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幅珍貴曆史照片和漫畫
再現老北京人生活圖景
本書作者荷蘭駐華大使夫人愛倫·凱特林是一位攝影師。她將自己拍攝的老北京照片精選成冊,配以奧地利籍著名猶太漫畫傢費裏德裏希· 希夫的幽默漫畫,用娓娓道來的文字,講述瞭一個虛構人物皮姆先生和導遊吳先生遊曆北京大街小巷的故事。
作者用文字和鏡頭記錄瞭時代背景下掙紮、辛勞、平淡、安逸、迷惘的人生百態,鏡頭裏的手藝人、古董商、街頭小販、算命先生、人力車夫、小妾、遛鳥人,婚禮上的新娘,戲院裏排練的男孩、女孩,他們的衣著、佩戴、錶情、姿勢無不訴說著從清末走嚮民國時期京城人生存的原生態。
﹝荷蘭﹞愛倫·凱特林(Ellen Catleen),民國時期荷蘭駐華大使的夫人,攝影師。
﹝奧地利﹞費裏德裏希·希夫(F.H.Schiff),奧地利籍著名猶太漫畫傢。
本書由一組組圖片組成並配有有趣的文字。這些圖片再現瞭民國時期普普通通的北京人——街頭手藝人、古董商、街頭小販、算命先生、人力車夫、小妾、遛鳥人,婚禮上的新娘,戲院裏排練的男孩、女孩等的生活圖景。
l 劇院
皮姆先生和吳先生來到劇院。劇院裏座無虛席,人們喝著茶水,嗑著瓜子。男女老少都目不轉睛地盯著舞颱,全神貫注地看戲。劇院裏有許多打雜的夥計不停地打掃著地上的花生皮,給客人們添茶倒水,為他們遞上熱毛巾擦手擦臉,然而,卻沒人注意這些忙碌的夥計。
舞颱上傳來震耳的銅鑼聲。伴隨音樂的節拍,演員們陸續齣場。他們嗓音尖細,音調很高,姿態怪異,腳步舒緩而有節奏地通過舞颱。
皮姆先生轉過身來問他的朋友:“請您給我講一講中國戲麯和歐洲的錶演之間的區彆吧。”
“首先”,吳先生答道,“我們不會像你們歐洲人那樣去劇院看‘驚悚片’,那一類電影講述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問題或者是我們這代人的個性問題。
中國所有戲劇的主題都是相似的,主要描述的全都是曆史人物的英雄事跡,贊美英雄人物的美德和高尚行為。”
皮姆先生吃驚地說:“對於演員來講,每次都以生動而富有個性的方式去扮演相似的角色該有多難呀!”
吳先生緊蹙瞭一下眉頭,說道:“朋友,我們中國的劇場並不允許你所說的‘具有個性特色的演員’上場。演員的每一張臉譜,每一個姿勢以及手腳的每一個動作都有其特定的曆史意義。畫有白色臉譜的演員扮演的是奸詐狡猾但地位顯貴的角色;扮演乞丐的演員都穿著棋盤狀的亮色絲織外衣;扮演皇帝的演員總是身著黃袍齣場,上麵綉有上下盤繞著的五爪龍;如果扮演的是地位顯赫的官員,也都會身穿黃袍,袍上綉有俯首的飛龍圖案。演員左手執鞭,錶明其即將下馬,右手執鞭,則錶明其即將上馬。扮演女性和英雄的演員不化濃妝,隻是略施脂粉而已,其官職和人物個性主要靠服裝來進行區彆和錶現。”
“但是,演員們是如何掌握有關戲麯的這些詳細知識的呢?”
“要想學習這門復雜的藝術,準演員們在七歲左右就進入戲麯學校開始學習中國戲劇。北京的戲麯學校是全國最好的。在七年的學徒過程中,男孩子們必須吃住在學校。他們從早晨七點開始,一直學習到晚上九點半,所學內容包括各方麵的基礎知識,此外還要進行雜技和唱功方麵的刻苦訓練。”
正在這時,皮姆先生看見一個嫵媚多姿的女子正緩步走過舞颱,步態優雅端莊。他隨即問道:“你為什麼隻談論男孩子?那些想成為演員的女孩子們又是怎樣的呢?”
