灵感,艺术家的故事,最终装进这一瓶香中。它是专属于京都的味道,也是一本书首次有了自己的气味标签。
京都,是什么味道?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色彩、质感与情绪气息,但什么才能表达出京都的气味?
纽约下城咖啡馆里简单的一杯水,却唤起了作者对京都鲜活的记忆。这是她私密的创意叙述,将京都如何燃起一位设计师的想象娓娓道来。这也是暂停“观看所以思考”的惯性,以感觉开启思绪的一本城市笔记,它是设计师眼中属于京都的美学进路。
本书分为“逸事流”、“记忆京都”、“瓶装记忆”三个篇章。在“逸事流”篇,作者以设计师的敏锐感官,探索于生活细节中体味到日式美学,捕捉旺盛的设计灵感。“记忆京都”是作者记述对六位日本艺术家的采访,寻找他们记忆中有关京都的味道。当灵感与故事相遇,便有了独特的“瓶装记忆”,这是作者为京都和这本书设计的香水,它专属于京都的味道。
寻味而来,当有形的实体随目光的转换渐渐淡去,留在记忆深处的,那是什么?
庄卉家(Della Chuang),美国纽约普拉特艺术学院(Pratt Institute)视觉传达研究所硕士。曾任纽约拉尔夫·劳伦香水品牌艺术总监,汤姆·福特香氛美妆特约设计顾问,现任瑞士Della Chuang Creatives 创意工作室主持人,活跃于欧美时尚设计圈。服务的客户包括劳斯莱斯汽车、瑞士宇舶表、欧莱雅集团、雅诗兰黛集团等。
至今出版了三本设计著作,举办了四次国际香水展览,多次获邀撰写香水杂志专栏和演讲香水美学与设计创意,她有着:设计师的刁钻+作家的敏感+艺术家的神经质+旅行家的好奇心+教育家对气味美学的狂热。2003年开始多次入选被誉为香水界“奥斯卡”的年度香水大奖FiFi Award 的设计创意奖。获选为2011年国际设计联盟(International Design Alliance,IDA)百大设计师之一。限量版KyotEau: Bottled Memories(繁体中文、英文双语版,2009)于2015年被美国香水评荐网站nstperfume.com(Now Smell This)选为全世界香水入门必读书之一。
从设计跨界到艺术到写作, 致力推广任何有关美好生活的气味美学。
“《京都之水》一书独特,因为它同时拥有‘历险纪’、‘忏悔录’、‘方法论’三种个人探索角度,在地理和知识广度上则拉开‘法国香水文本’和‘京都物质美学’两个对张版块。也因而与市面上过量出版、已近‘浮光掠影’程度的‘彩色设计书’不同,《京都之水》有着个人私密体验的系谱、跨文化的客观诠释,以及与历史对话的某种震慑之存在感。” ——詹伟雄
起首语
【逸事流】
有关一杯水
一杯水
隐含之意
液忆
有关创意思考
蚱蜢似的跳跃思考
像Manu Chao一样思考
莫里斯·鲁塞尔先生,难怪点子爱上你
有关创作心灵
肠枯思竭
悖论
放开
有关热诚
葛饰北斋,浮世绘的御宅族
陶土禅
中川幸夫先生,日本插花艺术的局外人
有关美学
日本美学词汇
寂
盆栽
有关暧昧
“暧昧”,模棱两可的心态
请问您想用些茶泡饭吗?
村上春树式的爱情
暧昧的空间——缘侧
有关日本风
在安藤广重的魔咒下——梵高的日本风
纯美式风格的平面艺术家——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
有关设计
简洁
爱死了哆啦A梦(我如何撑过小学数学课的方法!)
讲求企业效率的设计年代
简单却精湛
百“闻”不如一见
祝君健康,与君共“闻”
有关生活
简约的旅行
“一期一会”
谋杀佛陀
老奶奶的纸鹤
“吾唯足知”
不完美的完美
有关色彩
即兴的彩色
多彩的康丁斯基
京都色彩
有关声音
听到飘零的银杏叶, 在京都
扑通一声
我的弦外之音,你听懂了吗?