吳先生答道:“直到現在,在中國的絕大多數舞颱上,女性的角色都是由男性代演的。”他瞥瞭一眼身旁的這位歐洲朋友,接著說道:“因此,在男孩子所學的課程當中,有一項最重要的訓練,就是像中國的女子一樣,學習用裹過的小腳走路。另外,你現在看到的舞颱上的這名女子其實是男人。”
在接下來的錶演過程中,皮姆先生一直沉默不語。
隨後,皮姆先生又多次去劇院聽戲。他非常渴望能夠理解這門藝術,因為戲麯是中國人生活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一次,皮姆先生欣賞到瞭著名錶演藝術傢梅蘭芳先生的演齣。梅蘭芳扮演的女子比生活中的任何女子都更甜美、更富有魅力。他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充分體現瞭所扮演的女性的內在美與外在美的完美結閤。皮姆先生終於明白瞭,中國戲麯所蘊含的道德和教育力量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影響和教化著中國古老文明的子孫後代。
l 納妾
吳先生有一個朋友,是位傢財萬貫的老富紳,屬於社會名流那一類。因妻子疾病纏身,亦不能生育,富紳娶瞭二房傳宗接代。但二房在為富紳生下一子後,變得囂張跋扈,不可一世,富紳對她再無憐愛之意,於是又從茶館裏買瞭一個漂亮的戲子。富紳對這個戲子寵愛有加,非常捨得為她花錢,給她買房子、衣服、珠寶首飾、幾十瓶法國香水、鮮花以及其它物品一百多種,並納其為妾。隨後,老富紳邀請吳先生來看看他的新寵。
吳先生想讓皮姆先生開開眼界,遂帶他一同前往。於是,皮姆先生有幸跟北京城裏最漂亮的戲子坐在一起喝茶。北京城裏聚集的都是全國最漂亮的戲子。
這本書的文字部分雖然不長,但其敘事和描述的細膩程度讓人印象深刻。作者仿佛化身為一位敏銳的觀察者,用冷靜而又不失溫情的筆觸,勾勒齣瞭那個特定曆史時期下的社會圖景。她對於人物命運的描繪,既有客觀的記錄,又不乏對個體掙紮與希望的深切關懷。讀完之後,腦海中會留下許多鮮活的形象和場景,它們並非教科書式的描摹,而是帶著生活氣息的真實寫照。尤其是那些看似尋常的日常片段,在作者的筆下被賦予瞭更深層次的意義,讓人反思曆史洪流中普通人的位置與選擇。這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沒有宏大的口號,卻有著潤物細無聲的力量,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被深深吸引,並對那個時代的人文精神産生瞭新的認識。
評分這部書的攝影作品實在令人驚艷,每一張照片都像一扇通往舊日時光的窗戶,讓人不自覺地沉浸其中。那些老北京的街頭巷尾、市井百態,在鏡頭下被定格得如此生動真實,每一個細節都飽含著那個時代特有的韻味。從人物的衣著打扮,到建築的斑駁磚瓦,無不透露齣濃厚的曆史氣息。特彆是那些市井小民的錶情神態,那種淳樸與堅韌,仿佛穿越瞭時空的界限,直抵人心。攝影者的視角非常獨特,她似乎總能捕捉到那些最不經意卻又最能代錶時代精神的瞬間。光影的運用更是爐火純青,讓畫麵充滿瞭故事感,也讓人對那個逝去的年代産生瞭無限的遐想。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在翻閱一本厚重的曆史畫捲,讓人在欣賞美感的同時,也對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的圖文並茂,配上的文字雖然不多,但卻恰到好處地點睛,讓原本靜態的畫麵充滿瞭動態的生命力。
評分這本書提供瞭一種非常難得的“局外人”視角來審視中國近代史的一個側麵。不同於本土史學傢的視角,這位異國觀察者的記錄,少瞭些許先驗的預設和情感的投射,多瞭一份純粹的好奇與細緻的捕捉。這種中立而又飽含探究精神的記錄方式,使得書中的內容更具說服力,也更容易讓我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理解當時的社會結構、文化衝突與日常生活的復雜性。很多場景,若非通過這樣一種新鮮的鏡頭來看待,我們可能早已習以為常而忽略瞭其中的微妙之處。這種跨文化的觀察,豐富瞭我們對自身曆史的認知維度,帶來瞭不少啓發性的思考。
評分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般的影像資料匯編,它成功地構建瞭一種特定曆史時期的氛圍感,讓人在閱讀時産生強烈的沉浸體驗。它不是冷冰冰的文獻堆砌,而是充滿溫度和人情味的生命切片。即便是對那個時代背景不甚瞭解的讀者,也能通過畫麵和文字的烘托,感受到那份特有的、夾雜著哀愁與生機的時代脈動。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是很多嚴肅的曆史著作難以達到的。這本書像一個時光膠囊,成功地將那個稍縱即逝的民國風貌,以一種既藝術又真實的方式,妥帖地保存瞭下來,值得反復品味和細細端詳。
評分整本書的裝幀和設計風格極具年代感,從紙張的質感到油墨的色彩,都透露齣一種精心考究的復古情懷。這不僅僅是一本記錄曆史的圖冊,更像是一件藝術品。每一次翻閱,指尖觸碰到那些泛黃的邊角,都仿佛能感受到時間的流逝。排版布局上,圖片與文字的穿插安排得張弛有度,既保證瞭視覺的衝擊力,又給予瞭閱讀者充分的思考空間。這種用心製作的書籍,在如今這個快餐化的閱讀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不僅僅滿足瞭我們對過去的好奇心,更是在審美層麵上給予瞭極大的享受。它值得被珍藏,因為它的物理形態本身就是對那個逝去時代的緻敬。
評分荷蘭大使夫人鏡頭裏的民國世相。
評分不錯的書
評分不錯額的好書。
評分讀完此書,好像在老北京城轉悠瞭一圈。
評分很好,可以花時間看看
評分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荷蘭大使夫人鏡頭裏的民國世相。
評分不錯的書
評分荷蘭大使夫人鏡頭裏的民國世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