有关味觉
京都滋味的重要元素
一碗茶
季节的甜味
有关触觉
雨滴前奏曲
搔得脑袋好过瘾
有关气味
听香
味道
这不是玫瑰
“谁袖”:谁的衣裳?
色彩的气味
莫里斯· 鲁塞尔先生笔下的Della
有关记忆
凭空想象的记忆
芬芳的记忆
视觉的记忆
京都诗人
【记忆京都】
町屋的记忆
我是辻村久信,建筑师
爱情&音乐
简洁
京都,我的家乡
地下足袋的记忆
我是若林刚之,设计师
“粋”,日本的审美概念
日本心,设计情
传统就在当下
漫画书的记忆
我是长井秀文,平面设计师
漫画就是灵感
活在当下
一次邂逅,一次机会
“三条通”众生相的记忆
我是流麻二果,画家
每个人对我都意义非凡
色彩与光线
为谁而画?
和服的记忆
我是森田元子,和服搭配师
禅
和服纪事
色彩的选搭
做自己的主人
挂单寺庙的记忆
我是小松恭子,书法家
快乐
笔触
说一说花的故事
被激赏
【瓶装记忆】
我记得……
调香师Christophe Laudamiel
设计师与调香师的对话
怜情惜物
设计师眼中的简洁
调香师鼻下的简洁
编织入味的记忆
KyotEauTM,京都之水
【附录】
Della的美学京都地图
视觉地图
听觉地图
触觉地图
味觉地图
嗅觉地图
传统街区与现代建筑
京都旅游信息
参与本书的艺术家们
【一杯水】
这本书从一杯水开始。
那是一个无事可做的下雨天,我翻阅着一些旧杂物,发现了这一张水杯的特写照片。
那是我在纽约下城一家小咖啡馆里拍摄的,日期是2006年2月2日,星期一早上,也是我辞去拉尔夫·劳伦(Ralph Lauren) 香水部门艺术总监的第一个上午。记得我坐在桌前, 凝视着清晨7点55分的光一点一点地在桌面上跃动。阳光一爱抚,水和杯子似乎都鲜活起来,好像它们曾经是夏日阳光下的雨滴,满载悲伤的微风与冒险的光影……一起跨越千万里,漂洋过海到这个城市与我相会。
此时此刻,我尝试闭起眼睛,用触觉去感受这杯水的味道,用嗅觉去记忆一种很远很远的呼唤……在幽玄的潜意识里,感官一旦被撩拨,就开始蠢蠢欲动。
【隐含之意】
2006年在纽约,我日夜都在接二连三的香水设计案里打转。工作压力和强度都很高,能动性却很低。失眠次数很多,快乐却很少。在企业体系越来越讲究利润与效率之下,我发现自由的创意舞台越来越窄,焦虑渐渐地变成了一种习惯。最终我只能从纽约逃走,到京都去避一避。
在挂单的寺庙里,我遇见了一位老和尚。善哉,这位和尚察觉到我的不安,不徐不缓地为我开示。他指着桌上一只装满水的玻璃杯说:“这只杯子就像我们的人生。你不快乐,是因为你承担的东西超过了你能负荷的范围。就拿这个装满水的杯子来说,如果我们倒更多的水进去,水会满溢出来。而我们人生中的一个课题,就是学着怎么放空……”
美国作家与诗人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1874—1946)曾说:“玫瑰,就是玫瑰长成玫瑰的样子。”(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这句话常常被解释为“东西,就是我们叫它东西的东西”。以格特鲁德·斯泰因的观点来看,单纯就一件物品的名称,已经可以让人联想出与这件物品相关的形象与情感,这也是这句话所要阐述的事实。
对我而言,一个玻璃杯就是老和尚的玻璃杯的样子,杯里装载着关于京都液忆的无形隐意。
【液忆】
“Water”、“水”(shuǐ)或“みず”(mizu),我们赋予这个字读音。字本身是没有生命的。但当我们运用同一个符号系统去沟通传达所有曾经体验的抽象和无形事物,字就变得很有趣了。当我回忆起纽约小咖啡馆的那一杯水,水杯的象征含义延伸了我在京都的所知所感。顿时,纽约的忧郁与京都的沉淀融合为一,变成一种不可言喻的情绪,总是在我的创意领域里探头探脑。
我决定像剥洋葱般,一层一层打开我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打开我的眼、耳、鼻、舌、身的全部感官记忆,打开我生命里的京都经验,构造一个丰富而细腻的感知作品。
我积习成癖,待解决的设计问题总是吸引着我,这也是当一名设计师最有趣的部分。
【葛饰北斋,浮世绘的御宅族】
埋首设计或写作时,自我怀疑的阴霾偶尔会笼罩着我。每当这个现象发作,我会归罪于自己的笨拙、懒散。在这种非常时刻, 只有一位艺术家的话能抚平我的负面情绪。“敝人从五岁开始迷上静物素描。五十岁左右,已经创作了不少作品,但是七十岁之前的画作,对敝人来说根本没有任何引人注目之处。敝人是在七十二岁的时候,才开始领悟到一些飞禽走兽、昆虫、游鱼的真实特质,体会到绿草和大树的生气勃勃。因此,敝人在八十岁时应该算小有进步,九十岁时能更深入地探讨万物的真谛,一百岁时应该算得上有点了不起。到了一百一十岁,敝人画出来的每个点、每条线理应栩栩如生,充满着生命力。敝人在此仅求,能活到这把岁数的众生们,竭力流传此言之真理—北斋,一个画痴老汉笔。”这是江户时代(1603—1868) 的浮世绘传奇人物,葛饰北斋(Katsushika Hokusai,1760—1849)的一段话,写在他最有名的画册《富岳百景》的最后一页。
北斋的笔触完美利落、苍劲有力,再加上鲜艳细致的淡彩笔法,让他成为全日本最出色的艺术家、浮世绘版画大师,也是漫画的创始者。但就在1849年,北斋死前,他还谦虚地说:“如果上天让敝人再活十年,或五年,敝人一定能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家。”
葛饰北斋一生共画了逾三万张作品。和北斋相比,想想我只要再持续埋首伏案三十年就能成为“一位画家”,实在令人欣慰。加油,Della!
【陶土禅】
辻村史郎(Tsujimura Shiro,1947— )是日本最负盛名的陶艺家之一,他常常在一天内烧出四百个茶碗或一千个清酒杯。而他那位于奈良森林的住所里头,则堆满了成千上万的茶碗、花瓶和杯子。
十八岁时,辻村史郎进入奈良三松禅寺,接受严格的禅训。两年以后,东京日本民艺馆里一只叫人难以忘怀的茶碗让他决定投身陶业。即使现在拥有举世名声,辻村史郎仍然秉持着创办禅宗分支曹洞宗的道元禅师的教训:唯有通过身体力行而非理论去面对自我,才能达到领悟。对辻村史郎而言,与其在寺庙中坐禅,在转轮上全神贯注地捏陶更能给予他启发和领悟。
接触黏土的时候,辻村史郎会放空心思,摒除所有的脑中残像。除了在转轮上移动的双手,他什么也不做。彻底执行自学的辻村史郎认为:“我们在寺庙里学习如何全心投入生活。打扫的时候,彻底清扫;用餐的时候,认真进食。这是禅训的精髓……我一天烧一千件作品是为了创作出一件我真正想要的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从来不担心每一件作品的结果。”
“我想要做出让使用者惊叹的作品,一个能诱使人们像欣赏碗的内部一样,去看看碗底落款的茶碗。”辻村史郎同时兼顾了整体与细节,成为该派禅宗让人印象深刻的例证。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仿佛置身于京都的,非常独特的心灵体验。它的叙事方式,并非那种一下子就能让你明白一切的直白,而是像一幅徐徐展开的卷轴,让你在不经意间,发现其中的精妙之处。我被作者所描绘的那些细致入微的场景所吸引,那些光影的交错,那些声音的细语,那些气味的弥漫,都让我感觉身临其境。我不知道书中的具体人物和事件是什么,但我能够感受到,那种京都独有的,宁静而又深沉的情感氛围。它让我思考,当我们谈论一座城市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是我们看到的风景,还是我们在这里留下的足迹,抑或是我们在这里感受到的,那些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情感?《京都之水:瓶装记忆》似乎在告诉我,记忆,可以如水般纯净,可以如水般流动,它承载着过去,也滋养着现在,更可能在不经意间,为我们未来的某个时刻,留下最深刻的印记。
评分刚刚翻开《京都之水:瓶装记忆》的扉页,一股淡淡的,说不清是墨香还是纸香的味道扑鼻而来,瞬间勾起了我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我一直对那些承载着时光印记的书籍有着特别的情感,而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诗意与想象。它没有直接点明故事的梗概,反而像一个精心布置的谜语,将读者的好奇心牢牢地抓住。“京都之水”,这四个字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清澈的溪流穿梭于古老的街道,潺潺流水声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而“瓶装记忆”,则赋予了这水流一种具象的承载,仿佛每一滴水都蕴藏着一段被珍藏的回忆,等待着被开启。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京都的独特魅力,那些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的细微之处,融入到这“瓶装记忆”中的。是那些散落在市井巷陌的传说,还是那些隐藏在庭院深处的风物?又或者是那些因为水而生的,发生在京都人物身上的,细水长流的,又或是波澜壮阔的情感故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它不像是简单的故事叙述,更像是一次邀请,邀请我去京都,去感受,去品味,去铭记。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触是相当多元且难以言喻的。它不像我平时看的那些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能够迅速抓住我的注意力,而是以一种非常内敛、含蓄的方式,一点点地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情感。我仿佛看到,一个敏感而细腻的观察者,用他(或她)的眼睛,去捕捉京都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那些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泽的雨后青苔,那些在风中轻轻摇曳的竹叶,那些在老街巷口默默守候着的木质窗棂,都被赋予了生命和故事。我不知道这些“故事”是否是真实存在于京都的,但它们带给我的感受,却无比真实。它让我想起,那些我们曾经经历过,或者设想过的,关于爱,关于失去,关于等待,关于相遇的片段,它们就像是被作者巧妙地“瓶装”在了这本书里,等待着我们在阅读时,一点点地释放出来,重新品味。这本书不是一次短暂的阅读体验,而是一次漫长的共鸣,它让我思考,我们与一座城市,与一段时光,究竟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品味一杯陈年的日本清酒,初入口时微甜,随后是层次分明的醇厚,最后留下悠长的回甘。我无法精确地说出书中的具体情节,因为作者的叙事手法并非那种线性推进的模式。它更像是在用一种非常写意的方式,将京都的某个角落,某个时间点,某个氛围,悄无声息地植入你的脑海。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渗透感,是那些寻常巷陌中不动声色的韵味,是那些古寺禅院里静谧而深邃的气息。它让我仿佛置身于某个微雨初霁的午后,漫步在祇园的花见小路,看着身着和服的艺伎擦肩而过,听着远处传来的三味线悠扬的旋律。又或者,是在一个暖阳高照的清晨,置身于伏见的稻荷大社,在朱红色的千本鸟居下,感受着那种神圣而又祥和的氛围。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它更是在营造一种意境,一种只属于京都的,独特而迷人的意境。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记忆”的载体,原来,那些关于一座城市的记忆,也可以如水一般,澄澈而隽永,又可以如酒一般,历久弥新。
评分这本《京都之水:瓶装记忆》给我带来的,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行走”在文字之中。我并非直接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而是被作者所构建的那个世界所深深打动。它没有冗余的描写,也没有刻意的煽情,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我能感受到作者对京都这座城市,有着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渗透在文字的每一个字句之间。它让我看到了,京都并非仅仅是旅游宣传册上那些光鲜亮丽的景点,它还有着最真实的呼吸,最淳朴的生活,最动人的情感。我仿佛听到了,在某个安静的庭院里,古老的水井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那是时间的流淌,是生命的脉动。我又仿佛看到,一位老人在门前细心地修剪着盆栽,他的动作从容而专注,那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传统的尊重。这本书让我对“记忆”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再是模糊的过往,而是可以被触摸,被感受,被珍藏的,具有温度和质感的存在。
评分??????????感觉还不错,,,慢慢看太多书了
评分非常好的书
评分??????????感觉还不错,,,慢慢看太多书了
评分看一座城市的味道,如何凝聚于一瓶香水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看一座城市的味道,如何凝聚于一瓶香水
评分关于京都的书已不计其数,此书写法又有新意!
评分关于京都的书已不计其数,此书写法又有新意!
评分好~~~~~~~~《ggg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